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肠腺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原发性小肠腺癌,鉴别,诊断
小肠腺癌论文文献综述
郭建榕,蔡美花[1](2019)在《分析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腺癌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腺癌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至本院就诊的原发性小肠腺癌30例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30例,时间段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检查,分析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的CT特征、发病部位。结果两组患者的发病部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性小肠腺癌的CT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的CT值相比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原发性小肠腺癌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给予螺旋CT进行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显着,两者具有各自的影像学特征,值得采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14期)
兰春斌[2](2019)在《VEGF-VEGFR在人小肠腺癌中的表达及VEGFR-2拮抗剂在小肠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小肠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较困难,确诊时多为中晚期,预后差。临床上对其生物学特征、诊治手段及预后的研究较少。VEGF-VEGFR蛋白家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大量实验证明VEGF-VEGFR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淋巴转移、TNM分期等密切相关。VEGFR-2拮抗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且效果确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显着提高患者OS及PFS。但是VEGF-VEGFR在小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如何,以及与小肠腺癌的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少。VEGFR-2的拮抗剂在小肠腺癌中的临床应用尚无文献报道。为此我们探讨VEGF-VEGFR在小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VEGFR-2拮抗剂在小肠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旨在为小肠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实验依据及临床证据。方法:1.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8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A、VEGF-B、VEGFR-1、VEGFR-2及VEGFR-3的表达,对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2.报告4例在2017年9月-2018年5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VEGFR-2拮抗剂治疗的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1.共入组小肠腺癌患者87例。VEGF-A、VEGF-B、VEGFR-1、VEGFR-2、VEGFR-3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1的表达在肿瘤原发部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R-1在十二指肠表达率要高于空肠及回肠(P=0.003);VEGF-B、VEGFR-1、VEGFR-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级更差的上述蛋白的表达率更高(P分别为0.045、0.005、0.034);在肿瘤的浸润深度分期中,T分期更高的患者VEGF-A、VEGFR-1表达的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VEGFR-2、VEGFR-3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表达的表达率要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不同的TNM分期中VEGF-A、VEGF-B的表达具有差异性,Ⅳ期患者的表达率要高于Ⅲ期及Ⅰ/Ⅱ期患者,且叁者呈正相关(P均<0.000)。2.4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1例,男女比例为3:1;平均手术年龄为55.3±24.4(49-62)岁;其中1例起源于十二指肠,2例起源于空肠,1例起源于回肠,TNM分期均为Ⅳ期。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11个月、13个月和14个月。结论:1.VEGF-A、VEGF-B主要在小肠癌细胞质中呈弥漫性表达,在内皮细胞膜上少量表达。VEGFR-1、VEGFR-2、VEGFR-3阳性表达为棕黄色,主要在血管内皮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膜,在肿瘤细胞也可见轻度表达。2.在蛋白水平,VEGFR-1在小肠腺癌不同部位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VEGFR-1在十二指肠的表达要高于空肠及回肠;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中,VEGF-B、VEGFR-1、VEGFR-2的表达水平不相同,组织学分级更差的上述蛋白的表达率更高;在肿瘤的浸润深度分期中,VEGF-A、VEGFR-1高表达的患者T分期更高。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R-2、VEGFR-3的表达率更高。不同的TNM分期中VEGF-A、VEGF-B的表达具有差异性,Ⅳ期患者的表达率要高于Ⅲ期及Ⅰ/Ⅱ期患者。3.阿帕替尼联合FORFIRI方案在4例小肠腺癌患者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可控,但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其疗效性与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鲁亚明[3](2019)在《125例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小肠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症状出现晚且不典型、怀疑指数低、内镜检查困难、影像学检查不佳,诊断时常处于晚期,导致预后不良。临床罕见性和相对独特的分子水平,导致有关最佳治疗的数据相对较少。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病理、治疗预后的特点,提高对其的认知,降低误诊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01月至2017年12月诊断的125例原发性小肠腺癌,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检查方式、肿瘤的病理特征、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并探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125例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2:1。诊断时中位年龄58岁。最常见的肿瘤位置是十二指肠(62.4%),空肠(25.6%)和回肠(12.0%)。2.67例(53.6%)表现为腹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余较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有黄疸31例(24.8%),体重下降29例(23.2%),肠梗阻25例(20.0%),呕吐21例(16.8%),腹胀15例(12.0%),黑便10例(8.0%)。黄疸多见于十二指肠腺癌,肠梗阻、黑便多见于空回肠腺癌(P<0.05)。3.年龄、性别、CEA、CA125、组织分级、肿瘤分期分布在十二指肠与空回肠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99、肿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01)。4.小肠腺癌非侵入性检查如腹部超声、消化道造影、CT、MRI检出率分别为30.9%,42.4%,60.2%和62.5%。内窥镜检查中胃镜、小肠镜检出率为61.3%、85.7%。5.11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99例(83.2%)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对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688)。6.有效随访106例,中位总生存期为29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38.4%,其中Ⅰ期为61.1%,Ⅱ期51.1%,Ⅲ期32.6%和Ⅳ期11.4%。单因素分析年龄、组织分级、TNM分期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高龄、肿瘤分期(Ⅲ期和Ⅳ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结论1.十二指肠腺癌是最常见的小肠腺癌,在临床症状、CA199水平及肿瘤大小方面与空回肠腺癌存在差异。2.对可疑症状(非特异性腹痛、隐匿性消化道出血、无痛性黄疸等)的高度怀疑,并行CT、MRI、内窥镜等联合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方法。3.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治术后应用辅助化疗不能改善总体生存状况。4.高龄、肿瘤分期(Ⅲ期和Ⅳ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鲁亚明,程鹏,张玲利[4](2019)在《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文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小肠腺癌是消化系统少见病,但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漏诊及误诊率仍较高.深入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对提高早期确诊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01/2017-09收治的98例经组织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十二指肠58例,空肠29例,回肠11例.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47例,黄疸31例,肠梗阻25例,消化道出血7例.检查方法有消化道造影、CT、内镜等.误诊35例,误诊率为35.7%.单因素分析提示误诊与肿瘤部位、生长方式、肿瘤大小有关(P<0.05). 96例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腺无特异性表现,临床误诊率较高,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陈再彦,严冬,刘国庆[5](2018)在《多层螺旋CT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0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小肠淋巴瘤患者、30例小肠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病理确诊前,均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分析两种疾病影像学特征、发病部位,并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小肠淋巴瘤好发部位为回肠,小肠腺癌好发部位为十二指肠,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发病部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征(动脉期、静脉期强化程度)对比小肠腺癌明显高于小肠淋巴瘤,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多层螺旋CT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准断准确率与金标准相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同时还可对以上病变进行鉴别,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90期)
杜亚奇,敖然,刘东屏,孙明军,周环[6](2018)在《原发性小肠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我院就诊经双气囊小肠镜活检发现的1例原发性小肠腺癌,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张瑞,朱金水,张靖[7](2018)在《磁控胶囊内镜发现原发性小肠腺癌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较低,约占消化道肿瘤的5%,其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以下。小肠腺癌是小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小肠上皮,好发部位为十二指肠。由于小肠腺癌起病隐匿,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致使其漏诊率和误诊率大大增加。本文就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的一例原发性小肠腺癌做一报道。(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13)
宋彩霞,马强[8](2018)在《小肠腺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肠腺癌(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SBA)是临床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总体生存率低,预后差。近年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对其发病起一定作用。此外,多种基因突变、DNA甲基化、DNA错配修复和微卫星不稳定及相关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参与了SBA的发生、发展。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SBA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8年02期)
王春辉,雷志毅[9](2018)在《小肠间质瘤与原发小肠腺癌的口服钡剂造影与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与小肠腺癌的口服钡剂造影与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间19例小肠间质瘤、15例小肠腺癌的口服钡剂造影表现和CT表现。结果:小肠间质瘤19例、小肠腺癌15例。小肠间质瘤位于空肠10例,十二指肠6例,回肠3例。小肠腺癌位于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7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2例,回肠2例,空肠1例。小肠间质瘤口服钡剂造影表现:1例出现空肠上段椭圆形充盈缺损;3例回肠半圆形充盈缺损,基底较宽。小肠腺癌:6例出现空肠上段肠管局限性狭窄,病变两端分界明显,粘膜皱襞破坏,显示不规则充盈缺损。CT表现:19例小肠间质瘤:实性5例,囊性3例,混合性11例。4例出现转移病灶。小肠腺癌:15例均出现肠壁不均匀增厚,软组织肿块形成;4例肠旁肿大淋巴结,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不如动脉期,呈"快速上升-平台"模式改变。结论:对两种疾病的两种检查方法和临床表现进一步总结,提高对小肠间质瘤和小肠腺癌的诊断认识。(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李杰,段艳霞,唐楷杰,王志亮,侯妮[10](2017)在《小肠腺癌63例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小肠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小肠腺癌患者63例,术前胃镜、小肠镜检查确诊39例;影像学检查(胃肠造影,CT,磁共振)确诊1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5例;手术探查确诊7例。5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和生存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63例小肠腺癌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梗阻和出血。十二指肠为高发部位。早期诊断率低,本组患者中Ⅲ期占60.32%,Ⅳ期占30.16%。63例腺癌患者总1年生存率为60.32%,总2年生存率仅39.69%,十二指肠腺癌较空、回肠腺癌患者预后差。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明显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结论提高早期诊断率,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小肠腺癌的临床诊治关键。(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小肠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小肠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较困难,确诊时多为中晚期,预后差。临床上对其生物学特征、诊治手段及预后的研究较少。VEGF-VEGFR蛋白家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大量实验证明VEGF-VEGFR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淋巴转移、TNM分期等密切相关。VEGFR-2拮抗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且效果确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显着提高患者OS及PFS。但是VEGF-VEGFR在小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如何,以及与小肠腺癌的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少。VEGFR-2的拮抗剂在小肠腺癌中的临床应用尚无文献报道。为此我们探讨VEGF-VEGFR在小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VEGFR-2拮抗剂在小肠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旨在为小肠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实验依据及临床证据。方法:1.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8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A、VEGF-B、VEGFR-1、VEGFR-2及VEGFR-3的表达,对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2.报告4例在2017年9月-2018年5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VEGFR-2拮抗剂治疗的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1.共入组小肠腺癌患者87例。VEGF-A、VEGF-B、VEGFR-1、VEGFR-2、VEGFR-3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1的表达在肿瘤原发部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R-1在十二指肠表达率要高于空肠及回肠(P=0.003);VEGF-B、VEGFR-1、VEGFR-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级更差的上述蛋白的表达率更高(P分别为0.045、0.005、0.034);在肿瘤的浸润深度分期中,T分期更高的患者VEGF-A、VEGFR-1表达的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VEGFR-2、VEGFR-3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表达的表达率要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不同的TNM分期中VEGF-A、VEGF-B的表达具有差异性,Ⅳ期患者的表达率要高于Ⅲ期及Ⅰ/Ⅱ期患者,且叁者呈正相关(P均<0.000)。2.4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1例,男女比例为3:1;平均手术年龄为55.3±24.4(49-62)岁;其中1例起源于十二指肠,2例起源于空肠,1例起源于回肠,TNM分期均为Ⅳ期。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11个月、13个月和14个月。结论:1.VEGF-A、VEGF-B主要在小肠癌细胞质中呈弥漫性表达,在内皮细胞膜上少量表达。VEGFR-1、VEGFR-2、VEGFR-3阳性表达为棕黄色,主要在血管内皮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膜,在肿瘤细胞也可见轻度表达。2.在蛋白水平,VEGFR-1在小肠腺癌不同部位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VEGFR-1在十二指肠的表达要高于空肠及回肠;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中,VEGF-B、VEGFR-1、VEGFR-2的表达水平不相同,组织学分级更差的上述蛋白的表达率更高;在肿瘤的浸润深度分期中,VEGF-A、VEGFR-1高表达的患者T分期更高。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R-2、VEGFR-3的表达率更高。不同的TNM分期中VEGF-A、VEGF-B的表达具有差异性,Ⅳ期患者的表达率要高于Ⅲ期及Ⅰ/Ⅱ期患者。3.阿帕替尼联合FORFIRI方案在4例小肠腺癌患者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可控,但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其疗效性与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肠腺癌论文参考文献
[1].郭建榕,蔡美花.分析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腺癌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9
[2].兰春斌.VEGF-VEGFR在人小肠腺癌中的表达及VEGFR-2拮抗剂在小肠腺癌中的临床应用[D].西南医科大学.2019
[3].鲁亚明.125例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D].郑州大学.2019
[4].鲁亚明,程鹏,张玲利.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文献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
[5].陈再彦,严冬,刘国庆.多层螺旋CT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6].杜亚奇,敖然,刘东屏,孙明军,周环.原发性小肠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
[7].张瑞,朱金水,张靖.磁控胶囊内镜发现原发性小肠腺癌1例[C].第叁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8].宋彩霞,马强.小肠腺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8
[9].王春辉,雷志毅.小肠间质瘤与原发小肠腺癌的口服钡剂造影与CT诊断与鉴别诊断[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10].李杰,段艳霞,唐楷杰,王志亮,侯妮.小肠腺癌63例诊治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