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收益准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其他综合收益,财务报表列报,公允价值
综合收益准则论文文献综述
宋卉[1](2019)在《其他综合收益的甄别与列报——基于对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多元化发展、金融工具种类的增加以及公允价值的运用,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影响未来经济利益的利得和损失越来越多,其他综合收益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我国财政部于2014年1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CAS 30)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内涵及其列报的范围,并深入解读和分析了CAS 30和关于其他综合收益方面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的建议,以期为实务界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甄别和准确列报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9年17期)
王艳,刘小英,翟秋玲[2](2018)在《其他综合收益披露会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吗——基于会计准则变迁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准则变迁的研究背景,以2007年~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其他综合收益单独列报披露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探讨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作为会计盈余的增量信息在利润表中单独披露可以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且当外部资本市场监管机制和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机制运行有效时,这种抑制效应的作用更加明显,表明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经济后果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监督机制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这一结论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带来的预期现金流信息如何演化为会计盈余的增量信息,也有利于决策机构评价其他综合收益列报披露会计准则改革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斯娜央宗[3](2018)在《新会计准则下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部在2009年首次引入综合收益概念,在2014年(新准则)将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公允价值(综合收益明细)披露出来。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2009-2016年所披露综合收益信息含量。发现综合收益与股票价格、股票收益率的相关性均显着大于净利润,14年以来综合收益价值相关度较之前显着提高,其他综合收益具增量价值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8年08期)
陈凌云,华琴[4](2018)在《新准则下“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2010~2015年沪深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财政部2014年1月发布的其他综合收益相关规定,研究了新准则发布前后,即2010~2013年和2014~2015年两个区间其他综合收益占比变化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和累计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问题。经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占比在新准则发布后发生显着变化,其他综合收益以及累计其他综合收益均具有增量信息含量,且累计其他综合收益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8年03期)
潘立生,陈曦[5](2017)在《其他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研究——基于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4年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为背景,以2012—2015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大样本数据分析其他综合收益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利用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进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2014年修订下发的财务报告列报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此类盈余管理行为。本文旨在为我国相关财务报告列报准则及规定的实施提供一些经验证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2017)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8)
王阳云[6](2017)在《基于准则变迁的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活动日益多样化,以历史成本原则、实现一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为核心的传统收益,渐渐无法满足股票交易中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相继提出并不断完善综合收益的列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为了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综合收益的列报准则一直在不断修订。2009年,我国正式引入综合收益的概念,并规定其他综合收益具体构成项目在利润表附注中详细列报。2014年,我国对列报准则进行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其他综合收益在利润表中按照两个类别和各个具体项目分别进行披露。会计准则对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充分显示出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受到了较高的重视,也体现出我国在披露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方面不断做出的努力。以往学者对其他综合收益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其他综合收益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部分学者充分有效地评估了会计准则改革的合理性,发现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方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但是目前很少有学者对2014年会计准则修订的政策效应进行研究。2014年会计准则规定其他综合收益在利润表中分类分项列报是否会影响价值相关性?2014年会计准则的修订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他综合收益按照两个类别进行分类列报是否具有合理性?基于2014年会计准则修订的背景和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分析,本文展开了以下研究:(1)2014年会计准则的改革是否提高了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2)2014年新会计准则要求其他综合收益按照两个类别分类列报是否具有合理性;(3)其他综合收益在分类列报的基础上,具体构成的分项项目具有怎样的价值相关性。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财报数据为样本,首先,通过总体样本多元线性回归,检验2014年会计准则改革过程中其他综合收益列报方式的变化是否影响其价值相关性;其次,从其他综合收益两个类别是否具有不同的价值相关性视角,检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按照两个类别分别进行列报的准则修订是否合理;最后,研究了其他综合收益各个具体构成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表明:(1)2014年会计准则的修订显着提高了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2)其他综合收益两个类别项目的价值相关性显着不同,以后满足规定条件时可以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具有显着的价值相关性,不可以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不具有价值相关性;(3)以后满足规定条件时可以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各个具体构成项目中,在被投资单位享有的其他综合收益份额、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叁个项目具有显着的价值相关性。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以其他综合收益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准则变迁为出发点,引出本文的研究主题,指出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文章框架,并总结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文献回顾与评述。先后回顾了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各个具体构成项目的价值相关性和披露方式变化对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叁个方面的研究文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进一步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第叁部分,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先后介绍了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两个假设;第四部分,研究设计,为第五部分的实证分析进行了样本选择、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第五部分,实证分析,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并为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关建议。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本文有以下几点创新:(1)本文探讨了 2014年会计准则修订对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弥补了国内学者对2014年准则改革政策效应研究的不足;(2)本文研究了其他综合收益两个类别的价值相关性,在检验准则改革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也丰富了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内容;(3)本文在进一步分析中以2010-2015年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为样本,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构成其各个具体项目的价值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7-10-01)
黄晶晶,何卫红[7](2017)在《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初,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准则,是继2012年会计准则修订后的再一次大规模修订。其中以利润表中要求披露的"综合收益"这一项目最受关注。基于"综合收益"这一项目,能否完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即综合收益对企业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一问题,在分析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的基础上,依据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选取2014年和2015年两个年度,沪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研究结果发现,综合收益对企业具有价值相关性。说明修订《企业会计准则》这一举措,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经营与管理》期刊2017年07期)
曲钰溪[8](2017)在《新准则下其他综合收益内涵及列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其中第叁十叁条增加了关于其他综合收益核算的内容,并于当年7月正式运用到企业实际核算工作中,这是我国首次在准则方面明确其他综合收益的分类及列报方式。相较于以往,其在定义、分类以及列报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给企业财务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带来了便利。本文从其他综合收益的理论源头出发,结合国内外对其概念及分类的解读,以及我国学者对其列报方式的研究,从而提出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7年09期)
卓越[9](2016)在《对新准则中其他综合收益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4年新准则出台以前,其他综合收益的职能一直由其他资本公积在替代行使,很多会计工作者在编制利润表时不能很好地区分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资本公积,以至于实务工作中常常出现错报。新准则顺应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趋势,修订了CAS30及其应用指南,从此其他综合收益正式登上会计准则的大舞台。分析其他综合收益与其他资本公积的区别以及新CAS30中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化,并且对新CAS30中关于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内容提出完善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韩冰,单昭祥[10](2016)在《新修订准则下“其他综合收益”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就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要求,阐述了其他综合收益核算的范围及其概念引入的意义,并提出了重新定义资本公积,取消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将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的概念引入基本准则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6年21期)
综合收益准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准则变迁的研究背景,以2007年~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其他综合收益单独列报披露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探讨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作为会计盈余的增量信息在利润表中单独披露可以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且当外部资本市场监管机制和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机制运行有效时,这种抑制效应的作用更加明显,表明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经济后果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监督机制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这一结论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带来的预期现金流信息如何演化为会计盈余的增量信息,也有利于决策机构评价其他综合收益列报披露会计准则改革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收益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1].宋卉.其他综合收益的甄别与列报——基于对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解读[J].财会月刊.2019
[2].王艳,刘小英,翟秋玲.其他综合收益披露会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吗——基于会计准则变迁的视角[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
[3].斯娜央宗.新会计准则下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经贸实践.2018
[4].陈凌云,华琴.新准则下“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2010~2015年沪深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检验[J].时代金融.2018
[5].潘立生,陈曦.其他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研究——基于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的实证研究[C].第十二届(2017)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17
[6].王阳云.基于准则变迁的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
[7].黄晶晶,何卫红.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J].经营与管理.2017
[8].曲钰溪.新准则下其他综合收益内涵及列报研究[J].经贸实践.2017
[9].卓越.对新准则中其他综合收益的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韩冰,单昭祥.新修订准则下“其他综合收益”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