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胸外科510630
摘要:目的:对于在心脏外科监护室当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施行心脏手术的病人1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有5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护理组,也有50位病人。对于常规护理组的50位病人,施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普通镇静护理手段,对于康复护理组的50位病人,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镇静之后病人生命体征指标改变和病人在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之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要显著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好,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镇静时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改变较稳定,相关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都要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短,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针对施行心脏手术之后的病人,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镇静性护理方式安全性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人的镇静效果,降低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保证相关医护工作的有效性,值得在医学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目标性镇静
针对施行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良好有效的镇静护理方式,能够帮助病人降低心肺做功和机体应激的反应,使病人安全度过手术的过渡期。在镇静护理的过程中,对病人的镇静剂量进行合理的调控,确保镇静水平,是心脏外科有关护理人员需要思索的问题。镇静领域的众多护理方案中,有一条便是应用目标性镇静护理方式,通过应用目标性镇静护理,能够同时调控病人镇痛药物的剂量以及镇静实时性的监测,经过研究发现,目标性镇静护理是一种全新的镇静护理措施。本次研究选择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施行心脏手术的病人100位,旨在对于在心脏外科监护室当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施行心脏手术的病人1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有5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护理组,也有50位病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年龄,性别,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相关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选择指标:(1)病人以及病人亲属对本次研究知情;(2)病人不存在酗酒史;(3)病人不存在精神病史,且没有服用过有关镇静抗精神病症等相关药物。剔除指标:(1)对相关镇痛药物以及镇静存在过敏的病人;(2)在手术前超声心动图表示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百分之三十五的病人;(3)在手术后,病人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对病人的药物代谢存在阻碍的病人。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后,回到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施行普通的脑电双频指数检测镇静护理。通过病人静脉注射每小时两微克到七微克的右美托咪定以及每小时0.15微克到0.7微克的舒芬太尼进行镇静。相关护理人员要对病人的生命体征状况和镇静的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病人的脑电双频指数。如果病人存在烦躁不安的情况,需要向主治医师进行汇报处理。
1.2.2对于康复护理组的50位病人,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方式。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目标性镇静小组,由监护室的相关医师委任组长,制订病人在手术后的镇静药物策略,护士长制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相关护理人员的目标镇静培训策略,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相关护理人员对手术后的病人生命体征状况以及镇静效果进行观察;(2)制订镇静药物目标,病人在手术结束回到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之后,要按照相关医嘱施行镇静药物的注射;(3)相关镇静评价。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相关护理人员要每小时进行一次监测,记录下病人的脑电双频指数,每两个小时评价一次病人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评分,掌握病人的镇静程度。如果病人的镇静程度在目标区间中,保持原计划的剂量进行注入,如果病人的镇静程度偏离,则要减少相关评价时间,并按照相关医嘱调整病人的镇静药物。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百分数(%)来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比较,通过t检验,P小于0.05,表示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镇静过程中生命体征状况的变化
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生命体征情况改变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目标性镇静护理方式是一种全新的镇静护理手段,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目标性镇静护理的效果较好,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针对施行心脏手术之后的病人,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镇静性护理方式安全性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人的镇静效果,降低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保证相关医护工作的有效性,值得在医学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杭莺,刘马超,徐艳.重症监护室心脏外科术后护理交接核查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18).
[2]王红,李呈龙,田夏秋,等.心脏外科围术期体外膜氧合辅助患者目标浅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2018,(2).
[3]胡晓红,邓敏,史嘉玮.心血管外科ICU66例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