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施肥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预期利润
施肥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刘铮,刘洪彬,欧文影,李思怡[1](2019)在《辽宁省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辽宁省8个市县402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信息获取能力、种植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种植规模、技术认知、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政府补贴、技术培训以及土地流转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有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高晶晶,彭超,史清华[2](2019)在《中国化肥高用量与小农户的施肥行为研究——基于1995~201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存在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化肥施用量,充分认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对于更好地应对解决、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中国化肥的施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主要发现:(1)整体来看,中国农户——特别是主粮种植农户的化肥用量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早期经验性固定行为习惯特征;(2)由国情现实决定的户均土地规模较小且细碎化程度较大等因素也是导致中国农户化肥施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相对很小,且在主粮作物和经济作物中的影响方向不同;(3)对于经验性投入行为特征更明显的主粮作物农户来说,近年来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对于调整这一习惯、从而降低施肥强度具有显着作用,在经济作物农户中则无此显着影响,而其他个体特征(如身份、教育状况、年龄等)和土地类型等变量的作用则整体上均不太显着。(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王恒,易小燕[3](2019)在《绿色发展背景下农户施肥及其决策行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振兴是"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生态振兴,应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在化肥施用过量的背景下采用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施肥行为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科学施肥实施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首先总结了绿色施肥行为的内涵,即选择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肥料,选择绿色生产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减少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行为。然后系统地整理了包括计划行为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在内的绿色施肥的决策机制,并从地块特征、外部政策环境、个体和家庭特征及农户感知4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农户绿色施肥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研究内容及研究主体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的结论,未来关于绿色施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大趋势:1)研究内容将随着绿色施肥科技的进步不断拓展; 2)研究的主体会聚焦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施肥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8期)
王恒,易小燕[4](2019)在《生态振兴视角下绿色施肥行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生态振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实现生态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但我国农户的施肥结构和施肥行为不合理,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绿色转型。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内绿色施肥行为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发现绿色施肥行为包括对于新型肥料和绿色施肥技术等的选择。小农户的绿色施肥行为具有盲目性特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具有自觉性特征。绿色施肥行为主要受耕地状况、个人家庭特征等因素影响。目前可以从以下3点进行深入研究:(1)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试验法;(2)影响因素可以考虑主体特征和规模因素;(3)研究对象可以扩展到新型经营主体。(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陈小奔[5](2019)在《基于农户施肥行为的肇州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出逐年增加,但也造成了严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而化肥被认为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户不合理的施肥方式造成土壤污染以及大量施肥所带来的剩余养分经过雨水冲刷、灌溉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压力。由于农业面源污染随机性以及广域性的特点,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末端治理面临极大困难。农户作为农业面源污染产生以及防控的主体,如何诱导农户合理施肥对基于化肥投入的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防控意义重大。研究具体内容为首先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行定义,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通过资料查阅以及实地调查对肇州县化肥施用状况和农户施肥行为进行分析;然后对农户施肥行为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针对结论提出相关对策。通过对样本农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地块数,有无承包地,是否知道农业面源污染,是否得到施肥技术指导,家庭耕地数,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地块数较多的农户施肥量较高,有承包地的农户相对于没有承包地的农户施肥量较高,不知道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施肥量高于知道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会减少施肥量。农户的耕地数量越多,施肥量越少。以农业为副业偏向兼业的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会增加施肥量。最后基于对农户施肥行为的研究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环保意识;强化农业推广工作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耕地适度规模经营;调整施肥结构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强化政策落实工作保障政策有效进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罗小娟,冯淑怡,黄信灶[6](2019)在《信息传播主体对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平原690户种粮大户的空间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化肥用量水平不断提高,并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何促进化肥减量化一直是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焦点。首先,本文构建了信息传播主体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提出叁个验证假说。其次,基于长江中下游江苏、江西两省690个种粮大户的调查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不同性质的信息传播主体对种粮大户施肥行为的影响,并检验种粮大户之间施肥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性质的信息传播主体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使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路径也存在显着差异。政府公共机构组织主要通过价值引导机制指导种粮大户减少化肥施用量,而市场化组织则侧重于通过利益引导机制激励种粮大户增加化肥施用量。从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引导效果看,政府公共机构组织的效果大于市场化组织,政府公共机构组织可以引导农户减少氮肥用量31. 21 kg/hm~2,而市场化组织则会引导农户增加氮肥用量20. 18 kg/hm~2,后者仅占前者的64. 67%。②以亲戚朋友、种粮大户等社会网络为基础的非正式传播主体对农户的施肥行为产生明显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种粮大户之间的氮肥用量存在显着的正空间相关性。③种粮大户的个人、家庭和土地等特征也是影响化肥施用的重要因素。最后本研究从发挥政府在化肥信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规范市场化组织传播主体的行为、注重提升农户在信息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有针对性地筛选化肥信息传播的重点对象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4期)
徐岳桐,张晓雪,王涛,张海燕,陈川[7](2019)在《基于农户施药施肥行为的耕地质量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粮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今天,耕地质量保护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推动耕地质量保护,可是效果甚微。该文以农户施药施肥行为为视角,针对其施药施肥的经验性倾向、使用不科学的施药施肥方式等方面,提出推进农业技术宣传与培训的革新;建立农药电子诊断系统;应用ET农业大脑,实现农药化肥"精准施用";建立农地档案管理制度;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化肥技术革新;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孔凡斌,钟海燕,潘丹[8](2019)在《小农户土壤保护行为分析——以施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土壤保护行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首先将经营规模引入农户技术采用模型,构建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户土壤保护行为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地,本文基于7省753户小农户的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小农户土壤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小农户测土配方肥和有机肥使用行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年龄、土地产权类型、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技术培训、风险偏好程度等代表知识因素的变量对小农户测土配方肥使用行为的影响显着,说明测土配方肥为知识密集型的生产要素;年龄、土地产权类型、劳动力总数、非农劳动力数量、养殖业收入、对过量施肥土壤影响的认知程度等代表劳动力和资金因素的变量对小农户有机肥使用行为的影响显着,说明有机肥为劳动—资金双密集型的农业生产要素。(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梁增芳,肖新成,倪九派,吴彦,付川[9](2019)在《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视角下叁峡库区农户施肥行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叁峡库区农户的施肥行为对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结合当地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和水土流失发生机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地农户的施肥行为。结果表明:叁峡库区农户对过量施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偏向于将有机肥施在土地质量较差的耕地上;农户在确定农作物施肥量时主要是凭自己的经验。2013—2015年叁峡库区农户化肥使用量增加幅度较大,原因主要是土壤肥力下降和化肥肥效低;使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农户,化肥用量增加幅度较大;对已认识到过量施肥危害性的农户,化肥使用量增加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1期)
魏欣,李世平,张丛军[10](2018)在《农户施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农作物种植户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的兴平市、礼泉县和杨凌示范区的粮食、苹果和蔬菜种植户施肥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和种植经验对施肥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技术培训和参加"订单式"农业生产对减少施肥量具有正向作用;农产品价格上涨会促进化肥用量;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环境意识,化肥价格变动以及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对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8年12期)
施肥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中国存在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化肥施用量,充分认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对于更好地应对解决、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中国化肥的施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主要发现:(1)整体来看,中国农户——特别是主粮种植农户的化肥用量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早期经验性固定行为习惯特征;(2)由国情现实决定的户均土地规模较小且细碎化程度较大等因素也是导致中国农户化肥施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相对很小,且在主粮作物和经济作物中的影响方向不同;(3)对于经验性投入行为特征更明显的主粮作物农户来说,近年来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对于调整这一习惯、从而降低施肥强度具有显着作用,在经济作物农户中则无此显着影响,而其他个体特征(如身份、教育状况、年龄等)和土地类型等变量的作用则整体上均不太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施肥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刘铮,刘洪彬,欧文影,李思怡.辽宁省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研究[J].农业经济.2019
[2].高晶晶,彭超,史清华.中国化肥高用量与小农户的施肥行为研究——基于1995~201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发现[J].管理世界.2019
[3].王恒,易小燕.绿色发展背景下农户施肥及其决策行为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4].王恒,易小燕.生态振兴视角下绿色施肥行为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19
[5].陈小奔.基于农户施肥行为的肇州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6].罗小娟,冯淑怡,黄信灶.信息传播主体对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平原690户种粮大户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7].徐岳桐,张晓雪,王涛,张海燕,陈川.基于农户施药施肥行为的耕地质量保护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19
[8].孔凡斌,钟海燕,潘丹.小农户土壤保护行为分析——以施肥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9
[9].梁增芳,肖新成,倪九派,吴彦,付川.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视角下叁峡库区农户施肥行为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9
[10].魏欣,李世平,张丛军.农户施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农作物种植户的调研[J].农村经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