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河床地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河床地形,实时在线监测,4G无线技术,Winsock
河床地形论文文献综述
晏成明,陈红,吴严君,张军[1](2017)在《河床地形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开发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地形数据有利于河床演变分析和工程评估。基于超声波、4G无线传输、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研发了河床地形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为消除温度、盐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设计了超声波声速校核装置:利用固定校核面反射超声波信号,通过计时器获取超声波发射和反射信号时间间隔,从而反演超声波声速,实现对声速的实时校正。系统应用到姚江大闸下游河床地形监测,监测时段内河床地形淤积了0.041 m,对应时段内GPS-RTK测量结果为河床地形淤积了0.050 m,2种方法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本系统监测数据可靠,能用于地形实时监测中。(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7年12期)
A.Choudhary,S.C.Martha[2](2017)在《起伏河床地形上薄的垂直物体对倾斜水面波的散射(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the scattering of oblique surface water waves by small undulation on the bottom in the presence of a thin vertical barrier. Here, thre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vertical barriers are investigated. Perturbation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physical quantities, namely, th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In this analysis, many differe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BVPs) are obtained out of which the first two bvps are considered. The zeroth order bvp is solved with the aid of eigen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The first order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are derived in terms of the integrals by the method of the Green's integral theorem. The variation of these coefficients is plotted and analyzed for different physical parameters. Furthermore, the energy balance relation, an important relation in the study of water wave scattering, is derived and checked for assuring the correctness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for the present problem.(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期刊2017年02期)
郭碧云,傅旭东,张正峰[3](2013)在《龙溪河流域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及河床演变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龙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分别选用"5·12"地震前后QuickBird全色遥感影像及DEM数据,辅以差分GPS和激光测距仪等现场实测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与地形关系及河床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次生地质灾害面积为11.11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4.29%,主要分布在坡度20°—50°之间,占灾害总面积的86.59%;阳坡比阴坡发生地质灾害的比率大,东南坡向地质灾害发生面积比率最大,达到灾害总面积的23.97%;1100—2300m高程范围内地质灾害比较集中,占灾害总面积的80.23%,是研究区灾害分布的主要高程范围;地质灾害沿河流分布规律明显,距主河道越近灾害点分布越密集.泥石流引发龙溪河河床形态变化,上游、下游河床剖面和比降变化较大.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地形因素关系密切.该文的研究可为震后防灾减灾和预警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鲁程鹏,束龙仓,陈洵洪[4](2012)在《河床地形影响潜流交换作用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对潜流交换具有重要影响的河床地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数值模拟(MODFLOW程序)的方法研究在河床横剖面地形不均匀的条件下,潜流交换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地下水流场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在河床地形起伏不均的情况下,潜流交换量更易发生在河道的深水区域;地下水流向受河床地形影响较小;近河床界面处的地下水流速受地形起伏影响剧烈,深水区域的地下水流速远大于浅水区地下水流速;通过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河床地形起伏是引起潜流带渗透系数非均质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2年06期)
周灿华,徐惠亮,黄春华[5](2012)在《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在大型水利工程引河河床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述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工程,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工程。本工程主要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12座大中型节制闸、输变电设施、河道等组成,具有调水、排涝、泄洪、通航、发电等综合功能。按照水利工程观测相关规范,需要定期对河道水下地形进行观测,以分析河床冲淤变化,及时发现工程隐(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2年10期)
韩连发,李强,林伯余[6](2012)在《峡谷地形下河床深厚覆盖层探测的几点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在峡谷地形下,利用折射波法炮检互换原理探测河床深厚覆盖层的注意事项及应用实例。(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9-01)
张辉,危起伟,杜浩,王韦[7](2011)在《长江上游干流基于河床地形的深潭浅滩识别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种基于河床地形的河流深潭浅滩识别方法(深泓线线性回归法、横截面对称指数法和局部高程差异法)对长江上游干流30 km长河段的深潭和浅滩进行了定量分析识别,并采用5~7倍河宽间距法对这叁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识别出的深潭和浅滩总体上较为吻合,少数几个识别结果不一致的位置,可以结合对河床形态的综合分析加以解决。多数情况下,局部高程差异法的识别结果更加准确有效,但同时使用这叁种方法能够加深对研究区域的认识并使识别结果得到确证。在长江上游干流江段,采用局部高程差异法(T=1.0Sd)应是最佳的河流深潭浅滩识别方法。(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1年01期)
韩志远,田向平,欧素英[8](2010)在《人类活动对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和潮汐动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测地形和水文资料,探讨人类活动对近期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和枯季潮汐动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磨刀门上游河段大规模河床挖沙引起河床高程显着降低,水深增大,河槽容积增加,底坡降减小;口门围垦整治导致磨刀门口门区水域面积变小,入海口门向海延伸,入海水道增深。(2)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变化引起枯季潮汐动力发生变化:上游河段低潮位降低,潮差增大,进潮量增加,潮汐动力明显增强;口门区潮差减小,横洲水道潮能汇聚,水位壅高;水面坡降减小,潮波传播速度增加,咸水界上移。(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谈国君[9](2010)在《超声波测深仪和GPS定位系统在河道河床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工程观测是掌握水利工程现状、及时发现工程隐患,并为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科研提供基础资料的重要手段。河道河床变形观测是工程观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水利工程观测相关规范,它包括过水断面、大断面(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0年06期)
辛海霞,吕秋灵,庞启秀[10](2006)在《叁维河床地形可视化浏览系统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讨论了如何利用改进的离散数据网格化方法快速实现离散地形数据预处理。详细介绍了在综合运用改进的离散数据网格化算法、叁维地形建模、真实感图形绘制、叁维坐标查询以及人机交互等叁维可视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利用OpenGL基本函数编程技术开发叁维河床地形可视化实时浏览系统的具体过程。通过叁维河床地形可视化浏览系统,可以直观、真实地表达河床地形的叁维信息及综合特征,为河床演变分析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简便直观的可视化分析途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6年12期)
河床地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the scattering of oblique surface water waves by small undulation on the bottom in the presence of a thin vertical barrier. Here, thre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vertical barriers are investigated. Perturbation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physical quantities, namely, th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In this analysis, many differe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BVPs) are obtained out of which the first two bvps are considered. The zeroth order bvp is solved with the aid of eigen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The first order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are derived in terms of the integrals by the method of the Green's integral theorem. The variation of these coefficients is plotted and analyzed for different physical parameters. Furthermore, the energy balance relation, an important relation in the study of water wave scattering, is derived and checked for assuring the correctness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for the present proble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床地形论文参考文献
[1].晏成明,陈红,吴严君,张军.河床地形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开发及其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
[2].A.Choudhary,S.C.Martha.起伏河床地形上薄的垂直物体对倾斜水面波的散射(英文)[J].JournalofMarineScienceandApplication.2017
[3].郭碧云,傅旭东,张正峰.龙溪河流域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及河床演变关系[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
[4].鲁程鹏,束龙仓,陈洵洪.河床地形影响潜流交换作用的数值分析[J].水科学进展.2012
[5].周灿华,徐惠亮,黄春华.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在大型水利工程引河河床测量中的应用[J].江苏水利.2012
[6].韩连发,李强,林伯余.峡谷地形下河床深厚覆盖层探测的几点体会[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7].张辉,危起伟,杜浩,王韦.长江上游干流基于河床地形的深潭浅滩识别方法比较研究[J].淡水渔业.2011
[8].韩志远,田向平,欧素英.人类活动对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和潮汐动力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0
[9].谈国君.超声波测深仪和GPS定位系统在河道河床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江苏水利.2010
[10].辛海霞,吕秋灵,庞启秀.叁维河床地形可视化浏览系统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