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动剪切论文-祖波,李旺,李振亮,王军

紊动剪切论文-祖波,李旺,李振亮,王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紊动剪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震动格栅,紊动,黏性泥沙,絮凝沉降

紊动剪切论文文献综述

祖波,李旺,李振亮,王军[1](2018)在《黏性泥沙受紊动剪切作用下的絮凝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水库运行一直面临着泥沙淤积的问题,而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泥沙的絮凝有莫大的影响,针对此问题,研发了一套絮凝沉降装置,以叁峡库区长寿河段泥沙为样本,利用多层震动格栅在圆柱形沉降筒中产生各向同性均匀紊流,结合絮凝沉降观测装置,研究分析紊动剪切作用对黏性泥沙絮凝的影响,并得出了基于试验的最优剪切率。结果表明:紊动对于泥沙颗粒的絮凝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且随泥沙浓度的增大(0. 3~1. 0 g/L),絮凝程度也相应地增加;紊动剪切对于中、大颗粒絮体(0. 048~0. 384 mm)的分布具有较大影响;泥沙颗粒在进入沉降柱后可以在几十分钟内快速完成絮凝,在30 min左右即可观测到最大颗粒絮体,随后颗粒最大粒径逐渐下降直至平衡;随着紊动剪切率的增加,其对于絮凝的作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祖波,王军,李振亮,李旺[2](2018)在《叁峡库区黏性泥沙在紊动剪切作用下的絮凝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叁峡库区忠县黄花城河段黏性泥沙进行紊动剪切作用下的絮凝试验研究。试验装置主要包括沉降柱、絮体分离室和絮体图像采集系统,试验中采用振动格栅产生近似均匀紊流场,并通过ADV(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测量流速来校核流体剪切率和格栅振动频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该黏性泥沙絮凝效果明显,絮体最大粒径Df,95为73~126μm、平均粒径Df,50为18~33μm,絮体粒径分布受紊动剪切率和泥沙浓度的影响较大;(2)随着紊动剪切率的增大(从3.84 s-1至30.07 s-1),Df,95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剪切率为19.94 s-1时,Df,95达到最大值,大絮体(粒径大于96μm)的数量百分数也达到最大值;(3)相同紊动剪切率条件下,不同浓度(0.3~1.0 g/L)泥沙絮凝后的絮体粒径分布,基本符合"泥沙浓度越高,Df,95越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朱中凡[3](2009)在《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相态转变及紊动剪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发育特征研究是泥沙运动力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絮凝相态转变的临界条件问题和水流紊动剪切对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发育的影响问题,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的工作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1)絮凝相态转变的临界条件研究。单颗粒沉降、絮团发育沉降、絮网压缩沉降是粘性细颗粒泥沙悬浮体系絮凝发育的叁种不同相态,其中关于从絮团发育沉降转变到絮网压缩沉降这一临界状态的研究比较少见。一方面从特征絮团的角度出发,考虑形成絮网时的临界状态分别得出了静水、动水不同条件下区分絮团发育与絮网发育的临界判据;另一方面借鉴于C.Allian通过对比颗粒在水流剪切作用下运动一定距离(颗粒间平均间距)所用的时间和在差异沉速作用下运动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来研究相态转变的方法,类似地构造出动水条件下区分絮团发育与絮网发育的临界判据;两种不同途径得到的分析结果与试验观察定性一致。(2)水流紊动剪切对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发育的影响。用高岭土矿物沙作为试验用沙,通过旋转筒实验得出以下初步认识:在确定的水流紊动剪切条件下,长时间后絮凝发育会渐趋稳定,达到某种平衡状态,絮团尺度的统计平均值趋于某一稳定值;在低紊动剪切作用(剪切流速梯度G < 30或41s~(-1)),紊动剪切强度的提高会促进絮凝发育,絮团尺度的统计平均值增大;相反,在高剪切紊动作用下( G > 30或41s~(-1)),紊动剪切强度的提高会抑制絮凝发育,絮团尺度的统计平均值减小;在中间某一剪切状况下( G = 30或41s~(-1)),絮凝发育处于最佳状态,絮团尺度的统计平均值最大。另外,在试验中也发现:在相同的水流剪切条件下,初始泥沙浓度越大,悬浮体系中形成的稳定的絮团中值粒径统计值也越大;提高电解质浓度或增加电解质阳离子化合价,也会促进絮团发育;形成的絮团处在大小为Kolmogrovf尺度的旋涡内,其周围的绕流流态为层流状态,絮团受到的阻力以粘性力为主,破裂方式为表面破坏,同时,试验中观察到的絮团最大粒径随紊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9-05-01)

胡明龙[4](1994)在《紊动剪切流中气核振荡对空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压力脉动对泡动力学和空化现象的作用,可将压力脉动的不同随机量与气核在流场中的动态响应联系一起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在水流强烈的紊动下,由于压力脉动的影响,气核交替地膨胀和收缩,脉动负峰值可使瞬时压力降低,气核发育时间明显缩短,促使空化提前发生。(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1994年02期)

紊动剪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集叁峡库区忠县黄花城河段黏性泥沙进行紊动剪切作用下的絮凝试验研究。试验装置主要包括沉降柱、絮体分离室和絮体图像采集系统,试验中采用振动格栅产生近似均匀紊流场,并通过ADV(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测量流速来校核流体剪切率和格栅振动频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该黏性泥沙絮凝效果明显,絮体最大粒径Df,95为73~126μm、平均粒径Df,50为18~33μm,絮体粒径分布受紊动剪切率和泥沙浓度的影响较大;(2)随着紊动剪切率的增大(从3.84 s-1至30.07 s-1),Df,95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剪切率为19.94 s-1时,Df,95达到最大值,大絮体(粒径大于96μm)的数量百分数也达到最大值;(3)相同紊动剪切率条件下,不同浓度(0.3~1.0 g/L)泥沙絮凝后的絮体粒径分布,基本符合"泥沙浓度越高,Df,95越大"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紊动剪切论文参考文献

[1].祖波,李旺,李振亮,王军.黏性泥沙受紊动剪切作用下的絮凝效果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8

[2].祖波,王军,李振亮,李旺.叁峡库区黏性泥沙在紊动剪切作用下的絮凝试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2018

[3].朱中凡.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相态转变及紊动剪切影响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

[4].胡明龙.紊动剪切流中气核振荡对空化的作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

标签:;  ;  ;  ;  

紊动剪切论文-祖波,李旺,李振亮,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