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论文-沈小雷,史敏

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论文-沈小雷,史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竖向预应力,连续箱梁,应力,分析

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沈小雷,史敏[1](2010)在《连续箱梁竖向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连续箱梁进行计算分析和试验研究,了解应力损失情况,研究竖向预应力损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检验竖向预应力筋的实际使用效果,为竖向预应力在箱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对了解该类桥梁运营条件下的内力状况有极大帮助;对于国内同类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0年09期)

徐华轩[2](2010)在《保证箱梁桥竖向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实践,研究混凝土箱梁腹板内竖向预应力筋预应力损失大、作用效果差的成因,提出对策与措施,以保证竖向预应力作用效果,避免腹板出现主拉应力裂纹。研究结论:设计中,对竖向筋控制应力与屈服强度的比值进行控制;计算由锚具变形和缝隙压缩等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时,取1.65 mm的回缩值;增加由锚垫板安装误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并取3.3 mm的回缩值;考虑混凝土和水泥浆水化热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施工中重视施工工艺的改进和完善;控制锚垫板安装倾角误差,做到"两平一直",控制锚垫板与螺帽的夹角在1°以内;使用扭矩扳手拧紧螺帽,对32和25竖向筋的锚固扭矩分别取1 200 N.m和600 N.m;采取二次张拉和超张拉工艺;前段梁与后段梁连接处的4组竖向筋与后段梁的竖向筋同步张拉。(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李国平,沈殷[3](2007)在《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形成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的基础数据;基于试验验证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试验加载方式与我国桥梁规范设计荷载的差异以形成相应的修正系数;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随试验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有效高度变化产生的抗弯承载力的二次效应;基于上述分析结果,采用施工方法、跨高比、体内受拉钢筋配比等参数,建立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的回归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验证;最后按照我国公路桥梁设计可靠度水平和现行规范要求对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提出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能较有效的反映各主要因素对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郑文忠,曹大富,吕志涛[4](1996)在《后张预应力砼平板-柱结构中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σ_(pe)的合理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探讨了预应力筋布置原则的基础上给出了板、顶层边柱预应力筋布置方案;随后根据结构特点,提出了平板中预应力筋的锚固损失σ_(l1)和收缩徐变损失σ_(l5)的简化计算方法,编制了平板中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σ(pe)的计算程序;最后在大量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平板-柱结构中σ_(pe)的合理预估值,为较合理地初选预应力筋用量A_p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1996年08期)

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实践,研究混凝土箱梁腹板内竖向预应力筋预应力损失大、作用效果差的成因,提出对策与措施,以保证竖向预应力作用效果,避免腹板出现主拉应力裂纹。研究结论:设计中,对竖向筋控制应力与屈服强度的比值进行控制;计算由锚具变形和缝隙压缩等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时,取1.65 mm的回缩值;增加由锚垫板安装误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并取3.3 mm的回缩值;考虑混凝土和水泥浆水化热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施工中重视施工工艺的改进和完善;控制锚垫板安装倾角误差,做到"两平一直",控制锚垫板与螺帽的夹角在1°以内;使用扭矩扳手拧紧螺帽,对32和25竖向筋的锚固扭矩分别取1 200 N.m和600 N.m;采取二次张拉和超张拉工艺;前段梁与后段梁连接处的4组竖向筋与后段梁的竖向筋同步张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沈小雷,史敏.连续箱梁竖向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测试研究[J].公路.2010

[2].徐华轩.保证箱梁桥竖向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的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10

[3].李国平,沈殷.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计算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7

[4].郑文忠,曹大富,吕志涛.后张预应力砼平板-柱结构中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σ_(pe)的合理预估[J].建筑结构.1996

标签:;  ;  ;  ;  

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论文-沈小雷,史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