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发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化
视觉发生论文文献综述
陈欢[1](2019)在《发生在大脑与艺术之间的化学反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题化视觉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化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基于思政大背景之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学探索。从2018年开始,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思政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思政课与专业课相融合,叁全育人同向发展。在艺术专业上思政课,本身尤其自身劣势,但将艺术与思政相结合,用艺术生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思政抽象理论的理解,使其真正接受,融合贯通,才达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出发,尝试了一些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16期)
何玉霞[2](2019)在《对儿童进行视觉综合干预对预防其发生近视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儿童进行视觉综合干预对预防其发生近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贵阳爱尔眼科医院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80例视力正常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的视觉干预,对观察组儿童进行视觉综合干预,然后比较两组儿童近视的发生率、黄斑的体积及眼轴的长度。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儿童近视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儿童,其黄斑的体积大于对照组儿童,其眼轴的长度短于对照组儿童,P <0.05。结论:对儿童进行视觉综合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其发生近视。(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0期)
王宏娜,许军[3](2019)在《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发生角膜塑形镜偏心对其视觉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发生角膜塑形镜偏心对其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的5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指导这些患者均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根据角膜塑形镜偏心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偏心组(11例)、中度偏心组(25例)和重度偏心组(14例)。然后比较治疗后这叁组患者眼轴的长度和各项视觉质量指标。结果:治疗后,轻度偏心组患者、中度偏心组患者和重度偏心组患者眼轴的长度相比,P>0.05;重度偏心组患者的OSI、SR、MTFcut off均低于中度偏心组和轻度偏心组患者,P <0.05;中度偏心组患者的OSI、SR、MTFcutoff均低于轻度偏心组患者,P <0.05。结论: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发生角膜塑形镜偏心可严重影响其视觉质量。(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0期)
蔡厚德,齐星亮[4](2018)在《视觉注意解脱受损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注意解脱是个体离开当前注视的刺激,以关注新位置或刺激的一种注意定向加工。采用间隙-重迭任务的研究显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个体在出生后的一年左右开始出现视觉注意的解脱困难,这种受损在儿童期和成人期还可能持续存在。值得重视的是,这种注意解脱的早期受损会引起ASD个体出现唤醒调节紊乱和共同注意缺陷,进而导致他们出现感知加工异常、社会交流与社会认知功能缺陷、行为刻板重复和注意过度集中,因而,可能是ASD发生的一种重要机制。今后的研究需要关注IQ对ASD个体视觉注意解脱受损的影响,也需探究视觉注意解脱早期受损的遗传与神经发生机制,并尝试开展对ASD个体视觉注意解脱受损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8年08期)
袁博[5](2018)在《实验室眼模型中IOL发生位置变化的彗差和视觉质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计算机模拟制作人工晶体眼模型,比较不同瞳孔直径、不同人工晶体屈光度数、含不同光学面设计方法的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在发生偏心和倾斜时,所产生的彗差值及相应的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分析彗差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屈光度数(diopter,D)和瞳孔状态对彗差及其他像差的影响;首次在实验室模型下,分析能够降低彗差产生的光学曲面设计,并对彗差所产生的不良视觉影响做初步的理论探究。方法本研究为计算机模拟数值研究。选取更接近人眼屈光状态的Liou-Brennan眼模型为基础,利用Zemax光学系统设计软件,以IOL具体参数替代原眼模型中晶状体的相关数据,建立人工晶体眼模型。分别模拟人眼植入屈光度为10D、20D、30D的非球面平衡曲面(aspherical balance curve,ABC)人工晶体(球差值为-0.18)和22D的普通非球面人工晶体(球差值为-0.27),并通过改变软件中所建立光学系统的光学设置,模拟各种人工晶体发生0.4mm偏心和7°倾斜,记录并比较各种人工晶体眼在3mm瞳孔和6mm瞳孔下,发生偏心或倾斜后,产生的彗差值和眼模型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曲线,从而分析不同光学曲面的设计、不同瞳孔直径、不同屈光度数对彗差值和视觉质量的影响。结果除3mm瞳孔下IOL发生倾斜时,非球面平衡曲面人工晶体眼的彗差值与普通非球面人工晶体眼相差并不明显外,在其他模拟光学情况下,非球面平衡曲面人工晶体眼产生的彗差值均小于普通非球面人工晶体眼。就MTF曲线而言,3mm瞳孔下,20D非球面平衡曲面人工晶体和22D普通非球面人工晶体未发生偏心或倾斜时,两种人工晶体眼的调制传递函数曲线无明显差别,但当处于6mm瞳孔下时,普通非球面人工晶体眼的MTF曲线则明显优于平衡曲面人工晶体眼。然而,当人工晶体发生0.4mm偏心或7°倾斜时,普通非球面人工晶体的MTF曲线明显下滑,劣于平衡曲面人工晶体,同时其下滑幅度也明显超过平衡曲面人工晶体。此外,MTF曲线的下滑程度在6mm瞳孔条件下较3mm更为显着。植入10D、20D、30D的非球面平衡曲面人工晶体的模型眼在发生偏心和倾斜后产生的彗差值随屈光度数的增加而增大。在未发生人工晶体移位时,10D IOL的MTF值最差,而30D最优。6mm瞳孔下的MTF曲线较3mm瞳孔下出现大幅下滑。当IOL发生0.4mm偏心时,叁种屈光度数人工晶体的MTF曲线均有下降且幅度相近,6mm瞳孔下降的幅度大于3mm瞳孔。当IOL发生倾斜时,30D人工晶体的MTF值大幅下滑,叁种屈光度数的人工晶体MTF曲线呈30D最差,而10D人工晶体最优。结论1.ABC设计可有效降低IOL移位后产生的彗差,并保证较高的术后视觉质量。2.IOL偏心对彗差产生的影响较倾斜更为明显。3.IOL发生移位后,IOL屈光度数越大,产生彗差越大。4.不同屈光度的ABC人工晶体发生倾斜后,屈光度数越小,视觉质量越好。(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曾晓瑜[6](2017)在《视觉光学环境对眼球屈光发生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能将外界的光学刺激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视觉,从而引导人们的生活。光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类环境的光谱组成在不断发生变化,眼屈光介质吸收的光谱也非静态光谱。如遗传学观点,动物的视觉发育不仅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同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得稳定有效的信息,动物的视觉系统应该根据视觉环境的改变做出必要的调整。随着科技进步及社会进展,人们对灯光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屈光不正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升高,特别是在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更为普遍。正因如此,屈光不正的研究逐渐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已成为了世界卫生事业的重点。为了探究视觉光学环境对眼球屈光发生发展的影响,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对近视形成的病因、近视眼动物模型、单色光对眼球屈光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至本文,并对未来人工光的选择进行简要展望。(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孙妍[7](2015)在《扇贝眼睛发生和视觉功能遗传基础的基因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眼睛是机体最重要的感光器官,曾被达尔文称作进化中“极端完美的器官”,自然界中眼睛的形态和种类多种多样,眼睛的起源进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头部的眼睛起源进化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双侧对称生物头部眼的发生是由一个共同的主导基因pax6控制的。然而近期对文昌鱼和沙蚕的研究表明非头部眼的发育并不依赖pax6。扇贝没有特化的头部,其眼睛分布在外套膜上,属于非头部眼;扇贝眼睛是镜面反射眼,是眼睛进化中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其眼睛中有双层的视网膜结构,分别由脊椎动物型的睫纤毛感光细胞和无脊椎动物型的微绒毛感光细胞组成的,对应两层视网膜的光传导信号机制的分子组成的了解还有很欠缺。因此,扇贝是眼睛发育和进化研究的良好材料,对扇贝眼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非头部眼的起源进化问题及眼睛视觉形成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Jay 1857)为研究材料,对其眼睛进行了RNA-Seq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825条在眼睛中显着上调的基因,这些基因为扇贝眼睛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候选资源。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发现扇贝眼睛中富集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并且还富集了大量G蛋白偶联受体,推测这些G蛋白偶联受体应该是与感知光线相关的,扇贝基因组中可能有不同种类和拷贝数的视蛋白基因。眼睛转录组测序还提供了扇贝眼睛发育相关转录因子信息,otx和eyg在眼睛中显着上调。但双侧对称生物眼睛发育的主导调控基因pax6在虾夷扇贝眼睛和外套膜中不表达,暗示了pax6在扇贝的眼睛发育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对虾夷扇贝基因组的视蛋白基因的筛查结果表明,虾夷扇贝的视蛋白包括4个r-opsin、1个r-opsin like、 2个c-opsin、2个Go-opsin和1个peropsin,其中r-opsin出现显着的基因扩张现象。在扇贝、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帽贝(Lottia gigantea)基因组内均发现r-opsin like视蛋白,推测是r-opsin的另一个新的分支。不同的视蛋白亚家族在基因结构上仍保持一定的保守性,虾夷扇贝扩张的r-opsin基因没有内含子,是通过反转录转座而产生的基因加倍。虾夷扇贝光传导通路呈现出极高的多样性,不仅Go-opsin和r-opsin偶联的光传导通路基因在眼睛中被激活,c-opsin及其偶联的Gi/t-PDE及Gs-AC光传导通路在眼睛中也有激活的趋势,推测可能也参与扇贝的视觉功能。虾夷扇贝基因组内存在较为完整且保守的双侧对称动物的眼睛相关转录因子基因集,包括pax家族、otx. mitf、rx、 six家族、dac和otd基因。但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与以往认识的双侧对称生物眼睛发育模式存在差异。pax6及其下游作用的six 1/2. six3/6、 eya和dac/dach(视网膜决定基因网络)基因在眼睛中不表达或下调表达,暗示扇贝眼睛的发育是pax6非依赖的模式。与之相反,pax2/5/8和six4/5在扇贝眼睛中却出现上调。本研究中还构建了虾夷扇贝眼睛的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共得到了13个基因模块中,其中一个模块显着富集了眼睛高表达基因。在这个模块中,找到了5个眼睛相关的转录因子pax2/5/8、 six4/5、brn3、 ovo和lmx 1,并且pax2/5/8、 brn3和lmx1是这个模块前1%的hub基因。基因表达网络确证了pax2/5/8在扇贝眼睛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找到了pax2/5/8、six4/5共表达模式,另外,还发现了3个与扇贝眼睛发育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ovo和lmx1。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和基因组的分析,阐明了扇贝眼睛视觉传导通路的基本组成,揭示了扇贝视觉功能的遗传机制,通过转录因子和表达网络研究,发现了扇贝眼睛的发育与以往认知的pax6依赖型模式不同,是由pax2/5/8主导的,这种发育模式可能是一种原始的、非头部眼共有的发育模式。本研究在基因组层面,对扇贝眼睛发生和视觉功能的遗传基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析,丰富了对扇贝镜眼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认识,同时,也为眼睛起源进化的重要生物学问题提出了新的证据和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20)
张郭男[8](2013)在《《地心引力》:科学“硬伤”有几多?》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阿方索·卡隆执导的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成为电影院里最热的电影之一,电影讲述了在浩淼的宇宙中,男女宇航员遇险后,克服重重险情,想方设法回到地球的经历。 影片视觉效果极其震撼,不管是宇航员失重下的状态动作表现,还是空间站爆炸后飞溅的碎片都显得(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3-11-25)
王沛,霍鹏飞,王灵慧[9](2012)在《阈下知觉的加工水平及其发生条件——基于视觉掩蔽启动范式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Dehaene等(1998)和Greenwald等(1996)的研究通过在方法上的完善,为阈下知觉的存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但是阈下知觉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这一问题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者认为阈下知觉可以达到语义加工的水平,而有的研究者认为阈下知觉只是对刺激视觉特征的一种浅层加工,并形成了一些非语义加工的假说。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完善实验范式,分别采用图片、字词作为实验材料对阈下知觉的深度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实验1和实验2立据于阈下非语义加工的各种理论,为阈下语义加工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同时实验2表明,阈下知觉达到的水平取决于靶子集的大小,更确切的说取决于被试对靶刺激进行了何种水平的加工。(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曹晖[10](2012)在《发生·建构·转换·生成——视觉形式的美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视觉形式的发生对视觉形式发生的考察需要以形式的发生理论作为基础。对于形式的发生历史上存在着多种认识,最典型的是康德的先验说。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对形式的认识,都是以康德的这一理论作为逻辑基点展开的。然而对于视觉形式的发生,目前尚无学者做过系统性的研究。艺术和美学史上较清晰地阐释视觉形式发生的当属英国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他的着作《秩序感》中所说的"秩序感",也可以称为"形式感"。书中通过哲学心理学方法对视觉艺术中存在的形式和秩序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贡布里希认为:"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2年07期)
视觉发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对儿童进行视觉综合干预对预防其发生近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贵阳爱尔眼科医院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80例视力正常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的视觉干预,对观察组儿童进行视觉综合干预,然后比较两组儿童近视的发生率、黄斑的体积及眼轴的长度。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儿童近视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儿童,其黄斑的体积大于对照组儿童,其眼轴的长度短于对照组儿童,P <0.05。结论:对儿童进行视觉综合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其发生近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发生论文参考文献
[1].陈欢.发生在大脑与艺术之间的化学反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题化视觉化研究[J].才智.2019
[2].何玉霞.对儿童进行视觉综合干预对预防其发生近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
[3].王宏娜,许军.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发生角膜塑形镜偏心对其视觉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9
[4].蔡厚德,齐星亮.视觉注意解脱受损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生[J].中国特殊教育.2018
[5].袁博.实验室眼模型中IOL发生位置变化的彗差和视觉质量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8
[6].曾晓瑜.视觉光学环境对眼球屈光发生发展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7
[7].孙妍.扇贝眼睛发生和视觉功能遗传基础的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8].张郭男.《地心引力》:科学“硬伤”有几多?[N].科技日报.2013
[9].王沛,霍鹏飞,王灵慧.阈下知觉的加工水平及其发生条件——基于视觉掩蔽启动范式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2
[10].曹晖.发生·建构·转换·生成——视觉形式的美学阐释[J].哲学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