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地层论文-夏晓

弹塑性地层论文-夏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塑性地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效应,黏弹塑性,围岩支护,围岩变形

弹塑性地层论文文献综述

夏晓[1](2017)在《隧道围岩的黏弹塑性变形及其地层沉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工程的需要,许多工程都涉及到隧道的开挖。近年来,与隧道有关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对隧道岩体的变形进行研究。由于隧道围岩的变形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各因素对隧道围岩变形及地层沉降的影响,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及地层沉降。本文对隧道开挖引起的隧道围岩变形及地层沉降进行理论分析。以Levy-Mises本构关系为基础和D-P屈服准则,选用西原模型,计算围岩黏弹塑性变形,代入Hoek弹性模量公式,探讨围岩变形规律。采用收敛约束法分析在变支护反力条件下围岩的变形及支护作用。考虑岩体的流变特性,采用应力迭加的方式得到浅埋隧道复变函数的黏弹性解,分析浅埋隧道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以随机介质理论为基础,提出通过折减系数来计算浅埋隧道的收敛半径,并进行地表沉降的预测。主要成果如下:(1)岩体结构特征和开挖扰动对围岩变形有较大的影响,岩体质量越好、开挖的扰动越小,围岩的变形越小。开挖面推进速度较快时,隧道围岩变形越剧烈;不同的开挖速度最终围岩变形相差不大。(2)支护可以抑制围岩的流变变形,隧道开挖宜尽早支护,在低应力时尽可能的增大支护的支护刚度;在高应力时尽可能的增大支护的最大支护反力。(3)支护结构对隧道变形的抑制作用有限,要想达到较好的支护效果,必须施加足够大的支护反力。侧压力系数大于1时,形成宽而浅的地层沉降曲线。侧压力系数小于1时,形成窄而深的地层沉降曲线。(4)通过对隧道围岩位移进行折减得到适用于浅埋隧道的收敛半径,能够较好的预测地层沉降。以上研究成果对分析隧道开挖产生的岩体变形以及引起的地层沉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7-03-15)

郭建春,何颂根,邓燕[2](2015)在《弹塑性地层水力压裂起裂模式及起裂压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弹塑性储层,基于线弹性理论假设的传统起裂模型已不再适用,需要研究基于非线性本构方程的起裂模型。基于岩石非线性本构方程,运用塑性全量理论,建立了弹塑性地层井周应力场模型;结合"井壁"应力场模型和弹塑性岩石破坏准则,建立了弹塑性地层的起裂压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岩石产生塑性屈服,"井眼"应力集中效应会减弱,"周向张应力会减小",甚至无法产生。屈服后的起裂压力比线弹性理论预测值大,起裂模式存在拉张和剪切两种方式,剪切起裂存在破坏角。屈服后,幂硬化指数小于等于0.5的岩石只可能产生剪切起裂;幂硬化指数大于0.5的岩石,屈服应力、幂硬化指数、内摩擦角和凝聚力越小,越容易产生剪切起裂,反之越容易产生拉张起裂。(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5年09期)

林政伟,黄煌辉,曾钧敏,蔡东霖,龚明人[3](2014)在《黏弹塑性地层下陷模式之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可同时考虑土壤参数及体力(body force)随孔隙率(porosity)变化之一维耦合地层下陷黏弹塑性数值模式,期能更精确地模拟现地之地层下陷现象。研究中加入水力传导系数、杨氏系数及体力随孔隙变化之影响,推导超抽地下水引致土壤压密之黏弹塑性控制方程式、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数值计算模式。除以建立完成之模式测试评估体力、土壤参数随孔隙率变化、塑性效应及黏滞效应对土壤压密之影响程度外,并配合现地实测下陷数据,以验证模式之正确性。研究结果显示,一维黏弹塑性地层下陷模式可有效地仿真台湾现地之地层下陷变化。(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4年04期)

何颂根[4](2014)在《具有弹塑性特征的地层水力压裂起裂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泥页岩、砂泥岩等高泥质含量地层及深部油气储层常具有明显的塑性特征,目前使用的水力压裂起裂模型仅考虑了岩石的弹脆性变形,对塑性特征明显的地层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建立考虑岩石塑性变形特征的水力压裂起裂模型。本文首先采用叁轴力学试验研究了弹塑性岩石的非线性变形特征,并基于塑性全量理论建立了驰段幂强化本构方程和进一步发展了的多段幂强化本构方程。然后在单段和多段幂强化本构方程基础上,建立了弹塑性井周应力场模型并分析了井周应力场特征。据此分析了弹塑性地层的起裂模式并优选了起裂准则,最终建立了弹塑性起裂模型,并对起裂压力和起裂模式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随后在建立的井周应力场和起裂模型基础上,迭加压裂液渗滤效应,最终建立了耦合渗滤效应和多段幂强化本构方程的井周应力场和起裂模型,分析了渗滤效应对井周应力场和起裂压力的影响。最后根据建立的最终起裂模型进行了现场实例应用。本文通过对塑性地层本构方程、井周应力场和起裂模型的系统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非线性本构方程是塑性地层应力场研究的物理基础,基于塑性全量理论,采用单段和多段幂强化本构方程可准确描述岩石的力学非线性。(2)岩石是否屈服受地应力和初始屈服应力大小决定,地应力越大、屈服应力越小,岩石越容易发生塑性屈服。岩石发生塑性屈服主要影响周向应力,周向应力增加,井眼应力集中减小。地应力越大、屈服应力越小、幂强化指数越小、孔隙压力越小、Biot系数越小、泊松比越小,井周屈服程度越高,越难产生拉张应力。(3)受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的共同作用,塑性地层井壁在弹性状态下以拉张破坏方式起裂,在塑性状态后则存在塑性拉张起裂和塑性剪切起裂2种破坏模式:①弹性拉张、塑性拉张、塑性剪切起裂的起裂方位均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但塑性剪切起裂的破裂面与最大水平主应力之间存在破坏角;②岩石进入塑性屈服状态后,幂强化指数≤0.5的岩石只可能产生塑性剪切起裂,幂强化指数>0.5的岩石,塑性拉张和塑性剪切起裂均可能发生。③地应力越大、屈服应力越小、幂硬化指数越小、内摩擦角和内聚力越小、孔隙压力小、Biot系数小、泊松比越小,越容易产生剪切起裂,反之越容易产生拉张起裂。(4)塑性地层若产生屈服,起裂压力比弹性理论预测值高。地应力越小、屈服应力越大、幂硬化指数越大、内摩擦角和内聚力越小、孔隙压力越大、Biot系数越大、泊松比越大,起裂压力越小,反之起裂压力越大。(5)基于非线性本构方程的起裂模型,可有效预测塑性地层的起裂模式和起裂压力,对研究及现场应用都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4-06-01)

王素玲,李杨,沈新普,刘勤志[5](2012)在《水井反冲洗地层叁维弹塑性固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水井反冲洗工艺是抽油机井维持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反冲洗压力是决定反冲洗效率的主要因素。反冲洗过程涉及到地层与套管在水压作用下的相互耦合作用,鉴于目前对洗井压力的制定以套管抗挤压强度为依据,运用ABAQUS-6.5软件,对油藏岩石-套管进行了叁维弹塑性固结有限元分析,建立了流-固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注水井反冲洗过程中套管、地层和流体的瞬态响应,实现了套管、地层和流体间的耦合作用,得到了套管应力随洗井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洗井地层的地应力分布状态和地层性质对洗井压力影响较大,主要受到地层弹性模量、渗透性能和地层水平地应力的影响。洗井压力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套管和地层状况,与单纯考虑套管的承载能力相比,其研究结果可为洗井工艺的制定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2年10期)

陈朝伟,蔡永恩[6](2009)在《套管-地层系统套管载荷的弹塑性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套管-地层系统在均匀地应力条件下的套管载荷进行弹塑性理论分析。采用Mohr-Coulomb准则,给出了受内外压厚壁筒弹、塑性区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的解析解,由该解析解可直接退化得到Tresca准则条件下厚壁筒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将套管-地层系统看作是岩石和钢材两种不同材料厚壁筒的组合,在解析解的基础上,分别推导出套管-地层系统仅地层进入塑性和仅套管进入塑性两种情况下的套管载荷和极限地应力解析表达式。实例分析表明,仅地层进入塑性时,套管载荷比弹性解大,最大增幅3%;仅套管进入塑性时,套管载荷比弹性解小,减小幅度达到6%。上述结果可应用于套管设计和均匀地应力条件下的套管载荷计算。图4参9(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09年02期)

弹塑性地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弹塑性储层,基于线弹性理论假设的传统起裂模型已不再适用,需要研究基于非线性本构方程的起裂模型。基于岩石非线性本构方程,运用塑性全量理论,建立了弹塑性地层井周应力场模型;结合"井壁"应力场模型和弹塑性岩石破坏准则,建立了弹塑性地层的起裂压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岩石产生塑性屈服,"井眼"应力集中效应会减弱,"周向张应力会减小",甚至无法产生。屈服后的起裂压力比线弹性理论预测值大,起裂模式存在拉张和剪切两种方式,剪切起裂存在破坏角。屈服后,幂硬化指数小于等于0.5的岩石只可能产生剪切起裂;幂硬化指数大于0.5的岩石,屈服应力、幂硬化指数、内摩擦角和凝聚力越小,越容易产生剪切起裂,反之越容易产生拉张起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塑性地层论文参考文献

[1].夏晓.隧道围岩的黏弹塑性变形及其地层沉降分析[D].华侨大学.2017

[2].郭建春,何颂根,邓燕.弹塑性地层水力压裂起裂模式及起裂压力研究[J].岩土力学.2015

[3].林政伟,黄煌辉,曾钧敏,蔡东霖,龚明人.黏弹塑性地层下陷模式之建立与应用[J].上海国土资源.2014

[4].何颂根.具有弹塑性特征的地层水力压裂起裂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5].王素玲,李杨,沈新普,刘勤志.水井反冲洗地层叁维弹塑性固结分析[J].岩土力学.2012

[6].陈朝伟,蔡永恩.套管-地层系统套管载荷的弹塑性理论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

标签:;  ;  ;  ;  

弹塑性地层论文-夏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