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慢光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IM波导,表面等离激元,电磁诱导透明
慢光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冯凯强,关建飞[1](2019)在《含正交矩形腔MIM波导电磁感应透明及慢光效应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金属-电介质-金属(MIM)波导单侧引入正交的双谐振腔结构,得到了实现等离激元诱导透明效应的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了该结构的透射谱曲线。仿真结果显示,波导系统的谐振波长随着正交双谐振腔有效谐振长度(Leff)的增加而红移,且当正交矩形腔为对称的T形结构时,会出现传输禁带。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正交矩形腔为非对称结构时,在传输禁带处产生类电磁诱导透明峰的物理条件,以及该透射峰的变换规律。类电磁诱导效应可改变光的群速度,从而产生慢光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含正交矩形腔MIM的波导结构可以得到0.086ps的最大光时延,为光路延时以及光数据存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2期)
刘鹏华[2](2018)在《含矩形腔MIM波导类电磁诱导透明和慢光效应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波(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是电磁波被限制在金属-电介质表面上并沿着金属表面自由电子振荡的一种传输行为。表面等离子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在纳米尺度下突破光的衍射极限。这一重要的特性可实现光波在纳米尺度下的控制,对于光学器件的集成化、微型化有重要的意义。金属-电介质-金属(MIM)等离子波导系统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因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叁种MIM表面等离子波导,并通过COMSOL仿真软件研究了表面等离子波波导的透射特性和模场分布情况。在分析含矩形腔MIM波导结构时,构成双腔耦合的结构,由于两谐振腔之间存在失谐,表面等离子波经过两谐振腔的作用激发出透射峰,这就形成类电磁诱导透明现象。通过对波导结构的相移计算,得到该波导结构的最大时延为0.28 ps,对应的最大群指数是84。在分析简单支节型MIM波导结构时,建立双简单支节波导模型。分析了腔的长度和腔间距离的改变对类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影响并分析了该结构下的光时延,最大时延为0.098 ps,最大群指数为29.4。最后分析了含矩形齿支节型MIM波导结构,结果表明矩形齿在支节波导的位置对透射谱存在影响,当矩形齿位于磁场最强处,谐振波长红移;当矩形齿位于电场最强处,谐振波长蓝移。利用该特性产生的类电磁诱导透明现象,最大时延为0.049 ps,该结构的最大群指数为14.7。本文研究的结果为纳米器件集成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胡延伟[3](2018)在《基于微环谐振器阵列的慢光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微环谐振器在当今硅基光电子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微环谐振器阵列因能够实现性能较佳的光延时已成为热点研究课题。本论文首先基于微环谐振器的基本原理,利用传输矩阵法,建立了单波导单微环谐振器、双波导单微环谐振器及单波导双微环谐振器的模型,并对叁种基本微环谐振器的慢光效应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得到了微环谐振器产生慢光效应的条件和优点。其次,利用传输矩阵法得到微环谐振器阵列下载端和输出端的频谱函数,采用Matlab仿真工具对直通端的输出频谱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微环半径不相等的微环谐振器阵列中相邻微环圆心间距为πr,直通端频谱为谐振器频带和布拉格频带重合的迭加频带时,微环谐振器阵列的慢光效应最佳。在微环谐振器阵列发生耦合谐振诱导透明效应的基础上,推导了微环谐振器阵列产生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的条件,通过设置相邻微环间的相干距离,完成了微环谐振器阵列中耦合谐振诱导透明信道的改变,从而改变了微环谐振器阵列的慢光信道。为了使微环谐振器阵列的慢光信道可以灵活改变,基于微环谐振器阵列叁微环结构,分析研究了调谐单微环的折射率或调谐双微环的折射率对慢光效应的影响。然后,根据微环谐振器阵列相邻微环间的相干距离,利用附加相移,重点分析研究了附加相移对微环谐振器阵列中慢光效应的影响,实现了对微环谐振器阵列慢光信道的动态调谐;另外利用附加相移,仿真分析了附加相移后对密集波分复用器中慢光效应的影响,实现了密集波分复用器中慢光信道波长和慢光信道数量的动态调谐,增强了密集波分复用器的灵活性。最后,利用附加相移调谐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滤波器的慢光效应,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滤波器的交叉端获得了性能较佳的慢光信道,并且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其慢光效应性能的影响。附加相移的方法具有光延迟信道可动态调谐的特性,增强了光学器件的灵活性,使得慢光器件有了更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吴蓉,胡延伟,徐晓瑞[4](2018)在《新型微环谐振器中慢光效应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耦合微环并联结构中,通过改变相干距离来实现慢光效应的调谐,但无法进行动态调谐。提出了改进型的五环并联结构,在包层中嵌入加热器,利用热光调谐相邻环之间的相移器,实现连续调节任意通道的慢光效应。利用传输矩阵理论建立五环并联结构的直通端函数模型,Matlab仿真得到慢光效应的输出频谱。结果表明:改变相应微环之间的附加相移,可以得到具有可调谐滤波特性的耦合谐振腔诱导透明(CRIT)效应频谱和慢光效应频谱。上述方法具有光延迟通道可切换、可动态调谐的特性,增强了光学器件的灵活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2期)
吴蓉,胡延伟,岳云龙[5](2018)在《密集波分复用器慢光效应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并联微环结构中,可通过改变相干距离来实现慢光效应的调谐,但动态调谐无法实现。在包层中嵌入加热器的改进型微环阵列,利用热光调谐相邻环之间的相移器,实现连续调节任意信道的慢光效应。利用传输矩阵法建立密集波分复用器(DWDM)的函数模型,Matlab仿真分析1×4密集波分复用器的慢光效应。仿真结果表明:改变相应微环之间的附加相移,DWDM具有可调谐光延迟信道的特性,输出信道频谱强度的半峰全宽(FWHM)约为0.05nm,信道间隔为100GHz。该方法具有光延迟信道可切换、可动态调谐的特性,增强了光学器件的灵活性。(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赵建朋[6](2017)在《基于光纤参量放大的慢光效应及参量振荡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信息量需求的急剧增加,现代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带宽面临着巨大挑战。寻求具有超高速、大容量、长距离及高频谱效率传输能力的新型密集波分复用全光通信系统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对全光通信系统传输技术和缓存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如何设计新型多波长激光器和实现全光存储与交换已成为全光通信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光纤参量放大(FOPA)技术以其高增益、大带宽、高相敏特性、低噪声、可产生闲频带以及可对任意波长的信号进行放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光纤传输系统中。本论文以FOPA技术在全光网络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基于FOPA的慢光效应和新型光纤参量振荡器(FOPO)的设计,旨在探索利用FOPA产生慢光延时和新型多波长光纤激光器的机理和方法,从而提高FOPA在未来新型高速光网络和光缓存领域的应用潜力。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研究了 FOPA增益谱边带近零增益区域的延时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实际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其次,研究了基于多级四波混频(FWM)的多波长光纤参量振荡器(FOPO)的输出特性。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器的重复频率倍增的锁模脉冲产生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基于FOPA增益谱边带的脉冲信号延时特性。推导了小信号条件下谱分量延时的解析表达式,利用信号与系统处理方法对脉冲信号在FOPA增益谱边带的延时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并详细研究了影响延时量和延时带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FOPA增益谱边带近零增益区域波长处存在急剧的相位变化,可以产生较大的信号延时;单频信号和脉冲信号在FOPA增益谱边带的延时量会因为延时带宽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为基于FOPA增益谱边带可调谐光延迟线的设计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参考。实验测量了10Gb/s伪随机二进制序列脉冲信号在FOPA不同增益区域的延迟量,从系统上验证了基于FOPA的可调谐光延迟线在实际中应用的可行性。(2)研究了基于多级FWM的多波长FOPO的输出特性。从基本的简并和非简并FWM方程出发,模拟了 6束光波的多级FWM过程,结果表明:随着信号光功率的增加,高阶参量边带在FWM过程中相继产生,从而能量在各个光波之间的转移规律也变得非常复杂。在自洽理论下,对多波长FOPO的输出特性进行数值仿真,为多波长FOPO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在实验上,实现了基于多级FWM的多波长FOPO,且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相符。(3)提出了一种重复频率倍增FM锁模脉冲产生方案。阐述了主动锁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其锁模方式。在自洽理论下,研究了主动锁模激光器的脉冲特性,并在实验上验证了泵浦功率和调制频率对脉冲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脉冲宽度为35~42ps,时间抖动为2.55ps,时间带宽积为0.63的多波长锁模脉冲序列(理想FM锁模激光器的时间带宽积为0.626)。实验验证了 FM锁模FOPO环形腔中光波偏振态对FOPO锁模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进入银酸锂晶体光波的偏振态,可以得到重复频率是调制信号调制频率两倍的脉冲序列。综上,本论文围绕基于FOPA的慢光效应和新型多波长FOPO的设计展开研究,实现了脉冲信号在FOPA中的延时传输,对于拓展FOPA在光缓存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级FWM的多波长FOPO,并提出了一种重复频率倍增FM锁模脉冲产生方案,该方案不仅有效地克服了调制器件的带宽限制,也将推动FOPO在新型多波长激光器设计和高速脉冲信号产生等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7-01)
申新茹[7](2016)在《几种MIM波导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诱导透明及慢光效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光学元器件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具有透射性强,亚波长局域等特点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SPPs是一种存在于金属-介质交界面上,在外部入射场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共同激荡的作用下产生的沿金属表面传播并束缚于其上的电磁波。SPPs的存在突破了衍射极限,使得纳米尺度光子器件在亚波长范围内对光场的调控成为可能。基于SPPs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亚波长金属波导的一种典型结构:金属-绝缘体-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MIM)波导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从下几个方面给出研究内容:1.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带有多个有限长耦合金属谐振腔(Coupled-Metal-Cavity,CMC)的MIM波导结构。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的模式求解器对CMC中的SPPs模式的色散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不同数量CMC的色散关系。研究了带有数个耦合金属谐振腔的MIM波导结构的透射谱及不同谷值位置处对应的模式分布。当相邻的模式离得足够近时,发生相消干涉将会产生表面等离激元诱导透明(Plasmon-induced transparency,PIT)现象。总结得出CMC的数量与PIT窗口数量间的关系以及CMC结构参数与窗口位置间的关系。并根据这种结构设计出一种四耦合谐振腔的多通道添加-删除耦合器,可应用于多通道波分复用器等光子器件中。2.研究了带有亚波长矩形金属耦合谐振环的金属-绝缘体-金属波导结构的滤波特性。通过在MIM波导两边添加两个边长不同的矩形环金属谐振腔构建出两个失谐共振态。利用失谐共振态之间的相位耦合,可以实现多等离激元诱导透明效应。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该结构进行仿真发现,叁阶失谐共振将产生一个PIT窗口。而对于二阶失谐共振,根据失谐程度的不同则会产生一个,两个或叁个PIT窗口。同时还研究了该结构透射谱中PIT峰值位置处的电磁场分布,这种多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结构在多通道滤波器,传感器等光子器件的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3.建立了一种凹槽支节型MIM波导结构及其对应的传输线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数值仿真对该结构在750nm-1800nm波段内的叁个共振波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透射谱谷值的位置随凹槽的相对位置的增大/减小呈Z字型变化。理论上提出了对应该MIM波导结构的传输线模型,并通过与COMSOL数值仿真结果的对比,对该传输线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了模型存在微小偏差的原因是由于支节末端反射所产生的附加相位引起的。通过对Z字形拐点处电磁场分布的研究,讨论了透射谱谷值变化的物理机制。提出一种失谐凹槽支节MIM波导结构,通过调整上下两个支节结构所带凹槽的相对位置来改变两部分结构的失谐程度。仿真结果表明随两支节结构失谐程度的增大,PIT峰值变大且红移。同时也建立了该结构下的传输线模型,对比了传输线模型与数值仿真下的透射谱,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12-01)
李冬强,李齐良,朱梦云,张真[8](2016)在《级联谐振微环慢光效应光学陀螺仪灵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学陀螺仪灵敏度的问题,设计并研究了一个基于慢光效应的光学陀螺仪。采用微环谐振器级联的结构,根据微环谐振腔工作在谐振波长点时,产生慢光效应,使其可以积累较大的相移,能够探测较低的旋转速度,从而提高陀螺仪灵敏度。实验表明光学陀螺仪灵敏度可以通过改变谐振器耦合系数和微环半径而改变,微环半径从0~90μm增加时,灵敏度随之增加。同样的,灵敏度也随着耦合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优化光学陀螺仪的灵敏度。(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6年04期)
陈璐[9](2016)在《光子晶体慢光效应及光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光不仅可加强光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还能控制这种相互作用的光谱带宽,实现全光存储系统中的延迟和临时存储光功能。因此研究光子晶体慢光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传统的实验室实现慢光所需的条件非常严格,使得很难将慢光效应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去。在光子晶体中实现慢光,不需要特殊的外部条件,一般实验室环境下就能进行。由于光子晶体是高色散结构,通过修改光子晶体的本构参数或者建立独特的结构,其性质可以改变慢波。本文是以破坏光子晶体的周期结构实现慢光效应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关于光子晶体及慢光技术的背景知识及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然后,对光子晶体的电磁特性和慢光效应进行分析,用图文说明其慢光产生的原理。并详细阐述与本文相关的、现有的研究方法。2、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表面布洛赫模式的表面光子晶体慢光结构。并利用Rsoft软件通过平面波展开法对其表面的色散模式进行分析。对缺陷导模色散曲线平坦部分的分析可揭露表面缺陷光子光子晶体结构的慢光性质。设计平坦的缺陷导模色散曲线,获得更低群速度色散慢光属性。用有限元法分析得到有效的慢光现象,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在时域内得到了验证。3、针对线缺陷波导提出了两种线缺陷结构,即减小中间一排介质柱半径和删除中间一排介质柱中的部分。使用平面波展开法,通过改变介质柱的半径,可得正方形晶格光子晶体半径为0.20a时,其周期结构的最大光子带隙。然后对光在两种正方形晶格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中的传输进行数值分析,以缺陷介质柱半径作为变量进行仿真分析,选取波导的最佳结构。用有限元法,在COMSOL Multiphysics的频域和时域中分别模拟光在两种结构中的传输特性。得到平面波在结构一和结构二波导中的传输群速分别为0.25c和0.172c,结果均与使用平面波展开法中的数值结论吻合。(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15)
李冬强[10](2015)在《基于慢光效应光学陀螺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量、传输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电子瓶颈限制问题,在未来的全光传感网络中,光子成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来代替电子。微环谐振腔作为实现全光网络传感技术的基础器件,在信息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就是用来构成微环谐振光学陀螺仪,微环谐振光学陀螺仪在光域上能实现对角速度的检测,是航海、航空、航天和石油勘探系统等的关键器件。由于普通的干涉式光学陀螺仪精度的惯性级极大地限制了传感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光学陀螺仪的灵敏度,基于相位调制的光学陀螺仪也受到了关注。尽管能够提高光学陀螺仪灵敏度,但是还不能解决这个“瓶颈”,而光在微环谐振腔中的慢光的发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且使得微环谐振陀螺仪近年来备受关注。从而基于级联微环谐振腔慢光效应的光学陀螺仪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基于相位调制的光学陀螺仪和基于级联微环谐振腔慢光效应的光学陀螺仪进行了研究,具体的工作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论文简要地介绍了光纤耦合器的结构,利用它的耦合模理论,得到光纤耦合器的传输矩阵。同时还概述了微型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利用耦合器的耦合原理,分别对单耦合器和双耦合器谐振腔以及级联微环谐振腔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电光调制器的结构,并分析了利用电光晶体调相的原理。其次,论文通过分支器将一束光分成两路相等的信号,利用耦合器的相位调制作用,以及两束光信号在旋转的微环中所产生的萨格纳克效应,进一步对光学陀螺仪的灵敏度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最终输出信号功率与旋转速度的关系曲线,与未经相位调制的光陀螺仪的关系曲线相比较。研究指出:光学陀螺仪在线性区域工作,便于测量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确定旋转方向。另外,论文还比较了不同耦合系数的情况下光学陀螺仪的灵敏度关系曲线,研究表明,在光纤耦合器耦合系数的某一点,光纤陀螺仪的灵敏度达到最大。由此可见,论文不仅可以通过对信号进行相位调制提高光纤陀螺仪的灵敏度,还可以改变光纤耦合器的耦合系数来实现。再次,主要介绍了基于级联微环谐振腔慢光效应的光学陀螺仪,利用光信号在旋转闭合回路中传播时所产生的萨格纳克效应,对于光信号在单个微型谐振腔和级联微环谐振腔的相移进行了推导。考虑慢光效应与萨格纳克相结合,最终得到光学陀螺仪的传输矩阵和最终输出。为了研究慢光效应的特性,论文仿真了不同波长情况下,慢光效应引起的信号幅度、相位以及时间延迟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谐振点处,发生了信号相位的跳变和时间的延迟。同时为研究光学陀螺仪的灵敏度,论文仿真了光学陀螺仪灵敏度随着旋转角速度的变化曲线。研究表明,利用级联微环的结构,实现了提高光学陀螺仪灵敏度。并且论文分别仿真不同参数改变时,光学陀螺仪灵敏度曲线,研究表明,光学陀螺仪灵敏度随着半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微环耦合系数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论文研究了基于双耦合微环谐振腔的光学陀螺仪中的非线性效应对于灵敏度的影响,通过利用双耦合微环的结构,对于光信号进行调制,从而提高了光学陀螺仪的灵敏度。并且论文分别比较了硅和二氧化硅两种材料制成微环的情况下,非线性效应对于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材料的非线性效应对于灵敏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硅材料的非线性效应会导致光学陀螺仪灵敏度下降。(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1-01)
慢光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表面等离子波(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是电磁波被限制在金属-电介质表面上并沿着金属表面自由电子振荡的一种传输行为。表面等离子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在纳米尺度下突破光的衍射极限。这一重要的特性可实现光波在纳米尺度下的控制,对于光学器件的集成化、微型化有重要的意义。金属-电介质-金属(MIM)等离子波导系统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因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叁种MIM表面等离子波导,并通过COMSOL仿真软件研究了表面等离子波波导的透射特性和模场分布情况。在分析含矩形腔MIM波导结构时,构成双腔耦合的结构,由于两谐振腔之间存在失谐,表面等离子波经过两谐振腔的作用激发出透射峰,这就形成类电磁诱导透明现象。通过对波导结构的相移计算,得到该波导结构的最大时延为0.28 ps,对应的最大群指数是84。在分析简单支节型MIM波导结构时,建立双简单支节波导模型。分析了腔的长度和腔间距离的改变对类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影响并分析了该结构下的光时延,最大时延为0.098 ps,最大群指数为29.4。最后分析了含矩形齿支节型MIM波导结构,结果表明矩形齿在支节波导的位置对透射谱存在影响,当矩形齿位于磁场最强处,谐振波长红移;当矩形齿位于电场最强处,谐振波长蓝移。利用该特性产生的类电磁诱导透明现象,最大时延为0.049 ps,该结构的最大群指数为14.7。本文研究的结果为纳米器件集成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光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冯凯强,关建飞.含正交矩形腔MIM波导电磁感应透明及慢光效应的数值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9
[2].刘鹏华.含矩形腔MIM波导类电磁诱导透明和慢光效应数值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3].胡延伟.基于微环谐振器阵列的慢光效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4].吴蓉,胡延伟,徐晓瑞.新型微环谐振器中慢光效应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8
[5].吴蓉,胡延伟,岳云龙.密集波分复用器慢光效应仿真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
[6].赵建朋.基于光纤参量放大的慢光效应及参量振荡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7].申新茹.几种MIM波导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诱导透明及慢光效应的理论研究[D].江南大学.2016
[8].李冬强,李齐良,朱梦云,张真.级联谐振微环慢光效应光学陀螺仪灵敏度分析[J].电子器件.2016
[9].陈璐.光子晶体慢光效应及光传输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10].李冬强.基于慢光效应光学陀螺仪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