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主义论文-颜怡然

感官主义论文-颜怡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官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官主义,网络新闻,灾难性新闻报道

感官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颜怡然[1](2018)在《网络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感官主义倾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媒体就灾难性新闻事件,如何抢得"第一时间"报道、如何吸引受众、锁定受众眼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竞争和点击量的追求,使网络灾难性新闻的感官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厚,感官刺激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受众的重视和警醒,但是为了达到感官效果,博得受众眼球,而使用辛辣刺激或过度故事化、煽情化等的新闻主题和新闻报道形式,则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被限制和杜绝,已达到适当平衡的感官效果。就将对网络灾难性新闻的感官主义倾向展开讨论,究其利弊和使用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8年06期)

吴艾文,刘可,申莎,卢鹿[2](2018)在《感官主义美术馆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此方案讲述的是一个感官主义美术馆,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郊记忆,主要表现为乐、视、幻叁个空间。本次的设计中心是感官主义,围绕乐、视、幻来展开设计。从中表现出音乐与绘画的相通性。本次的设计主要从感官主义出发,来体现的概念是乐、视、幻、空间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表达出在艺术的范畴中,绘画与音乐的共鸣,本次美术馆的设计中可以让人们感受的不单单只是视觉中所带来的冲击,更多的是感受艺术家在创作当中所体现的感情。让美术馆以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来带给人们更加真实的情感与创作。(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8年14期)

陈安繁,毛鑫[3](2018)在《台湾电视新闻“感官主义”现象研究——以中天电视新闻台晚间新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电视新闻市场在1993年有线电视合法化之后,便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然而,商业化运作模式带来的"收视率至上"的原则也引发了人们对电视新闻日益感官化现象地批判。本文通过对中天电视新闻频道晚间新闻节目的内容分析发现:1.台湾观众在收看有线电视新闻时更偏好感官化的新闻;2.台湾有线新闻频道更倾向于播出感官化的新闻;3.台湾各种电视新闻类型间的平均感官化程度存在差异,但并不是任两个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4.以目前的数据分析发现,台湾有线电视新闻的平均收视率与感官化程度之间并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全球传媒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一言[4](2017)在《安妮卡·易:一个科技感官主义者的艺术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名为《廉价的生命》(Life Is Cheap)的展览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开幕,正是刚刚获得2016年Hugo Boss奖的韩裔艺术家安妮卡·易(Anicika Yi)的新作。在获得HUGO BOSS奖之前,易并不是在业界远近闻名的艺术家,但是她的实验确实是具有开拓性的——与各领域的科学家跨界合作,她正在将气味做成雕塑。(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期刊2017年06期)

宋秋敏[5](2016)在《论唐宋词的感官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词较为集中的欲望化书写和显着的感官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其语言风格的装饰性和技巧性,以及人物形象的感官化两大方面。这不仅与唐宋士人阶层的社会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之转变有关,也与词体的创作观念和女色化的创作环境密切相关。感官主义倾向的存在,固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比如它们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相对扩大了传统文学的表现空间,隐现出个体价值的提升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等等,但其内在的种种弊端,也成为日后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的致命伤。(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李茂华[6](2014)在《试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以《成视新闻》《零距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带动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本文以《成视新闻》与《零距离》为例说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表现为:硬新闻软化、软新闻浅表化;视觉效果丰富化;听觉效果戏剧化等方面。电视新闻从业者应正确对待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使之正确地为新闻服务。(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4年11期)

王中雷[7](2014)在《对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感官主义倾向的思考——以CCTV“5·12”地震报道与NHK“3·11”地震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传统大众媒体的优势也在日渐丧失。尤其是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粗放的传播方式以及高昂的制播成本,让其影响力和关注度逐渐下降。因此,如何吸引受众、锁定收视群体,成为了电视新闻亟待解决的难题。激烈的竞争和对收视率的追求,使电视新闻的感官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厚。以灾难性新闻报道为例,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涉及的范围广以及巨大的破坏性,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新闻媒体运用感官刺激手法的吸引,更能够汇聚眼球、拉高收视率。就此看来,电视新闻感官主义化的进程似乎已经不可逆。然而在感官主义新闻当中,被过度包装,甚至是过度策划的新闻案例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学界的诟病以及观众的反感。本文以灾难性报道为例,通过分析两家国际主流电视新闻媒体CCTV"5.12"地震报道和NHK"3.11"地震报道,来分析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感官主义的体现方式,以及作者对新闻感官主义利弊的思考。(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4年08期)

米歇尔·康·阿克曼[8](2014)在《感官主义者的飨宴》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津,1958年生于天津。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作品被波士顿美术馆、西雅图美术馆、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机构收藏。李津的画充满了对俗世的热爱,也充满了无法扼止其必死的悲伤。他揭示了通过对俗世飨宴最深刻的快感触及到不朽的神光。他的画张开感官的毛孔,并通过毛孔敞开通向宗教的大门。在感官乐趣和死亡脚步逼近的悲伤之间产生艺术张力。此岸和彼岸的交融在欧洲巴洛克的感官主义艺术中达到了高潮。在中国,(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期刊2014年03期)

[9](2014)在《品伊最新设计理念:新感官主义·情感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PINKI品伊创意品牌创始人刘卫军(DanfU Lau)既是设计师、创意美学导师,也是创意演讲人、生活美学家、艺术导演。其于2000年创立深圳品伊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03年创建知本家装饰配饰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创建上海品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重组,成立PINKI品伊创意产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集(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期刊2014年05期)

林世国[10](2013)在《法制新闻:过度感官主义及其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制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有重要价值的,有关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法"有关的新闻报道。面对当下的电视法制新闻报道,我们不得不承认,法制新闻屈服于收视率而产生的新闻衍生品——感官主义——成为法制新闻发展的一大困惑与争论的焦点。一、感官刺激下的法制新闻感官刺激下的法制新闻类电视节目,主要是借助于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化传播技术,在辛辣的新闻主题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3年12期)

感官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此方案讲述的是一个感官主义美术馆,项目位于成都市东郊记忆,主要表现为乐、视、幻叁个空间。本次的设计中心是感官主义,围绕乐、视、幻来展开设计。从中表现出音乐与绘画的相通性。本次的设计主要从感官主义出发,来体现的概念是乐、视、幻、空间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表达出在艺术的范畴中,绘画与音乐的共鸣,本次美术馆的设计中可以让人们感受的不单单只是视觉中所带来的冲击,更多的是感受艺术家在创作当中所体现的感情。让美术馆以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来带给人们更加真实的情感与创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官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颜怡然.网络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感官主义倾向的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8

[2].吴艾文,刘可,申莎,卢鹿.感官主义美术馆设计[J].商业故事.2018

[3].陈安繁,毛鑫.台湾电视新闻“感官主义”现象研究——以中天电视新闻台晚间新闻为例[J].全球传媒学刊.2018

[4].一言.安妮卡·易:一个科技感官主义者的艺术实验[J].艺术与设计.2017

[5].宋秋敏.论唐宋词的感官主义倾向[J].中国韵文学刊.2016

[6].李茂华.试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以《成视新闻》《零距离》为例[J].今传媒.2014

[7].王中雷.对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感官主义倾向的思考——以CCTV“5·12”地震报道与NHK“3·11”地震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14

[8].米歇尔·康·阿克曼.感官主义者的飨宴[J].中国艺术.2014

[9]..品伊最新设计理念:新感官主义·情感美学[J].现代装饰.2014

[10].林世国.法制新闻:过度感官主义及其治理[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

标签:;  ;  ;  

感官主义论文-颜怡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