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可视化论文-齐硕,祝文,张鹏,胡浩宇,曾宁

肝脏可视化论文-齐硕,祝文,张鹏,胡浩宇,曾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脏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维可视化,加速康复外科,疗效分析,肝脏肿瘤

肝脏可视化论文文献综述

齐硕,祝文,张鹏,胡浩宇,曾宁[1](2019)在《叁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在肝脏肿瘤手术中应用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维可视化技术(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3DVT)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肝脏肿瘤手术中应用疗效分析。方法通过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实施3DVT联合ERAS围术期处理的肝脏肿瘤手术患者86例(A组)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3DVT联合传统围术期处理的肝脏肿瘤手术患者91例(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A、B两组在术中、术后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因素的差异性。结果 A、B两组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术后第3、5天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值显着低于B组(P <0.05);A组术后第1天白蛋白(albumin,Alb)值极显着高于B组(P <0.001);A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低于B组(P=0.001);A组术后住院时间极显着短于B组(9.3±2.8 vs. 14.6±5.1,P <0.001);A组术后Clavien-DindoⅠ~Ⅴ级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低于B组(19.8%vs. 34.1%,P=0.024)。结论 3DVT联合ERAS应用于肝脏肿瘤手术,可进行精确的术前评估与规划,同时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应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李鑫,刘方义,于杰,程志刚,韩治宇[2](2019)在《叁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辅助经皮微波消融肝脏大血管瘤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技术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取得客观的临床疗效。然而,对于直径≥5cm肿瘤的完全灭活始终是消融技术的难点。传统二维影像引导,很难实现大肿瘤被叁维空间热场覆盖,也很难做到不伤及周边血管及胆管。该研究评价叁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脏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二维超声引导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8月,58例肝脏大血管瘤患者分为叁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辅助消融组与常规二维超声引导消融组。增强MRI/CT及超声造影评估消融疗效。分析消融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对比分析两组一次完全消融率、肿瘤体积缩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平均肿瘤直径为7.4±1.5(5(12.6)cm;平均肿瘤体积为136.9±79.4(26.8(375.9)ml;总体一次完全消融率为95.9±3.5(90(100)%;总体肿瘤体积缩小率为52.1±8.4(35.2(76.7)%;总体血红蛋白尿发生率46.5(27/58)%。叁维规划组所用消融时间及能量明显低于二维组(1152.0±403.9s vs.1379.7±375.8s;87407.2.9±50387.0J vs.117775.8±46245.6J,P=0.031;0.021)。叁维规划组的一次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二维组(97.7±2.4%vs.94.5±3.7%,P<0.001)。术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率,叁维规划组明显低于二维组(32.0%vs.57.6%,P=0.047)。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肌酐,叁维规划组明显低于二维组(126.7±56.4U/L vs.210.9±96.2U/L,P<0.001;141.0±60.8U/L vs.211.4±90.0 U/L,=0.001;57.3±17.6U/L vs.80.8±41.9U/L,P=0.010;66.6±16.6mmol/L vs.84.5±39.6mmol/L,P=0.037)。在微波消融治疗进针次数及肿瘤体积缩小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二维组有1例发生术后血红蛋白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经透析及药物对症治疗后好转。叁维可视化组无消融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研究通过叁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立体地显示了肿瘤及其与周边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血管、胆管、肠道等),精确计算肿瘤体积与热场分布,规划消融针数及时间、能量,预判消融疗效;实现了对肝脏大血管瘤的完全、精准消融;提高了肿瘤的一次完全消融率,降低了消融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该研究改变了传统肿瘤消融治疗依赖医生经验进行布针和评估的局限性,将消融医学推向了精准、科学、可量化、个体化的新高度,今后在大肿瘤的消融中叁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23)

纪柏,孙铭会,王树鹏,孟令宇,刘亚辉[3](2019)在《肝脏外科的叁维可视化实践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维可视化技术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肝脏外科实践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60名肝胆外科本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教学组和叁维教学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卫生部外科学教材、肝脏外科手术图谱、肝脏教学模型及手术视频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肝脏叁维可视化影像、虚拟手术系统及科室既往手术视频及真实高清手术视频进行教学。学习周期为8学时,结束后对所有住院医师进行闭卷标准化考试,同时利用反馈问卷调查所有住院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医师的平均成绩为(92.3±3.2)分,对照组住院医师的平均成绩为(84.6±4.1)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90分以上人数,实验组(12人,40%)明显多于对照组(5人,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住院医师认为叁维可视化影像教学法生动形象,更易于掌握肝脏解剖知识,虚拟的手术教学软件能够充分调动住院医师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复杂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提高了住院医师对肝脏解剖的叁维空间想象力,尤其对未来拟从事肝胆外科工作的住院医师意义深远,提高了他们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自主学习能力。结论利用叁维可视化技术及其虚拟手术操作系统对住院医师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叶甲舟,韦猛,白涛,陈洁,麦荣云[4](2019)在《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可视化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影像合成技术,是基于传统的CT、MRI等所展示的二维断层成像将图像进行立体化地重建。将叁维可视化技术运用于肝脏肿瘤外科,可将肝脏重要且复杂的解剖结构如肝门、肝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胆管系统等以及它们与肿瘤、卫星病灶、血管癌栓、肝内及肝外转移灶的关系更加地精准、直观、立体地展示出来。将叁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外科教学之中,有助于指导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肝脏解剖、肿瘤特征及复杂性肝脏肿瘤切除术,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方驰华,卢绮萍,刘允怡[5](2019)在《复杂性肝脏肿瘤叁维可视化精准诊治指南(2019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复杂性肝脏肿瘤,目前较为认同的是指波及肝门的中央型肝癌;在肝脏内部存在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变异;肿瘤巨大压迫导致肝内脉管严重变形;伴有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癌栓的肝脏恶性肿瘤;需要行极量肝切除术的肝脏巨大良性或恶性肿瘤;涉及肝脏第1段、第8段等需要进行复杂性肝切除术[1-3]的肝脏肿瘤。肝脏肿瘤叁维可视化(three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是指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肝脏肿瘤叁维解剖和形态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杨云,汤靓,潘泽亚,张雷,周伟平[6](2019)在《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叁所附属医院80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应用叁维可视化技术及传统二维影像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分析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叁维可视化技术教学组学生的影像学考核成绩、术中考核成绩及总体优秀率均好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叁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深对肝脏影像及肝脏外科手术的理解。结论叁维可视化技术有助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杨超,王萌[7](2019)在《肝脏叁维可视化模型虚拟手术在肝癌根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脏叁维可视化模型虚拟手术在肝癌根治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10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肝脏叁维可视模型虚拟手术基础上行开腹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术后7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检测两组术前1 d和术后1个月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随访1年,统计两组生存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围手术期各指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7 d,观察组感染、高热、肝衰竭、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41%,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4.07%(P <0.05)。术后1个月,两组ALT、AST水平均显着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随访1年,两组生存率和疾病复发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结论肝脏叁维可视化模型虚拟手术可提高开腹手术的准确性,减轻对肝功能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李曜,王志恒,李鹏鹏,张家宁,黄启科[8](2019)在《叁维可视化技术与公式法测定肝脏肿瘤体积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肿瘤体积计算公式与叁维可视化技术测得肿瘤体积的差异性,探讨目前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公式法还能否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方法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通过排水法验证叁维重建脏器体积的准确性;②收集来自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200例肝脏肿瘤病人的薄层CT图像及原始DICOM数据,采用叁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肿瘤体积计算(结果记为V4)。两位外科医生采用传统方法测量肿瘤长径(A)、宽(B)、高(C),用叁种公式[V=AB~2/2、V=ABC/2和球体公式V=4/3×π×(A/2)~3]计算肿瘤体积,结果分别记为V1、V2、V3(第一位测量者)和V5、V6、V7(第二位测量者)。结果①叁维重建的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排水法测定的真实切除体积高度相关(P<0.01)。②不同公式法与叁维可视化技术测定的肝脏肿瘤体积在总体上有较大误差(均P<0.05);AB~2/2、ABC/2两种公式与叁维可视化结果在男性组、女性组、A≤3 cm组、3 cm<A≤5 cm组、5 cm<A≤10 cm组、A>10 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球体公式在3 cm<A≤5 cm组中V3、V7与V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 cm<A≤10 cm组中V3与V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AB~2/2、ABC/2公式结果普遍小于V4,误差多在30%左右,球体公式误差波动大,V3误差最大达232.43%,V7最大达243.07%。结论公式法不能准确反映肿瘤体积,未来的疗效评价研究应当采用叁维可视化技术动态评估肿瘤体积。(本文来源于《腹部外科》期刊2019年01期)

方驰华,赵东,曾思略[9](2018)在《以血管为轴心的巨块型肝脏肿瘤叁维可视化术前规划和诊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数生长巨大。叁维可视化、虚拟现实、3D打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等数字医学技术对巨块型肝脏肿瘤进行以血管为轴心的术前规划及诊疗,在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精确测定残肝体积、术中界定肿瘤边界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实现了巨块型肝脏肿瘤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的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腹部外科》期刊2018年05期)

姜亮[10](2018)在《叁维可视化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叁维可视化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肝脏外科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叁维可视化技术(Three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目的在于评价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切除手术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精准肝切除治疗奠定基础;同时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中,引入先进科学技术为肝脏占位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评价3D打印技术在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第一部分: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肝脏切除手术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03例,根据术前不同评估方法将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A、B两组,A组为叁维可视化评估组(3D组),B组为传统二维CT影像(2D)评估组(2D组),A组使用叁维可视化系统(IQQA-3D Liver)进行术前评估并制定手术方案,B组使用传统CT影像进行术前评估并制定手术方案。对A组患者的CT影像数据进行叁维可视化处理,通过叁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测量肝脏体积和切缘,模拟手术并制定手术方案,按照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进行肝切除手术治疗;依据CT影像对B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进行肝切除手术治疗,收集术中、术后指标,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随访结果。第二部分: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肝脏切除手术治疗的肝脏良性肿瘤患者82例,根据术前不同评估方法将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A、B两组,A组为叁维可视化评估组(3D组),B组为传统CT影像评估组(2D组),分别通过叁维可视化技术和CT影像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并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随访结果。第叁部分: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肝脏切除手术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叁维可视化处理,并进行3D打印,利用叁维可视化图像及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进行精准肝脏切除手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第一部分:A组(3D组)纳入肝脏恶性肿瘤患者48例,叁维可视化图像效果满意,能够清晰显示病灶位置、肝脏解剖结构以及病灶与肝脏内部脉管结构的关系,可精确测量肝脏体积和手术切缘,进行模拟手术并制定手术方案;两组患者按照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实施肝脏切除手术。3D估算的切除肝脏体积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7,P<0.01,3D估算的切缘与实际切缘也有很好的相关性,R=0.816,P<0.01。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188.7±54.3minutes vs 258±49.1minutes,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301.2±143.5ml vs 462.6±151.5ml,P<0.05),A组术中输血量少于B组(190.1±130.7ml vs 287.4±125.6ml,P<0.05)随访6到25个月(平均18.2月),A组术后胆红素水平低于B组,A组术后并发症发证率略低于B组。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第二部分:使用叁维可视化技术和CT影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按照手术方案实施肝脏切除手术。3D估算的切除肝脏体积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显着相关,R=0.916,P<0.01,肝脏血管瘤病例3D估算的切除肝脏体积大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可能是由于肝血管瘤内血液流出导致实际切除体积减小。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286.4±142.3 vs 407.5±166.4,P<0.05),A组术中输血量少于B组(180.8±109.2 vs 333.2±145.6,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胆红素水平低于B组。第叁部分:3D打印过程顺利完成,3D打印模型效果满意,相对叁维可视化图像模型,3D打印的肝脏模型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显示肝脏内部结构和病灶形态、位置,更容易理解病灶与肝内脉管结构的关系,可以在实体肝脏模型上进行真实模拟手术,再次优化手术方案,在术前对手术全过程有更好的掌握。按最终优化的手术方案进行精准的肝脏切除手术,并且可以将3D打印模型带入手术室,进行术中导航,指导手术进行,所有8例复杂肝脏占位患者手术顺利实施,无更改手术方式、大出血或损伤重要脉管结构等情况发生,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过程中1例术前门静脉癌栓患者出现复发并伴有远处转移,于术后8个月死亡。其他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叁维可视化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做出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有利于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D打印技术可以直观、真实、精确的呈现个体化实体肝脏模型,有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有利于实施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治疗肝脏外科疾病。(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8-09-01)

肝脏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技术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取得客观的临床疗效。然而,对于直径≥5cm肿瘤的完全灭活始终是消融技术的难点。传统二维影像引导,很难实现大肿瘤被叁维空间热场覆盖,也很难做到不伤及周边血管及胆管。该研究评价叁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脏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二维超声引导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8月,58例肝脏大血管瘤患者分为叁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辅助消融组与常规二维超声引导消融组。增强MRI/CT及超声造影评估消融疗效。分析消融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对比分析两组一次完全消融率、肿瘤体积缩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平均肿瘤直径为7.4±1.5(5(12.6)cm;平均肿瘤体积为136.9±79.4(26.8(375.9)ml;总体一次完全消融率为95.9±3.5(90(100)%;总体肿瘤体积缩小率为52.1±8.4(35.2(76.7)%;总体血红蛋白尿发生率46.5(27/58)%。叁维规划组所用消融时间及能量明显低于二维组(1152.0±403.9s vs.1379.7±375.8s;87407.2.9±50387.0J vs.117775.8±46245.6J,P=0.031;0.021)。叁维规划组的一次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二维组(97.7±2.4%vs.94.5±3.7%,P<0.001)。术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率,叁维规划组明显低于二维组(32.0%vs.57.6%,P=0.047)。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肌酐,叁维规划组明显低于二维组(126.7±56.4U/L vs.210.9±96.2U/L,P<0.001;141.0±60.8U/L vs.211.4±90.0 U/L,=0.001;57.3±17.6U/L vs.80.8±41.9U/L,P=0.010;66.6±16.6mmol/L vs.84.5±39.6mmol/L,P=0.037)。在微波消融治疗进针次数及肿瘤体积缩小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二维组有1例发生术后血红蛋白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经透析及药物对症治疗后好转。叁维可视化组无消融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研究通过叁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立体地显示了肿瘤及其与周边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血管、胆管、肠道等),精确计算肿瘤体积与热场分布,规划消融针数及时间、能量,预判消融疗效;实现了对肝脏大血管瘤的完全、精准消融;提高了肿瘤的一次完全消融率,降低了消融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该研究改变了传统肿瘤消融治疗依赖医生经验进行布针和评估的局限性,将消融医学推向了精准、科学、可量化、个体化的新高度,今后在大肿瘤的消融中叁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值得推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脏可视化论文参考文献

[1].齐硕,祝文,张鹏,胡浩宇,曾宁.叁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在肝脏肿瘤手术中应用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9

[2].李鑫,刘方义,于杰,程志刚,韩治宇.叁维可视化手术规划系统辅助经皮微波消融肝脏大血管瘤的临床应用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19

[3].纪柏,孙铭会,王树鹏,孟令宇,刘亚辉.肝脏外科的叁维可视化实践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9

[4].叶甲舟,韦猛,白涛,陈洁,麦荣云.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5].方驰华,卢绮萍,刘允怡.复杂性肝脏肿瘤叁维可视化精准诊治指南(2019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

[6].杨云,汤靓,潘泽亚,张雷,周伟平.叁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7].杨超,王萌.肝脏叁维可视化模型虚拟手术在肝癌根治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9

[8].李曜,王志恒,李鹏鹏,张家宁,黄启科.叁维可视化技术与公式法测定肝脏肿瘤体积的对比研究[J].腹部外科.2019

[9].方驰华,赵东,曾思略.以血管为轴心的巨块型肝脏肿瘤叁维可视化术前规划和诊疗[J].腹部外科.2018

[10].姜亮.叁维可视化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

标签:;  ;  ;  ;  

肝脏可视化论文-齐硕,祝文,张鹏,胡浩宇,曾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