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农经商论文-李锦伟

弃农经商论文-李锦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弃农经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时期,江西地区,弃农经商

弃农经商论文文献综述

李锦伟[1](2016)在《明清江西农民弃农经商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江西地区出现了农民弃农经商的热潮。在经商活动中,这些弃农经商者以经商人数众多、经营行业广泛、贾农结合紧密、乡土情结浓厚为特点。弃农经商调节了封建经济的内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江文明》期刊2016年01期)

李锦伟[2](2014)在《明清江西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宗族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江西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这些弃农经商者并没有脱离宗族的控制,更没有导致宗族制的衰落。相反,由于这些农民经商后绝大多数回归故乡,并把大量资金投放到与农村宗族相关的事业上来,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宗族制的发展,从而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村旧有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国传统社会在旧有的道路上继续蹒跚前行。(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4年06期)

李锦伟[3](2013)在《明清江西农民弃农经商的不平衡性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江西农民的弃农经商现象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平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在商品经济、农民生存压力和交通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弃农经商的不平衡性对江西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使明清时期江西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也出现了不平衡性,江西社会变迁呈现多样性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3年01期)

李锦伟[4](2011)在《弃农经商与明清江西农村生活消费观念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江西农村生活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黜俭崇奢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性消费方面。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但明清时期江西地区出现的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刘敏[5](2008)在《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商业繁荣,商帮兴起。而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由于重赋、白银货币化以及政府政策、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纷纷弃农经商。本文以徽州府为例探讨明清时期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迄今为止,有关明清时期商人经商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的研究很多,也比较透彻,但是专门针对弃农经商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学方法为研究的主要工具,在论述过程中,运用社会学、经济思想史学、比较史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分析。全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徽州府农民弃农经商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弃农经商的背景、大致规模、从商行业、资金来源等。第二部分,讨论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表现在叁个方面,在农村社会组织结构方面,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宗族统治上。在农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方面,农民本身处于社会下层,经商致富使他们逐渐的向上层社会流动。在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方面,本地大量人口外流导致周边更加贫困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入,这些外来人口在徽州利弊丛生,徽州出现了当时全国都存在的棚民问题。第叁部分,讨论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社会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新的思想意识产生,“士、农、工、商”的四民顺序被打乱,出现了“贾何负于耕”的说法;小农的“安土重迁”意识转变为“轻去其乡”。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导致了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奢侈性消费大量出现,同时,警惕者也大有人在。第四部分,讨论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民家庭的影响。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从以农业收入为主逐渐转向以商业收入为主,家庭的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留守人口中的成年女性承担起家中的主要负担,在家中的地位有了隐性的上升。商人在致富以后,利用物质力量使封建伦理道德在家庭关系中进一步明朗化。第五部分,讨论了社会各界对弃农经商这一现象的评价及其对弃农经商的影响。明中叶以后出现的这股经商热潮,尤其是弃本逐末现象的大量出现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对此,社会各界声音各异。总的来说,赞成的声音居多,但是在这些赞成的声音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表面现象,是统治阶级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而故作姿态。一旦这一现象的发展超出统治阶级的许可范围,统治阶级就会采取措施阻止其前进。(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15)

刘敏[6](2007)在《明清时期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徽州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农民弃农,进入城市经商。这些变化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农村中的留守者,进而影响农村社会。农民的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悄悄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的商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消费导刊》期刊2007年12期)

李锦伟,张明富[7](2007)在《弃农经商:明清贫农实现向上流动之有效手段——以明清江西地区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由于地位的低下,贫苦农民都希望实现向上流动,提高其社会地位。农民弃农经商的目的不单是为了维持其生活,也是为了提高其社会地位。一般情况下,农民可以通过弃农经商而致富,这能够为农民向上流动的实现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进而实现农民社会地位的提高。因而,弃农经商不失为一条农民向上流动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胡宜璟,魏全木,涂寿儒,喻浩荣[8](1990)在《农民由弃农经商到弃商归农的转变——安义县黄洲乡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我们就江西安义县黄洲乡农民由弃农经商到弃商归农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这个乡位于安义县西南之潦河边,是一个一缺矿产资源、二缺工厂企业的以农为主的偏僻小乡。前几年,在一片“无工(本文来源于《老区建设》期刊1990年05期)

胡宜璟,魏全木,涂寿儒,喻浩荣[9](1990)在《由弃农经商到弃商归农》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省安义县黄洲乡位于县西南的潦河畔。前几年,在一片“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浪潮中,全乡有近半数的青壮劳力弃农经商。他们所谓的经商,多数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从事西瓜、木耳、烟草等贩买贩卖活动。由于不懂经商之道,加上信息不灵、资金不足和缺乏法律观念,这就注定了他们在经商中必然受(本文来源于《经济工作通讯》期刊1990年07期)

弃农经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江西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这些弃农经商者并没有脱离宗族的控制,更没有导致宗族制的衰落。相反,由于这些农民经商后绝大多数回归故乡,并把大量资金投放到与农村宗族相关的事业上来,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宗族制的发展,从而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村旧有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国传统社会在旧有的道路上继续蹒跚前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弃农经商论文参考文献

[1].李锦伟.明清江西农民弃农经商的特点[J].长江文明.2016

[2].李锦伟.明清江西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宗族制的影响[J].农业考古.2014

[3].李锦伟.明清江西农民弃农经商的不平衡性及其影响[J].农业考古.2013

[4].李锦伟.弃农经商与明清江西农村生活消费观念的演变[J].安徽农业科学.2011

[5].刘敏.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

[6].刘敏.明清时期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徽州府为例[J].消费导刊.2007

[7].李锦伟,张明富.弃农经商:明清贫农实现向上流动之有效手段——以明清江西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贵州社会科学.2007

[8].胡宜璟,魏全木,涂寿儒,喻浩荣.农民由弃农经商到弃商归农的转变——安义县黄洲乡的调查[J].老区建设.1990

[9].胡宜璟,魏全木,涂寿儒,喻浩荣.由弃农经商到弃商归农[J].经济工作通讯.1990

标签:;  ;  ;  

弃农经商论文-李锦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