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梁任公,中国学术史,清代学者,铅排,清代学术,清华学校,书衣,九二,暑期学校,正文
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论文文献综述
个厂[1](2019)在《梁任公《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的撰着、讲授与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九一七年十一月,梁任公辞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之职,退出政界。之后,他大多数时间都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着述与讲学。任公回忆道:“我生平是靠兴味做生活源泉,我的学问兴味、政治兴味都甚浓,两样比较,学问兴味更为浓些”,并希望能够“做个学者生涯的政论家”(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12-18)
王苇[2](2018)在《在“师生共读”中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梁启超《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师生共读"是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梁启超《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对比传统历史阅读教学,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探讨师生共读对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21期)
王苇[3](2018)在《在“师生共读”中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梁启超《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师生共读"是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梁启超《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对比传统历史阅读教学,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探讨师生共读对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20期)
任敬[4](2018)在《梁启超、钱穆的学术史研究法比较——以《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和钱穆有两部同名着作,分别是《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它们在学界都享有盛誉。着作虽同名,但二位先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所着的《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也是各自史学思想的体现。本文试以两位先生对"学术史"研究方法的论述为例,辅以《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为证进行粗略的比较分析,探讨两种历史研究法和学术史各自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14期)
吴海[5](2018)在《学案体与作为理想境界的宋学——钱穆《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之清学观再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梁启超的"理学反动说"针锋相对,钱穆的《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对传统文化寄寓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更坚定的信心。《黄梨洲》一章附录揭示出黄宗羲在新学风下的不得已之变;对顾、黄、戴叁家论学宗旨的提炼,表达了其对追求学行合一、完美人格的宋明学术之赞许,对清季以降考据、实证之学的忧虑;《阎潜邱毛西河》一章的独特结构,更是在印证这一立场。钱穆认为学案应为学术开出方案,《章实斋》以后的章节均遵此而展开。在辨析各家学术渊源、宗旨、得失之后,钱穆主张对传统文化应秉持"性之"的态度,重视人本精神与道德精神,并以此为中西文化之鸿沟。(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司马朝军,王献松[6](2016)在《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研究的新路径——吴根友《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是中国学术史中的一个特殊指称,特指从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的这近叁百年学术史。这主要是由于民国时期梁启超、钱穆二人先后着有同名的《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二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这段学术史的研究,影响深远,都成为清代学术研究的经典着作。尽管"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的上下限迄今还存在分歧,但几乎成为清代学术史的代名词。而学界在对这段学术史的研究之中,又以对"乾嘉学术"的研究最为核心。台湾知名学者林庆彰先生曾主编《乾嘉学术研究论着目录(1900-1993)》(本文来源于《人文论丛》期刊2016年02期)
魏娟[7](2016)在《评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单概括了《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的整体框架,然后从叁个方面对《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进行了总结评价。从结构来说,结构严谨,脉络清晰;从创新度来说,确立了学术史研究的新典范;从评价来说,评价客观,有理有据。总体说来,《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作为一部学术史对我们了解清代学术发展概况具有极为广泛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6年79期)
剧锦阳[8](2016)在《浅析梁启超的《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一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学者研究学术史提供了一种范式,其书论述了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的学术发展、学派源流、师承关系、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在学界的地位。学术界也有很多关于此书的评析,尤其是对梁启超与钱穆同名书的比较研究更多一些,但我认为缺少对全书内容的介绍,因此写此文对书中的内容做了一个总结并对该书的成就与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6年18期)
张勇[9](2016)在《两种“兴味”与“晚年定论”——试说梁任公《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的着述由来与意旨》一文中研究指出向被视为《清代学术概论》姊妹篇的《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实为一未完成之作。就其在任公生前刊发的部分而言,对其着述背景的考察,可以窥见任公"政治兴味"对其学术活动的影响;对其言说对象的揭示,则可得见任公对其时甚为热烈的"整理国故"运动和"科玄论战"的见解;而于此种种不自觉和不得已中,任公自觉调整了对清代学术史内容和认识的叙述,堪称其对近叁百年学术的"晚年定论"。(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卢余玮[10](2016)在《评梁启超《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影响甚远,于后人学习及研究清代学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独特的叙述策略、严谨的践行规范、生动幽默的语言及恢弘的治学格局,都为后学者着史提供了典范。(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师生共读"是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梁启超《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对比传统历史阅读教学,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探讨师生共读对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论文参考文献
[1].个厂.梁任公《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的撰着、讲授与传播[N].中华读书报.2019
[2].王苇.在“师生共读”中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梁启超《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
[3].王苇.在“师生共读”中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梁启超《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
[4].任敬.梁启超、钱穆的学术史研究法比较——以《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为证[J].名作欣赏.2018
[5].吴海.学案体与作为理想境界的宋学——钱穆《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之清学观再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司马朝军,王献松.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研究的新路径——吴根友《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评介[J].人文论丛.2016
[7].魏娟.评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J].考试周刊.2016
[8].剧锦阳.浅析梁启超的《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J].祖国.2016
[9].张勇.两种“兴味”与“晚年定论”——试说梁任公《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的着述由来与意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卢余玮.评梁启超《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