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溴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O-双齿配体,钯配合物,mizoroki-Heck反应,芳基溴代物
溴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辛丽,贾雪锋,王君文[1](2019)在《N,O-双齿配位钯配合物催化芳基溴化物和缺电子烯烃的mizoroki-Heck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含N-氧化物单元衍生的N,O-双齿配位钯配合物在芳基溴化物与缺电子烯烃mizoroki-Heck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钯配合物结构、碱、溶剂对mizoroki-Heck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同时扩展了该偶联反应的底物范围,以中等产率获得了相应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硕,雷国庆,胡梓昂,孔庆禄,徐有宁[2](2019)在《溴/煤/H_2O(g)高温水解解耦燃烧中气态溴化物与氮氧化物反应机理及其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纯依赖实验手段对煤中痕量元素溴在燃烧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难于满足对动态解耦燃烧过程中溴化物中间产物转化机理和定量分析的全面认识。基于实验物理基础从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角度对煤粉高温水解解耦流中溴化物燃烧释放机理进行定量研究。数值分析煤中溴化物与典型气态污染物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溴在t=2.64×10~(-4)s后浓度下降平缓,不受燃烧温度衰减的影响,溴最终稳定在4. 6×10~(-7)。此外,NO和N_2O浓度变化呈现单峰结构,两者属于热力型NO_x。NO摩尔分数在t=2. 376×10~(-3)s,T=1640 K后逐渐衰减,N_2O摩尔分数在t=2. 64×10~(-3)s,T=1650 K后逐渐衰减。而NO_2和NO_3浓度变化呈现一定的单调性,与温度变化趋势相反,两者属于快速型NO_x。反应通道(2)对NO_2形成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最强,敏感性系数高达-0.918。反应通道(1)、(3)、(4)对NO_2抑制和促进均在燃烧反应初期,并伴随有溴化物的二次分解。(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30)
杨硕,高宇,雷国庆,胡梓昂,党玉彤[3](2019)在《煤粉高温水解解耦燃烧中气态溴化物转化机理及水蒸气对溴化物浓度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煤中痕量元素溴在燃烧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挥发性。针对日益突出的大气溴污染,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关于煤中卤族元素燃烧释放对大气污染的初步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对煤燃烧过程中溴化物的生成过程还不十分清楚,且单纯依赖实验手段难于满足对动态燃烧解耦过程中溴化物转化机理和定量分析的全面认识。基于实验物理基础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出发对煤粉高温水解解耦流中溴化物燃烧释放机理进行定量研究。数值分析煤中溴化物在燃烧转化过程中对反应条件的响应机制,以及与典型气态污染物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在整个燃烧反应过程中,Br F只在反应后期迅速生成(t=0. 0035 s)。2) H_2O(g)含量的增加促进气相中HBr的形成,进一步为溴的中间产物氧化提供大量的氧自由基。当H_2O(g)超越临界值时,会降低燃烧反应温度,导致主燃烧反应阶段延迟。通过提高初始反应温度(>1500 K),能够实现燃烧反应顺利进行,加速HBr的二次分解。(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刘政权,陈麒文,魏永祥[4](2019)在《咪唑溴化物离子液体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Bmim]Br的合成工艺条件,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1-甲基咪唑和溴代正丁烷物质的量配料比对[Bmim]Br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反应温度对离子液体的收率影响最大,原料配比次之,反应时间影响最小,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4h,原料物质的量配比1∶1.0。(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4期)
王力耕,余琴,冯春,张岩,胡军[5](2019)在《以ZnAl-XO_3~-LDHs/Li X(X=Br,I)为卤源高效合成烯烃的二溴化物以及碘乙酸酯类产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使用ZnAl-XO_3~--LDHs (X=Br, I)为氧化剂和相应的金属卤化物LiX为还原剂,实现烯烃的二溴化及碘乙酰氧基化反应,合成一系列二溴烷烃和碘乙酸酯类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产率较高,二溴烷烃类为74%~94%,碘乙酸酯类为75%~93%,该反应具有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容顺,杨秀华,郭伟鹏,陈维,魏琳婷[6](2019)在《活性炭的筛选及其吸附饮用水中低量溴化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研究星光K02活性炭、星光K04活性炭和太西活性炭等六种活性炭对饮用水中低量溴化物的吸附效率,筛选出了吸附效果最佳的太西活性炭。同时探讨了不同的活化方式、不同的吸附时间以及饮用水中不同的p H值对TAC(太西活性炭)吸附饮用水中低量溴化物(7.50μg/L)效率的影响。实验采用了蒸馏水浸泡和稀盐酸浸泡两种活化方式,用CO_2酸化的方式将饮用水中pH值分别调至6.00、7.00和7.68叁个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用离子色谱仪检测其溴化物含量。不同条件下,TAC吸附溴化物效率不同。实验结果表明,用稀盐酸浸泡作为活化方式,同时将饮用水的p H值调至6.00,在实验开始后的两个小时内TAC吸附溴化物效果最佳,能达到85.35%,此时溴化物含量为1.10μg/L,即使在后续的臭氧灭菌阶段,溴离子全部被氧化成溴酸盐,溴酸盐的值会在5μg/L以内,远小于GB 5749-2006和GB 8537-2018中溴酸盐的规定限值(10μg/L),同时,TAC对饮用水中的常量元素钾钠钙镁、微量元素锶及偏硅酸等影响不大(小于10%)。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先将饮用水中p H值调至6.00,然后采用盐酸溶液预处理后的TAC对饮用水中低量溴离子进行去除。(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李涛,刘伟,王涛,张琦,黄西平[7](2019)在《有机铵叁溴化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有机溴化铵和无机溴盐为原料,在水相体系下合成了五种有机铵叁溴化物,考察了反应底物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鉴定,通过容量分析法表征了产物中活性溴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五种有机铵叁溴化物具有较高的活性溴含量和优异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盐科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张鸿博,牛晨,田淑芳[8](2019)在《金属溴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墨水法合成及其发光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墨水法,以溴化铯、溴化铅为源,以油酸为配体,在甲苯体系中室温下空气中快速合成Cs PbBr3钙钛矿量子点。该方法操作简单,能耗较低,而且能够通过控制配体的量,实现对钙钛矿量子点尺度的控制,当配体量增大时,量子点的尺寸由~12 nm减小到~5 nm。在反应过程中,配体的螯合阻止了量子点的进一步生长,同时,通过对样品的光致发光特性测量发现,较小的CsPbBr_3钙钛矿量子点的光发射峰在490 nm,大尺寸量子点的发光峰在515 nm,小尺寸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发生了蓝移,验证了小尺寸量子点的量子限域效应。因此,该方法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应用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而且能够调控量子点的光发射。(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何开泰,袁平凡,殷婷[9](2018)在《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溴化物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测量原理在pH4.4~pH5时,用氯胺T作氧化剂,将溴离子氧化为游离溴,再与酚红作用形成四溴酚红。溶液颜色随溴离子浓度不同而呈黄绿色至紫色,借此进行比色测定。二、测量方法1.仪器及主要试剂分析天平:CP225D,德国赛多利斯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102Ⅱ,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溴标准储备液(100mg/L):购买100mg/L±1mg/L溴(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期刊2018年07期)
江晗[10](2018)在《有机-无机杂化溴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发光性能,其在太阳能电池、电致发光、激光器和显示屏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近几年钙钛矿量子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钙钛矿量子点制备和性质方面的研究,本文做了以下的工作。首次提出一种安全、易于操作的一锅法合成CH_3NH_3PbBr_3量子点。目前,CH_3NH_3PbBr_3量子点的合成基本需要两步:即使用易燃易爆炸的甲胺和HBr合成CH_3NH_3Br,再合成CH_3NH_3PbBr_3量子点。为了避免使用危险的甲胺,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仅使用安全和商业可用的反应物(CH_3NH_3Cl,KBr和PbCl_2)的合成CH_3NH_3PbBr_3量子点的一锅法。研究发现,在CH_3NH_3PbBr_3量子点合成过程中,超声处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超声处理,仅使用加热或搅拌处理是不能合成CH_3NH_3PbBr_3量子点的。前驱体超声处理时间不同,量子点的荧光发光波长也不同,荧光发光波长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而红移。同时超声处理的发光改变过程证明了在制备CH_3NH_3PbBr_3量子点的过程中首先形成了CH_3NH_3PbCl_3量子点,然后通过超声促进Br和Cl的交换形成CH_3NH_3PbCl_xBr_(3-x)量子点,最终形成纯的CH_3NH_3PbBr_3量子点。此外,利用该一锅合成法,通过控制超声时间,可以得到不同荧光发光波长的CH_3NH_3PbCl_xBr_(3-x)量子点。相比于以前的两步法,现在的一锅法更加简单省时,无需使用易燃易爆炸的甲胺。一锅法合成的CH_3NH_3PbBr_3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与两步法所合成的CH_3NH_3PbBr_3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基本相同。同时,除了传统的控制反应物中卤素比来调控发光,通过控制超声时间改变CH_3NH_3PbCl_xBr_(3-x)量子点的荧光发光波长也为调控此种量子点的荧光发光波长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首次提出通过配体种类控制卤素的交换过程。基于超声调控卤素交换速度,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可以调控CH_3NH_3PbCl_xBr_(3-x)量子点的荧光发光波长。为了研究配体对卤素交换过程的影响,本文合成了3-巯基丙酸(MPA)配体修饰的CH_3NH_3PbCl_xBr_(3-x)量子点。通过对比其他配体和MPA配体的CH_3NH_3PbCl_xBr_(3-x)量子点的卤素交换速度,首次提出MPA的巯基会抑制反应中的卤素交换过程。此外,MPA修饰的CH_3NH_3PbCl_xBr_(3-x)量子点虽不含有手性碳原子,但却具备旋光性,这项发现将拓展钙钛矿量子点的实际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9)
溴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纯依赖实验手段对煤中痕量元素溴在燃烧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难于满足对动态解耦燃烧过程中溴化物中间产物转化机理和定量分析的全面认识。基于实验物理基础从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角度对煤粉高温水解解耦流中溴化物燃烧释放机理进行定量研究。数值分析煤中溴化物与典型气态污染物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溴在t=2.64×10~(-4)s后浓度下降平缓,不受燃烧温度衰减的影响,溴最终稳定在4. 6×10~(-7)。此外,NO和N_2O浓度变化呈现单峰结构,两者属于热力型NO_x。NO摩尔分数在t=2. 376×10~(-3)s,T=1640 K后逐渐衰减,N_2O摩尔分数在t=2. 64×10~(-3)s,T=1650 K后逐渐衰减。而NO_2和NO_3浓度变化呈现一定的单调性,与温度变化趋势相反,两者属于快速型NO_x。反应通道(2)对NO_2形成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最强,敏感性系数高达-0.918。反应通道(1)、(3)、(4)对NO_2抑制和促进均在燃烧反应初期,并伴随有溴化物的二次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溴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辛丽,贾雪锋,王君文.N,O-双齿配位钯配合物催化芳基溴化物和缺电子烯烃的mizoroki-Heck反应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杨硕,雷国庆,胡梓昂,孔庆禄,徐有宁.溴/煤/H_2O(g)高温水解解耦燃烧中气态溴化物与氮氧化物反应机理及其敏感性分析[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杨硕,高宇,雷国庆,胡梓昂,党玉彤.煤粉高温水解解耦燃烧中气态溴化物转化机理及水蒸气对溴化物浓度的影响规律[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4].刘政权,陈麒文,魏永祥.咪唑溴化物离子液体的合成工艺研究[J].山东化工.2019
[5].王力耕,余琴,冯春,张岩,胡军.以ZnAl-XO_3~-LDHs/LiX(X=Br,I)为卤源高效合成烯烃的二溴化物以及碘乙酸酯类产物(英文)[J].有机化学.2019
[6].容顺,杨秀华,郭伟鹏,陈维,魏琳婷.活性炭的筛选及其吸附饮用水中低量溴化物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9
[7].李涛,刘伟,王涛,张琦,黄西平.有机铵叁溴化物的合成研究[J].盐科学与化工.2019
[8].张鸿博,牛晨,田淑芳.金属溴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墨水法合成及其发光调控[J].安徽化工.2019
[9].何开泰,袁平凡,殷婷.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溴化物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计量.2018
[10].江晗.有机-无机杂化溴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8
标签:N; O-双齿配体; 钯配合物; mizoroki-Heck反应; 芳基溴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