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病因论文-乔春艳,邵蕾,许欣悦,杜秀娟,杨晓晗

原发病因论文-乔春艳,邵蕾,许欣悦,杜秀娟,杨晓晗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发病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构成比,抗VFGF治疗

原发病因论文文献综述

乔春艳,邵蕾,许欣悦,杜秀娟,杨晓晗[1](2019)在《2002-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原发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2002-2016年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趋势。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2-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治疗的NVG患者。方法回顾200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NVG患者1094例(1152眼)的病历资料。分析2002-2006年及2012-201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构成比;并且分析2013年前后NVG手术治疗方式构成比。主要指标病因构成比、手术方式构成比。结果 2002-2006年组(121例)及2012-2016年组(4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为首要原发病(54.5%和52.1%);视网膜静脉阻塞其次(33.1%和26.7%)。2012-2016年组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肿瘤病例明显增多。儿童NVG最常见原发病是Coats病(36.4%)。2013年前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最多(37.2%),2013年后下降到18.1%(χ~2=53.997,P=0.000);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从2.9%上升到45.1%(χ~2=246.599,P=0.000)。外滤过手术治疗者从32.6%下降到16.6%(χ~2=39.714,P=0.000),视网膜光凝或冷凝联合睫状体破坏类手术者从11.1%下降到2.2%(χ~2=38.495,P=0.000)。去除单纯行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者,2013年前、2013年后,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均居于首位,其次为外滤过手术,变化均无显着差异。结论 2002-2016年15年间北京同仁医院NVG住院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原发病因未发生明显变化。首要病因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次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随着抗VEGF药物临床应用,NVG治疗策略发生巨大变化,抗VEGF治疗取代睫状体破坏类手术成为首位初始治疗方式;睫状体破坏和外引流手术有下降趋势但仍是目前治疗NVG的重要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9年01期)

孙俊杰,李双庆[2](2017)在《多原发癌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有关多原发癌的文献报道日渐增多。本文通过查阅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发病率、肿瘤分布、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认为多原发癌患者预后较单发肿瘤好,并具有潜在长期生存的可能,因此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尽可能予以切除,并加强对患者的随访。(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7年09期)

徐艳丽[3](2016)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及原发病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急性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原发病因的分析。方法:选取本院80例急性高热惊厥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且皆于2012年6月~2015年6月进入我院,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原发病情况、治疗和护理效果、复发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为43例,占原发病总数的53.8%,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病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与惊厥发作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48,P=0.00);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72.5%)(χ2=9.86,P=0.00)结论: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发病是上呼吸道感染,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具有更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迅速改善患儿体温,控制病症,并且提高患者与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6年S1期)

李红梅,李平[4](2016)在《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原发恶性肿瘤是肿瘤发生学上一种少见的现象。但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普遍提高。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提示伴随着生存期的延长,患者发生第二肿瘤的概率也逐渐提高。因此,关于多原发恶性肿瘤的报道越来越多。现通过复习国内外的历年有关报道,主要探讨多原发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加深医务人员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李旭东,何易,王东宁,胡元,王文文[5](2014)在《~(18)F-FDG PET/CT诊断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原发病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原发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将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采用18 F-FDG PET/CT监测3例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疾病进展。结果 13例18F-FDG PET/CT提示为恶性淋巴瘤,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脾脏或骨髓高代谢灶,其中9例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诊断不明;6例18F-FDG PET/CT未提示恶性肿瘤,其中2例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确诊为EB病毒感染、1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确诊为成人斯蒂尔病,1例病因不明。3例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病情改善时18 F-FDG PET/CT示原高代谢灶消失,疾病复发时出现新的高代谢病灶。结论18F-FDG PET/CT对于早期诊断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尤其是鉴别疾病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亦可监测原发病进展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王鑫洪,林考兴[6](2013)在《多原发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s)又称重复癌、多重癌等,是指同一个体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以肿瘤出现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种:若两种恶性肿瘤同时或在6个月内先后发生的称为同时性MPMNs;6个月以上发生的称为异时性MPMNs。MPMNs与本身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在治疗和预后方(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3年20期)

黄燕,黄洁,胡盛寿,王巍,宋云虎[7](2013)在《心脏移植术前不同原发病因影响术后近期及远期存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肌病和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移植术后近期和远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6月至2013年5月,阜外医院单中心共连续完成心脏移植手术356例,所有病例资料和随访信息均在数据库进行详细的登记。本研究选取原发心脏疾病为心肌病患者(N=289例)及冠心病患者(N=5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术前基本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两组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最后利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两组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8-22)

金梅[8](2013)在《小儿原发心肌病病因诊断及遗传代谢异常筛查》一文中研究指出1心肌病分类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心脏病协会(ISFC)提出心肌病定义和分类[1]。1995年WHO及ISFC心肌病分类中混合了解剖(肥厚、扩张)及功能(限制)概念,同一种心肌病可能涉及二类;有些心肌病随着病情进展也可能涉及二类而影响分类[2]。鉴于现有心肌病分类存在的问题及近年来心肌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成果,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提出最新的心肌病定义及分类[3]。定义心肌病是一组不同的、伴机械和(或)电的心功能不全的心肌(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俞佳[9](2013)在《原发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女方病因及妊娠结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女方病因中各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因女方原因行IVF-ET的原发不孕患者,根据不孕的主要因素分为4组。输卵管因素组、排卵障碍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及不明原因组。比较4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输卵管因素组胚胎种植率较高,但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因素组与排卵障碍组临床妊娠率较高,输卵管因素组临床妊娠率较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因素组的异位妊娠率较高,与其他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预测IVF-ET结局中应注意输卵管因素特别是输卵管积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3年08期)

范雯,肖璇,陈长征,邢怡桥[10](2012)在《中国中部地区引起角膜穿孔的原发病因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导致我国中部地区角膜穿孔患者的原发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其干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6-2010年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角膜穿孔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角膜穿孔的原发病因。结果:角膜穿孔合计为348只眼,其中11例患者为双眼发生角膜穿孔。眼外伤是角膜穿孔最常见的病因(56.3%),其中角膜穿通伤所占比例最高(63.3%),以下依次为爆炸伤(25.5%)、热烧伤(9.2%)、化学伤(2%)。感染性角膜病位居第2(37.6%),其中真菌性角膜炎所占的比例最高(37.4%),其次为病原菌不明性角膜炎34眼(26.0%)、细菌性角膜炎26眼(19.8%)、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1眼(16.0%)。有5只眼发生2次角膜穿孔,其原发病分别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2眼)、Mooren’s溃疡(2眼)与碱烧伤(1眼)。11眼发生双眼角膜穿孔,分别为爆炸伤(7眼)、碱烧伤(4眼)。结论:眼外伤是导致角膜穿孔的最常见因素,其中以穿通伤及爆炸伤危害性最大。感染性角膜病是导致角膜穿孔的第2危险因素,其中以真菌性角膜炎危害性最大。HSK、Mooren’s溃疡易导致穿孔反复发作。由于角膜穿孔的并发症多且危害大,并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通过本调查应重视对其预防与早期治疗。(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原发病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有关多原发癌的文献报道日渐增多。本文通过查阅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发病率、肿瘤分布、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认为多原发癌患者预后较单发肿瘤好,并具有潜在长期生存的可能,因此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尽可能予以切除,并加强对患者的随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发病因论文参考文献

[1].乔春艳,邵蕾,许欣悦,杜秀娟,杨晓晗.2002-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原发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趋势[J].眼科.2019

[2].孙俊杰,李双庆.多原发癌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7

[3].徐艳丽.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及原发病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

[4].李红梅,李平.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探讨[J].华西医学.2016

[5].李旭东,何易,王东宁,胡元,王文文.~(18)F-FDGPET/CT诊断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原发病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

[6].王鑫洪,林考兴.多原发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7].黄燕,黄洁,胡盛寿,王巍,宋云虎.心脏移植术前不同原发病因影响术后近期及远期存活[C].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2013

[8].金梅.小儿原发心肌病病因诊断及遗传代谢异常筛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

[9].俞佳.原发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女方病因及妊娠结局分析[J].吉林医学.2013

[10].范雯,肖璇,陈长征,邢怡桥.中国中部地区引起角膜穿孔的原发病因调查[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标签:;  ;  ;  ;  

原发病因论文-乔春艳,邵蕾,许欣悦,杜秀娟,杨晓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