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筒式减振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筒式减振器,MATLAB,速度特性曲线,节流阀系
筒式减振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王海艳,张瑶[1](2018)在《基于matlab汽车筒式减振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悬架系统所需要的最佳阻尼比出发,通过相关参数如车辆类型、簧上质量、车身固有频率、平安比、双向阻尼比、杠杆比的输入,在MATLAB软件环境下进行汽车筒式减振器设计,得到使悬架系统达到最佳阻尼匹配的减振器速度特性曲线。依据该曲线实现对减振器主要尺寸、节流阀系的设计,最后对设计得到的减振器模型进行阻尼特性仿真校验。由于整个设计过程都是在MATLAB软件环境下进行的,可以对输入参数、油路和数学模型等进行及时调整,极大地缩短了减振器的开发设计周期,降低其研发成本,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范平丽,陈园明,方亮,王连连[2](2016)在《双向液力筒式减振器漏油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减振器总成漏油原因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故障减震器总成示功图性能测试、油量检测及两分钟漏油示功分析,确认该故障件漏油的主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测试,最终找出漏油的根本原因。提供一种减震器总成漏油问题系统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杨玲[3](2016)在《液压筒式减振器测试系统改进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测量的精度要求在不断提高,试验数据的信息挖掘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现有的减振器测试系统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例如对于筒式充气减振器,在试验时被测输出力为液体阻尼力、气体弹性力和摩擦力的合值。减振器生产厂商在生产充气减振器时需要根据已知减振器合力,分析出对应的阻尼力和弹性力,以便在产品旋封充气前对其阻尼力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减振器返回调整以使阻尼力达到额定标准,最终确保充气后输出合力满足要求。另外减振器试验本质上是一个动态测试过程,但目前试验仍采用静态灵敏度系数,测量误差会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有必要对测试系统进行动态标定。本文针对减振器输出力分离问题提出了基于上述叁力不同特征的力参数识别算法。阻尼力-位移曲线关于力轴左右对称,理论上相同位移处的阻尼力相等。通过构造对称位移及对应的力数据,建立相等位移处的阻尼力之差的平方和最小的最优目标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法可将弹性力识别出,根据减振器位移最大时阻尼力为零将摩擦力识别出。最后经实测数据证明摩擦力并不为常数,可利用减振器在放气状态低速运动将摩擦力由试验测出。对于力传感器的动态标定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以测试精度更高的标准传感器对标测试用传感器的方案。从理论上分析了用压电传感器标定应变传感器的可行性,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测定应变力传感器在给定幅值、频率下的输入输出矩阵,在实际应用时利用查表或插值的方式得到对应输入下的输出即动态灵敏度系数。最后在原有测试系统上增加了减振器力参数识别分离模块和减振器测力传感器的动态标定模块,解决了前文所述的工程问题,使减振器测试系统功能更为完善。(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张喆[4](2016)在《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可靠性分析及故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汽车产销量的连年增长带动了汽车配件市场的繁荣,减振器因其复杂的结构和对汽车行驶平顺性、安全性的影响,无疑是整车中的关键部件。本文从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的可靠性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对减振器叁种功能性故障失效数据的研究,得出减振器的失效率曲线,并对减振器的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减振器阀系和油液的叁维模型,对其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状态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对于减振器的优化设计和故障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对减振器可靠性的研究中,经过拟合优度检验确定失效数据服从两参数威布尔分布,运用当量故障数计算公式将减振器故障数据进行整合,最终得出减振器当量故障的失效率曲线,确认减振器的失效属早期失效。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减振器的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引起阻尼力异常和异响的主要原因包括阀片振动、油液粘连、空化、空程冲击等。在流-固耦合理论的研究中,分别推导流体部分和结构体部分的控制方程,并分析了控制方程离散后的差分方程的解法。深入了解流-固耦合分析软件的工作原理,确定选用隐式算法中的Newmark方法求解本文中所涉及的非线性有限元问题。建立减振器阀系及工作缸内油液的四分之一模型,在流固耦合分析软件ADINA中对模型进行前处理,包括划分网格、确定边界条件、施加约束和初始条件。对于仿真中的难点,如接触的设置、非线性弹簧单元的定义、动网格设置等都进行了合理的处置,保证运算的顺利进行。对减振器工作过程中节流阀片的振动情况进行仿真,之后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比较两种不同阀片结构的优劣;从原理上验证了减振器工作过程中油液吸附作用的存在,油液吸附作用的影响在叁维模型的仿真中得到了验证。从原理角度分析了减振器工作过程中空化现象及活塞空程的产生,随后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空化现象进行仿真,确定空化易产生部位,并根据仿真结果对活塞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相同工况下空化现象有了显着减弱。结合一定工作频率下活塞空程的计算公式,得出减振器压缩行程初始阶段空程的大小。为了解活塞空程对减振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在ADINA中建立了气-液两相流与结构体的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结果验证了减振器空程畸变和空程冲击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王铃燕,黄海波,姜韬,刘丛志,丁渭平[5](2016)在《悬架筒式减振器异响鉴别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车型悬架筒式减振器异响问题,分别进行整车路试和台架试验,在收集大量数据情况下,提出采用基于权重的聚类分析法鉴别减振器异响,并分析其中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Lab VIEW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与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相结合,设计一套用于鉴别车辆悬架筒式减振器异响的测试系统,并对减振器进行异响鉴别。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鉴别结果与减振器整车路试主观评价相关系数高于0.92,能够满足工厂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检测要求,可为今后产品抽样检测、提高异响鉴别可靠度和改进生产过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6年02期)
邓庆波[6](2016)在《汽车筒式减振器分段线性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减振器是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安全行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节流阀片的实际厚度和形变量,运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初始开阀和极限数值,并针对实例展开特性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数值完全相符,验证了此模型的正确性,为减振器的设计研发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6年02期)
么鸣涛,曹锋,李军,陈赟,韩乃莉[7](2015)在《汽车双筒式减振器热-机耦合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减振器温升过高而漏油失效问题,提出了减振器机械动力学与其热学特性相互耦合的模型(热-机耦合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闭环正反馈系统的热-机耦合模型,仿真计算得到某减振器在多种工况及不同参数下的温升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减振器设计参数、外界激励因素、热物性参数如油液密度对其温升特性产生影响,而减振器热物性参数如油液比热容、缸筒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对其无影响。(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耿世超,封立杰,徐福成[8](2015)在《筒式减振器安装位置结构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常用轿车的筒式减振器连接方式,汇总筒式减振器同整车连接位置的结构类别,总结出不同状态下,筒式减振器同整车连接方案的优势及缺点。在车辆总成布置过程中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5年18期)
张林林[9](2014)在《汽车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异响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外对减振器异响的分类进行总结,将减振器异响分为四大类:气液作用异响、摩擦和撞击异响、零部件共振异响和机械干涉异响。针对以上各个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达到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吴英龙,王萌,赵华,张国刚[10](2013)在《筒式减振器瞬态双向流固耦合仿真系统的开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试验,发现减振器在低速区动态效应明显,在最大速度点处可以忽略动态效应,并根据试验建立了阻尼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Dytran的显式算法及其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的理论框架,探讨了降低流固耦合仿真计算规模和提高计算精度的方法,开发了筒式液压减振器瞬态双向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系统。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了各速度点下的阻尼力值,其误差在10%以内,同时确定了筒内流场及空穴的分布。仿真模型可用于冲击载荷响应和流致振动研究。(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12期)
筒式减振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对减振器总成漏油原因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故障减震器总成示功图性能测试、油量检测及两分钟漏油示功分析,确认该故障件漏油的主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测试,最终找出漏油的根本原因。提供一种减震器总成漏油问题系统的分析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筒式减振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王海艳,张瑶.基于matlab汽车筒式减振器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8
[2].范平丽,陈园明,方亮,王连连.双向液力筒式减振器漏油浅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6
[3].杨玲.液压筒式减振器测试系统改进开发[D].北京理工大学.2016
[4].张喆.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可靠性分析及故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王铃燕,黄海波,姜韬,刘丛志,丁渭平.悬架筒式减振器异响鉴别系统设计[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
[6].邓庆波.汽车筒式减振器分段线性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
[7].么鸣涛,曹锋,李军,陈赟,韩乃莉.汽车双筒式减振器热-机耦合特性分析[J].汽车技术.2015
[8].耿世超,封立杰,徐福成.筒式减振器安装位置结构优化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9].张林林.汽车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异响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10].吴英龙,王萌,赵华,张国刚.筒式减振器瞬态双向流固耦合仿真系统的开发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