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重组论文-李惠平,樊征夫,郑虹,高雨农,涂梅峰

次级重组论文-李惠平,樊征夫,郑虹,高雨农,涂梅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次级重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次级重组论文文献综述

李惠平,樊征夫,郑虹,高雨农,涂梅峰[1](2019)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 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 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结果: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 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着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着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结论:PEG-rh 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着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9年14期)

李丹,徐鸣,张娴,蒋永梅[2](2011)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小剂量短疗程次级预防性治疗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小剂量短程预防性输注能否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问题。方法对2008年11月-2009年4月期间就诊的13例年龄3~11岁的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均在为期2个月内接受重组人凝血因子Ⅷ2次/周、间隔3d、每次7.5~10.0U/kg的静脉预防性输注,记录治疗前2个月与治疗2个月时关节出血次数,以及同一关节反复发生出血的情况。结果治疗前关节出血的发生次数为(3.77±2.13)次,治疗后关节出血的发生次数为(0.46±0.87)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靶关节出血的发生率为35.7%,治疗后靶关节出血的发生率为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治疗成本约510~680元/(kg.2个月)。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小剂量短疗程预防性输注能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次数,同时可有效减少靶关节出血的发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关节的功能。治疗费用相对可接受。(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1年08期)

李丹,徐鸣,张娴,蒋永梅[3](2011)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小剂量短程次级预防性治疗中重度血友病A儿童患者关节出血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拜科奇)小剂量短程预防性输注能否有效减少中重度儿童血友病A患者关节出血。方法:13例年龄3-11岁中重度血友病A患者,均在为期2月内接受拜科奇每周2次,间隔3天,每次7.5-10 u/kg的静脉预防性输注,记录治疗前2月(对照组)与治疗2月中(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叁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期刊2011-08-11)

刘明学,尹长城,春雷,李琼芳,黄华梁[4](2008)在《重组人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体外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原核表达系统E.coli中表达的SLC进行体外活性的研究,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oyden小室测定趋化活性。结果:对含有pALM-SLC质粒的E.coli菌株进行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以可溶蛋白为主,相对分子质量(Mr)在20000左右。采用表达产物进行趋化性测定结果表明,此蛋白对新鲜分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其浓度为4~6μg/L时对淋巴细胞的趋化指数最高可达2.3,与国外报道相比,趋化作用有效浓度更低。结论:获得了具有生物学功能的重组SLC蛋白。(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08年10期)

李安政[5](2006)在《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及与交配型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一种异宗结合的食用蕈菌,具有由两个不连锁的交配型因子(A和B)控制的四极性交配系统。本研究以13个香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培养基转换培养(OWE-SOJ技术)和核迁移试验等方法对各菌株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因子组合进行了准确鉴定,并对其中可能产生了次级重组体的HL01菌株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同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集团分离析(RAPD/BSA)、代表性差异分析(RDA)和简并引物PCR等分子标记技术,搜寻、鉴定了与香菇交配型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所得标记的序列结构、基本属性等作了初步探讨。所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对供试13个香菇菌株进行常规交配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OWE-SOJ技术和核迁移试验对各菌株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因子组合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应用OWE-SOJ技术,可以观察到3种形态明显不同的菌落,即由A≠B≠配对形成的具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由A≠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及由A=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核迁移试验表明,核迁移仅出现于A=B≠反应中而不出现于A≠B=反应中。由于这两种方法均可清楚区分通常无明确形态差异的A=B≠和A≠B=反应,因此,用于香菇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因子的准确鉴定是行之有效的。在对上述13个香菇菌株进行交配型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表现特殊的菌株HL01。在其担孢子随机两两配对的132个组合中,不亲和组合与亲和组合之比为82:50,x~2值为11.00,极显着地偏离不亲和组合与亲和组合之比为3:1的理论x~2值。用4种标准测交菌株进行交配试验表明,在该菌株的189个供试担孢子中,有161个可分别归于4个标准测交菌株A_1B_1、A_2B_2、A_1B_2和A_2B_1所代表的4种正常交配型,但其余疑似次级重组的28个则不能归于其中任何一类。用两两配对法对这28个担孢子进一步进行交配型分析,鉴定出了A_1B_3、A_1B_4、A_2B_3、A_2B_4、A_3B_2和A_3B_5等6种交配型的单核体,表明HL01的A、B交配型因子内部均发生了重组。A、B因子的重组率分别为8.47%、11.64%;A因子至少含有2个亚单位,B因子则可能由不止2个亚单位构成。随后的结实试验显示,至少含有一个这些次级重组体的可亲和配对均具有结实能力。为鉴定与香菇交配型因子相关的分子标记,我们采用了RAPD/BSA、RDA和简并引物PCR等方法。其中,利用简并引物PCR获得了一条与香菇HL01菌株B_2交配型因子共分离的DNA片段(773bp)。序列分析显示该片段属于信息素受体,表明香菇中B因子的遗传基础与两种模式蕈菌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和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是一样的。同时,利用简并PCR法得到香菇中MIP基因片段(419bp)。已证实在其它许多蕈菌中,MIP基因与A交配型因子是紧密连锁(<1kb)的,因此,本研究利用简并PCR法所获得的香菇的MIP基因片段,为进一步证实香菇中A因子与MIP基因的连锁关系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最后,我们对已获得的B因子片段及MIP基因片段用TAIL-PCR和反向PCR方法进行了步移。对B_2因子片段由773bp延长到3119bp,通过BLAST搜索GenBank中的类似序列,可以推定我们已经找到一个近乎完整的香菇B因子信息素受体基因组DNA序列。对MIP基因片段,则由449bp延长到2134bp,根据BLAST分析的结果可以推断在香菇中MIP基因与A交配型因子连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从而为A因子的克隆、测序等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6-12-01)

李安政,林芳灿[6](2006)在《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3个香菇菌株的担孢子后代进行了交配型分析,其中8个菌株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与预期的3∶1的比例无显着差异。另外5个菌株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不符合3∶1,其中4个菌株在0.05显着水平的X2值仅略高于理论值,而另一菌株HL01具有特殊的表现,其单核体132个随机配对的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为82∶50,X2值显着偏离3∶1的临界值。用4个标准测试菌株鉴定了来自HL01同一子实体的189个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在189个单核体中,161个单核体归于4种正常交配型(A1B1,A2B2,A1B2,A2B1)之一。而另外28个可能源于次级重组的单核体可分成另外4个类群。通过以所有可能的组合进行配对杂交,进一步分析了28个单核体的交配型。结果表明,次级重组同时在A因子和B因子中发生,重组值分别为8.5%和11.6%。A因子至少由2个亚基组成而B因子可能由不止2个亚基组成。随后的出菇试验表明,至少含有1个重组体的所有可亲和配对均具有结实能力。(本文来源于《菌物研究》期刊2006年03期)

李安政,林芳灿[7](2006)在《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3个香菇菌株的担孢子后代进行了交配型分析,其中8个菌株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与预期的3:1的比例无显着差异。另外5个菌株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不符合3:1,其中4个菌株在0.05显着水平的X2值仅略高于理论值,而另一菌株HL01具有特殊的表现,其单核体132个随机配对的非素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为82:50,X2值显着偏离3:1的临界值。用4个标准测试菌株鉴定了来自HL01同一子实体的189个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在189个单核体中,161个单核体归于4种正常交配型(A1B1,A2B2,A1B2, A2B1)之一。而另外28个可能源于次级重组的单核体可分成另外4个类群。通过以所有可能的组合进行配对杂交,进一步分析了28个单核体的交配型。结果表明,次级重组同时在A因子和B因子中发生,重组值分别为8.5%和11.6%。A因子至少由2个亚基组成而B因子可能由不止2个亚基组成。随后的出菇试验表明,至少含有1个重组体的所有可亲和配对均具有结实能力。(本文来源于《第二届菌物教学科研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07-01)

王进[8](2005)在《次级债:政策性输血推动券商重组》一文中研究指出券商的重组仍在继续,允许券商借入次级债务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    本月13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通知》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对现金方式借入次级债计入净资本的规定以及允许将委托理财债务按一定比例(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05-12-22)

李利明[9](2005)在《财务重组后续动作 工行启动千亿次级债》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良贷款余额1000亿元左右,不良率3%左右,核心资本充足率超过6%。   这将是中国工商银行财务重组后的基本状况。而且,这些有可能出现不日公布的工行2005年半年报中。   当然,工行还在继续努力将自己的境况变得更好。(本文来源于《经济观察报》期刊2005-07-11)

梁春敏,钟翠平,郑宁,吴欣,孙瑞霞[10](2004)在《小鼠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成熟肽基因/腺相关病毒重组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构建含小鼠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 (SLC)cD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 方法 以C5 7BL 6J小鼠的淋巴组织为材料抽提总RNA ,用RT PCR方法克隆小鼠SLC的成熟肽基因。PCR产物回收后经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 ,插入pAAV IRES hrGFP质粒 ,用磷酸钙法 ,与pAAV RC和pHelper叁者共同转染HEK2 93细胞 ,包装成重组的病毒颗粒 ,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 (GFP)报告基因荧光检测及抽提病毒DNA ,进行PCR扩增等进一步证实重组病毒的形成。 结果 约 5 0 0bp的小鼠SLC成熟肽基因被成功克隆 ,序列分析表明 ,所克隆的SLC基因与基因库注册的相同 ,重组载体的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SLC基因被定向插入。重组载体转染HEK2 93细胞 ,经荧光显微镜和病毒DNA的PCR检测 ,证实已完成对重组病毒的包装 ,并表达GFP。 结论 成功构建了SLC成熟肽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次级重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小剂量短程预防性输注能否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问题。方法对2008年11月-2009年4月期间就诊的13例年龄3~11岁的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均在为期2个月内接受重组人凝血因子Ⅷ2次/周、间隔3d、每次7.5~10.0U/kg的静脉预防性输注,记录治疗前2个月与治疗2个月时关节出血次数,以及同一关节反复发生出血的情况。结果治疗前关节出血的发生次数为(3.77±2.13)次,治疗后关节出血的发生次数为(0.46±0.87)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靶关节出血的发生率为35.7%,治疗后靶关节出血的发生率为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治疗成本约510~680元/(kg.2个月)。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小剂量短疗程预防性输注能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次数,同时可有效减少靶关节出血的发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关节的功能。治疗费用相对可接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次级重组论文参考文献

[1].李惠平,樊征夫,郑虹,高雨农,涂梅峰.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9

[2].李丹,徐鸣,张娴,蒋永梅.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小剂量短疗程次级预防性治疗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J].华西医学.2011

[3].李丹,徐鸣,张娴,蒋永梅.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小剂量短程次级预防性治疗中重度血友病A儿童患者关节出血初探[C].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叁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2011

[4].刘明学,尹长城,春雷,李琼芳,黄华梁.重组人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体外活性的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

[5].李安政.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及与交配型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的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6

[6].李安政,林芳灿.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的鉴定[J].菌物研究.2006

[7].李安政,林芳灿.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的鉴定[C].第二届菌物教学科研研讨会论文集.2006

[8].王进.次级债:政策性输血推动券商重组[N].证券时报.2005

[9].李利明.财务重组后续动作工行启动千亿次级债[N].经济观察报.2005

[10].梁春敏,钟翠平,郑宁,吴欣,孙瑞霞.小鼠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成熟肽基因/腺相关病毒重组载体的构建[J].解剖学报.2004

标签:;  ;  ;  ;  

次级重组论文-李惠平,樊征夫,郑虹,高雨农,涂梅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