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抒情自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岛,自我形象,流变
抒情自我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歌[1](2018)在《论北岛诗歌中抒情自我形象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一直贯穿于北岛诗歌创作之中,从初登诗坛到流亡异国,北岛诗歌中抒情自我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北岛整体的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从1970年到2008年间北岛诗歌中抒情自我形象的阶段性变化,为研究北岛诗歌提供一种整体性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廖延似[2](2015)在《论湖畔诗歌的现代抒情自我及其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集结于杭州西湖的湖畔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群"专心致志写情诗的人",他们在西子湖畔歌哭歌笑,用纯真与美好谱写了一首首清新的诗歌乐章,在新旧交替、动荡压迫的"五四"时期显得尤为难得。湖畔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不论是在爱情诗还是自然诗的表现上都是如此。在他们的诗歌中,普遍存在一个抒情主体,通过研究湖畔诗人的情感经历,特别是爱情经历可以得知这个抒情主体表现的就是诗人写作当下真实的内心情感,是诗人内心情感在诗歌中的外在投射。这个抒情"自我"的形成,是时代环境"这一刻"和诗人性格"这一个"相碰撞的结果,是诗人在感受世界后的内在流露,是被压制天性的表达,是情感宣泄的抒发,而这个抒情"自我"表达的情感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不仅是诗人一种反叛精神的体现,更是契合五四时期所倡导的时代精神,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本文从诗人创作心理切入,分析湖畔诗歌中抒情自我的形成、表达以及在抒情"自我"外在投射的诗歌世界中构建的审美呈现。(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5-01)
石韶华[3](2014)在《主观抒情 自我表现——郁达夫创作心理与创作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受特殊家庭背景和自身艺术追求目标的影响,郁达夫的创作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大胆的自我表现,自我暴露两个明显特征。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他对革命、对人生的态度诚恳地反映在自己的创作中,并且对传统意识进行了解构,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带进了新文学小说创作中,开创了一种"自叙传"的浪漫抒情小说形式。(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4年12期)
王圣贻[4](2012)在《赋有现代意识的抒情“自我”——读辛笛诗作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十多年来,九叶诗派的长者辛笛忠实于对时代、生活的观察感受,忠诚于自己心中的诗艺,精心塑造了富有现代意识和个性的知识者抒情"自我",写出了自己冷静的思索、热烈的向往、感情的波动、心理的演变;表现了流派和个人的风格特点,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喜爱。(本文来源于《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期刊2012-10-01)
吴娟[5](2011)在《从抒情自我到批判现实》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致以1830年为界,海涅的文艺思想主要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的海涅师从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奥·威·施莱格尔,思想和诗歌艺术呈现出浓郁的浪漫派风格。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海涅的文艺思想出现了注重现实批判的转向,并对德国浪漫派的文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批评。为了梳理海涅文艺思想的内在转变过程,本文依次论述了海涅前后期的主要文艺观点,并对其转变原因和转变背后的实质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自我”、“抒情”是海涅前期文艺思想的两个关键词。德国早期浪漫派受费希特唯心主义的影响,将文艺和个体独有的感受联系起来,认为文艺的作用在于表现个体内心独有的感受。受德国浪漫派的影响,早期海涅将诗歌看作是一种主体的“自我表达”。在其早期的诗歌作品中,爱情及恋爱中的心理成为主题。我们可以认为,海涅诗中的爱情不是单纯的“爱情”,实际上是海涅社会遭遇和生活挫折的一个缩影和模型。借助于“爱情”,海涅将外在世界主观化、感性化,并内在化为自我感受的一部分,最终通过诗歌加以呈现。海涅同时将“情感”视为文艺的创作的要素之一,认为诗歌的思想首先来自于感情而非理性,从而反对用概念化和理性化的思想进行诗歌创作。这一时期,海涅的文艺思想在总体上体现出个人化和内在化的倾向,与现实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1830年后,注重自我表达和情感抒发的文艺思想逐渐被“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这一面向现实生活的文艺观所取代。文艺必须具有时代特色,必须贴近现实生活,必须具有批判意识成为这一时期海涅文艺观的叁大核心。在此基础上,海涅对德国浪漫派逃避现实的文艺倾向进行了批判,认为施莱格尔兄弟美化中世纪的诗歌观念违背了文艺的当代使命,是逆历史潮流而行。他同时从哲学和宗教的高度否定了基督教的唯灵论,认为唯灵论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石,并且使德国社会和文艺界只沉溺于虚妄的彼岸世界却无视现实社会的变革需要。海涅还深刻地批判了歌德的冷淡主义,指出歌德的作品没有像席勒的作品那样产生行动,缺乏批判的精神。综合来看,海涅前期的文艺思想可以概括为“自我抒情”,后期可以概括为“批判现实”。爱国情怀,海涅自身的反抗精神和犹太人身份,以及黑格尔哲学和当时文学思潮的变迁是引起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海涅以政治立场的不同对德国浪漫派展开批判存在着文艺政治化的不合理性,但也显示出海涅文艺观转变的背后实际上探讨的是文艺的历史使命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海涅的这一转变并不纯粹明确,背后隐藏着诸多的矛盾和冲突,而海涅本人始终徘徊在“抒情自我”和“批判现实”之间。(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5-04)
王布新[6](2009)在《论戴望舒诗歌抒情自我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戴望舒创造性地将中国诗的诗骚传统与现代情绪融合,以对现实政治的有意规避与消极抗争来坚守个人性抒情话语,其诗歌中的抒情自我具有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并始终体现着对自身情感的迷恋与坚守。抒情自我的忧郁气质与唯美的理想诉求之间的情感裂隙是推动其诗歌创作的内在因素。其后期诗歌主要成就仍然是面向个体抒情的诗作,而所谓的诗风转型,实际上只是诗人对现实政治消极抗争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孙益波[7](2008)在《诗性智慧:瞬间印象中的生命主体——论辛笛诗歌中的抒情自我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九叶"诗人的辛笛,其最显着的特征即是以"瞬间印象"的感悟方式来抒写"生命形式"。诗人将历史变革和时代精神融于对"瞬间印象"的捕捉和发现之中,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传统的基础上,以他强烈的自我抒情意识把这些"印象"与当时的中国社会紧紧联系起来,把古代与西方的智性思辨融入到这些"瞬间印象"中来,"瞬间印象"与生命的永恒在辛笛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本文来源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王圣贻[8](1990)在《赋有现代意识的抒情“自我”——辛笛诗作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十多年来,九叶诗派的长者辛笛忠实于对时代、生活的观察感受,忠诚于自己心中的诗艺,精心塑造了富有现代意识和个性的知识者抒情“自我”,写出了自己冷静的思索、热烈的向往、感情的波动、心理的演变;表现了流派和个人的风格特点,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喜爱。(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1990年02期)
抒情自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集结于杭州西湖的湖畔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群"专心致志写情诗的人",他们在西子湖畔歌哭歌笑,用纯真与美好谱写了一首首清新的诗歌乐章,在新旧交替、动荡压迫的"五四"时期显得尤为难得。湖畔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不论是在爱情诗还是自然诗的表现上都是如此。在他们的诗歌中,普遍存在一个抒情主体,通过研究湖畔诗人的情感经历,特别是爱情经历可以得知这个抒情主体表现的就是诗人写作当下真实的内心情感,是诗人内心情感在诗歌中的外在投射。这个抒情"自我"的形成,是时代环境"这一刻"和诗人性格"这一个"相碰撞的结果,是诗人在感受世界后的内在流露,是被压制天性的表达,是情感宣泄的抒发,而这个抒情"自我"表达的情感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不仅是诗人一种反叛精神的体现,更是契合五四时期所倡导的时代精神,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本文从诗人创作心理切入,分析湖畔诗歌中抒情自我的形成、表达以及在抒情"自我"外在投射的诗歌世界中构建的审美呈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抒情自我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歌.论北岛诗歌中抒情自我形象的流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
[2].廖延似.论湖畔诗歌的现代抒情自我及其构建[D].浙江大学.2015
[3].石韶华.主观抒情自我表现——郁达夫创作心理与创作风格[J].读书文摘.2014
[4].王圣贻.赋有现代意识的抒情“自我”——读辛笛诗作札记[C].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2012
[5].吴娟.从抒情自我到批判现实[D].浙江大学.2011
[6].王布新.论戴望舒诗歌抒情自我的嬗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孙益波.诗性智慧:瞬间印象中的生命主体——论辛笛诗歌中的抒情自我形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8].王圣贻.赋有现代意识的抒情“自我”——辛笛诗作札记[J].江淮论坛.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