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依赖关系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矛盾性别歧视,恶意性别歧视,善意性别歧视,伴侣关系满意度
依赖关系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炳钰,Mylène,Lachance-Grzela[1](2019)在《矛盾性别歧视和伴侣关系满意度:基于行动者-同伴依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矛盾性别歧视理论认为,性别歧视包括恶意性别歧视和善意性别歧视。虽然浪漫爱情可以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但尚未有研究探索伴侣的恶意与善意性别歧视和伴侣的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由于恶意性别歧视者持有对女性的敌意、否定、厌恶等消极情绪,因此本研究认为男性和女性的恶意性别歧视会对自己和伴侣的关系满意度产生负向预测作用;而善意性别歧视者对符合传统女性角色的女性抽积极态度(如女性应该被男性珍惜和保护),因此本研究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善意性别歧视能够正向预测自己和伴侣的关系满意度。本研究收集了215对加拿大异性伴侣的数据,使用EQS6.2对本研究的行动者-同伴依赖模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关系时长后,女性的恶意性别歧视显着负向预测自己和伴侣的关系满意度;男性的恶意性别歧视显着预测负向了自己的关系满意度,对伴侣的关系满意度也边缘显着。女性的善意性别歧视能够正向预测自己和伴侣的关系满意度,而男性的善意性别歧视对自己和伴侣的关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均不显着。本研究探究了男性和女性的矛盾性别歧视对自己和伴侣的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表明了矛盾性别歧视理论在异性伴侣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高玉洁,邓秋月,陈英敏[2](2019)在《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并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其中10-19岁群体占总体的17.5%。手机为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过度使用会导致手机依赖,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过度使用手机会引发视力下降、脑功能异常、学业不良、情绪困扰、行为偏离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手机依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性生理的发育成熟以及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羞怯水平大幅度提高。羞怯个体因为其害羞、胆怯等个性原因,通常会逃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这是否会引发他们的疏离感,转而逃避到网络上寻求心理的慰藉,却由于手机使用不当从而产生手机依赖?此外,班级心理环境作为环境变量是否会对初中生尤其是羞怯初中生的手机依赖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基于上述思考,本研究引入羞怯这一人格变量,欲探讨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疏离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班级心理环境的调节作用,以期丰富对手机依赖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的研究,为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羞怯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班级心理环境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济南市区2所中学共107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羞怯显着正向预测初中生手机依赖(2)疏离感在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班级心理环境对疏离感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即班级心理环境调节疏离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这一结果提示教育者应高度关注初中生的手机依赖问题,了解羞怯个体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减少初中生的疏离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魏淑华,邹佳颖,董及美[3](2019)在《大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问卷法对41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探索大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时间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对手机依赖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的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受到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调节;随着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提高,无聊倾向对手机依赖的预测敏感度有所提升;高自我概念清晰性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对手机依赖的显着预测,部分是通过显着降低的时间效能感实现的。(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姜汉民[4](2019)在《强化属性依赖关系的K阶贝叶斯分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更有学者称其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国内外众多商业巨头也开始倾注更多财力和人力研发人工智能领域,相应的研发领域包括人脸识别、智能安保、无人驾驶等等。人工智能的关键是让机器学会人类的判断,以贝叶斯网络为代表的研究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贝叶斯网络利用概率分布表达不确定知识的决策因素,并将其过程以图形化方式展现。在贝叶斯网络中,朴素贝叶斯模型(Naive Bayes,NB)以简单高效着称,但其假设除类变量外其它属性间相互独立的假设却与现实场景大相径庭,实际应用中往往追求时间效率,所以NB也具有一定应用场景。在NB的基础上,为了降低决策属性间的独立性假设,产生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如树增广朴素贝叶斯模型(Tree Augmented Naive Bayes,TAN),平均一阶依赖贝叶斯模型(Averaged One-Dependence Estimators,AODE)以及阶依赖贝叶斯模型(-Dependence Bayesian Networks,KDB)等等。其中NB和TAN更适用于小数据集,KDB在大数据集上表现良好但是模型复杂度也高。在所有非集成模型中,阶依赖贝叶斯模型(K-Dependence Bayesian Networks,KDB)的综合表现更有优势,在可接受的时间复杂度内,随着的阶数增加,KDB的分类准确度越高。但KDB在排序属性时,仅考虑了类变量与决策属性间的直接相关,而忽略了以决策属性为条件二者之间的条件相关,导致了部分有用的信息被遗漏。另外,KDB没有进行属性的选择,若数据集中存在冗余属性则可能增加模型过拟合风险并降低分类准确度。针对以上问题,在KDB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强化属性依赖关系的阶贝叶斯分类模型,简称KDBSM,该算法以充分表达属性间的依赖信息为原则,强化属性间的信息表达,提升决策属性在分类中的决策表达,本文从贝叶斯网络最简单的局部结构出发,推导出充分表达决策属性信息的局部互信息(Local Information)公式,进而得到其对应的全局互信息(General Information)公式,利用推导的全局互信息优化属性次序,为了避免一些与分类无关的冗余属性被赋予更高的决策权重,本文融合基于弱属性的属性约简策略剔除冗余属性,降低模型结构复杂带来的过拟合风险,由于前个属性的局部结构是完全的,不需要进行因果推断,从第+1个属性开始,根据贪婪搜索策略选择最优属性并构建模型结构。本文分别从净胜数Goal Difference(简称)、0-1 loss、macro-F1叁个常用测度验证算法的分类性能。其中测试的21个数据集选自UCI数据库,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KDBSM算法有着更高的分类精度以及更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田慧,史滋福,曾宇豪,李波,夏鹏皓[5](2018)在《人格特质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也受到研究者普遍关注。以往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和手机依赖息息相关,不同的人格特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而人格特质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内在机制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考查。本研究基于"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即不同保护因子(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在预测发展结果(手机依赖)时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检验时间管理倾向在人格特质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应对方式对上述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到大四395名大学生参加研究。研究工具采用钱铭怡等人(2000)编制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黄希庭(2001)等人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解亚宁(1998)等人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熊婕和周宗奎等人(2012)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以及人口学背景资料问卷。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年级和专业类型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显着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2)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的推荐的中介效应分析流程,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在精神质、神经质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具有显着的部分中介效应。(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表明,应对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对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人格和大学生手机依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这些结果说明,精神质人格和神经质人格个体可以通过不良的时间管理倾向而导致手机依赖,但应对方式可以减缓不良时间管理倾向对精神质个体的这一不良影响,从而降低手机依赖的程度。这些发现有利于深刻理解人格特质"怎样"及"何时"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做好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王利民,姜汉民[6](2019)在《强化属性依赖关系的K阶贝叶斯分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K阶贝叶斯分类模型(KDB)进行属性排序时,仅考虑类变量与决策属性间的直接相关,而忽略以决策属性为条件二者之间的条件相关.针对以上问题,在KDB结构的基础上,以充分表达属性间的依赖信息为原则,强化属性间的依赖关系,提升决策属性对分类的决策表达,利用类变量与决策属性间的条件互信息优化属性次序,融合属性约简策略剔除冗余属性,降低模型结构复杂带来的过拟合风险,根据贪婪搜索策略选择最优属性并构建模型结构.在UCI机器学习数据库中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于KDB而言,具有更好的分类精度和突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9年06期)
史婷婷[7](2017)在《基于依赖关系的EFSM模型事件失效修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的修复需要修复算法对整个系统有深入的理解,然而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对于理解与分析整个系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型是一种软件系统高层次的抽象,可以简化对于整个软件系统的理解,简化软件系统修复算法的设计,而扩展有限状态机(EFSM模型)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主要由状态、迁移及迁移上的信息组成。在现有的基于EFSM模型相关技术中,当模型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后,也就是模型的部分触发事件发生失效,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技术,将失效事件及之后的相关功能完全删除。为保证模型不受失效事件影响,该方法最大可能删除与失效事件直接相关和潜在相关的迁移及迁移上的信息。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该方法会导致整个模型完全不可用。本文通过分析原有方法的不足,结合最新的模型依赖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依赖关系的EFSM模型事件失效修复方法。该方法不是简单的删除失效事件点之后的相关功能,而是通过依赖分析,区分与失效点存在直接关系和潜在关系的功能,识别可修复迁移路径,并通过模型状态及迁移等价合并等操作,该方法在保证模型修复后可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保留了原模型的功能。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修复方法的正确性,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在理论方面,本文通过引用模型相似性的概念,通过形式化证明的方式,证明了修复后模型相对于原模型是在语义上一致的。在实证方面,本文通过两个方面验证修复方法的正确性和修复效果:通过比较修复后的模型相较于原模型而言,分析模型信息量的变化情况;根据修复方法提出测试用例修复方法,对修复后的模型上执行修复后的测试用例的执行路径,与原模型上执行原测试用例的执行路径,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EFSM模型修复算法在保证了大部分功能的前提下,语义上一致,结构上相似。(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11-30)
赵亚雄[8](2017)在《多相输运模型中Lund碎裂函数参数的能量依赖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宇宙大爆炸初期,会形成极度高温高密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夸克-反夸克和胶子在相互作用下会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宇宙发生碰撞“冷却”后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宇宙的。量子色动力学理论指出:在经历了相对论能级的重离子碰撞后,原先禁闭在强子内部的夸克、胶子会出现解禁闭的现象,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因此,研究高能重离子碰撞对了解宇宙起源和微观世界有着重要意义。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机能够提供每对核子质心能量为200 GeV的Au+Au和500 GeV的p+p对撞,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够提供每对核子质心能量为5.5 TeV的Pb+Pb对撞,这些实验发现了QGP存在的证据。为了从理论上去描述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过程,热力学模型、流体力学模型、级联模型、UBB模型、量子分子动力学等等模型应运而生。而微观多相输运模型(A multiphase transport,简称AMPT)是一个混合模型,它将多个模型连接在一起。AMPT模型包含四个过程:初始条件、部分子反应、强子化过程、强子级联。在强子化过程中,强子的纵向动量分布函数f(z)由Lund对称碎裂函数给出描述,该函数方程中包含着参量a,形式上看,a起着类似“振幅”的作用。由于AMPT在处理初始化条件、强子化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所以AMPT产生了两个版本—默认版本和弦融化版本。在弦融化版本中设定初始参数b=0.15,散射截面3 mb,α分别设置为0.55和0.3时能够很好的描述RHIC (?)= 200 GeV以及LHC(?) = 2760 GeV的能量谱以及椭圆流的结果,所以描述不同碰撞能量的a值是不同的,因此研究参数a的能量依赖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AMPT-SM版本研究中除参数a外,初始设置和上文一致—b=0.15,散射截面为3 mb。改变a值,在0~5%的中心碰撞下分别求得39、27、19.6、11.5、7.7 GeV共5个能级下不同粒子的dN/dy值,通过卡方拟合,得到了39 GeV下的较适a值为1.96; 27 GeV下的较适a值为2.62; 19.6 GeV下的较适a值为3.74; 11.5 GeV下的较适a值为2.25; 7.7 GeV下的较适a值2.75,并且通过卡方值置信水平表确定了各自能量下a值的误差。最后拟合了参数a与能量曲线关系,发现:能量越大,参量a值越小。此外在39GeV、27GeV、19.6GeV、11.5GeV下带电粒子多重数平均值和a有着正相关关系。强子化过程中的强子动量与带电粒子多重数也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得出了结论:在上述四个能级下纵向动量分布函数f(z)与a有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冯青青,梁意颖,潘俊豪[9](2016)在《基于行动者-对象相互依赖模型:探究牺牲动机对关系质量的影响——知觉到对方的牺牲趋近动机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亲密关系中的牺牲行为指的是个体放弃眼前自我利益,以提升伴侣的幸福感和关系品质的行为。有大量研究表明牺牲本身不能提高关系质量,真正起作用的是做出牺牲行为的时候采取的牺牲动机。目前还少有研究将男女双方考虑成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同时探究他们的牺牲动机对于自己和对方关系质量的影响,并探究其中可能的中介机制。本研究基于行动者-对象相互依赖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探究处在浪漫关系中的情侣双方报告的做出牺牲行为的时候的牺牲动机对于他们各自关系质量的影响,并探究被试知觉到对方的牺牲动机的中介作用。方法:通过自我报告量表,一共有167对情侣完成了牺牲动机,知觉到对方的牺牲动机以及关系质量的测量,本研究使用成对数据,采用行动者-对象相互依赖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恋人双方报告的牺牲趋近动机,知觉到对方的牺牲趋近动机均可以正向预测自己的关系质量。恋人双方报告的知觉到对方的牺牲趋近动机,在各自的牺牲趋近动机对于各自报告的关系质量的影响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女性的趋近动机通过正向影响男性知觉到恋人的牺牲趋近动机而影响男性的关系质量。但男性的牺牲趋近动机不能显着预测女性知觉到恋人的牺牲趋近动机。恋人双方报告的各自的牺牲回避动机可以正向预测对方知觉到的牺牲回避动机,但被试报告的牺牲趋近动机和知觉到对方的牺牲回避动机都不能预测各自的关系满意度,与国外研究不一致。结论:本研究从亲密关系的人际间效应的角度,进一步探究了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牺牲趋近动机不仅影响个体自身的关系质量也会通过影响亲密关系对象知觉到的牺牲趋近动机从而影响对方的关系满意度。因此,当处于浪漫关系中的个体面对关系冲突情境并需要做出牺牲行为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使用趋近动机以促进关系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马世超,武胜男,徐瑜姣[10](2016)在《大学生自我控制和宿舍人际关系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一个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自我控制与人际适应是影响外化行为问题如攻击性与成瘾等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自我控制水平与宿舍人际关系对其手机依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武汉、长沙和哈尔滨叁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使用大学生自我控制自评问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以及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施测,最终得到128个宿舍的448名有效被试数据,使用SPSS和HLM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变量间未能提取出共同方法因子;嵌套于宿舍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ICC(l)、ICC(2)和平均Rwg均显示有显着的组间异质性和组内一致性。在个体层面,自我控制总分对手机依赖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宿舍人际关系之扰他行为和个性特征对手机依赖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宿舍人际关系之个性特征与宿舍规模存在跨层交互作用,简单斜率检验结果表明,在8人宿舍中,个性特征对手机依赖的负向预测作用比在4人宿舍中更强。在宿舍层面,自我控制之自觉性和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对手机依赖均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2-2-1多层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控制之自觉性通过宿舍人际关系总分的中介影响手机依赖。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可在自我控制和人际适应的理论框架下得到解释,宿舍情境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影响因素,宿舍人际气氛是自我控制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依赖关系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并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其中10-19岁群体占总体的17.5%。手机为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过度使用会导致手机依赖,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过度使用手机会引发视力下降、脑功能异常、学业不良、情绪困扰、行为偏离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手机依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性生理的发育成熟以及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羞怯水平大幅度提高。羞怯个体因为其害羞、胆怯等个性原因,通常会逃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这是否会引发他们的疏离感,转而逃避到网络上寻求心理的慰藉,却由于手机使用不当从而产生手机依赖?此外,班级心理环境作为环境变量是否会对初中生尤其是羞怯初中生的手机依赖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基于上述思考,本研究引入羞怯这一人格变量,欲探讨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疏离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班级心理环境的调节作用,以期丰富对手机依赖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的研究,为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羞怯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班级心理环境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济南市区2所中学共107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羞怯显着正向预测初中生手机依赖(2)疏离感在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班级心理环境对疏离感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即班级心理环境调节疏离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这一结果提示教育者应高度关注初中生的手机依赖问题,了解羞怯个体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减少初中生的疏离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依赖关系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炳钰,Mylène,Lachance-Grzela.矛盾性别歧视和伴侣关系满意度:基于行动者-同伴依赖模型[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高玉洁,邓秋月,陈英敏.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魏淑华,邹佳颖,董及美.大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姜汉民.强化属性依赖关系的K阶贝叶斯分类模型[D].吉林大学.2019
[5].田慧,史滋福,曾宇豪,李波,夏鹏皓.人格特质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王利民,姜汉民.强化属性依赖关系的K阶贝叶斯分类模型[J].控制与决策.2019
[7].史婷婷.基于依赖关系的EFSM模型事件失效修复方法[D].北京化工大学.2017
[8].赵亚雄.多相输运模型中Lund碎裂函数参数的能量依赖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9].冯青青,梁意颖,潘俊豪.基于行动者-对象相互依赖模型:探究牺牲动机对关系质量的影响——知觉到对方的牺牲趋近动机的中介作用[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10].马世超,武胜男,徐瑜姣.大学生自我控制和宿舍人际关系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一个多层线性模型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