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中空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液聚合,中空微球,制备
聚合物中空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郑林禄,林丝婷,陈万春[1](2019)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除氧条件下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探究了单体的滴加速率、搅拌强度以及碱处理初始pH值对单体转化率、中空微球粒径及其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单体滴加速率为0.1 g/min、搅拌强度为120 r/min、碱处理的初始pH=9,制得的聚合物中空微球粒径均匀、体系稳定,产生的凝胶最少。(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王苗苗,张康民,张建安,吴明元,吴庆云[2](2019)在《水性聚氨酯接枝聚合物中空微球消光树脂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多元醇(PBA)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硬段,制备了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将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用碱中和后,加入到氨基改性中空微球分散体中,高速剪切分散,亲水聚氨酯预聚体与改性中空微球发生接枝反应,获得水性聚氨酯接枝改性的中空微球(WPU-g-HM)乳液。将WPU-g-HM乳液涂敷在PVC基材上成膜,测试其消光性能。结果表明:WPU-g-HM乳液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胶膜表面光滑,外观柔和,富弹性触感,耐热性提高。WPU-g-HM乳液涂覆的PVC基材的光泽(60°)小于2°,属于平光范围,具有优异的自消光性能,还可用作遮盖性颜料和手感改性剂等应用于涂料、造纸、皮革等行业。(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康长勇,丁晓莉,赵红永,王鑫兰,张玉忠[3](2018)在《基于聚合物中空微球构建膜内纳米空腔及其对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和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为油相反应单体和交联剂,利用界面引发剂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油水界面处引发聚合,制备了中空微球,浇铸形成具有纳米空腔的中空微球膜.考察了膜内纳米空腔对分离膜气体渗透性和分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中空微球平均粒径为116. 7 nm,中空结构明显,壳层厚度为10~20 nm;中空微球膜的渗透分离性能较壳层材料的本征值有显着提升,在35℃,0. 2 MPa条件下,CO_2的渗透系数增大1. 4~5. 7倍,且分离系数也有所提升.(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郭华超,邓伟,于伟莉[4](2018)在《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备及粒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高羧基含量的多层核/壳聚合物微球,然后用氨水对其进行碱处理,形成了粒径均一且内部具有空腔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核壳微球上的官能团进行分析;结合电导滴定曲线及Zeta电位值对聚合物微球亲水核/疏水壳的结构进行确定。研究了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和碱处理过程中的碱酸摩尔比对微球粒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多层核/壳和聚合物中空微球的粒径及空腔直径均随SDS用量的增加而减小;碱酸摩尔比的增加有利于聚合物微球体积的膨胀,所得中空微球粒径及空腔直径均随碱酸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大。控制乳化剂用量为0.01~0.03 g,碱酸摩尔比为1.0~2.0,可制得粒径为355~790 nm、空腔为118~450 nm的聚合物中空微球。(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何彬,张建安,吴明元,吴庆云,杨建军[5](2018)在《Pickering细乳液法制备无机聚合物复合中空微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机胺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生成SiO_2纳米粒子,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获得了两亲性的SiO_2纳米粒子。以其作为Pickering乳化剂,成功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细乳液并合成了无机聚合物复合中空微球。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复合中空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引发剂为偶氮二异庚腈、交联剂用量为0.2%时合成了直径在1.5~2μm之间的复合中空微球。采用低温引发剂有利于合成均一粒径的中空微球;交联剂的用量能够改变微球的粒径大小;不同的单体类型会影响微球的粒径分布。(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张春雷[6](2017)在《导电聚合物中空微球/掺氮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采用一种新型的共聚物为模板来制备聚吡咯和聚苯胺中空微球,并通过静电吸附法制备聚吡咯中空微球和掺氮石墨烯复合物。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对纳米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另外,还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循环伏安(CV)、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EIS)等数据来探索它们的电化学性能。具体实验内容主要分为叁个部分:1、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共聚物,以此共聚物为模板,盐酸为掺杂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中空微球。通过控制吡咯单体的量来制备不同壳层厚度的聚吡咯微球,并研究壳层厚度对聚吡咯微球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随着吡咯单体的量的增加,中空微球的比电容逐渐增大,随后趋于稳定。比电容最大值达到506 F g-1。2、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共聚物,以此共聚物为模板,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中空微球,为了进一步提高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了盐酸作为掺杂剂。电化学性能显示:在1A g-1电流密度下,聚苯胺中空微球的比电容为583 Fg-1,表明聚苯胺有较高的比电容,另外在5 A g-1大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循环充放电后,聚苯胺仍保持了 69%的比电容,表明了聚苯胺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3、通过静电吸附法来制备聚吡咯中空微球/掺氮石墨烯复合物,掺氮石墨烯的巨大的比表面积为中空微球的附着提供了可能,由于掺氮石墨烯和聚吡咯中空微球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所以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良好。在1Ag-1的电流密度下,计算复合物的质量比电容为575 F g-1。通过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对复合物进行500次充放电,复合物的电容仍保持90.1%,表明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吴明元,戴启航,郑成俊,吴庆云,张建安[7](2016)在《改性聚合物中空微球对聚硫密封剂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硅烷偶联剂改性聚合物中空微球并应用于聚硫密封剂,研究了偶联剂改性实验的控制因素,以及改性微球对聚硫密封剂力学性能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用量和抽提时间是改性试验的主要控制因素。相比于未改性微球填充的密封剂,改性微球可使密封剂的拉伸强度提高约50%,且偶联剂作为微球表面改性剂的效果优于直接使用于聚硫密封剂体系。(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6年S2期)
王野,龚维,吴小云,尹晓刚,陈卓[8](2016)在《聚合物中空微球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空聚合物微球具有低密度、高强度、可容纳客体分子等特点,在众多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综述了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6年09期)
杨东东[9](2016)在《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中空微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涂料与皮革等领域,在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过程中,对于合成控制的要求高。因此,相关合成方法的研究对理论以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分别采用碱溶胀法和模板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和聚脲中空微球,并系统研究了中空微球的合成方法,优化了中空微球的中空度、粒径分布等结构特征。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以酸性乳胶粒子为核,在核表面包覆弱亲水性的中间层,然后在中间层的表面包覆强疏水的壳层,并向壳层中引入交联单体,制备出兼具溶胀能力且稳定性良好的聚合物乳胶粒子。最后对乳胶粒子加碱溶胀,获得了平均粒径为480-1672nm,空腔大小为8%-38%(体积分数)和分散性良好的聚合物中空微球。在合成中空微球过程中,单体的转化率达97wt%以上。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等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乳化剂用量、核壳比、交联剂用量、碱的类型与pH值对微球形态的影响,总结出最优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酸性核制备阶段乳化剂用量为0.1wt%,壳层制备阶段核壳比为0.8,交联剂用量为3-6wt%,碱溶胀阶段初始pH值为10.78。论文以碳酸钙(CaCO_3)粒子为模板,聚脲为壳层制备CaCO_3/聚脲复合微球,最后用盐酸除去CaCO_3模板得到聚脲中空微球。在制备CaCO_3模板粒子阶段,探讨了晶型控制剂类型和用量、表面改性剂与反应物浓度对CaCO_3粒子形貌和晶型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投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对CaCO_3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或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作为晶型控制剂时,制备的CaCO_3粒子的晶型主要为球霰石型和方解石型;当采用叁聚磷酸钠(STP)作为晶型控制剂时,制备的CaCO_3粒子为无定型纳米CaCO_3。用油酸或硬脂酸钠对CaCO_3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后不破坏CaCO_3粒子的晶型并且分散性提高。在此基础上,以CaCO_3粒子为模板制备聚脲中空微球,探讨了CaCO_3粒子类型与表面改性等对聚脲粒子形貌的影响,通过引入交联剂叁乙基四胺制备了结构稳定的交联聚脲中空微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25)
方应军,邓伟,左涵,阚成友[10](2015)在《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备及碱后处理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高羧基含量的核壳聚合物微球,然后利用碱液进行后处理,经渗透溶胀后可形成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考察了单体加料工艺和聚合配方对聚合稳定性及微球形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的碱后处理条件对溶胀后微球形貌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单体加料速度和引入中间极性过渡层,有利于核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碱液用量为影响溶胀后聚合物微球形貌的主要因素,碱处理温度次之,碱处理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弱.当碱酸摩尔比为1~1.15,碱处理温度为80~90℃,碱处理时间为1~5 h时,制得的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中空结构.(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聚合物中空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多元醇(PBA)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硬段,制备了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将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用碱中和后,加入到氨基改性中空微球分散体中,高速剪切分散,亲水聚氨酯预聚体与改性中空微球发生接枝反应,获得水性聚氨酯接枝改性的中空微球(WPU-g-HM)乳液。将WPU-g-HM乳液涂敷在PVC基材上成膜,测试其消光性能。结果表明:WPU-g-HM乳液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胶膜表面光滑,外观柔和,富弹性触感,耐热性提高。WPU-g-HM乳液涂覆的PVC基材的光泽(60°)小于2°,属于平光范围,具有优异的自消光性能,还可用作遮盖性颜料和手感改性剂等应用于涂料、造纸、皮革等行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中空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郑林禄,林丝婷,陈万春.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J].化工科技.2019
[2].王苗苗,张康民,张建安,吴明元,吴庆云.水性聚氨酯接枝聚合物中空微球消光树脂的制备与性能[J].涂料工业.2019
[3].康长勇,丁晓莉,赵红永,王鑫兰,张玉忠.基于聚合物中空微球构建膜内纳米空腔及其对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4].郭华超,邓伟,于伟莉.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备及粒径控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5].何彬,张建安,吴明元,吴庆云,杨建军.Pickering细乳液法制备无机聚合物复合中空微球[J].化工新型材料.2018
[6].张春雷.导电聚合物中空微球/掺氮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7].吴明元,戴启航,郑成俊,吴庆云,张建安.改性聚合物中空微球对聚硫密封剂力学性能的影响[J].应用化工.2016
[8].王野,龚维,吴小云,尹晓刚,陈卓.聚合物中空微球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6
[9].杨东东.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10].方应军,邓伟,左涵,阚成友.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备及碱后处理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