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距离论文-范佩

绿色距离论文-范佩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色距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节能减排,十一五,节能量,节能效率

绿色距离论文文献综述

范佩[1](2013)在《十一五省际节能(水)减排及绿色距离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持续经济发展是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的经济发展。最近几十年来,片面的追求GDP高速增长的理念及粗放的资源消耗利用方式对我国的环境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中国也开始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旱涝灾害频繁,大气污染严重,河流污染事故频发等等。随着“十五”节能减排计划的落空,国家加强构建社会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力度,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左右,污染物总量减少10%,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30%等约束性指标。这种约束性的指标要求对发展模式进行反思,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监督指导力度,通过产业调整实现节能减排和节水减排的实现。本文从构建两型社会出发,以“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为指导,分别基于1992-2010年和1997-2010年的能源消耗、SO2排放、水资源消耗、COD排放数据,对我国近期能源及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验证了万元产值能(水)和万元产值SO2(COD)排放的环境学习曲线;同时以2006-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各省区的节能(水)减排绩效,并对“十一五”期间各省区的绿色距离进行了测定。通过以匕的深入分析、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1992-2010年的数据,分析19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和SO2排放的关系,结果发现能源消耗和SO2排放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呈现“S”型曲线,能源消耗总量目前还未达到其极限值,而SO2排放在2006年达到其极限位置,2006-2010年间小幅下降,万元产值能耗和万元产值SO2排放都呈幂指数衰减,符合环境学习曲线。(2)利用1997-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水资源消耗总量随着GDP增长出现波动,2003年之后稳定上升,目前还没达到“S”型曲线极限值,COD排放总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万元产值水耗万元产值COD排放都遵循环境学习曲线。(3)基于“十一五”时期各省区的能(水)耗,废气废水排放数据,对我国各省区进行节能(水)减排绩效评价,各省区的绩效差异很大,本文将六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分别进行等级划分。(4)基于环保部发布的生态省建设标准,对我国各省区能(水)耗、SO2排放、COD排放指标进行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测定,并对十一五基期和末期的绿色距离变化进行分析和划分,发现经济发达的省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各个指标均实现了生态省建设,而工业大省和经济较为落后的省区还有一定距离,有的省份某一项指标实现生态省建设,其它指标没有实现。总之,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将继续保持增长,与之相对应的SO2和COD排放总量仍将维持较高的水平,节能减排的道路还很漫长且艰巨,但是节能(水)减排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节能(水)减排和绿色距离对上述问题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孙根年,范佩[2](2012)在《十一五省际节能绩效及绿色距离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十一五节能目标出发,利用2006~2010年全国30个省区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各省区节能效率及绿色距离的变化。结论如下:(1)依据各省区单位GDP能耗、单位IAV能耗和单位GDP电耗数据计算它们的节能量与节能效率,结果发现各省区节能量与节能效率差异较大;(2)利用单位GDP能耗与单位IAV能耗、单位GDP电耗的面板数据,确定了生态省建设的单位IAV能耗、单位GDP电耗标准分别为1.513 7tce和955.47度;(3)依据能耗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公式,分析了各省区能耗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的变化。既是对过去5a各省区节能效率的回顾性评价,同时也为未来5a各省区节能降耗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2年08期)

路敏,郭亚飞[3](2011)在《基于生态省经济建设的绿色距离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而资源的消耗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叁者是相互联系的主体。本文从构建万元工业产值能源消耗量、水资源消耗量、SO2排放量及COD排放量四项综合性指标用来测评我国各省份与"生态省"标准值的差距,即绿色距离。(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1年09期)

韩亚芬,孙根年,李琦[4](2010)在《安徽省工业绿色距离和生态产业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构建生态安徽的目标出发,收集和整合近20年来安徽省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数据,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安徽省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分析:(1)基于近20年的数据测算出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SO2排放、万元产值水耗、万元产值COD排放的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旨在分析安徽省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时间动态变化及与生态省建设的差距;(2)基于资源—环境双调控原则,利用2008年截面数据,以万元产值能耗和废气排放对安徽省33个工业进行能源—大气分类、以万元产值水耗和废水排放对工业进行水资源—水环境分类,从而为调整产业结构,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0年06期)

路敏[5](2009)在《山东省工业发展的绿色距离及其产业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山东经济开始新一轮快速增长,在工业部门中资源型、初加工型及化工型工业比重较高。这一发展阶段的显着特征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SO_2排放总量均位居全国首位;水资源消耗量、COD排放量分别在全国排名第八、第五。按行业结构来分析,工业行业是资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的大户。可见,山东省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为了缓解这种压力,破解日益突出的制约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山东省从2003年就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目标任务。“生态省”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工业生态化,而传统的轻重工业分类并没有考虑到其对资源的消耗及环境的影响,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从新的角度对全省37个工业行业进行重新分类,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方面重塑山东省新的工业结构体系,为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新思路、新方案迫在眉睫。本文是在生态学原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统工程学方法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EXCEL),根据聚类分析方法,基于1985-2005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处理,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山东省工业发展的四个环境经济指标的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从二维空间根据37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负荷差异进行了分类研究。通过以上深入分析,得出以下成果和结论:(1)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程度模型的构建及初步验证。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而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必然会导致大气和水的污染。本文依据1985-2005年山东省4个环境经济指标的数据,测定了工业发展的绿色距离与生态化实现程度的动态变化,揭示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基于山东省1985-200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分析万元工业产值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SO_2排放强度和COD排放强度可知,4个环境经济指标绿色距离均逐年下降,生态化实现程度逐年增大,两者都与相应的“生态省”标准值逐渐趋近。然而,差距依然存在,减少工业部门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仍是以后工作中的重点。(3)从“资源-环境”双调控的角度出发,对工业行业进行新的分类研究。利用山东省2005年各个工业行业截面数据,分析单个部门万元工业产值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SO_2排放强度和COD排放强度。依据能源消耗和SO_2排放,可以分为3种能源-大气环境类型:低耗能-低污染工业,中耗能-中污染工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依据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可以分为叁类水资源-水环境类型:低耗水-低污染工业,高耗水-低污染工业,高耗水-高污染工业。根据上述新的分类方案,对近五年来各类型工业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做统计分析,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该分类为调整工业部门产业结构、降低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控制大气和水污染提供科学依据。(4)为了保证工业部门的分类实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的部门,扩大其在工业部门总量中的比重;保持资源消耗和污染处于中间地位的部门在总量中的比重,在工业结构调整上压缩高消耗-高污染工业的比重,同时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①测定了山东省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SO_2排放量及COD排放量的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程度;②把资源消耗和环境差距与每个工业行业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联系起来,把节能减排和节水减排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行业;③从“资源-环境”双调控的角度出发,对山东省37个工业部门重新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每一类型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路敏,孙根年,杨兆立[6](2009)在《基于节能减排的山东省工业绿色距离和产业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节能减排目标出发,利用1985~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山东省工业生产能源消耗和SO2排放量的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程度的动态变化,得出了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利用2005年截面数据,对37个工业部门进行节能减排的分类研究,并将37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能耗—低污染工业、中能耗—中污染工业和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然后,对上述3类工业2001~2005年的能源消耗和SO2排放量进行了统计表分析,结果发现:占工业生产总值35%的高能耗—高污染工业,消耗了61%~78%的能源、排放了90%~92%的SO2,是引起能耗总量上升和大气污染加重的首要因素;而占生产总值47%的低能耗—低污染工业,消耗了不到18%的能源,SO2的排放量也不超过4.5%,是典型的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行业。本研究为山东生态省的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路敏,孙根年,杨兆立[7](2008)在《山东省工业发展的绿色距离与产业的重新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节水-减排目标出发,利用1985—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山东省工业生产水资源消耗和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排放的绿色距离及生态贡献的动态变化,得出了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利用2005年截面数据,对37个工业部门进行了节水减排的分类研究,并将37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耗水-低污染工业、高耗水-低污染工业和高耗水-高污染工业.然后,对上述3类工业2001—2005年的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占工业生产总值34%的高耗水-高污染工业,消耗了77.1%—79.2%的水资源,排放了84.4%—88.7%的COD,是引起水耗总量上升和水污染加重的首要因素;而占生产总值33%的低耗水-低污染工业,消耗了不到8%的水资源,COD的排放量也不超过3.5%,是典型的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行业.(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杨兆立,孙根年,路敏[8](2008)在《云南省工业绿色距离与生态产业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万元工业产值SO2排放为指标,分析了1985~2005年云南省工业绿色距离与生态化实现程度的动态变化,得出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从节能减排出发,利用2005年各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和SO2排放数据,将39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能耗-低污染行业、中能耗-中污染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这个新的产业分类方案,建立起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SO2排放量之间的双向联系,为云南省的生态省建设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孙根年,路敏,杨兆立[9](2008)在《基于节水减排的山东工业绿色距离与产业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根年等认为从节水减排目标出发,利用1985-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山东省工业生产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的绿色距离和生态贡献的动态变化,得出了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利用2005年截面数据,对37个工业部门进行节水减排的分类研究,并将37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耗水-低污染工业、高耗水-低污染工业和高耗水-高污染工业。然后,对上述3类工业2001-2005年的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进行了统计表分析,结果发现:占工业生产总值34%的高耗水-高污染工业,消耗了77.1-79.2%的水资源、排放了84.4-88.7%的COD,是引起水耗总量上升和大气污染加重的首要因素;而占生产总值33%的低能耗-低污染工业,消耗了不到8%的水资源,COD的排放量也不超过3.5%,是典型的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行业。李华等在对山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ARMA模型预测山东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同时参照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和山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期望实现的目标,以2010年的得分和2020年的得分作为参考,确定协调度阈值,对未来几年山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预警,以便提出促进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扬风在全面分析山东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指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排污收费制是山东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路径。(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陈素景,孙根年,韩亚芬,李琦[10](2008)在《西安市工业绿色距离与生态化实现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生态西安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而工业生产的绿色距离及生态化实现度测评可为其提供科学依据。从资源和环境双调控出发,选取1985~2005年万元产值能耗、水资源消耗、SO2排放量和COD排放量4个指标,依据国家制定的生态市建设标准,对西安市工业绿色距离及生态化实现度进行了分析测评,结果显示:工业生产水资源消耗在2003年达到生态化标准,而能源消耗、SO2和COD排放量尚未达到生态化目标。针对其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从微观角度对西安市28个工业部门污染物的排放及绿色距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不同工业行业之间的差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了依据。图4,表1,参7。(本文来源于《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绿色距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十一五节能目标出发,利用2006~2010年全国30个省区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各省区节能效率及绿色距离的变化。结论如下:(1)依据各省区单位GDP能耗、单位IAV能耗和单位GDP电耗数据计算它们的节能量与节能效率,结果发现各省区节能量与节能效率差异较大;(2)利用单位GDP能耗与单位IAV能耗、单位GDP电耗的面板数据,确定了生态省建设的单位IAV能耗、单位GDP电耗标准分别为1.513 7tce和955.47度;(3)依据能耗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公式,分析了各省区能耗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的变化。既是对过去5a各省区节能效率的回顾性评价,同时也为未来5a各省区节能降耗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色距离论文参考文献

[1].范佩.十一五省际节能(水)减排及绿色距离变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孙根年,范佩.十一五省际节能绩效及绿色距离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

[3].路敏,郭亚飞.基于生态省经济建设的绿色距离模型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1

[4].韩亚芬,孙根年,李琦.安徽省工业绿色距离和生态产业分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

[5].路敏.山东省工业发展的绿色距离及其产业分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6].路敏,孙根年,杨兆立.基于节能减排的山东省工业绿色距离和产业分类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

[7].路敏,孙根年,杨兆立.山东省工业发展的绿色距离与产业的重新分类[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杨兆立,孙根年,路敏.云南省工业绿色距离与生态产业分类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

[9].孙根年,路敏,杨兆立.基于节水减排的山东工业绿色距离与产业分类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陈素景,孙根年,韩亚芬,李琦.西安市工业绿色距离与生态化实现度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

标签:;  ;  ;  ;  

绿色距离论文-范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