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词汇功能语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义波,分形,逻辑串行,图形配置
词汇功能语法论文文献综述
罗载兵[1](2019)在《论语义波分形的词汇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波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学界对语义波的研究主要限于语境与语篇层面,而词汇语法层面涉及较少。本文依据分形原则,探析语义波在词汇语法层的分形构建。研究发现,语义分形的跨范畴与级转移特征、语法压缩与语义扩散的分形途径、词汇选择与语法选择的分形资源等分别构建语义波的不同复杂性分形层级,且语义波体现于不同的语义组织环境,即配列层级体现于串行的逻辑语义,图形层级体现于参与者、过程、成分的核心与非核心配置,成分层级上环境成分体现于图形建构中的涉入度。(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3期)
刘红妮[2](2018)在《汉语语法性成分功能衰落与跨层词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些跨层词汇化的发生与汉语语法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汉语史上因一些语法性成分功能的衰落导致的相应的跨层词汇化演变,一些旧的功能和形式在历史发展中衰落了,进而与本不在同一层次的相邻成分跨层组合,形成新词,诸如:一些特殊代词语法功能的衰落,非并列结构中连词"而"的功能表格,特定结构中助词"之"的功能衰落,都产生了相关的跨层词汇化现象。(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翼[3](2017)在《词汇功能语法(LFG)及其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功能语法是适用于计算的基于合一操作的词汇主义的形式语法。其句法部分谈及了功能结构,而另一方面谈及了成分结构,可以说该两种结构主要是表示功能特征,此外还可以用来表示自然句子所具备的结构形式,采取树形图的这种方式,从而完成成分结构。成分结构与功能结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该对应关系的实现运用了映射。想要使得计算机分解效率提高,选择的方式是合一操作,这在词汇功能的语法中扮演的角色重中之重。该文重点围绕着比较转换语法以及词汇功能语法,从而介绍阐述了词汇功能语法的性质特征。(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7年12期)
郑友奇[4](2017)在《词汇功能语法视角下的汉语话题和话题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词汇功能语法框架下对现代汉语中句首名词短语及其所在的话题结构进行研究。名词短语是语言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句法范畴,对名词短语的研究不能脱离对话题结构的探讨。从结构上对现代汉语进行系统的研究应追溯到1898年马建忠所着的《马氏文通》。1在书中,马建忠专门对名词短语进行了研究。而明确提出将动词前名词短语作为话题进行研究的则是赵元任。在1979年出版的《汉语口语语法》中,赵元任先生提出将对主语和谓语的研究转变为话题和述题的研究,这一主张凸显了汉语动词前名词短语话题功能。1976年,李呐和汤普森从类型学的角度汉语划为话题突显型(topic-prominent)语言,也引起了海内外学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关注和探讨。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汉语名词短语进行了深入复杂的研究,尤其是国内学者在几十年前就已展开对名词短语的争论和探讨,但是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仍然没有达成共识。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现代汉语中出现的NP+NP+VP构式进行研究。依据名词短语与主句内谓词之间是否存在论元关系,从语用的角度来看,本文将这种构式中位于句首的名词短语分别称为句首论元性话题和句首非论元性话题。虽然这两种结构在表层形式上表现一致,但在句法描述和解释方面目前仍存在着显着差别。对动词前话题化名词短语的研究不能回避如何能够更好地区分话题和主语以及名词短语的生成方式问题。本文在话题和主语的区分问题上坚持主语是句法研究的概念,而话题是语用概念的立场。另外,针对话题结构的生成方式,在传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框架内,有的研究者坚持汉语话题结构的移位生成说,有的研究者坚持基础生成说,还有研究者则认为汉语话题的生成过程中两种方式都存在。和以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框架内研究成果中的主张不同,本文没有纠缠于移位和基础生成之争,而是从功能结构和成分结构映射的角度对汉语话题结构进行新的描述和解释。话题结构中的话题化名词短语必然还要涉及到话题标记,尤其是介词。本文在详细讨论了话题和主语的区别、话题化名词短语的生成方式以及话题标记等相关问题后,接下来就句首名词短语的属性、话题结构的长距离依存、功能结构和功能不确定之间的互动以及句首非论元话题和话题结构,尤其是无动词结构和汉语悬垂话题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研究的结论是词汇功能语法理论更适合包括汉语在内的结构非固定型语言的研究。本文所用的例句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料,此外还有少部分的古代汉语、日语、英语、俄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瓜拉尼语等。其中,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料有一部分是从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摘录的,一部分则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语料库。其他语种的语料均选自目前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中。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1)将词汇功能语法理论引入汉语研究,在目前国内的语言学研究中,在形式句法研究方面占主流的传统转换生成语法和在功能方面占主流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基础上,丰富汉语研究的理论框架,对今后汉语研究带来新的启发;(2)按照本研究在词汇功能语法理论框架内的分析,指出话题不是小句PRED值所要求的子范畴。这对目前学界内有些学者所主张的汉语并非是话题突出型语言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3)本研究将具有语篇功能的话题化名词短语在功能结构中赋予了REFERENCE属性,除了能够避免移位和基础生成观点之间的争论,还在功能结构中对话题和主语的关系进行了明示;(4)本研究依照词汇功能语法理论的观点,注意兼顾英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差异,对成分结构的分法并没有严格定义和要求,主张成分结构的表达应该以具体语言的成分结构特点为基础。具体到汉语来说,在对汉语中有关句式进行分析时,相对于采用二分结构,可能使用叁分结构,甚至四分结构等可能更符合汉语句法结构的灵活性特点。(5)在论述话题结构的功能不确定时,提出底部独特性原则:即,话题结构的底部在小句内不能被共享,但可以和小句内成分存在功能上的指称控制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季乐[5](2017)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下英语词汇语法歧义现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分析方式,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背景,着重对英语语言词汇语法层面的名词词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短句进行及物性分析,通过例句阐释词汇语法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有助于丰富和拓宽在英语歧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范畴,对歧义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习者驾驭语言的能力,避免歧义对语言学习者造成的理解困扰,完善语言学理论,进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歧义语言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语言表达中,构建顺畅和谐的人际交流。(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2期)
谭万俊[6](2016)在《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语言学认为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是同一现象的不同实现形式,但二者差异性较大。本文主要研究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语篇功能的差异性。词汇隐喻作为认知框架,属于语篇的宏观结构;语法隐喻作为隐喻识解,属于语篇的微观结构。(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35期)
王志英[7](2016)在《话语标记“拉倒吧”的形成和功能——兼谈“拉倒”的词汇化与语法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标记"拉倒吧"的形成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标记化叁个阶段。首先是述补短语"拉倒"词汇化成动词,然后动词在隐喻机制作用下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词,语气词"拉倒"和语气词"吧"迭加在一起,从句子中游离出来语用化为一个话语标记。话语标记"拉倒吧"在句子中主要起到程序义和传递主观情态的功能。从述补短语到话语标记"拉倒"经历了行域→知域→言域,经历了由句法成分到功能成分、由行为义到主观情态义、由句法功能到语篇功能的语用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励耘语言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高杨[8](2016)在《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语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料库为语言研究提供大量的自然语言材料,有助于语言研究得出客观的结论,具有观测性和验证性,语料库发展需要人们的内省和语言学理论支撑。认知语言学强调心智是体验性的,认知是无意识的,思维具有隐喻性。功能语言学认为,交际和交流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强调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交往、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相似重合处较多,均承认体验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只是研究角度不同:认知语言学探寻人们的心理感知、认知推理,重视心理因素;功能语言学重视社会功能,强调语言意义是一套社会潜势功能。在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借助语料库,分析研究词汇语法层面的语言现象,挖掘语言学现象背后的理据。(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刘媛媛[9](2014)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下英语词汇语法歧义现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歧义是指一个词或句子的含义模糊,或者存在两种或多种意义解释的复杂语言现象。与其他客观存在的语言一样,英语作为一种广泛运用的语言,由于其词汇量很大,语法又比较灵活,语言歧义的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系统功能语法主要关注语言成分的功能,主要关注语义、词汇语法和语音之间的关系。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解释了传统形式语法所难以解释的歧义现象,为歧义分析开拓了一条新路。本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分析方式,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背景,着重对英语语言词汇语法层面的名词词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短句进行及物性分析,通过例句阐释词汇语法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有助于丰富和拓宽在英语歧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范畴,对歧义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习者驾驭语言的能力,避免歧义对语言学习者造成的理解困扰,完善语言学理论,进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歧义语言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语言表达中,构建顺畅和谐的人际交流。(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杨柳[10](2014)在《“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模式在高叁英语阅读复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进入高叁阶段也就意味着真正备战高考的开始,基于必修教材的学习和选修教材的拓展,学生基本了解了高中英语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但尚未形成也未构建起语言知识网络体系的框架结构。"高效课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高叁阶段有其独特的教学背景,直击高考的方向性决定了复习的高效性和紧迫性。为了实现高效复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现将"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模式在高叁英语阅读复习中的应用稍作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学术研究)》期刊2014年07期)
词汇功能语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些跨层词汇化的发生与汉语语法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汉语史上因一些语法性成分功能的衰落导致的相应的跨层词汇化演变,一些旧的功能和形式在历史发展中衰落了,进而与本不在同一层次的相邻成分跨层组合,形成新词,诸如:一些特殊代词语法功能的衰落,非并列结构中连词"而"的功能表格,特定结构中助词"之"的功能衰落,都产生了相关的跨层词汇化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词汇功能语法论文参考文献
[1].罗载兵.论语义波分形的词汇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
[2].刘红妮.汉语语法性成分功能衰落与跨层词汇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
[3].张翼.词汇功能语法(LFG)及其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7
[4].郑友奇.词汇功能语法视角下的汉语话题和话题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5].季乐.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下英语词汇语法歧义现象解析[J].北方文学.2017
[6].谭万俊.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对比研究[J].名作欣赏.2016
[7].王志英.话语标记“拉倒吧”的形成和功能——兼谈“拉倒”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励耘语言学刊.2016
[8].高杨.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语法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刘媛媛.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下英语词汇语法歧义现象解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杨柳.“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模式在高叁英语阅读复习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