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喷射推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相流数值模拟,刚体动力学,内弹道
喷射推进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翠,谷海涛,王一伟,黄晨光,胡志强[1](2015)在《燃气喷射推进航行体出管内弹道CFD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气推进航行体出管是一个高温高速燃气与水掺混的复杂二相流动与刚体运动的耦合问题。本研究基于CFD方法计算流场得到航行体表面受力,并与发动机推力迭加共同求解得到航行体运动形式,形成针对燃气推进出管内弹道的CFD/刚体动力学耦合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燃气喷射过程流场演化特征,对比了典型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期刊2015-11-06)
高飞[2](2015)在《SMA驱动仿生机器鱼的尾鳍和喷射推进性能及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生机器鱼作为鱼类游动机理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点,为研制新型的水下推进器提供了新的思路,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水下生物的推进方式主要可分为叁类:尾鳍摆动式、胸鳍波动式和喷射推进式。目前,研制的仿生机器鱼多模拟前两类推进方式,而少有模拟喷射推进的。此外,随着智能材料的出现,将智能材料应用于仿生机器鱼的设计成为一种趋势。SMA是智能材料的一种,具有输出应力、应变大和驱动电压低的优点,适宜作为仿生机器鱼的驱动材料。本文将以SMA作为驱动材料,一方面模拟鱼类尾鳍摆动机制设计一种仿生尾鳍推进器,另一方面模拟墨鱼喷射推进机制设计一种仿墨鱼喷射推进器,并分别设计两种仿生机器鱼以验证其可行性。本文首先在借鉴鱼类尾鳍结构和动作机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SMA驱动的仿生尾鳍,该仿生尾鳍在电流的驱动下可实现大幅度双向柔性弯曲摆动,具有仿生效果好、结构简单和动作无噪声的优点。为分析其驱动特性,在综合了其力学模型、SMA的热力学模型和本构模型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驱动模型。由驱动模型得出当驱动电流介于某一特定区间时,仿生尾鳍的弯曲摆角与其驱动电流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为仿生尾鳍摆角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为进一步研究仿生尾鳍的推进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叁维仿生尾鳍的柔性弯曲摆动进行了CFD仿真和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仿生尾鳍摆动不仅产生周期性波动的推进力,同时还产生周期性波动的侧向力,并且侧向力的波动幅值远大于推进力的波动幅值。为消除侧向力的波动,提出一种双尾鳍对称摆动的推进方式。对其进行了CFD仿真和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双尾鳍对称摆动不仅有效抑制了侧向力的波动,而且还对推进力起到了增强作用,即双尾鳍产生的推进力大于两个独立单尾鳍产生的推进力之和。此外,对单尾鳍摆动和双尾鳍摆动时周围流体的速度场、压力场的分布特征以及流场的叁维涡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尾鳍摆动的推进机理以及双尾鳍摆动时的流场耦合作用。随后,搭建了力学性能测试平台,分别对单尾鳍摆动和双尾鳍摆动的推进力和侧向力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本课题组在对墨鱼喷射推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墨鱼外套膜的结构研制了一种SMA驱动的仿生外套膜结构,并藉此实现了仿生喷射推进。为进一步提高仿生外套膜的动作性能,本文对其布丝结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V型布丝结构仿生外套膜。为分析其动作和推进性能,在综合了其几何形变模型、力学模型、腔内压强模型以及SMA丝的热力学模型和本构模型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动作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仿生外套膜的动作幅值及推进力,并研究了布丝角度对动作幅值的影响,得出了最优布丝角度。随后,利用所搭建的力学性能测试平台对仿生喷射推进器的推进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别研制了基于仿生尾鳍推进和基于仿生喷射推进的机器鱼,并研制了具有自主游动功能的机器鱼控制系统,为机器鱼实现自主游动提供了平台。进行了机器鱼的游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机器鱼均可实现直线游动、转弯游动以及按预定轨迹的自主游动。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双尾鳍推进有效的克服了单尾鳍推进时机器鱼的摇艏现象,有利于提高机器鱼游动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9-01)
黄猛,王国仰,刘康,陆辰,王志明[3](2015)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燃气喷射系统及推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型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气喷射系统进行了研究。该喷射系统兼具电磁驱动易控制及液压驱动力大的优点,喷射量大且响应性好。将6210ZLDS柴油机改装为双燃料发动机后进行的推进特性试验表明,双燃料运行模式功率随转速的变化曲线与纯柴油运行模式几乎无差异。该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大功率双燃料船用发动机,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5年02期)
杨涤非[4](2015)在《空间探测的先锋——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东北部有一个名为帕萨迪纳的小城,世界闻名的加州理工学院就座落于此。在离加州理工学院不远的地方,有一片被群山环抱的建筑,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喷射推进实验室。实验室作为现代科学研究机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极其重大的使命,而(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2015年08期)
付英杰[5](2010)在《水下气液两相喷射推进技术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结构优化设计和减阻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性能舰船的航行速度得到了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传统水下推进装置由于受到空化、空蚀的影响,在高速航行条件下运行性能较差,因此开发适用于高速航行环境的水下推进技术成为一种迫切需求。水下气液两相喷射推进技术不受空化影响,在高速航行环境下依然具有较好的运行性能,满足高性能舰船等对推进技术的需求,受到极大关注。依据工作介质及工作原理的不同,水下气液两相喷射推进可以分为:气液两相冲压推进和喷雾推进两类,分别以泡状和雾状气液两相混合物为工作介质。对于水下气液两相喷射推进技术来说,喷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是产生推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进行发动机性能分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重点进行喷管内泡状流数值模拟研究和水下气液两相冲压发动机性能分析;同时对喷管内雾状流和水下喷雾发动机性能进行简要分析,并把两种发动机进行对比,分析各自优缺点。具体研究工作如下:基于均相流模型,引入Rayleigh-Plesset方程考虑流场中气泡尺寸的变化,对喷管内泡状流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对喷管内泡状流进行定常模拟分析,得到了初始气泡半径、喷管入口处含气率及速度对流动的影响规律;对喷管内泡状流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临界泡状流特性,得到了初始气泡半径、喷管入口处含气率及压力对临界泡状流动的影响规律。基于双流体模型,引入两相间的热量传递方程和修正的Rayleigh-Plesset方程,考虑两相间热量传递对流动影响及流场中气泡尺寸变化情况,对喷管内泡状流进行了定常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喷管入口处气液两相间具有一定速度和温度差异的情况,对喷管内泡状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相间的速度差异和温度差异在入口较短距离内迅速减小,且对流场影响较小。建立了水下气液两相冲压发动机内流场计算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发动机设计性能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发动机入口面积、混合腔与入口面积比、气体质量流率、航行速度、初始气泡半径及喷管参数对发动机设计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水下气液两相冲压发动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水下气液两相冲压发动机的非设计点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运行环境与设计环境存在一定差异时,发动机仍可提供较大的推力和较高的推进效率。基于双流体模型,考虑两相间的动量和热量传递,对喷管内雾状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定常数值模拟。针对收缩喷管内亚声速流场及缩放喷管内超声速流场分别进行详细分析,得到了喷管入口含气率及液滴尺寸对喷管内雾状流场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水下喷雾发动机内流场计算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发动机设计性能的影响因素,得到了航行速度、入口压力、液滴直径、气相质量流率、液相质量流率及喷管形状等参数对发动机设计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水下喷雾发动机优化设计奠定基础。对水下喷雾发动机的非设计点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运行环境与设计环境存在一定差异时,发动机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并具有较大的推力和较高的推进效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王红[6](2010)在《美深海机器人诞生 具高科研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美国 《世界日报》报道,美国科研团队历时5年最新研发一款无人驾驶、零污染、依靠海洋热能驱动的神奇机器人 “SOLO-TREC”,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及军用潜能。主导该项研究的是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的华裔科学家赵义(音)。 据悉,海洋水(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0-04-30)
王云,吕浩福[7](2008)在《船舶喷射推进技术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喷射推进与传统的螺旋桨推进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因而在一些高速、高性能舰船、潜艇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介绍了国内外船舶喷射推进技术的研究发展情况,分析了泵压喷水推进和水冲压喷射推进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新型喷射推进技术的研究概况,通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喷射推进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新型喷射推进技术是今后舰船推进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刘文峰,胡欲立[8](2007)在《新型水下集成电机推进装置的泵喷射推进器结构原理及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新型水下集成电机推进装置(IMP)中应用的泵喷射推进器。文中详细阐述了泵喷射推进器的结构、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并把其与传统的螺旋桨推进方式作比较:泵喷射推进器具有推进效率高、噪声低、操纵性好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展望了泵喷射推进技术的应用前景,泵喷射推进器与特种电机集成为一体(IMP)后具有效率高、所占空间小等优点,可用于无人潜航器、轻型鱼雷、重型鱼雷和潜艇等的推进系统。(本文来源于《鱼雷技术》期刊2007年06期)
赵凌志[9](2006)在《超导直线驱动水喷射推进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喷射推进系统通过超导直线推动器产生一个推力,它由一相对极的螺管式超导磁铁,线圈柱塞阀门和流体室或汽缸组成另外有电源和控制系统。当线圈通电后,柱塞受到轴向力而直线运动、振动流体室,以一定的速度和压力喷水, 船舶受推力而前进,这种推进方式高效率、小尺寸、安静。本文分析研究这种系统的运行过程,第一个磁动力推进用于日本的YAMATO-1。(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国际船舶电工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11-01)
尚宏琦,王普庆,王金平,夏修杰[10](2000)在《工程清淤船喷射推进动力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目前工程清淤船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 ,并依据工程清淤船的自航要求 ,对其推进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 ,提出工程清淤船喷射推进系统的结构型式。同时 ,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和射流基本理论分析论证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 ,给出其计算方法 ,并进行结构设计和性能计算(本文来源于《机械开发》期刊2000年04期)
喷射推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仿生机器鱼作为鱼类游动机理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点,为研制新型的水下推进器提供了新的思路,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水下生物的推进方式主要可分为叁类:尾鳍摆动式、胸鳍波动式和喷射推进式。目前,研制的仿生机器鱼多模拟前两类推进方式,而少有模拟喷射推进的。此外,随着智能材料的出现,将智能材料应用于仿生机器鱼的设计成为一种趋势。SMA是智能材料的一种,具有输出应力、应变大和驱动电压低的优点,适宜作为仿生机器鱼的驱动材料。本文将以SMA作为驱动材料,一方面模拟鱼类尾鳍摆动机制设计一种仿生尾鳍推进器,另一方面模拟墨鱼喷射推进机制设计一种仿墨鱼喷射推进器,并分别设计两种仿生机器鱼以验证其可行性。本文首先在借鉴鱼类尾鳍结构和动作机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SMA驱动的仿生尾鳍,该仿生尾鳍在电流的驱动下可实现大幅度双向柔性弯曲摆动,具有仿生效果好、结构简单和动作无噪声的优点。为分析其驱动特性,在综合了其力学模型、SMA的热力学模型和本构模型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驱动模型。由驱动模型得出当驱动电流介于某一特定区间时,仿生尾鳍的弯曲摆角与其驱动电流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为仿生尾鳍摆角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为进一步研究仿生尾鳍的推进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叁维仿生尾鳍的柔性弯曲摆动进行了CFD仿真和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仿生尾鳍摆动不仅产生周期性波动的推进力,同时还产生周期性波动的侧向力,并且侧向力的波动幅值远大于推进力的波动幅值。为消除侧向力的波动,提出一种双尾鳍对称摆动的推进方式。对其进行了CFD仿真和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双尾鳍对称摆动不仅有效抑制了侧向力的波动,而且还对推进力起到了增强作用,即双尾鳍产生的推进力大于两个独立单尾鳍产生的推进力之和。此外,对单尾鳍摆动和双尾鳍摆动时周围流体的速度场、压力场的分布特征以及流场的叁维涡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尾鳍摆动的推进机理以及双尾鳍摆动时的流场耦合作用。随后,搭建了力学性能测试平台,分别对单尾鳍摆动和双尾鳍摆动的推进力和侧向力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本课题组在对墨鱼喷射推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墨鱼外套膜的结构研制了一种SMA驱动的仿生外套膜结构,并藉此实现了仿生喷射推进。为进一步提高仿生外套膜的动作性能,本文对其布丝结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V型布丝结构仿生外套膜。为分析其动作和推进性能,在综合了其几何形变模型、力学模型、腔内压强模型以及SMA丝的热力学模型和本构模型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动作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仿生外套膜的动作幅值及推进力,并研究了布丝角度对动作幅值的影响,得出了最优布丝角度。随后,利用所搭建的力学性能测试平台对仿生喷射推进器的推进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别研制了基于仿生尾鳍推进和基于仿生喷射推进的机器鱼,并研制了具有自主游动功能的机器鱼控制系统,为机器鱼实现自主游动提供了平台。进行了机器鱼的游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机器鱼均可实现直线游动、转弯游动以及按预定轨迹的自主游动。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双尾鳍推进有效的克服了单尾鳍推进时机器鱼的摇艏现象,有利于提高机器鱼游动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喷射推进论文参考文献
[1].吴小翠,谷海涛,王一伟,黄晨光,胡志强.燃气喷射推进航行体出管内弹道CFD数值模拟研究[C].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2015
[2].高飞.SMA驱动仿生机器鱼的尾鳍和喷射推进性能及其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3].黄猛,王国仰,刘康,陆辰,王志明.天然气-柴油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燃气喷射系统及推进特性研究[J].中国造船.2015
[4].杨涤非.空间探测的先锋——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J].百科知识.2015
[5].付英杰.水下气液两相喷射推进技术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6].王红.美深海机器人诞生具高科研价值[N].中国海洋报.2010
[7].王云,吕浩福.船舶喷射推进技术发展综述[J].舰船科学技术.2008
[8].刘文峰,胡欲立.新型水下集成电机推进装置的泵喷射推进器结构原理及特点分析[J].鱼雷技术.2007
[9].赵凌志.超导直线驱动水喷射推进分析研究[C].第六届国际船舶电工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10].尚宏琦,王普庆,王金平,夏修杰.工程清淤船喷射推进动力系统研究[J].机械开发.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