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器论文-燕纪伦

热管理器论文-燕纪伦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管理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沼气,高效发酵,太阳能,热管理器

热管理器论文文献综述

燕纪伦[1](2011)在《基于热管理器的太阳能加热高效制取沼气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在农村中发展沼气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能够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问题,还能够保护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总之,大力发展沼气是实现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北方地区,受寒冷气候影响,沼气发酵温度低,甚至出现冬季池体冻裂的现象,影响了沼气池的连续运行,降低了沼气池产气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提高沼气池温度。同时,针对太阳能利用过程中热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问题,本文将热管理器应用到沼气池加热系统中,以稳定加热过程中的太阳能热负荷,使沼气池温度保持在高效发酵温度范围内。本文以青岛某规模养猪场为基础,对基于热管理器的太阳能加热高效制取沼气系统进行了设计计算:根据养殖场基本数据设计了容积为94m3的沼气池;在最不利天气条件下计算了94m3的沼气池在高温发酵时总的热负荷和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以及热管理器的相关参数;计算了沼气池加热系统的加热面积,设计了沼气池内部加热器结构及安装方式。对利用热水加热的沼气池内部热传递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沼气池内布置螺旋盘管换热器。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在重力影响下螺旋盘管换热器加热过程中沼气池内料液的温度分布特性,研究了两种螺旋盘管换热器布置方式对温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分段布置的螺旋盘管换热器比单层布置的螺旋管加热速度更快。建议采用液体搅拌方式,使沼气池内部料液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提高沼气产气率。本文提出的基于热管理器的太阳能加热系统对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的沼气池设计修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李胜,吴静怡,王如竹,夏再忠,邓建[2](2008)在《热管理器的优化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热管理器设计计算模型,分析了换热系数、气流通道截面积、换热面积密度、管束排列形式等结构参数对热管理器控温性能的影响,并由此指出了优化热管理器体积的途径。运用上述设计计算模型并根据优化途径的指导,设计了应用于16 kW发电量的微型CCHP系统的热管理器,优化设计后的热管理器体积不到原有样机的一半。本文提出的设计计算模型和热管理器体积优化途径可作为今后热管理器研究和设计的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皇甫艺,吴静怡,王如竹,夏再忠[3](2007)在《内燃发电机组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式热管理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发电机组冷热电联供系统作为一种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经济性好等优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同时解决缸套水温度控制、余热回收与管理等多个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集成式热管理器的概念。该热管理器既可以控制缸套水温度,又可以实现多品位热源输入、多种类热用户热量输出和余热热能管理等多种功能。文中介绍了其运行原理和热管理思路,并基于微型冷热电联供实验系统,给出了热管理器工程样机的具体设计实例。模拟结果表明,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发电功率从空载到满负荷12kW发电的过程中,在不同余热利用工况下,内燃发电机组缸套水进口温度都可以控制在84~89°C,同时具备良好的余热热能管理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8期)

皇甫艺[4](2007)在《燃气内燃机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式热管理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热电联供是一种多联供总能系统,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效率高,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基于燃气内燃机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由于价格低廉,灵活性、适用性好,十分适合在我国的开展与应用,成为近期节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一般采取“以电定热”的方式运行,回收发电过程中内燃机的缸套水和烟气中的余热。由于内燃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基于燃气内燃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属于多种类热源输入、多热用户热量输出的场合,并且同时还需要实现对热源(缸套水)温度的控制。为了解决常规方法中存在的热管理系统投资高、灵活性和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构建集成式“热管理器”实现该类型联供系统热管理的思路,并展开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热管理器的运行依靠纯热力过程,无任何运动部件,自动实现了对热源温度的控制及余热的回收与管理,是一种具有热控特点热管理器新方法。该装置的有效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在联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都得到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基于16kW小型燃气内燃发电机组、固体高效吸附式制冷机和热管理器,实现了可移动式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集成与示范。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基于燃气内燃机的小型、微型联供系统的实用化和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将促进联供系统向家用和小型商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当前基于燃气内燃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在推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基于控温热管的运行原理,提出了通过构建集成式热管理器实现对热源温度的控制以及热管理的功能。通过与常规热管理方法的比较,确定了热管理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该设计思路已经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2)通过对热管理器实验系统的构建,验证了热管理器运行原理的可行性,为热管理器的实际应用积累了实验数据。在实验中,详细考察了工质、不凝性气体和运行工况对热管理器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动态、稳态条件下,热管理器控温特性与热量分配规律。(3)建立热管理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修正平面交界面理论中交界面区域内的换热系数与温度分布,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拓广了平面交界面理论的适用范围。在对热管理器理论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热管理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了影响热管理器性能的各项因素,指明了提高热管理器性能及结构优化设计的途径。(4)针对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特点,结合16kW燃气内燃发电机组和吸附式制冷机,进行配套的热管理器实用化装置的开发。通过箱体与底盘的设计,将发电、制冷与热管理器进行模块化连接,实现了可移动式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集成,形成冷热电联供系统微型化的示范,促进联供系统的推广与应用。(5)通过搭建冷热电联供实验系统,进行了热电联供以及冷热电联供的综合调控实验研究。经实际运行的检验,验证了热管理器具备对缸套水温度控制的可靠性以及可以根据工况的变化自动实现对余热的回收与管理的功能,明确了多热源输入与多热用户输出之间的相互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联供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率可达75.3%。在设计极限工况下,缸套水温度的变化仅有5.4°C。同时,在额定发电负荷条件下,热管理器的热回收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当以吸附式制冷机作为用热对象时,其具有用热负荷周期性交变的特征,这种运行工况下热管理器依然保持了很好的控温性能,缸套水变化幅度在2°C以内。热管理器可以根据热用户的优先级别自动分配热量,很好的实现了热管理功能。(6)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热管理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热管理器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建议,为今后的推广与应用方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7-03-01)

热管理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建立了热管理器设计计算模型,分析了换热系数、气流通道截面积、换热面积密度、管束排列形式等结构参数对热管理器控温性能的影响,并由此指出了优化热管理器体积的途径。运用上述设计计算模型并根据优化途径的指导,设计了应用于16 kW发电量的微型CCHP系统的热管理器,优化设计后的热管理器体积不到原有样机的一半。本文提出的设计计算模型和热管理器体积优化途径可作为今后热管理器研究和设计的有效工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管理器论文参考文献

[1].燕纪伦.基于热管理器的太阳能加热高效制取沼气系统的设计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1

[2].李胜,吴静怡,王如竹,夏再忠,邓建.热管理器的优化分析与设计[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

[3].皇甫艺,吴静怡,王如竹,夏再忠.内燃发电机组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式热管理器的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

[4].皇甫艺.燃气内燃机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式热管理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标签:;  ;  ;  ;  

热管理器论文-燕纪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