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集注论文-龚谨

素问集注论文-龚谨

导读:本文包含了素问集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素问集注,文献研究

素问集注论文文献综述

龚谨[1](2009)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文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以下简称《集注》)凡九卷,清康熙八年己酉(公元1669年)张志聪领衔同学及门人着。本文从主要作者张志聪生平、参与考订同学门人生平、《集注》成书背景与动机、祖本研究、校勘情况、注释特色、运用经典互证等八方面进行了文献研究。据考,张志聪生于明万历叁十八年庚戌(公元1610年),卒年约为清康熙十叁年甲寅(公元1674年),其师为张遂辰,卢之颐非是。张志聪以明遗民自居,其着作顺序为《伤寒论宗印》、《金匮要略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侣山堂类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伤寒论纲目》、《伤寒论集注》、《本草崇原》,《伤寒论集注》、《本草崇原》张志聪均未纂成而逝,《针灸秘传》佚,《医学真诀》无考。张志聪之同学与门人,自有区别。本文首次考证出张志聪同学12人、门人1人生平。《集注》成书与清朝前期实行残酷文化迫害的政治背景、江南深厚的经济文化基础等有密切关系。除既往研究之康熙壬子年刻本、光绪十六年浙江书局刻本外,该书尚有新发现版本,其所据祖本为二十四卷顾从德系统本,且就是明嘉靖顾从德本。《集注》重注轻校,校勘少,质量一般,但未改动经文。其文献优势在于注释,特点为:集体注经、贯通篇章、多用本证、引《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注、以哲释医、结合眉批、多方论证、屡有创见。论文辑录出其明引《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认为此种经典互证的形式,能揭示《素问》与《伤寒论》、《金匮要略》、理论与临床之间的深层次联系。《集注》学术思想贯穿儒家中庸之道,公允中正,影响深远,可概括为:明道为本、天人一原,气化跌宕、阴阳平秘、保精贵神、脏腑相合、熟于经穴、医易相通。后世《古今图书集成》收录其注文、高士宗以此基础续着《直解》、陈修园推崇并选取删节为《灵素节要浅注》、仲学辂等名医刻印推广、《素问识》引评其注文。该书对今后《内经》学习与研究颇有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20)

范逸品[2](2005)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援引《金匮要略》条文辑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是由清代着名医家张志聪(隐庵)汇集其门人,历时五年之久,共同创作而成。笔者今对《集注》所引《金匮要略》条文加以辑录,以便我们从侧面了解和把握《集注》的注释体例特点。一、直引1.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本文来源于《医古文知识》期刊2005年04期)

素问集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是由清代着名医家张志聪(隐庵)汇集其门人,历时五年之久,共同创作而成。笔者今对《集注》所引《金匮要略》条文加以辑录,以便我们从侧面了解和把握《集注》的注释体例特点。一、直引1.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素问集注论文参考文献

[1].龚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2].范逸品.《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援引《金匮要略》条文辑录[J].医古文知识.2005

标签:;  ;  

素问集注论文-龚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