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自恋特质论文-刘先华

人格自恋特质论文-刘先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格自恋特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领导者,自恋人格特质,组织公民行为,心理授权

人格自恋特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先华[1](2018)在《领导者自恋人格特质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双重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领导者自恋人格特质具有正负二元维度,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也存在着双重影响,任性、自利的负面维度能够削弱组织公民行为,自主、魅力的正面维度则能强化组织公民行为。情感事件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解释了心理授权在二者关系中的正向调节作用,而主动性人格在自恋型领导通过心理授权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应辩证地评价自恋型领导,通过强化积极作用、削弱消极作用的方式发挥自恋型领导的有效性,并对员工实施强化心理授权和差异化管理策略,提升其组织公民行为。(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黄英选[2](2018)在《大学生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自尊和特质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好坏关系着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会让人感受到安全感、归属感和正向的情绪体验。相反,不良人际关系则会使人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降低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现如今大学生的人际状态仍不容乐观,因此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非常重要。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们生活在物质丰富,思想开放的时代,他们追求个性、自由,也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因此有更高的自恋倾向。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尊水平也比较高,因为他们足够自信,能够对自我相关的各个方面做出比较正向的、积极的评价。但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而且生活在人际环境比较单纯的校园里,因此相对缺乏成人的理智和自控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自恋人格、自尊和特质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的现实状态的基础上,对自恋人格、自尊和特质自我控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恋人格、自尊、特质自我控制及人际关系现状。探讨大学生自恋人格、自尊、特质自我控制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大学生自尊和特质自我控制在自恋人格与人际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西安几所高校481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自恋人格量表》、《自尊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以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等测量工具对大学生自恋人格、自尊、特质自我控制及人际关系状况进行测量。使用SPSS及其插件PROCESS收集和处理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1)大学生显性自恋得分高于隐性自恋;自尊处于中等水平;特质自我控制平均分高于量表平均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普遍处于轻度人际关系困扰状态。(2)大学生显性自恋与自尊显着正相关,与特质自我控制显着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困扰相关不显着。隐性自恋与自尊显着负相关,与特质自我控制显着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困扰显着负相关。自尊与特质自我控制显着正相关,与人际关系困扰显着负相关。特质自我控制与人际关系困扰显着负相关。(3)大学生自尊与特质自控制在隐性自恋与人际关系困扰间起链式中介作用。(4)大学生自尊在隐性自恋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起中介作用。(5)大学生特质自我控制在隐性自恋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1)大学生群体自恋处于正常的、适应的范围内。(2)大学生群体的自尊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特质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普遍处于轻度人际关系困扰的状态。(3)大学生隐性自恋可以直接预测人际关系困扰也可以通过自尊或特质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一特质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对人际关系困扰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穆欢[3](2017)在《组织情境自恋人格特质对上下级指导关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恋概念在人格心理学、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等着作中广泛存在。人格心理学认为,自恋作为一种个人特质,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而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认为自恋是一种病态的人格障碍,并定义为自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一些学者在对自恋研究中发现,自恋与组织问题具有相关性,如早期弗洛伊德在自恋人格障碍者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发现自恋与领导的相关性:自恋者由于被他人知觉为外向、自信,且富有魅力,很容易任职管理职位。随着人们对组织情境下的自恋问题关注度的提高,自恋与组织问题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研究重点。在国外,自恋被频繁的用来表述组织中的行为。在组织情境下,个体自恋与个人特征和组织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会对工作表现和绩效、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影响。指导关系作为组织人际关系的一种,已成为西方组织行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先前,一些学者对指导双方的性别、性格等因素对指导关系质量、职业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发展指导作为一种制度,对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这种关系,被指导者通常不仅在职业发展方向有所受益,职位晋升较迅速,同时在心理支持方向也产生了积极作用。个体人格特质的差异会对个体组织行为产生驱动作用,如果将这一因素考虑进来,上述结论是否成立?本文旨在探究组织情境下自恋型员工在经历上下级指导关系过程中,其自恋人格特质对上下级指导关系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探究自恋型员工感知的积极和消极指导行为与其自恋程度的相关性,自恋是否会降低上下级指导关系频率、质量和指导关系持续时间,以及自恋是否对消极指导行为与指导关系质量、终止指导关系意向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恋与指导关系持续时间负相关;自恋对消极指导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积极指导行为、职业支持和心理支持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自恋对指导关系频率和质量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自恋对消极指导行为和指导关系质量、终止指导关系意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丰富了人格特质对指导关系影响的相关理论,对未来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10)

李政[4](2015)在《研究生自恋型人格特质对导学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自恋型人格特质对导师制功能运转的影响,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了某"985工程"大学301位研究生的自恋水平及其指导经历,结果发现:研究生的自恋水平与指导关系维持的时间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而与负面指导经历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自恋与职业支持和心理支持也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自恋作为调节变量,使得负面指导经历与疏远指导关系意向和关系质量间的正向与负向关系更为显着。研究结果启示我们要格外关注个性特征在指导关系发展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孙喆[5](2014)在《大学生自恋人格特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恋曾经被作为一种人格障碍来研究,后来许多学者发现正常人也会有一些自恋的特征,于是把自恋当作一种人格特质来研究。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同把自恋分为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显性自恋相对来说比较健康,隐性自恋相对来说不太健康。显性自恋的人比较积极、乐观,隐性自恋的人比较自卑、消极,无论是显性自恋还是隐性自恋都比较爱夸大自己,并且渴望被人关注和赞美。本文主要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恋人格特质的影响,以及生活事件在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恋之间起到调节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量表》、《大学生自恋人格问卷量表》、修订版《生活事件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8.0作为统计工具,探讨自恋、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人口学变量:性别在自恋的自我钦羡、易感质和隐性自我钦羡这些维度上差异显着。文、理科学生在自恋的一些维度如:权欲、优越感、特权感、自我钦羡、隐性自我钦羡以及自恋总分上差异显着。年级在自恋的各个维度上差异均显着。生源地在自恋的各个维度上差异均显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显性自恋的各个水平上差异显着。性别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差异显着,男生在父母情感温暖这两个因子上显着高于女生,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这些因子都是女生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也显着,其中独生子女在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上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父亲的惩罚严厉、父母的拒绝否认、父母的偏爱这些因子上显着高于独生子女。(2)自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其中,显性自恋与父母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以及偏爱显着正相关。同时与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以及偏爱被试显着正相关。隐性自恋与父母的情感温暖显着负相关,与父亲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显着正相关。同时与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以及偏爱被试显着正相关。显性自恋与恋爱、恋爱失败、情侣感情不好、住房紧张、家庭经济困难、被人误会错怪、失窃、当众丢面子、受人歧视冷遇、职务晋升、突出的个人成就等显着正相关。隐性自恋与恋爱、恋爱失败、情侣感情不好、与恋人异地、性生活不满意、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被人误会错怪、失窃、财产损失、当众丢面子、受人歧视冷遇、对现专业不满意、职务晋升、突出的个人成就等显着正相关。(3)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严厉惩罚和母亲情感温暖对显性自恋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母亲严厉惩罚、过分干涉对隐性自恋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对隐性自恋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4)生活事件在自恋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调节性的作用。其中,母亲情感温暖与考试不理想的交互项、母亲偏爱被试与失窃财产损失的交互项、母亲过分干涉与突出的个人成就的交互项对显性自恋具有显着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与住房紧张,父亲拒绝否认与住房紧张,母亲情感温暖与当众丢面子的交互项,母亲严厉惩罚与当众丢面子的交互项,父亲过度保护与突出的个人成就的交互项,母亲情感温暖与突出的个人成就的交互项,母亲严厉惩罚与突出的个人成就的交互项对隐形自恋具有显着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4-01)

吴颖[6](2008)在《时代大潮中的独立抒写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选取作家人格心理特质的视角为切入点,在心理学的解释框架中,主要从单亲结构的家庭成长环境、清贫苦难的童年生活经历、民族文化的浸染熏陶叁个角度出发,解析老舍人格中自恋因素的由来及其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点进一步探讨老舍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其文学创作中发生的影响,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凸现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单亲家庭的生活环境使老舍成为了一名男性尊严的自恋者,这不仅影响了老舍传统婚恋观的形成,而且也让老舍成为了“五四”个性解放大潮中的一个反思者。其次,清贫艰难的童年、底层平民的出身背景,一方面使老舍的幽默彰显出了人格尊严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使老舍走上了一条与其他知识分子和而不同的道路。此外,特殊的民族身份、满族文化的熏陶、北京古城文化的浸染在培育老舍民族文化自恋情结的同时,也让他能够站在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的立场,洞见到掩盖在现代化名义下的各种思维盲区。与此同时,这些隐伏于老舍人格中的自恋因素,也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既不融于“京派”,又游离于革命作家之外的独立存在,而老舍的创作也因其对现实的不同关注和理解构成了其作品时代感的独特内涵。(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人格自恋特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好坏关系着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会让人感受到安全感、归属感和正向的情绪体验。相反,不良人际关系则会使人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降低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现如今大学生的人际状态仍不容乐观,因此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非常重要。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们生活在物质丰富,思想开放的时代,他们追求个性、自由,也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因此有更高的自恋倾向。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尊水平也比较高,因为他们足够自信,能够对自我相关的各个方面做出比较正向的、积极的评价。但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而且生活在人际环境比较单纯的校园里,因此相对缺乏成人的理智和自控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自恋人格、自尊和特质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的现实状态的基础上,对自恋人格、自尊和特质自我控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恋人格、自尊、特质自我控制及人际关系现状。探讨大学生自恋人格、自尊、特质自我控制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大学生自尊和特质自我控制在自恋人格与人际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西安几所高校481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自恋人格量表》、《自尊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以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等测量工具对大学生自恋人格、自尊、特质自我控制及人际关系状况进行测量。使用SPSS及其插件PROCESS收集和处理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1)大学生显性自恋得分高于隐性自恋;自尊处于中等水平;特质自我控制平均分高于量表平均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普遍处于轻度人际关系困扰状态。(2)大学生显性自恋与自尊显着正相关,与特质自我控制显着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困扰相关不显着。隐性自恋与自尊显着负相关,与特质自我控制显着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困扰显着负相关。自尊与特质自我控制显着正相关,与人际关系困扰显着负相关。特质自我控制与人际关系困扰显着负相关。(3)大学生自尊与特质自控制在隐性自恋与人际关系困扰间起链式中介作用。(4)大学生自尊在隐性自恋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起中介作用。(5)大学生特质自我控制在隐性自恋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1)大学生群体自恋处于正常的、适应的范围内。(2)大学生群体的自尊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特质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普遍处于轻度人际关系困扰的状态。(3)大学生隐性自恋可以直接预测人际关系困扰也可以通过自尊或特质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一特质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对人际关系困扰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格自恋特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先华.领导者自恋人格特质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双重影响[J].领导科学.2018

[2].黄英选.大学生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自尊和特质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穆欢.组织情境自恋人格特质对上下级指导关系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4].李政.研究生自恋型人格特质对导学关系的影响[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

[5].孙喆.大学生自恋人格特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6].吴颖.时代大潮中的独立抒写者[D].南京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人格自恋特质论文-刘先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