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伦理论文-阮超群

治世伦理论文-阮超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治世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秦儒家,伦理研究,陌生人社会,视野

治世伦理论文文献综述

阮超群[1](2013)在《“分”视野下伦理多元属性的深度剖析——评《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陈继红教授新作《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一书,以先秦儒家"分"为视野,透析了"分"如何拓展社会关系,"分"之后的社会关系为何需要伦理维系;"分"以后的社会关系,通过伦理维系,何以能够被整合、被凝聚、达到"群"与"和"的社会功效。在深度分析和回答上述问题时,全书彰显了以下特点。(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3年04期)

庞俊来[2](2012)在《分·名·伦·和:先秦儒家治世伦理的逻辑谱系——兼评陈继红着《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基于《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一书,从先伦理学路径出发阐释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逻辑谱系,其基本要义在于:"分名伦和"作为先秦儒家治世伦理文化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形成了儒家理论形态的知识理性。具体来说,"分"是生活世界的本体界定,治世之道的逻辑起点;"名"是价值世界的实践诉求,治世之理的德性归依;"伦"关注现实世界的普遍生活,治世之政的身份定位;"和"构成了理想世界的绝对精神,承载治世之道的知识传承。(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李培超[3](2012)在《儒家伦理思想研究的一种新视角——读陈继红《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哈佛大学的史华慈(B.J.Schwartz)教授在其名着《古代中国思想世界》中,开篇即提出了一个自问问人的问题:"关于孔子的研究还有任何说过而需要再说的吗?"确实,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中外学者关于儒家伦理思想的研究已经太多,欲再发表一番言论以求出新添彩,实在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然而,读了陈继红同志的新作《治世的至(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曹英[4](2010)在《君臣一体、慎刑重德的政治伦理塑造——康熙治世法则之四》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制只能是人治,人格化权力是专制政体政治权力的主要运行模式。这种人格化,既是指政随人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也是指权力主宰者在政治权力的走向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即领导者的个体素质、行政风格、政治伦理,对于政治权力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康熙盛(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0年30期)

陈继红[5](2009)在《秩序的伦理维度——试论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内在逻辑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秩序的思考是贯穿于先秦儒家治世之道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理路。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意识到等级秩序的破坏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所在,秩序构建是治世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正是以秩序建构为逻辑起点,儒家设计了其治世之道。以礼义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系统是儒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内容,关于秩序的思考既是其逻辑起点,又是其最终的价值归依。人伦关系协调是儒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对"人"还是"伦"的思考,秩序构建始终是贯穿于儒家人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09年05期)

陈继红[6](2008)在《“分”与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先秦儒家典籍中,“分”这一范畴的涵义大约有十余种。本文所研究的,作为“区分、辨别”意义上的“分”。此种意义上的“分”是一个关乎社会秩序建构的问题,是先秦儒家治世伦理的一条基本理路。儒家治世伦理以对“分”的思考为逻辑起点而展开,其内容设计意在为“分”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提供价值支撑。本文的研究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其一,“分”的理论依据。从先秦儒家的天人关系理论、人性理论及其人群理论等叁个方面解析了“分”的理论根基。其二,“分”与名分。“分”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实现以名分的辨异作为立足点,即通过对名分的辨析及其与名分相应的伦理义务的设定对人进行尊卑上下的等级区分。本文对家庭名分、宗族名分、政治名分、社会名分这四大类名分中涵盖的种种伦理名分及其相应的伦理义务进行了解析,对先秦儒家以“名分”作为“分”的价值工具的思路进行了具体论证。其叁,“分”与人伦关系。“分”合理性与正当性亦是通过对人伦关系进行亲疏远近的等级区分来实现的。本文认为“分亲疏”是先秦儒家人伦关系构建的基本理路,先秦儒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种种人伦关系进行了亲疏次序的等级区分,相应地,对人伦之理在践行中的等差次序亦作了相应的规范。本章对宗族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这叁大类关系中所涵盖的种种人伦关系的亲疏次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四,“分”与政治制度设计。“分”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应该通过相应的政治制度设计来提供保障。本章通过对社会控制制度、行政制度、分配制度的分析,认为对“分”的思考是先秦儒家政治制度安排与原则设计中的一种重要价值导向。(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治世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基于《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一书,从先伦理学路径出发阐释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逻辑谱系,其基本要义在于:"分名伦和"作为先秦儒家治世伦理文化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形成了儒家理论形态的知识理性。具体来说,"分"是生活世界的本体界定,治世之道的逻辑起点;"名"是价值世界的实践诉求,治世之理的德性归依;"伦"关注现实世界的普遍生活,治世之政的身份定位;"和"构成了理想世界的绝对精神,承载治世之道的知识传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治世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1].阮超群.“分”视野下伦理多元属性的深度剖析——评《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J].道德与文明.2013

[2].庞俊来.分·名·伦·和:先秦儒家治世伦理的逻辑谱系——兼评陈继红着《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3].李培超.儒家伦理思想研究的一种新视角——读陈继红《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2

[4].曹英.君臣一体、慎刑重德的政治伦理塑造——康熙治世法则之四[J].领导科学.2010

[5].陈继红.秩序的伦理维度——试论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内在逻辑理路[J].道德与文明.2009

[6].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治世伦理论文-阮超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