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群众信任 群众富裕 群众满意(论文文献综述)
宋京政[1](2021)在《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社会稳定思想及其现实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纵览世界发展格局、深入分析苏俄国内社会局势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并采取了诸多措施力图实现苏俄社会稳定,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寓稳定于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的社会维稳道路,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社会稳定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列宁秉承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把社会视为一切关系的集合体,而不是日常生活的交集。所以,本文所探讨的社会稳定是一个广义概念。深入学习列宁相关着作就会发现,十月革命后列宁在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时刻关注着苏俄的社会稳定问题,并在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秩序各方面都有所体现。当前,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出现了新的利益冲突和新的社会矛盾。因此,深入挖掘和研究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社会稳定思想,对消除当前我国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深入挖掘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社会稳定思想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这一思想的现实启示。论文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研读大量文献资料,梳理了十月革命后列宁社会稳定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就国际背景而言,帝国主义战争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接连爆发,让列宁对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社会稳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就国内背景而言,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反动势力的猖獗以及苏维埃政权执政失误引发经济政治危机使得苏俄社会动荡不安,苏俄的社会稳定问题日益凸显。第二、三部分,阐述了十月革命后列宁社会稳定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第二部分梳理了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社会稳定重要意义的思想。主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对巩固政权的意义、对改变当前苏俄经济社会落后状态的意义、对满足人民群众意愿的意义三个层面展开;第三部分阐述了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社会稳定实现途径的思想。其主要内容包含四个部分:其一,经济稳定——实现经济发展稳定和经济秩序稳定。列宁通过对关乎农村经济命脉的土地问题、关乎经济发展的就业问题和关乎经济秩序的货币问题的解决,逐步实现苏俄经济稳定。其二,政治稳定——实现政权稳定和政局稳定。列宁主要采取了加强执政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本领、整治官僚主义等措施,努力实现苏俄政治稳定。其三,思想稳定——实现思想稳定和人心安定。列宁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党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宣传,逐渐实现苏俄思想稳定。其四,社会秩序稳定——实现社会治安稳定和公共秩序稳定。列宁从法律和纪律两大手段着手,要求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秩序,对恶意破坏社会秩序者予以严惩,力图实现苏俄社会秩序稳定。第四部分,探讨了十月革命后列宁社会稳定思想的现实启示。通过对十月革命后列宁社会稳定思想主要内容的解读,结合当今中国实际,分别从思想上需高度重视社会稳定,行动上应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局面、应筑牢社会稳定的思想根基、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两大层面,探析了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社会稳定思想对我国保持社会稳定的现实启示。
李小三[2](2020)在《新时代村党组织建设 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班子一名好支书一支好队伍》文中认为农村变不变,基础在党建;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
郑晓强[3](2019)在《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行动诠释初心》文中研究指明初心融入血脉,使命扛在肩上,为民的脚步从未停歇。15日至18日,沿着怒江峡谷崎岖艰险的山路,市委书记阿布一行先后深入边坝、洛隆、八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调研。4天时间,时而头顶烈日,时而脚踏冰雪,阿布一行不辞辛劳,不惧道路艰险,先后深入
陈思诗[4](2019)在《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访制度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自1951年创设以来,在民意表达、权利救济、矛盾化解、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近年来,一大批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以妥善解决,不少信访老户经教育也已息诉息访,信访总体形势开始向良性方面转变,但实践中由于一些客观或主观的社会因素影响,少数信访人心态失衡,“信访不信法”“信利不信理”“信上不信下”,为了合理或不合理的信访诉求滥用信访权利,不按法定程序、不到指定场所、不以法定方式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或组织提出诉求,而是采取蓄意的、过激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或禁止的手段重复上访、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严重扰乱信访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法律权威,极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示范效应。因此,如何有效治理违法信访行为,引导信访者回归依法、逐级、有序、理性信访的常态,是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研究以整体性治理理论、越轨与博弈理论、法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明确界定和区分“非正常信访”与“违法信访”这两大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深入阐释违法信访行为的特点及其危害,全面梳理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相关制度依据,借鉴地方依法治访的实践经验,从目标导向、制度规范、机制创新、技术应用、责任履行五个层面提出了完善违法信访行为的整体性治理路径。目标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访民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制度层面关注统一的《信访法》、分类处理制度、信访终结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机制层面倡导心理调节、部门联动、公开评议、失信惩戒、价值平衡机制创新,技术层面强调“智慧信访”大数据分析平台、ODR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信访指数应用系统的运用,责任层面注重增强群众和信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信访和治访的自觉、责任与能力,以期契合信访风险治理的新要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提升信访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违法信访行为治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坚持以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依法信访、依法办访、依法治访,落实“三到位一处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违法信访行为,充分发挥信访制度的应有功能。
张建峰[5](2018)在《万荣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美丽乡村如何建,建什么,谁来建,钱又从哪里来,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深深思考的问题。2017年,万荣县委、县政府把建设美丽城乡纳入全县"三个五"发展总体思路,以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为先导,以项目竞争性建设为抓手,以深处发力补齐短板为方向,建成了
伟力思[6](2018)在《心系群众 为民履职——记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人大主席白音宝力格》文中指出白音宝力格,巴林右旗十七届人大代表,巴彦塔拉苏木人大主席。自任职以来,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选民的嘱托,注重调查研究,经常进村入户,处处为群众着想,努力成为群众信任的人大主席、人民信赖的人大代表。在工作中白音宝力格同志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苏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为人民履职、接受人民监督。
纪中强[7](2018)在《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必要性、难点及路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新要求。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路径,是消解党脱离群众危险的重要法宝,是提升党长期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党执政使命的重要保障。其难点主要有:新时代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党仍然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影响党的群众组织力的问题。当前,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坚持向群众学习和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的方针,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以铁的纪律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
龚晨玮[8](2018)在《基于公众感知的县级政府公信力评价与建设研究 ——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文中指出政府公信力是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通过实施行政行为而获取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公信力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我国,县级政府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接触最频繁。因此,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县级政府公信力的高低。论文通过分析政府公信力的各个因素,构成了县级别政府中对公信力进行评价的体系。首先,本文界定了公信力、政府公信力及县级政府公信力等相关概念,阐述了政府公信力的理论来源,为县级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其次,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本文分析并选取了四个主要一级指标和二十二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县级政府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有效甄别,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别对这些指标和其下属的低一级的指标进行了比重分配。再次,本文以义乌市选为例子来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用所制定的专用于对县级政府进行评级的指标体系,分发问卷搜集信息,充分的对义乌市公信力建设的现状分别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既能验证所做的评价体系正确性与否,还能解决义乌市在建立公信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基于对义乌市政府公信力出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提升义乌市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薄晓君[9](2018)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下密切党群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党群关系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党的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密切党和群众关系,坚持群众原则,相信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时代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进入新时代,我国党群关系总体上处于和谐的状态,随着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人民群众看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使命,党同群众的联系日益密切,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和信心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都在发生着变化的今天,党群关系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利益协调不均影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民主滞后和沟通渠道不畅在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执政党的公共权力运行方面失衡以及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威信,也降低了群众对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破坏了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良好的关系,影响了我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通过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分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内涵和基本主张,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党联系群众的动力机制,提高党协调利益和整合利益的能力,保障群众的政治民主权利,畅通参与政治的渠道,建立健全权力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来积极探索出密切党群关系的路径,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加对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这不仅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将研究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张志强,李放春,潘维,欧树军,潘妮妮,老田,谢茂松,章永乐,陈颀,丁耘,徐俊忠,宋少鹏,贺照田,董丽敏,张华,谭同学,肖文明,何浩,郭春林[10](2018)在《人民共和国的文明内涵》文中研究指明第十五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7年11月4日至5日在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民共和国的文明内涵。在文明复兴与多样现代性的诉求推动下,对新中国史的自觉与对中国文明的自觉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文明(轴心性)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则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梳理与反思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现代中国如何在学习、吸纳外来学说、经验的同时,努力保持"不忘本民族之地位"?人民共和国的"中华"内涵是什么?其与绵延的中国文明的深层关联是什么?如何理解其特殊性与普遍性?其复杂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未来构想与探索又有何启示?本届论坛旨在聚焦人民共和国的文明内涵,展开跨学科探讨,立足国史经验,从思想、观念、行动、制度、结构等诸方面深入挖掘,从中领略中西古今的碰撞交融。本专题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发言人审订。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收入。内容编排并未完全按照发言顺序,部分标题为编者所拟。
二、让群众信任 群众富裕 群众满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群众信任 群众富裕 群众满意(论文提纲范文)
(1)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社会稳定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十月革命后列宁社会稳定思想的形成背景 |
(一)国际背景 |
1.新生政权遭到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
2.帝国主义矛盾加剧为苏俄实现社会稳定提供契机 |
3.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影响苏俄社会稳定 |
(二)国内背景 |
1.苏俄社会矛盾复杂且尖锐 |
2.新生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 |
3.布尔什维克党执政经验不足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
二、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社会稳定重要意义的思想 |
(一)巩固社会主义新生政权的重要条件 |
1.为彻底铲除国内残余势力提供良好环境 |
2.巩固工农联盟、增进工农团结的客观要求 |
(二)改变经济社会落后状态的重要前提 |
1.对俄国进行经济改造的必要前提 |
2.着手建设新生活的重要保障 |
(三)顺应民意的应然要求 |
1.顺应民众和平祈愿的客观要求 |
2.改善人民生活状况的需要 |
三、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社会稳定实现途径的思想 |
(一)实现经济秩序稳定和经济发展稳定 |
1.调整土地政策 |
2.建立新型就业制度 |
3.通过币制改革稳定苏维埃通货 |
(二)实现政权稳定和政局稳定 |
1.加强执政党的团结统一工作 |
2.采取“千百个措施”克服官僚主义 |
3.要求共产党人学会管理本领 |
(三)实现思想稳定和人心安定 |
1.增进人民对党的纲领和策略的认同 |
2.以爱国主义思想凝聚人心 |
3.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一思想 |
(四)实现社会治安稳定和公共秩序稳定 |
1.消灭投机活动 |
2.通过法治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
3.开展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思想教育工作 |
四、十月革命后列宁社会稳定思想的现实启示 |
(一)思想上需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
1.社会稳定是政权巩固的题中之义 |
2.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
3.社会稳定是实现人民群众心愿的保障 |
(二)应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1.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
2.通过政策“组合拳”促进稳就业 |
3.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
(三)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局面 |
1.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
2.用实招硬招力戒“新官僚主义” |
3.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
(四)应筑牢社会稳定的思想根基 |
1.做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宣传工作 |
2.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
3.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
(五)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1.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
2.依法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
3.运用道德手段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理论与体系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三)框架体系 |
二、违法信访行为的类型与特点概述 |
(一)违法信访行为主要类型 |
(二)违法信访行为基本特点 |
三、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依据、困境与经验 |
(一)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制度依据 |
(二)违法信访行为治理困境及成因 |
(三)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经验及启示 |
四、完善违法信访行为的整体性治理路径 |
(一)目标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访民诉求 |
(二)制度规范: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法律制度体系 |
(三)机制创新:构筑多元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合力 |
(四)技术应用:借助信息科技预防违法信访风险 |
(五)责任履行: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信访与治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万荣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
二、财政主抓的缘由 |
三、具体做法及成效 |
(一) 公开竞争, 推进财政资金分配的“阳光革命” |
(二) 四轮驱动, 财政资金百川归海“四两拨千斤” |
(三) 五用联动, 匠心施彩统筹推进补短板 |
(四) 圆心辐射, 实现整体推进与脱贫攻坚“两相宜” |
(五) 共建共管, 构建经营美丽乡村长效新机制 |
(六) 强化堡垒, “头雁效应”焕发气正风清正能量 |
(七) 众志成城, 积极作为共筑美丽乡村“幸福梦” |
(八) 久久为功, 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万荣答卷 |
(6)心系群众 为民履职——记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人大主席白音宝力格(论文提纲范文)
抓民心工程让群众信任 |
创新工作机制让群众满意 |
提升代表履职能力让群众放心 |
(7)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必要性、难点及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必要性 |
(一) 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路径。 |
(二) 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是消解党脱离群众的危险的重要法宝。 |
(三) 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是提升党长期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 |
(四) 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实现党执政使命的重要保障。 |
二、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难点 |
(一) 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 |
(二) 当前党仍然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 |
(三)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影响党的群众组织力的问题。 |
1. 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2. 群众工作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
3. 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
三、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路径 |
(一) 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 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工作。 |
(二) 坚持向群众学习和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的方针。 |
(三) 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途径和方式。 |
(四) 严格执行党的群众纪律。 |
(五) 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
(六) 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 |
(8)基于公众感知的县级政府公信力评价与建设研究 ——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立足点与论文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的阐述 |
2.1 县级政府公信力相关概念 |
2.1.1 县级政府 |
2.1.2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
2.2 公众感知视角的构成因素 |
2.3 政府公信力理论基础 |
第3章 县级政府公信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3.1 县级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
3.1.1 县级政府民主化程度和公众参与程度 |
3.1.2 县级政府行为法制化程度和公共政策规范程度 |
3.1.3 县级政府透明化程度和公务员廉洁程度 |
3.2 县级政府公信力评价体系构建 |
3.2.1 初始评价指标的构成 |
3.2.2 筛选评价指标 |
3.3 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分析 |
第4章 县级政府公信力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
4.1 义乌基本情况介绍 |
4.2 义乌市政府公信力实证研究 |
4.2.1 调查问卷设计 |
4.2.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4.2.3 义乌市政府公信力评价体系的信度分析 |
4.2.4 义乌市政府公信力综合分析 |
4.3 义乌市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1 存在的问题 |
4.3.2 原因分析 |
第5章 提升县级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
5.1 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升行政形象公信力 |
5.1.1 树立现代行政理念 |
5.1.2 树立秉公执政的作风 |
5.2 完善地方立法,提升法治形象公信力 |
5.2.1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
5.3 构建体制保障,提升民主化建设程度 |
5.3.1 完善行政公开制度 |
5.3.2 完善监督机制 |
5.3.3 引导公众参与管理 |
5.4 改善行政管理方式,提升行政行为公信力 |
5.4.1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5.4.2 推行电子政务,提升办事效率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县级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的筛选问卷 |
附录二 义乌市政府公信力状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9)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下密切党群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概述 |
(一)群众的含义 |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 |
1.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 |
2.人民群众实践主体论 |
3.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 |
4.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论 |
5.人民群众权力主体论 |
二、当前我国党群关系的现实问题 |
(一)新时期党群关系面临的内外环境影响 |
1.外部环境 |
2.内部环境 |
(二)新时期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
1.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群众观念淡薄 |
2.群众利益协调不均 |
3.民主滞后和沟通渠道不畅 |
4.党内腐败现象和四风问题仍然严重 |
5.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落后 |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视角下密切党群关系的路径 |
(一)建立健全密切党群关系的动力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 |
1.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补足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 |
2.建立科学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密切联系群众的外在动力 |
(二)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基于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论 |
1.协调好多元利益主体和多元利益需求之间的关系 |
2.在改革中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 |
3.关心困难群众精准扶贫 |
(三)建立健全民主政治机制——基于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 |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建立顺畅的民意表达机制 |
3.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
(四)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基于人民群众权力主体论 |
1.建立和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
2.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
(五)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创新机制——基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 |
1.构建与新媒体良性互动机制 |
2.创新建立群众工作网格机制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让群众信任 群众富裕 群众满意(论文参考文献)
- [1]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社会稳定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 宋京政.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2]新时代村党组织建设 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班子一名好支书一支好队伍[J]. 李小三. 云岭先锋, 2020(12)
- [3]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行动诠释初心[N]. 郑晓强. 昌都报, 2019
- [4]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研究[D]. 陈思诗.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5]万荣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张建峰. 山西财税, 2018(09)
- [6]心系群众 为民履职——记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人大主席白音宝力格[J]. 伟力思. 内蒙古人大, 2018(09)
- [7]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必要性、难点及路径选择[J]. 纪中强. 岭南学刊, 2018(03)
- [8]基于公众感知的县级政府公信力评价与建设研究 ——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D]. 龚晨玮. 华中师范大学, 2018(12)
- [9]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下密切党群关系研究[D]. 薄晓君. 曲阜师范大学, 2018(12)
- [10]人民共和国的文明内涵[J]. 张志强,李放春,潘维,欧树军,潘妮妮,老田,谢茂松,章永乐,陈颀,丁耘,徐俊忠,宋少鹏,贺照田,董丽敏,张华,谭同学,肖文明,何浩,郭春林. 开放时代,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