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集体意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城镇化,大学生,房屋租赁
集体意愿论文文献综述
刘灵辉,邱晓艳,王科宇[1](2019)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性住房的租住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003名大学生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问题是影响城镇化进程以及城市自身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城市住房市场租售失衡的背景下,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性住房,可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渠道,减轻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在城市的租房压力与租房支出。然而,当前城市居民对这类住房的认知、需求和接纳程度尚不清晰。因此,以大学生这一主要城市租房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外业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租住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性住房意愿与城市等级、城市房价、家庭收入、房屋户型、房屋距工作地距离这五项因素呈负相关,与是否为试点城市、城镇化率、工作状态这叁项因素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芳芳,黄巧萍,温映雪,魏榕斌,刘相明[2](2019)在《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7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运用Logit模型从农户家庭主体特征和家庭林业生产特征等层面,实证分析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亲友在金融机构上班、林地面积、林业自投工和经济林;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年限、亲友在金融机构上班、用材林和造林。据此,提出加强新生代林农的培养以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提升林业金融服务水平以完善林业金融体系等对策,以推动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和林业产业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倪冰莉[3](2019)在《村民参与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郑州市金水区104个城中村村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个人和家庭特征、改革认知和组织信任3个方面对村民参与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村民对村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认同度较高,但参与股份合作制经济管理的意愿并不高,其中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家庭年收入、是否提过建议,财务是否定期公开等5个变量对村民参与改革的意愿产生显着的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与村民参与改革意愿的影响呈U型变化;非农就业的比在农业就业的更支持改革;家庭年收入、是否提过建议,财务是否定期公开等3个方面的因素与改革意愿呈同方向变动。(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甄广雯,刘玲,朱月季[4](2019)在《农民信息素质与农村集体土地资产管理意愿——基于SEM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福建、山西等13个省(区、市)5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民信息素质对其参与不同类型土地资产管理意愿是否具有影响。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农民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包括信息意识强弱、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辨别能力、信息利用能力5个维度,再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信息素质差异对其参与不同类型土地资产管理的意愿具有显着性影响,农民信息素质越高,其参与集体公共建设用地管理、承包地处置,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越强,影响程度依次递增。(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Md,Amjad,Hossain,Reyad[5](2019)在《孟加拉国可持续交通的自行车共享:文化集体主义和宗教信仰对女性自行车共享意愿障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可持续交通已经成为孟加拉国的迫切需求,因此,共享自行车可以成为孟加拉诸多城市和地区可持续流动的有效工具。基于此,本研究重点评估女性市民对共享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出行方式的行为意向。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本研究着重探讨集体主义和宗教信仰对女性公民行为意向的影响。为了获取数据并测试所提出的模型,一项针对277名女性市民的调查在孟加拉的Comilla城市展开。研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来分析所得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女性共享自行车的意愿具有显着而积极的作用。然而,研究却发现,不仅集体主义对女性共享自行车的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宗教信仰对女性的意愿也有负面影响。最后,研究还发现,宗教信仰负向调节了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6-01)
药雅静,王文昌[6](2019)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认知及意愿分析——基于农户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山西省泽州县13个镇(乡)368份农民入市意愿的问卷整理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从农民自身特征、入市认知和入市相关政策满意度等3方面11个因素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整体对入市的认知程度不高,农民职业、文化程度、土地依赖性、入市了解程度、入市风险感知、入市政策满意度、入市价格满意度、入市后生活改善预期等8个因素对农民入市意愿影响显着。农民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主体,其意愿对入市有直接影响。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以农民意愿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郑艳侠[7](2019)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农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地作为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种类之一,对一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集体林地历来也是我国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土地资源。建国以来,集体林权制度经历了四次实质性变迁,但仍然存在产权不清晰、林地经营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基于此,党中央于2003年进行了以明晰产权、登记发证为标志,以确权到户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工作,并于2008年推行至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具体农户,目的是使农户成为林地的经营主体,从而激发农民承包经营林地的积极性。本研究以河北省承德市作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县辖20个行政村的林农和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得到有效问卷533份,半结构式访谈46份,同时还获取到研究区域相应的政府文件和统计资料。本文基于产权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通过案例剖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典型生态区域的集体林改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集体林改背景下林农的林权流转意愿和造林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区域集体林改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与参与者互动脱节的现象,这主要导致了作为集体林改参与主体的林农对集体林改的政策内容认知程度较低。调研发现,林农对林权抵押贷款需求较高。同时,由于林地边界界定困难、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及林地管理体制落后等因素,导致了林农产生林权纠纷且调处率低。此外,集体林改后林农的林地确权意愿很高,这与林农的某些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林地使用权认知、继承权认知和抵押权认知因素显着相关。因此,拓宽宣传渠道以及通过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叁方合作推动集体林改深化改革,均是保证林地确权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利用计量经济模型,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林农的林权流转意愿和造林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林权流转意愿分析。研究发现,林农的林权流转意愿普遍很高,且与林农的某些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近五年收入状况、林地所有权认知、政策法律法规了解程度、林权纠纷和承包合同显着相关。林农对林地所有权认知与法律有较大幅度的偏差。因此,建议政府提升中老年群体的林权流转意愿、提高林权纠纷调处率,加强引导并提高林农对林权的正确认知。同时,要加强林权流转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补发新版林权证,以推进后期林权流转工作的开展。(2)造林意愿分析。研究发现,林农的造林意愿较高,主要原因是基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根据计量模型结果,林农某些基本特征(年龄、性别、家庭总人口数)、近五年收入状况,森林植被变化认知和继承权认知为林农造林意愿的重要解释变量。因此,建议政府加强林农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大林业扶持政策、鼓励小农经营转为合作经营、利用金融手段助力林农造林护林工作,以及加强林业补助发放的监督,从而提高林农的造林意愿。(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刘辰阳,田宝江[8](2019)在《从居民更新意愿到理性集体决策——上海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上海进行了大量以老旧住区公共空间为主要对象的更新实践。尽管在实践中,政府和规划师通过加强公众参与来提高更新方案生成过程的民主性,但居民细碎化、不理性的意愿表达反而使规划师陷入处理大量意见矛盾的困境中,这反映出在追求民主化的住区更新过程中高效公平的机制设计有所缺失。以上海3个老旧住区的问卷调查为依据,通过将空间更新措施与更新空间类型进行组合,并让居民对更新措施进行重要性排序,得到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居民集体意愿的更新措施列表。基于可能出现的集体意愿的理性缺陷,以实现住区集体福利最大化和公正分配为目标,对上述由居民意愿形成集体决策的机制设计提出修正和补充策略。(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2期)
钱莉莉,张捷,郑春晖,张宏磊,郭永锐[9](2019)在《灾难地居民集体记忆、地方认同、地方保护意愿关系研究——以汶川地震北川老县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记忆地理和地方感角度,探讨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老县城的人地关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灾后居民集体记忆的维度,探讨了灾后集体记忆、地方认同、地方保护意愿的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灾后集体记忆(灾难记忆、创伤情感、抗灾记忆、观念启示、怀旧记忆)、地方认同、地方保护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灾后积极的抗灾记忆、观念启示、怀旧记忆对于提升地方认同具有显着影响,而地方认同对于提升地方保护意愿具有显着影响。结果对于了解居民灾难心理、地方感、灾后行为有一定帮助,对于灾后遗址保护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陈瑶,张晓梅[10](2018)在《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黑龙江省集体林调研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黑龙江省主要集体林所在地区的9个市(县)、11个乡(镇)、25个村851份问卷数据,从林农的个人因素、家庭经营因素、认知因素、经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5个维度18个指标入手,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林地总面积、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对林业碳汇概念的认知、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经历、国家给予的碳汇造林补贴和政府组织的碳汇造林技术培训8个变量对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政治面貌和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2个变量对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8年08期)
集体意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2017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运用Logit模型从农户家庭主体特征和家庭林业生产特征等层面,实证分析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亲友在金融机构上班、林地面积、林业自投工和经济林;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年限、亲友在金融机构上班、用材林和造林。据此,提出加强新生代林农的培养以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提升林业金融服务水平以完善林业金融体系等对策,以推动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和林业产业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体意愿论文参考文献
[1].刘灵辉,邱晓艳,王科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性住房的租住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003名大学生的调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刘芳芳,黄巧萍,温映雪,魏榕斌,刘相明.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倪冰莉.村民参与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愿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4].甄广雯,刘玲,朱月季.农民信息素质与农村集体土地资产管理意愿——基于SEM模型的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
[5].Md,Amjad,Hossain,Reyad.孟加拉国可持续交通的自行车共享:文化集体主义和宗教信仰对女性自行车共享意愿障碍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药雅静,王文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认知及意愿分析——基于农户视角[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郑艳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农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8].刘辰阳,田宝江.从居民更新意愿到理性集体决策——上海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实证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9
[9].钱莉莉,张捷,郑春晖,张宏磊,郭永锐.灾难地居民集体记忆、地方认同、地方保护意愿关系研究——以汶川地震北川老县城为例[J].地理研究.2019
[10].陈瑶,张晓梅.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黑龙江省集体林调研数据[J].林业经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