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导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波导,功分器,合成器,波导-微带转换
波导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臧恒,徐小帆,裴政,夏熙[1](2019)在《一种基于波导-微带转换的X波段功率分配/合成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X波段高功率信号功率合成/分配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波导结构、集成波导-微带转换的功率分配/合成网络。将4路波导功分/合成器和波导-微带转换探针进行级联,并借助叁维电磁仿真软件设计优化。实测结果表明,在f_0±0.55 GHz频段内,4个输出端口幅度一致性优于±0.35 dB,相位一致性优于±3.5°,幅度一致性和相位一致性良好,满足工程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雷达与对抗》期刊2019年03期)
党章,朱海帆,黄建[2](2019)在《6~18GHz脊波导宽带功率合成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不通过波导脊背与微带导带接触来实现脊波导-微带射频信号过渡的新型电路,具有工作频带宽、插入损耗小、电性能稳定等优点,非常适合工程应用。通过对该非接触式脊波导-微带过渡与Lange电桥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提出了一种可覆盖C/X/Ku频段的宽带功率合成方法,并按照该方案在6~18 GHz频段内设计了一种以脊波导为射频端口的高效率2路功率合成放大器。实测结果表明,6~18 GHz频率范围内的无源合成效率高于87%。采用该电路将典型输出功率12 W的2只MMIC的输出功率合成,在6~18 GHz频率范围内得到了高于20 W的饱和功率输出,附加效率最高可达28.9%。该宽带功率合成放大器以脊波导为接口,不但功率容量大,且便于采用脊波导功率合成器进行高效率二次合成,为6~18 GHz更大输出功率的固态功放研制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袁文韬,袁野,马育红,张晓发,袁乃昌[3](2019)在《宽带波导空间功率合成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宽带波导空间8路功率合成网络设计方法。文中基于Vivaldi天线结构和波导-微带鳍线过渡形式,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优化鳍线渐变形式来保证各路信号幅度和相位的一致性,然后制作了实物并进行了测试。在8GHz~14GHz频段内,回波损耗S11小于-15dB,插入损耗S21优于-2.5dB。设计的合成网络具有频带宽,损耗小,散热性能好等优点。(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5-19)
樊锡元[4](2019)在《基于波导合成高效宽带Ka波段连续波发射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BB320波导微带探针及BJ320波导ET、HT合成的Ka波段高效空间合成发射机方案。波导合成实现了高效率,BB320波导形式实现合成结构轻小型化。首先利用HFSS软件分析两种波导合成器叁维模型,给出了仿真结果。在工程设计中采用GaN功率芯片构成放大器小模块单元,输出峰值功率7 W连续波。25 W功放采用4个模块单元合成。发射机采用4个25 W发射功放波导合成,在Ka波段输出功率90 W以上连续波,工作带宽达到6 GHz,总合成效率在80%,附加效率达到18%。合理的结构及热设计保证了发射机高功率工作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雷达与对抗》期刊2019年01期)
谢金祥,罗青[5](2019)在《基于波导合成大功率组件一体化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功放模块与波导合成器一体化设计制造,可以改善电性能,实现大功率T/R组件集成化与小型化。文中在介绍几种矩形波导合成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组件与波导合成器分体式结构的不足,提出将波导合成器功能在大功率组件内集成的一体化设计方案;指出基于波导合成大功率组件一体化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耐功率、衰减与损耗、结构参数、维修性、工艺性、经济性等要素。从结构形式、电气性能和成型工艺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分立器件式和功能一体化式2种组件结构的优缺点。结合工程应用实例,论述了结构设计中接地、多通道集成、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从基片集成波导新技术研究和精密增材制造新工艺发展2方面对大功率组件一体化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本文来源于《电子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褚庆昕,何殷健[6](2018)在《基于共面臂波导魔T的Ka频段功率合成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为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需要提高频谱带宽,因此,毫米波技术成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毫米波技术在成像、深空通信、电子对抗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单个固态毫米波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往往无法满足需求,功率合成技术成为实现高功率输出的必然方法。传统的毫米波功率合成放大器往往体积过大或带宽较窄,文中提出了一种毫米波功率合成放大器,该放大器基于共面臂波导魔T、波导-微带双探针耦合结构和HMC906功率放大器芯片,在Ka频段实现了宽带、高合成效率和结构紧凑的性能。在27.5~32.5GHz范围内,功率合成放大器饱和输出功率大于8W,合成效率高于85%。与传统的基于分支耦合线的功率放大器相比,体积减小了40%以上。(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黄昭宇,徐军,冉东,祁云飞[7](2018)在《基于径向波导合成技术的W波段功率放大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径向波导合成技术,设计了一款W波段功率放大器。功放采用4路氮化镓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单片合成设计,在90 GHz处输出功率为3.7 W,合成效率为94.3%,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郭立涛[8](2018)在《基于减高波导的功率合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减高波导在小体积内实现大功率合成的方法,以减高波导与微带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对X波段的100W功率放大器进行了研究设计,该放大器具有尺寸小、功率大、合成效率高等优点。先通过威尔金森功分器进行中功率合成,然后通过减高波导进行大功率合成,提高了合成效率。采用ADS和ANSOFT对合成器进行了仿真和优化,有效的减小了放大器的尺寸。测试结果表明,在X波段1.8G带宽内,功率≥100W,放大器效率≥20%,顶降≤0.3d B,在现有的同频段功率放大器中具有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8年02期)
夏风琳[9](2017)在《基于径向波导的V波段功率合成放大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卫星通信对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的需求,提出了一种V波段功率合成放大器设计方案,并通过仿真及测试工作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首先,在综合考虑行波管与固态放大器的性能及广泛调研各种功率合成方式的基础上,选择以高功率功放芯片为基本单元电路,结合高效、低损耗的基于径向波导功率合成网络实现V波段的大功率输出。该方案具有低损耗、一次合成多路、幅相一致性好等显着优点。其次,本文提出了两种矩形波导-圆波导TE01模式转换器方案。方案一在传统Marie型模式转换器基础上提出了一种V波段基于模式渐变原理的Marie型模式转换器。其仿真结果显示,在50-75GHz范围内,S11在-25dB以下,对圆波导其他低次模的抑制达40dB。方案二为一种易于加工的基于E面T型结馈电网络的模式转换器。仿真结果显示,在52-68GHz内,回波损耗低于-19dB,对其他低次模的抑制达到30dB。加工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模式转换器的可行性,并对如何拓展其带宽进行了讨论。接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圆波导的16路径向功率合成网络的设计。仿真结果显示在50-75GHz范围内,回波损耗基本在-20dB以下。与模式转换器级联,仿真结果显示在52-68GHz内,回波损耗基本低于-17dB。加工测试结果验证了该径向功率分配/合成器的可行性,并对如何改善端口间隔离进行了讨论。最后,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脊波导过渡的V波段微带-矩形波导转换结构。仿真结果显示,在整个V波段该过渡结构S11低于-20dB。本文加工并测试了该转换器背靠背结构,并与有源单片结合,加工测试结果验证了可行性。本文通过V波段功率合成放大器的研究,重点解决了波导模式转换、多路径向波导功率合成技术、微带-波导过渡等关键技术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刘元甫,朱继宏,崔俊,王田[10](2017)在《基于微带-鳍线-波导过渡的16路功率合成网络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工作在Ku频段基于微带-鳍线-波导过渡的16路功率合成网络。首先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改善各路信号幅度和相位一致性,以及消除模型中谐振效应的方法,然后制作了实物并进行了测试。在13.75~14.75GHz频段内,测试的S11小于-20d B,S21优于-0.6d B,整个工作频带内没有出现谐振现象。设计的功率合成网络具有损耗小、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好、端口匹配良好、电路结构紧凑和尺寸小的优点。(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期刊2017-05-08)
波导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不通过波导脊背与微带导带接触来实现脊波导-微带射频信号过渡的新型电路,具有工作频带宽、插入损耗小、电性能稳定等优点,非常适合工程应用。通过对该非接触式脊波导-微带过渡与Lange电桥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提出了一种可覆盖C/X/Ku频段的宽带功率合成方法,并按照该方案在6~18 GHz频段内设计了一种以脊波导为射频端口的高效率2路功率合成放大器。实测结果表明,6~18 GHz频率范围内的无源合成效率高于87%。采用该电路将典型输出功率12 W的2只MMIC的输出功率合成,在6~18 GHz频率范围内得到了高于20 W的饱和功率输出,附加效率最高可达28.9%。该宽带功率合成放大器以脊波导为接口,不但功率容量大,且便于采用脊波导功率合成器进行高效率二次合成,为6~18 GHz更大输出功率的固态功放研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导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臧恒,徐小帆,裴政,夏熙.一种基于波导-微带转换的X波段功率分配/合成网络设计[J].雷达与对抗.2019
[2].党章,朱海帆,黄建.6~18GHz脊波导宽带功率合成放大器[J].微波学报.2019
[3].袁文韬,袁野,马育红,张晓发,袁乃昌.宽带波导空间功率合成网络设计[C].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9
[4].樊锡元.基于波导合成高效宽带Ka波段连续波发射机设计[J].雷达与对抗.2019
[5].谢金祥,罗青.基于波导合成大功率组件一体化结构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19
[6].褚庆昕,何殷健.基于共面臂波导魔T的Ka频段功率合成放大器[J].微波学报.2018
[7].黄昭宇,徐军,冉东,祁云飞.基于径向波导合成技术的W波段功率放大器设计[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8
[8].郭立涛.基于减高波导的功率合成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8
[9].夏风琳.基于径向波导的V波段功率合成放大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10].刘元甫,朱继宏,崔俊,王田.基于微带-鳍线-波导过渡的16路功率合成网络的设计[C].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