导读:本文包含了径流侵蚀动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径流冲刷,水流流速,径流动能,单宽径流能耗
径流侵蚀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黄鹏飞,王文龙,罗婷,王贞,王正利[1](2013)在《非硬化土路径流侵蚀产沙动力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径流冲刷试验的方法,模拟研究非硬化路面土壤剥蚀率与各水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各自的定量关系式.结果表明:不同流量和坡度下,平均土壤剥蚀率可以用放水流量和坡度的幂函系数关系进行描述,并随放水流量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流量对土壤剥蚀率的影响大于坡度;土壤剥蚀率与水流流速呈幂函数关系;土壤剥蚀率与径流动能呈幂函数关系,径流动能对土壤剥蚀率有重要作用;土壤剥蚀率与单宽径流能耗呈线性函数关系,土壤可蚀性参数和临界单宽径流能耗的均值分别为0.120g·m-1·J-1和2.875g·m-1·J-1.放水流量和坡度、单宽能耗可准确地描述道路土壤侵蚀过程并对土壤侵蚀量进行测算.(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闫美华,王建,任海军[2](2011)在《雨滴击溅及薄层水径流动力对坡面侵蚀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坡面薄层水径流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国内外一直是许多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坡面薄层水流并不是简单地遵循雷诺规律,它应该既不是层流,也不是充分紊流,而是一种介于它们之间的特殊流动。在降雨初期或在流域接近分水岭的坡面上,由于土壤下渗能力大,此时不形成径流,降雨主要为土壤吸收。但是随着降雨的继续,地表逐渐形成地面径流。最初径流水深很小,一部分雨滴由于击穿水层,而消耗其部分动能,使得径流紊动增大;随着水深不断增大,当流层达到某一深度时,雨滴击穿水层的动能将全部消耗,随即产生了水土流失。(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1年03期)
郭太龙,王全九[3](2008)在《黄土坡面土壤侵蚀中溶质随径流迁移的水动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分析坡面水流的水动力参数与径流溶质迁移量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地表状况下黄土坡面土壤溶质随径流迁移的水动力学特性,以求深入了解和认识坡面土壤侵蚀中溶质随径流迁移的本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面地表状况下,糙率系数和平均水深之比(n/h)与侵蚀过程中随径流迁移的溶质存在一定的关系,径流溶质Br-平均浓度、径流溶质Br-的平均流失率以及径流溶质Br-的相对流失量均随n/h的增加而减小。径流溶质Br-的平均流失率以及径流溶质Br-的相对流失量与水流水动力学参数n/h具有指数关系。(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李鹏,李占斌,郑良勇[4](2006)在《黄土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动力过程模拟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模拟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3°~30°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的侵蚀动力及产沙特征,分析了坡面径流能耗与径流侵蚀产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面径流平均流速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流速与坡度和流量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坡度对流速的影响大于流量。在3°~21°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单宽能耗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坡度超过21°时,径流能耗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坡度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也有类似的现象,在3°~21°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坡度达到临界极值21°和24°后,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在整个试验坡度范围内,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流量对坡面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的影响大于坡度。坡面径流平均单宽输沙率和单宽径流能耗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临界单宽径流能耗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可蚀性参数随坡度的变化在10.368~30.366的范围变化,试验的土壤可蚀性的平均值为14.61。(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04期)
李鹏,崔文斌,郑良勇,茹华南[5](2006)在《草本植被覆盖结构对径流侵蚀动力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植被与坡面径流侵蚀动力的关系,通过野外模拟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草类植被坡面径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和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植被完整程度的差异,对坡面径流的流速有显着影响。试验小区上坡面径流流速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裸地小区(0.27 m/s)>铲草小区(0.24 m/s)>剪草小区(0.16 m/s)>原状坡面小区(0.1 m/s)>除草剂小区(0.08 m/s),径流雷诺数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植被越完整,径流运动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相应的坡面径流深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径流含沙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小区的径流含沙量都随试验进行而逐渐降低,植被结构越完整,径流含沙率降低的趋势也就越明显,相应地径流输沙率也从最大裸地小区的400 g/min降低到3 g/min。(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06年01期)
李鹏,李占斌,郑良勇,鲁克新[6](2005)在《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动力机制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利用坡面径流剪切力、坡面径流能耗和坡面径流单位水流功率理论对坡面土壤侵蚀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与坡面径流平均剪切力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试验的土壤抗蚀性参数为178 5g/(Pa·min),径流临界剪切力为0 54Pa。根据径流能耗理论的计算结果表明,径流单宽输沙率和单宽径流能耗之间具有如下的线性关系式:Dr=14 61(ΔE-0 37),表明试验的土壤可蚀性参数为14 61g/J,临界单宽径流能耗为0 37J/(min·cm)。根据径流功率理论的计算结果,坡面径流功率与径流平均输沙率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径流功率的增加,坡面径流输沙量明显增加,二者的线性关系为:Y=8942 2x-68 676。总体来说,3种理论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各有优势,其中坡面径流能耗理论相对简便并且误差较小,更利于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进行描述。(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丁文峰[7](2001)在《黄土区坡面径流侵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坡面放水冲刷试验和稀土元素示踪技术,针对黄土高原区坡面水蚀过程的核心问题,着重对坡面水流的流态及其动力、阻力变化规律;坡面径流能耗与水土界面土壤剥蚀率的关系,坡面沟蚀发生临界水动力条件及土壤抗冲性参数等问题展开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 在试验的坡度和流量范围内,径流雷诺数的变化范围基本上属于层流到紊流的过渡流范围,在流量较大时其流态也进入紊流状态。细沟流阻力系数的大小与水流雷诺数有关,但其变化趋势受到坡度的影响。在坡度较缓时,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在坡度较大时,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径流流速随冲刷时间的延长和坡面冲刷形态的变化呈现出先减小后稍增大的趋势。 2. 径流冲刷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可分为叁个明显的阶段,即面蚀向沟蚀转化阶段、细沟侵蚀剧烈阶段、细沟侵蚀衰退阶段。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试验流量和坡度下,坡面径流冲刷过程中各时段的产沙量所占总产沙量的比例都有随时间的延长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的试验流量下,随坡度的增大不同时段的产沙比例中的最大值有提前的趋势。坡面径流侵蚀过程中的细沟形成阶段(即试验开始后的3-7和7-11分钟)是侵蚀产沙的主要阶段,该阶段的径流侵蚀产沙量要占总侵蚀产沙量的52%-75%。 3. 径流冲刷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的空间变化规律为在坡度较小的情况下(6°和9°)不受产流过程及时间变化的制约,坡面各不同坡段的相对侵蚀量随坡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即基本上在坡面中部的坡段侵蚀强度为最小,坡面最上端和最下端坡段的相对侵蚀量较大并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坡面最下端段面的相对侵蚀量随放水流量的增大而依次减小,坡面最上端段面的相对侵蚀量随放水流量的增大而依次增大。在坡度较大而流量较小的情况下(坡度为12°,流量为2.5l/min和3.5l/min),坡面各坡段的相对侵蚀量随坡长的变化趋势与坡度较小的情况相似,当流量较大时,坡面相对侵蚀量随坡长的增大而减小。坡面侵蚀产沙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离坡面出口最近的坡面最下端坡段的相对侵蚀量总是随着冲刷历时的延长而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其余各坡段的相对侵蚀量是缓慢波动式上升。坡面最下端段面的相对侵蚀量在相同坡度、不同流量情况下在冲刷初期所占总侵蚀量的比例随着放水流量的增大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4. 通过特定的试验研究发现,坡面径流是以滚波流的形式运动的,而并非是均匀流形式运动。研究表明,放水流量大小对坡面滚波数和坡面沿程滚波迭加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即放水流量越大,坡面滚波数以及滚波在流经坡面相同距离时所减少的个数就越多(滚波发生迭加);而坡度大小对坡面滚波流上述特征的影响不明显,并用滚波迭加解释了坡面沟蚀的形成机制。<WP=4>5. 在对坡面滚波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径流能耗作为坡面细沟侵蚀发生的新的临界参数,并用放水冲刷试验法得出试验条件下的细沟侵蚀发生临界能耗为7.3(J)。并由此提出了新的土壤抗冲性指标,结果表明用径流能耗来标定土壤的抗冲性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1-06-01)
径流侵蚀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坡面薄层水径流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国内外一直是许多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坡面薄层水流并不是简单地遵循雷诺规律,它应该既不是层流,也不是充分紊流,而是一种介于它们之间的特殊流动。在降雨初期或在流域接近分水岭的坡面上,由于土壤下渗能力大,此时不形成径流,降雨主要为土壤吸收。但是随着降雨的继续,地表逐渐形成地面径流。最初径流水深很小,一部分雨滴由于击穿水层,而消耗其部分动能,使得径流紊动增大;随着水深不断增大,当流层达到某一深度时,雨滴击穿水层的动能将全部消耗,随即产生了水土流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径流侵蚀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1].黄鹏飞,王文龙,罗婷,王贞,王正利.非硬化土路径流侵蚀产沙动力参数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3
[2].闫美华,王建,任海军.雨滴击溅及薄层水径流动力对坡面侵蚀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
[3].郭太龙,王全九.黄土坡面土壤侵蚀中溶质随径流迁移的水动力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
[4].李鹏,李占斌,郑良勇.黄土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动力过程模拟与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6
[5].李鹏,崔文斌,郑良勇,茹华南.草本植被覆盖结构对径流侵蚀动力的作用机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
[6].李鹏,李占斌,郑良勇,鲁克新.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动力机制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
[7].丁文峰.黄土区坡面径流侵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