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物象论文-赵莉

意象与物象论文-赵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象与物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实验影像,含蓄意指,影像叙事,互文关系

意象与物象论文文献综述

赵莉[1](2019)在《物象·意象·影像——实验影像的语言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是主观抽象之情志思维透过客观的物象与事象,经艺术媒介和比喻、象征之手法表达出来的具体形象。相较于传统影像的叙事传统,在当代艺术影像实践中,注重意象化修辞的"个人影像方式",以其独有的语言特征而成为艺术家在描绘思想、观念、感觉等看不见的世界时的有效手段。它冲破对表征现实的依赖,而建构出一种异化于传统叙事的文(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9年10期)

薛莹[2](2019)在《以物象为骨,探究意象的约定性内涵——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不仅超越了对自然景色的描摹,也凝聚着人类无数的感性经验和人生体验。笔者认为《雨霖铃》的教学应注重"物象",即以物象为骨,对"蝉""兰舟""清秋节"等具有约定性内涵的意象进行解读。解读余韵难穷的意象,使学生既能欣赏其间具有色彩、线条、声响、形态、质地、动作等感性形态的显性意象,又能欣赏由此类显性意象带来的延伸和拓宽了的想象空间,进而深入体味《雨霖铃》的内层意蕴。(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12期)

李启瑄,王录仓,乔杰,黄淑娟,车磊[3](2018)在《“物象·意象、经济·情感”新数据环境的餐饮业空间特征——以兰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数据环境为"情感转向"、"以人为本"的空间研究提供支撑,以餐饮业为代表的城市消费空间,是理性与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以兰州市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相关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从"物象"与"意象"视角分析其地理与情感空间特征;从"经济"与"情感"视角研究其空间形成机理与顾客决策机制。结果表明,地理与情感空间分别呈组团式、多极化与圈层式、单极化的空间结构,二者无明显关系;消费水平、人口分布、住宿、购物、娱乐设施、道路交通、旅游景点对餐饮业空间格局具有一定影响;59%的顾客对兰州市餐饮业持满意态度;口味、服务、价格、环境、区位及可达性对顾客决策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8年07期)

曾心[4](2017)在《捕捉“物象”,创造“意象”——谈写小诗的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写六行内小诗没有固定的"模式",千变万化,永远处于"难"——"易""易"——"难"的不定式的交替中。写纪念性的小诗是难中之难,要化难为易,必须要捕捉"物象"创造"意象"。"意象"的核心在"意",一首小诗可连用几个"意象"。写歌颂、赞颂之类的小诗,要有一个的酝酿与孕育的阶段,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捕到能融入自己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创造意象,借以抒发内心想要赞颂的思想情感。写小诗要以小见大,滴水见太阳,要先在"视觉"的感官上有所触动,然后转向"内在的感官""内在的眼睛",进入到潜意识的"感悟",使之"超脱"于现实生活形象的想象。创造"意境",要采用情景"零距离"手法,"情"即"景","景"即"情","情景"在同一景物中。(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7年04期)

高爽[5](2016)在《废名小说中的“桥”:从物象到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废名的小说对"桥"的书写主要有地理景观的再现和文学景观的阐发两种方式。在废名的小说中,作为地理景观的"桥"区分着城市与乡村,同时也为两个不同空间中人的交往提供了场所。城与乡的空间差异在人际往来中得到了弥合,温暖朴素的人性光辉使得"桥"的两端不再隔膜。"桥"与人的互动也推动了地域文化的生成,"桥"演化成为了"奈何桥"这一民俗符号,它标记着此生与来生的差异,也象征着人生的终极拷问。这一文化符号的形成反过来影响了作家的创作,他赋予了"桥"以彼岸和人生选择的文学景观意义,使"桥"最终成为了废名小说中个性化的意象符号。(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6年03期)

刘思[6](2016)在《“物象—意象—想象”思维模式的建构与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造型的基础训练内容为依托,分析"物象—意象—想象"的认识与设计表现方法,从而建构一种适合设计意识表现的思维方式。(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22期)

杨恩璞[7](2016)在《物象—形象—意象的升华》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摄影家吉龙生拍摄了一批夜鹭等鸟类摄影,我拜读后爱不释手,不仅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而且再一次对鸟类摄影的价值有了深入认识。按我过去“从影”的概念,鸟类摄影应属于科研或科普的应用类摄影,因此时而心存疑虑:当下需要那么多用于科研、科普的鸟类摄影图(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6-11-18)

高晓成[8](2016)在《试论晚唐“物象比”理论及其在诗歌意象化过程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语言"意象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而在中晚唐至宋初的诗歌理论中,集中出现了一类专门讨论"物象"与政治、道德等相关的"人事"之间关系的内容,与传统上更为常见的"情感"类人事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诗歌语言意象化的主要基调。本文对这类内容的构成机理、当时的理论认识、对诗歌意象化的作用、集中出现的原因等几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这个现象在整个古代诗歌意象化过程中的意义有所揭露。(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6年06期)

李河良,那馨元[9](2016)在《艺术创作中视觉物象与意象的形态表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视觉形态的表象与意象分析,阐述物象与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之美。作者希望通过解读,能在艺术创作中、在深刻理解传统艺术美学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借鉴与创新,创造出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好作品。(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6年10期)

李利[10](2015)在《由物象到意象:从《文心雕龙》到《二十四诗品》的“神用象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心雕龙》里对"象"的运用尚处于单个物象本身浅层的比义,是暂时而零散的,不涉及到物象的文学意蕴,且它里面的象主要通过"比"这一方式来通神,而《二十四诗品》则是将"象"完成了由"物象"到"意象"的转换,接近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有固定的文学内涵。不仅如此,《二十四诗品》还将"象"的范围扩大到由单个的象组合而成的诗歌及诗歌意境。相对于《文心雕龙》中主要以"比"义通神,《二十四诗品》里则兼以"比兴"两者来对"象"的作用加以发挥。(本文来源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意象与物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不仅超越了对自然景色的描摹,也凝聚着人类无数的感性经验和人生体验。笔者认为《雨霖铃》的教学应注重"物象",即以物象为骨,对"蝉""兰舟""清秋节"等具有约定性内涵的意象进行解读。解读余韵难穷的意象,使学生既能欣赏其间具有色彩、线条、声响、形态、质地、动作等感性形态的显性意象,又能欣赏由此类显性意象带来的延伸和拓宽了的想象空间,进而深入体味《雨霖铃》的内层意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象与物象论文参考文献

[1].赵莉.物象·意象·影像——实验影像的语言探索[J].美术观察.2019

[2].薛莹.以物象为骨,探究意象的约定性内涵——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J].高考.2019

[3].李启瑄,王录仓,乔杰,黄淑娟,车磊.“物象·意象、经济·情感”新数据环境的餐饮业空间特征——以兰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8

[4].曾心.捕捉“物象”,创造“意象”——谈写小诗的技法[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

[5].高爽.废名小说中的“桥”:从物象到意象[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

[6].刘思.“物象—意象—想象”思维模式的建构与训练[J].美术教育研究.2016

[7].杨恩璞.物象—形象—意象的升华[N].中国艺术报.2016

[8].高晓成.试论晚唐“物象比”理论及其在诗歌意象化过程中的意义[J].文学评论.2016

[9].李河良,那馨元.艺术创作中视觉物象与意象的形态表现分析[J].艺术教育.2016

[10].李利.由物象到意象:从《文心雕龙》到《二十四诗品》的“神用象通”[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  

意象与物象论文-赵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