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减毒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疫苗候选株,安全性,稳定性,体液免疫
减毒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论文文献综述
朱腾飞[1](2019)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叁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候选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胞内细菌,它能突破人或动物的肠道、血胎和血脑屏障,进而引起胃肠炎、脑膜炎、败血症及流产等临床症状,死亡率可达20%-30%,是一种人兽共患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该致病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目前针对李斯特菌病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虽然国际上己对预防李斯特菌病的疫苗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但至今尚未有用于临床的有效疫苗问世。针对Lm的胞内感染特性,具有较好激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减毒活疫苗是具有研发前景的疫苗。本研究以引起绵羊李斯特菌病暴发的4b型李斯特菌NTSN菌株为研究材料,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缺失叁个相邻毒力基因actA、plcB和orfX的缺失株NTSN△actA/plcB/orfX,并以小鼠和绵羊作为试验动物模型,对疫苗候选株的安全性、保护性免疫应答特性以及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Differentiation of infected from vaccinated animals,DIVA)特性进行了研究。叁基因缺失的减毒李斯特菌活疫苗菌株的研究,能有效预防野毒李斯特菌的感染,可提高动物源性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大大降低人类患李斯特菌病的风险,是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有力手段,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1、NTSNΔ actA/pΔcB/orfX的构建、鉴定及其稳定性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LL NTSN基因组中相邻的叁个毒力基因actA、plcB和orfX基因进行了敲除,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和磷脂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缺失株丧失表达肌动蛋白聚集因子ActA、磷脂酶PC-PLC蛋白和OrfX蛋白的能力。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是疫苗株实用性的先决条件,为此首先利用体外传代实验对疫苗候选株NTSN△actA/plcB/orfX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第5代、15代和30代的菌株与原代疫苗候选株相比,菌株的形态、生化特性、目的基因序列均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该疫苗候选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它的安全性及免疫应答特性奠定了基础。2、NTSNΔ actA/plcB/orfX在小鼠模型中安全性和保护性应答特性研究安全性是疫苗使用过程中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本研究中我们以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腹腔接种的方式,对疫苗候选株的毒力进行了评价。LD5o测定结果显示,NTSN△actA/plcB/or说毒力比野生株NTSN下降了 794倍。疫苗候选株以高于野生菌株100倍的剂量对小鼠进行了腹腔接种,结果显示,该疫苗候选株在短时间内可被机体完全清除;而野生株接种组小鼠的脾脏和肝脏中仍定植有高于100 CFU/g的李斯特菌。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TSNΔac/AplcB/orfX免疫组肝脏、脾脏、心脏、肺和脑中无明显的病理变化,提示该疫苗候选株安全性显着提高。利用间接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免疫组诱导的抗体水平达到5× 104 U,显着高于对照组,表明该疫苗候选株能诱导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此外,还利用间接ELISA,检测了血清中用于区分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标志物IgG2a和IgG1的水平。结果显示,免疫组IgG2a水平显着高于IgG1,且IgG2a/IgG1大于1,表明NTSNΔactA/plcB/oryX能诱导小鼠产生偏向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分泌实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产生的IFN-Y、TNF和IL-6的含量显着提高,而IL-4的含量降低,进一步证实了NTSNΔ actA/plcB/orfX能诱导小鼠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对小鼠皮下加强免疫两周后,分别以致死剂量的4b型和1/2b型强毒菌株进行了攻毒实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候选株不仅能免疫保护血清型4b的强毒菌株的攻击,而且也能免疫保护血清型1/2b强毒菌株的攻击。综上所述,疫苗候选株NTSN△actA/plcB/orfX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能激发良好的体液免疫和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不仅能免疫保护血清型4b还能交叉免疫保护1/2b型强毒菌株的感染。因此,该疫苗候选株用于预防动物李斯特菌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安全性和免疫应答特性,还有待通过田间实验进行进一步的转基因安全评价。3、NTSNΔ actA/plcB/orfX在湖羊模型中安全性、保护性应答及DIVA特性研究以湖羊为动物模型,进一步评价该疫苗候选株用于预防动物李斯特菌病的可行性。通过皮下注射免疫的方式,对该疫苗候选株的安全性、免疫保护性和DIVA特性进行了研究。体内感染动态试验结果表明,NTSN△actA/plcB/orfX在湖羊中的载量逐渐降低,在免疫后的第23d被宿主彻底清除。疫苗免疫组湖羊多个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疫苗候选株NTSN△actA/plcB/OrfX对羊组织未造成显着性的病变,提示该疫苗候选株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第二次免疫21d后,利用用野毒菌株NTSN进行了攻击,免疫组绵羊的存活率为78%,而对照组全部死亡。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NTSN△actplcB/orfX免疫后能显着减少野毒株NTSN对羊的组织损伤。由此表明,该疫苗候选株可以较好地免疫保护相同血清型野生毒株的攻击。颈静脉采集湖羊血清,以LLO作为包被抗原进行的抗体测定结果显示,疫苗候选株激发绵羊产生的LLO抗体水平与野毒株NTSN感染组没有显着性差异;而以PlcB作为包被抗原进行的间接ELISA测定结果显示,疫苗候选株不能激发PlcB抗体的产生,以上结果表明,该疫苗株中缺失的plcB基因可以作为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接种羊的血清学标记,而hly基因的表达产物LLO可用于测定体液免疫的检测抗原和细胞免疫的刺激物。上述结果表明,该叁基因突变株可能是一种安全的,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性并符合DIVA计划的李斯特菌疫苗候选株。(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20)
尹晓蛟,白琳,尹光法,唐志强[2](2016)在《重组减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细菌疫苗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已获得多方面进展,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因其独特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而备受重视。Lm被专职或非专职吞噬细胞摄入后借助于自身分泌的毒力因子的协调作用在吞噬细胞内生存繁殖,同时引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及体液免疫应答。将肿瘤特异性或相关性抗原基因导入减毒的Lm中,能显着增强宿主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效应细胞靶向性地进入肿瘤组织作用于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肿瘤退化,且不易复发,因此重组减毒Lm从理论上分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癌疫苗载体。文中主要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作为肿瘤靶向性疫苗载体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抗肿瘤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和前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蒋苹,钱悦,冯爱平[3](2010)在《重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作为疫苗载体在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细菌疫苗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能在专职吞噬细胞和非专职吞噬细胞内生存繁殖,可同时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将外源性肿瘤特异性抗原导入减毒LM,可以显着诱导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是非常有效的疫苗载体。文章主要从具有胞内茵特殊优势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做为抗肿瘤疫苗载体的优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殷月兰,焦新安,朱国强,潘志明,黄金林[4](2007)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减毒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使野生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yzLM4缺失两个毒力基因 actA 和 plcB 而达到减毒的目的。为了对 LM 突变株 yzLM1-2进行鉴定及免疫应答分析,克隆和原核表达了 actA 基因、plcB 基因和 hly 基因并研制了 ActA 蛋白和 LLO 蛋白的单抗。细胞感染实验和投射电镜观察显示突变株具有吸附、侵入和细胞内繁殖的特性,但丧失从胞浆中向细胞膜方向运动、以伪足状结构伸向相邻细胞造成细胞间直接扩散的特性。鸡胚感染实验显示,突变株的半数致死剂量与野生型相比降低3个数量级,表明重组菌对鸡胚致病力降低。在小鼠感染模型中,对脏器中 LM 分布动态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菌在高于野生型10~3的剂量尾静脉注射或高于野生型40倍的剂量下口服免疫后,小鼠脏器中 LM 的数量低于野生型免疫组、清除的速度也显着快于野生型免疫组。对小鼠抗 LLO 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和野生型细菌同样激发较高水平的抗体。在口服和尾静脉注射免疫后,CD8~+T 细胞都在第7d 达到高峰,且注射免疫方式产生的 CD8~+T 细胞数量高于口服方式,CD4~+T 细胞在14d 时达到高峰。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菌免疫组对同种血清型 LM 的攻毒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达到100%。在商品鸡的感染试验中,重组菌在与野生型细菌相同剂量灌服或胸肌注射后,鸡脏器中 LM 的数量低于野生型免疫组,被清除的速度也显着快于野生型免疫组。两种细菌在以相同的剂量首免和二免免疫鸡21d 后,对 LLO 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减毒菌免疫组鸡的抗体水平低于野生型免疫组。但保护力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菌免疫组对同种血清型 LM 的攻毒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清除细菌的速度显着快于空白组,对增重不造成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减毒突变株侵袭力下降、致病力降低、能激发较高水平的抗体产生,对同种血清型 LM 的攻毒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因此本研究获得的减毒突变株不仅对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构建预防人类和动物疫病的疫苗载体奠定了基础。此外,对于 LM 阐明毒力因子的致病机理与免疫保护作用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第15届世界禽病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1)
殷月兰,焦新安,许海燕,焦红梅,潘志明[5](2006)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减毒候选菌株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确定用于减毒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菌株,对初筛入选的血清型为1/2a菌株Lm1、Lm2、Lm3和Lm4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利用PCR技术均成功地扩增出4株菌株的hly基因及actA和plcB基因片段。以LD50的测定试验作为菌株毒力指征,对4株菌株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4株菌株均为强毒菌株,其中菌株Lm4的毒力最强,用BALB/c小鼠测得的LD50为1.47×104CFU。结论确定以Lm4作为候选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徐晶靓,江玲丽,陈宁,帅江冰,方维焕[6](2006)在《携带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构建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鸡新城疫病毒F基因(NDV-F)为模式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切割-重迭延伸PCR法(SOE-PCR)将其插入到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毒力基因hly的启动子和信号肽序列下游,并将该融合片段克隆入穿梭质粒pKSV7,随后将重组质粒电转李斯特菌进行同源重组。NDV-F基因的PCR扩增表明该重组菌构建成功,RT-PCR结果表明F基因在重组菌中得到了转录。比较了重组菌和野生型菌株的溶血性、黏附和侵袭力、对小鼠和鸡胚的毒力和生长特性以及重组菌的体内外稳定性,结果表明:hly基因中F片段的整合消除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溶血素基因的表达,其培养上清液没有溶血性,而野生型菌株的溶血价达24;细胞试验表明重组菌对细胞的黏附力和相对侵袭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相对侵袭力与野生型菌株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重组菌对小鼠及鸡胚的毒力(LD50)与野生型相比分别下降3.7和6.5个对数数量级;重组菌在BHI肉汤和小鼠体内连续5次后,仍然可以扩增出目的基因NDV-F,初步表明该重组菌较为稳定。(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殷月兰[7](2006)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减毒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人兽共患李斯特菌病的病原,主要通过食用被LM污染的食品感染,能引发人的脑膜炎、发热性败血性胃肠炎、孕妇流产等,感染后发病死亡率约为25%。欧美国家曾多次暴发流行,LM对食品的污染与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其中研制预防李斯特菌病的减毒活疫苗是重要的课题之一。另一方面,鉴于LM是胞内寄生菌,减毒LM是非常有前景的疫苗载体之一。为此,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对血清型为1/2a的野生型菌株基因组中相邻的两毒力基因actA和plcB进行缺失,获得减毒重组菌株,并以减毒株开展了以原核和真核表达的不同方式运送模式蛋白GFP的研究。为了对减毒株的免疫保护力进行评价,以及从不同水平上证实基因的缺失,对毒力基因hly和act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对ActA蛋白进行了单抗的研制。减毒突变株的获得不仅对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构建预防人类和动物疫病的疫苗载体奠定了基础。此外,对于LM阐明毒力因子的致病机理与免疫保护作用提供了条件。1.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actA基因和hly基因的原核表达及ActA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利用PCR技术从血清型1/2a的LM4株中扩增出actA基因,经克隆筛选和测序鉴定后,构建成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actA及pET-actA,转入终宿主菌E.coli后,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actA基因在两种载体中均获得表达,融合蛋白的大小分别约为120KD和97KD。(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6-05-01)
减毒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细菌疫苗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已获得多方面进展,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因其独特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而备受重视。Lm被专职或非专职吞噬细胞摄入后借助于自身分泌的毒力因子的协调作用在吞噬细胞内生存繁殖,同时引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及体液免疫应答。将肿瘤特异性或相关性抗原基因导入减毒的Lm中,能显着增强宿主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效应细胞靶向性地进入肿瘤组织作用于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肿瘤退化,且不易复发,因此重组减毒Lm从理论上分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癌疫苗载体。文中主要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作为肿瘤靶向性疫苗载体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抗肿瘤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和前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毒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论文参考文献
[1].朱腾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叁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候选株的研制[D].扬州大学.2019
[2].尹晓蛟,白琳,尹光法,唐志强.重组减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农业灾害研究.2016
[3].蒋苹,钱悦,冯爱平.重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作为疫苗载体在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
[4].殷月兰,焦新安,朱国强,潘志明,黄金林.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减毒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C].第15届世界禽病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5].殷月兰,焦新安,许海燕,焦红梅,潘志明.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减毒候选菌株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
[6].徐晶靓,江玲丽,陈宁,帅江冰,方维焕.携带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构建与鉴定[J].微生物学报.2006
[7].殷月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减毒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