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窗龛论文-陈克光,吕慧英,戴培东,杨琳,张天宇

圆窗龛论文-陈克光,吕慧英,戴培东,杨琳,张天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圆窗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颈静脉球,圆窗,蜗窗,先天性外耳道狭窄

圆窗龛论文文献综述

陈克光,吕慧英,戴培东,杨琳,张天宇[1](2013)在《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患者圆窗龛与面神经、颈静脉球的位置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患者圆窗龛与面神经、颈静脉球的位置关系,为耳部发育研究提供形态数据,并对与圆窗龛相关的手术入路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将10例正常人(20侧耳)和17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20侧耳)的CT序列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在叁维重建基础上读取圆窗龛龛口前后上下标志点、面神经水平段末、锥曲凸点、垂直段起始部、出茎乳孔标志点、颈静脉球顶点标志点以及为确定以法兰克福平面为基准的标准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10-17)

侯开渝,王振常[2](2013)在《基于容积CT中耳圆窗及圆窗龛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常圆窗及圆窗龛形态学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搜集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行颞骨64层螺旋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检者240例(480耳),并将其按年龄分为四组:儿童组(﹤18岁),青年组(18岁≤年龄﹤45岁),中年组(45岁≤年龄﹤60岁),老年组(≥60岁)。每组60例,男女各30例。采用后处理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TMWorkspace(EBW)多平面重组,图像经标准化处理后测量圆窗及圆窗龛各径线、方位以及对圆窗龛形态进行分类。左、右侧别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男、女性别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设定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横轴位圆窗最大径、龛深及冠状位圆窗龛外口径长、内壁径长在左、右侧别间比较,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圆窗及圆窗龛各测量值在性别间及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0例圆窗及圆窗龛各测量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单位:mm):横轴位圆窗最大径1.52±0.24(1.05~2.69);龛深1.04±0.20(0.65~1.43)。冠状位圆窗最大径1.03±0.29(0.46~1.60);龛外口径长1.72±0.56(0.62~2.82);龛外壁径长1.43±0.27(0.94~1.96);龛内壁径长2.76±0.51(1.76~3.76)。(3)圆窗空间位置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圆窗前后方位外倾角73.28°±10.10°(53.48°~93.08°);圆窗上下方位内倾角71.99°±10.70°(51.02°~92.96°)。(4)圆窗龛形态在横轴位图像上呈半圆形、叁角形、圆点形及不规则形,发生率分别为52.50%、15.83%、15.63%、16.04%;在冠状位图像上呈壶腹形、喇叭形、直条形、弯条形及不规则形,发生率分别为28.54%、25.83%、25.63%、9.79%、10.21%。结论圆窗及圆窗龛位置深在隐蔽、形态多样,容积CT可很好显示该区细微结构影像解剖,结合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进行量化测量,为该区病变的诊断及避免术中意外损伤提供可靠信息。(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吴倩,王振常,燕飞,龚树生[3](2012)在《基于颞骨HRCT和Micro-CT的圆窗龛区域数据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满足振动声桥漂浮质量传感器(floating mass transducer,FMT)安全放置于圆窗龛的临床应用,术前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评估圆窗龛的位置、大小,面神经与其的相对关系,以及后半规管、颈静脉球管等重要结构的影像测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正常人的圆窗龛区域的参考值。同时使用颞骨湿标本微-CT验证HRCT对精细结构评估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2-10-25)

罗建芬[4](2012)在《壳聚糖—磷酸甘油—庆大霉素凝胶系统经圆窗龛局部给药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壳聚糖-磷酸甘油-庆大霉素凝胶圆窗龛局部给药治疗梅尼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研究目的:目前利用庆大霉素(GT)耳毒性,治疗梅尼埃病眩晕,得到越来越多的耳科医生的关注。庆大霉素内耳局部给药用于治疗梅尼埃病,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由于给药浓度及剂量的不同,不同研究表明,庆大霉素除了发挥对前庭毛细胞的破坏作用外,其对内耳毛细胞亦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该研究应用壳聚糖-磷酸甘油(CGP)凝胶携带庆大霉素,通过圆窗龛给药的方式,可控及缓释地将庆大霉素释放进入内耳,与传统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相比,评估其治疗梅尼埃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实验方法:听力及前庭功能正常的C57BL/6J小鼠(6-8周)24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经鼓膜穿刺隔日注射庆大霉素硫酸盐(6mg/ml,10ul)组;B组为经鼓膜穿刺隔2日注射庆大霉素硫酸盐(6mg/ml,10ul)组;C组为应用CGP凝胶缓释系统经圆窗龛释放庆大霉素(300mg/ml,0.2ul)组。A、B组小鼠均接受2周重复药物注射,C组小鼠仅接受1次圆窗龛给药。听力学评估:在注射前及注射后14天,采应用脑干诱发电位(ABR)评估小鼠的听力变化情况;前庭功能评估:在注射前及注射后的14天内,每天进行垂直转鼓实验,评估小鼠的前庭功能变化情况。实验结果:ABR检测示:在注射后的第14天,A组小鼠ABR阈值在16kHz、24kHz、32kHz、40kHz均比用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鼠在注射后第14天,仅有40kHzABR阈值较注射前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5),其余频率,ABR阈值均未见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小鼠各频率ABR阈值较注射前均无显着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转鼓实验示: A组小鼠在术后第10天的保持时间比术前明显降低(p=0.0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第14天的保持时间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105,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小鼠在术后所有时间点均与术前数据无显着性差异(p>0.05);C组小鼠的平均保持时间在术后第6天、第10天与术后第14天均明显低于术前(p值分别为0.041,0.034,0.006;p值均<0.05)。C组小鼠的平均保持时间在术后14天明显低于A组(p=0.019;p<0.05)和B组(p=0.016;p<0.05)。实验结论:壳聚糖-磷酸甘油(CGP)凝胶缓释系统携带庆大霉素进入内耳,可以造成持续而稳定的前庭功能下降,而不引起显着的听觉功能下降,较之传统的鼓室注射治疗,其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内耳缓释给药系统,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第二部分壳聚糖-磷酸甘油-庆大霉素凝胶经圆窗龛给药后庆大霉素在内耳毛细胞的分布研究目的:目前利用庆大霉素耳毒性,治疗梅尼埃病眩晕,得到越来越多的耳科医生的关注。庆大霉素内耳局部给药用于治疗梅尼埃病,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但是由于直接注射庆大霉素至中耳后,不能准确地控制与圆窗膜接触的药量,而且部分药液通过咽鼓管排除中耳腔,或被中耳腔粘膜吸收,因此导致进入内耳的庆大霉素的剂量有很大波动性,因此也产生了很大的疗效差异。为克服现有方法的局限,建立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方便的给药模式,使其能够在单次应用后,即可持续缓慢地释放庆大霉素至内耳,我们建立了壳聚糖-磷酸甘油凝胶系统应用于庆大霉素内耳局部给药。前期研究通过与传统鼓室内注射的对照,已经证明壳聚糖-磷酸甘油-庆大霉素凝胶在小鼠圆窗龛局部注射后,缓释庆大霉素至内耳的能力,及其对耳蜗、前庭系统功能的影响。但是对于此缓释凝胶携带庆大霉素进入内耳后,庆大霉素在内耳的分布情况,我们尚不清楚,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庆大霉素在该缓释凝胶系统的缓释作用下,在内耳毛细胞中如何分布的,以及如何影响内耳毛细胞的形态及功能的。实验方法:将硫酸庆大霉素(gentamicin, GT)和德州红(texas red, TR)混合后置于37。搅拌过夜使其结合形成庆大霉素德州红螯合物(gentamicin-texas red, GTTR),然后将GTTR与壳聚糖-磷酸甘油凝胶(CGP)混合形成壳聚糖-磷酸甘油-庆大霉素凝胶(CGP-GTTR-hydrogel)。通过耳后入路暴露小鼠左侧耳蜗圆窗龛,取0.5ul该凝胶注入圆窗龛内,让其左耳向上平卧半小时待胶体凝固。分别于凝胶注射后1天及7天,采取心脏灌注4%多聚甲醛的方式处死小鼠,快速将其耳蜗取下,蜗内灌注固定液,固定2小时后,解剖其基底膜、椭圆囊斑及球囊斑,用Phalloidin-Alexa-488进行染色,进行铺片,使用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Phalloidin与GTTR使用红绿双色荧光通道进行扫描观察,选择一定的区域进行荧光半定量分析,测定得到的平均像素强度即为荧光强度。观察庆大霉素在内耳的分布规律及毛细胞的形态。实验结果:在前庭系统中,经圆窗龛局部注射壳聚糖-磷酸甘油-庆大霉素凝胶1天后,红色颗粒状GTTR荧光主要位于球囊斑上的毛细胞胞质内,其荧光强度在注射后1天和7天分别是14.13±4.09,4.69±1.76,注射后7天时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注射后1天时的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注射后1天时表皮板表面的纤毛束明显多于注射后7天时的纤毛束。在耳蜗系统中,经圆窗龛局部注射壳聚糖-磷酸甘油-庆大霉素凝胶1天后,可观察到红色颗粒状GTTR荧光主要位于耳蜗基底膜的底转及中转,其荧光强度分别为51.59±6.42,20.64±4.14,底转强度明显强于中转荧光强度(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地,在注射凝胶7天后,红色颗粒状GTTR荧光仍然位于耳蜗基底膜的底转及中转,其荧光强度分别为43.01±3.61,12.17±2.43,底转强度明显强于中转荧光强度(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凝胶注射后的1天和7天,耳蜗的顶转均未见到红色颗粒状荧光。同时,比较耳蜗底转在注射后1天和7天的荧光强度可见,注射后1天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注射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比较耳蜗中转在注射后1天和7天的荧光强度发现同样的规律,注射后1天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注射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注射后7天,耳蜗底转部分外毛细胞缺失,但是在注射后1天和7天,在耳蜗的顶转及中转均未见毛细胞的缺失。研究结论:该研究探讨了庆大霉素通过该凝胶缓释系统释放进入内耳后,庆大霉素在内耳的分布有两个基本规律,第一是时间依赖性,即给药时间越长,药物在耳蜗毛细胞中的浓度越低;第二是底转-顶转的浓度梯度变化规律,即越靠近圆窗龛的部位如耳蜗底转及前庭,药物的浓度越高。利用该凝胶系统通过圆窗龛释放庆大霉素进入内耳,可以较好的保存低频及中频听力,同时可以破坏耳蜗的前庭功能及底转毛细胞的部分功能。因此,此种给药系统可以应用于临床上已经存在高频听力损失的梅尼埃病人的治疗中,为临床上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治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4-10)

何景春,殷善开[5](2007)在《顺铂圆窗龛给药建立C57小鼠感音神经性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顺铂诱发 C57小鼠感音神经性聋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 C57BL/6J 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A 组圆窗龛给生理盐水5μl;B 组圆窗龛给顺铂 5μl(20mg/ml);C 组经鼓膜中耳腔给顺铂药10μl/d*5d(20mg/ml);D 组腹腔注射顺铂6mg kg~(-1) ·d~(-1)*5d。各组小鼠给药处理前,先行破坏一侧耳蜗后,行全频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4组听觉反应阈。各组小鼠给药处理后再行全频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4组动物的听觉反应阈。以各频率 ABR 反应阈上升≥10 dB 定为听力减退,通过琥珀酸脱氢酶染色观察用药后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期刊2007-10-01)

顾志敏,吴皓[6](2007)在《海藻酸钠地塞米松凝胶经圆窗龛给药后地塞米松在外淋巴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动物实验来分析、探讨海藻酸钙地塞米松凝胶(Alg—Dex 凝胶)经圆窗给药后地塞米松在外淋巴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分析它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以期能为其他有关地塞米松经圆窗局部给药后 Dex 在外淋巴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或临床用地塞米松治疗内耳疾病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首先制备成 Alg—Dex 凝胶,并用 Franz 体外扩散池分析它的体外释放药代动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期刊2007-10-01)

廖进民,彭华山,王爱莲[7](1998)在《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形态、变化规律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方法:在100侧干颞骨标本和20侧湿标本上,对卵圆窗龛后隐窝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卵圆窗龛后隐窝是位于卵圆窗后部的一个叁角形骨性隐窝,其前后径、上下径及深度在干标本上分别为(1.9±0.2)mm、(2.0±0.2)mm和(1.7±0.3)mm;在湿标本上则分别为(2.1±0.3)mm、(1.8±0.3)mm和(1.6±0.3)mm。岬小桥是一个关键性的结构,在120侧标本上,其形态可分为桥状,占62.5%(75侧);埂状的占20.0%(24侧);板状的占17.5%(21侧)。根据卵圆窗龛后隐窝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可分为两型:①局限型(Ⅰ型)占59.2%(71侧);②延伸型(Ⅱ型)占40.8%(49侧)。构成卵圆窗龛后隐窝后上界的面神经管凸有42.5%(51侧)有裂隙,且多在近隐窝的上方。结论:这些资料为临床后鼓室病灶清除术和镫骨手术提供了形态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Z1期)

廖进民,彭华山,王爱莲[8](1993)在《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00侧干颞骨标本和20侧湿标本上观测了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形态及邻近结构。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前后径、上下径及深度在干标本分别为1.9,2.0,1.7mm;在湿标本分别为3.1,1.8,1.6mm。岬小桥是一个关键性结构,其形态分桥状、二分桥状、硬状及板状,能预测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延伸及分型。构成该隐窝后上界的面神经管凸有42.5%有裂隙,且多近隐窝的上方。这些资料为后鼓室病灶清除术和镫骨手术提供了形态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1993年04期)

檀庆兰,李哲生,胡牧[9](1991)在《圆窗膜和圆窗龛膜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圆窗膜是中耳和内耳的屏障,具有维持耳蜗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对许多耳科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耳外伤、先天性发育不全、突发性聋等都很重要。自膜破裂作为一种疾病提出后,Gacek提出单孔神经切断治疗位置性眩晕及经圆窗行耳蜗埋植术的开展,从而引起人们对圆窗膜的注意。在圆窗龛区有两个膜,一个是圆窗膜(Round Window Membrane,RWM),另一个是圆窗龛膜(Round Window NicheMembrane,RWNM),后者在手术时多数情况下易识别,但可能与RWM混淆。本文从临床角度观察人的圆窗膜、圆窗龛膜及邻近解剖关系,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05期)

江德胜[10](1989)在《氢化可的松作用于圆窗龛引起内耳电生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滴耳剂广泛用于防治耳病,主要有抗生素、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成分。已知抗生素及溶剂有耳毒性,而局部使用氢化可的松是否对中耳或内耳有害,迄今未有报告。早在古代就发现药物会引起永久或可逆性的耳毒作用,只是未予重视,直到 Hinshaw(1945)首次报告链霉素引起耳聋之后,相继报道有氨基甙类抗生素、利尿剂、溶剂、解热镇痛剂和抗肿瘤药物等多种物质有耳毒作用。(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期刊1989年06期)

圆窗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正常圆窗及圆窗龛形态学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搜集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行颞骨64层螺旋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检者240例(480耳),并将其按年龄分为四组:儿童组(﹤18岁),青年组(18岁≤年龄﹤45岁),中年组(45岁≤年龄﹤60岁),老年组(≥60岁)。每组60例,男女各30例。采用后处理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TMWorkspace(EBW)多平面重组,图像经标准化处理后测量圆窗及圆窗龛各径线、方位以及对圆窗龛形态进行分类。左、右侧别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男、女性别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设定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横轴位圆窗最大径、龛深及冠状位圆窗龛外口径长、内壁径长在左、右侧别间比较,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圆窗及圆窗龛各测量值在性别间及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0例圆窗及圆窗龛各测量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单位:mm):横轴位圆窗最大径1.52±0.24(1.05~2.69);龛深1.04±0.20(0.65~1.43)。冠状位圆窗最大径1.03±0.29(0.46~1.60);龛外口径长1.72±0.56(0.62~2.82);龛外壁径长1.43±0.27(0.94~1.96);龛内壁径长2.76±0.51(1.76~3.76)。(3)圆窗空间位置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圆窗前后方位外倾角73.28°±10.10°(53.48°~93.08°);圆窗上下方位内倾角71.99°±10.70°(51.02°~92.96°)。(4)圆窗龛形态在横轴位图像上呈半圆形、叁角形、圆点形及不规则形,发生率分别为52.50%、15.83%、15.63%、16.04%;在冠状位图像上呈壶腹形、喇叭形、直条形、弯条形及不规则形,发生率分别为28.54%、25.83%、25.63%、9.79%、10.21%。结论圆窗及圆窗龛位置深在隐蔽、形态多样,容积CT可很好显示该区细微结构影像解剖,结合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进行量化测量,为该区病变的诊断及避免术中意外损伤提供可靠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圆窗龛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克光,吕慧英,戴培东,杨琳,张天宇.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患者圆窗龛与面神经、颈静脉球的位置关系[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2].侯开渝,王振常.基于容积CT中耳圆窗及圆窗龛的解剖学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

[3].吴倩,王振常,燕飞,龚树生.基于颞骨HRCT和Micro-CT的圆窗龛区域数据测量[C].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4].罗建芬.壳聚糖—磷酸甘油—庆大霉素凝胶系统经圆窗龛局部给药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何景春,殷善开.顺铂圆窗龛给药建立C57小鼠感音神经性聋模型[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2007

[6].顾志敏,吴皓.海藻酸钠地塞米松凝胶经圆窗龛给药后地塞米松在外淋巴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2007

[7].廖进民,彭华山,王爱莲.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8

[8].廖进民,彭华山,王爱莲.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3

[9].檀庆兰,李哲生,胡牧.圆窗膜和圆窗龛膜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1

[10].江德胜.氢化可的松作用于圆窗龛引起内耳电生理的变化[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9

标签:;  ;  ;  ;  

圆窗龛论文-陈克光,吕慧英,戴培东,杨琳,张天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