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硝化反硝化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氯化苦,土壤熏蒸剂,nirS,反硝化作用
硝化反硝化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燕平梅,魏爱丽,赵文婧,李娜,李博[1](2019)在《氯化苦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及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氯化苦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采用理化分析和DGGE方法分析了氯化苦熏蒸后土壤反硝化及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不同浓度氯化苦熏蒸对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均匀度无影响,而对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的影响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对照。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表现为,经500 mg/kg氯化苦熏蒸的土壤在培养初期(0 d)反硝化率比对照降低10.55%,土壤反硝化作用被显着抑制。2周后3种浓度氯化苦均抑制土壤反硝化作用, 4周后土壤的反硝化作用缓慢恢复。500 mg/kg浓度氯化苦对土壤反硝化强度的影响与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不同,说明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强弱并非完全决定于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葛文杰[2](2019)在《铁盐强化活性污泥硝化作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向活性污泥系统投加氢氧化铁并保持连续运行,形成铁盐强化活性污泥系统。从硝化反应过程和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角度出发,研究铁盐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1期)
谢华松,魏爱红,庄远杯,张超,潘增峰[3](2019)在《不同产地莲雾果实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3个产地(海南、台湾、泰国)莲雾果实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福林酚比色法(Folin-Ciocalteu)和Al(NO3)3络合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产地莲雾果实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莲雾果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分别测定莲雾果实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采用相关程度分析方法对2种成分与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莲雾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依次为:海南莲雾>台湾莲雾>泰国莲雾;海南莲雾果实的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活性最强,并显着强于其他产地的莲雾(p<0.05),且莲雾果实抗氧化活性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通过对3个不同产地莲雾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作用评价及相关性分析,为莲雾果实品质的评价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王敬,朱波,张金波[4](2019)在《紫色土氮素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对长期施肥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中氮素循环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长期施肥对四川紫色土无机氮的动态变化、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施肥显着提高了紫色土的净矿化速率(P<0.05),不同施肥处理的平均净矿化速率分别为单施化学氮肥处理(NPK)≥猪粪处理(OM)>猪粪-化肥配施处理(OM-NPK)>秸秆-化肥配施处理(RSD-NPK)>秸秆处理(RSD)。秸秆处理(RSD)、RSD-NPK的平均净矿化速率为负值,表明长期施用秸秆促进了土壤无机氮的同化。与对照相比,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均显着刺激了紫色土的平均净硝化速率(P<0.05),其中以猪粪处理(OM)最高,为16.74 mg/(kg·d),是CK(5.84 mg/(kg·d))的2.87倍。与单施化学氮肥处理(NPK)相比,秸秆处理(RSD)显着抑制了硝化作用,平均净硝化速率下降了10.69%,但显着高于对照处理(P<0.05)。[结论]该研究为紫色土地区农业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王梦思,马红亮,高人,尹云锋,彭园珍[5](2019)在《含硫化合物对不同土壤硝化作用和N_2O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甲硫氨基酸对土壤氮的影响有别于其他氨基酸,为了探究这种影响差异是否与含硫有关,以3种不同pH值土壤:东北黑土(D)、福建红壤(F)、河南碱性土壤(H)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mg·N·kg~(-1))、添加甲硫氨基酸(Met,40 mg·N·kg~(-1))、半胱氨酸(Cys,40 mg·N·kg~(-1))、硫酸钠(S,91 mg·S·kg~(-1))4个处理在室内培养21天,分析各土壤的硝化过程和N_2O排放。结果表明:与CK相比,Met和Cys处理的净氨化速率在土壤D和F显着升高,在H土壤中为负值,S处理变化不明显;Met和Cys处理显着提高了H土壤净硝化速率403.6%和312.0%,显着降低了F土壤146.4%和122.4%,而在S处理变化不明显。可见含硫氨基酸添加促进酸性土壤氨化、抑制硝化作用,但对碱性土壤影响相反。在CK和S处理中,土壤净硝化速率表现为D>F>H,而在Met和Cys中则表现为H>D>F,有机硫和无机硫影响不同,在有机硫化合物处理中,净氨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分别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然而在无机硫化合物处理中,净氨化速率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关系,pH对净硝化速率没有影响。Met和Cys处理的N_2O产生速率显着升高,S处理与CK差异不明显,说明有机含硫化合物促进了N_2O的释放,尤其是F土壤。由于N_2O是硝化作用的产物,因此,F土壤硝态氮降低可能与硝态氮保持有关,并不是限制了硝化。(本文来源于《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健,祝凉,黄魁[6](2019)在《好氧堆肥体中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堆肥是一个好氧有机物降解转化的过程,涉及了诸多复杂的化学和微生物反应。硝化作用常发生在堆肥冷却和腐熟阶段,决定了堆肥产物的肥力,亦是堆肥体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综述了好氧堆肥体中硝化作用有关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旨在为阐明堆肥中硝化作用的机理,提升堆肥产物中氮素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刘羽,司徒嘉泳,侯庆华,张红莲,张锐[7](2019)在《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染水体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一直都是污水处理的重点问题之一,而水体中过量的氮、磷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严重时还会导致水体严重缺氧,从而严重危害渔业、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s)具有在节能省时下脱氮除磷的性能。本文总结了以往对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从2006年发现的DPABs的种类,DPABs脱氮除磷机理,温度、ph、氮源等环境影响因子对DPABs的脱氮除磷影响,并对DPABs对污水脱氮除磷应用处理进行探究,解决DPABs培养难,适应环境困难等问题,为以后结合海洋环境条件驯化出适应于海洋环境的并具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的DPABs,并根据其脱氮除磷功能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构建出特异性强的功能菌,将其应用于海洋环境修复处理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9-08-23)
朱晓萌,代彬彬,严亚[8](2019)在《城市河道沉积物中残留医用抗生素对反硝化潜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南明河贵阳城区段中沉积物的5种残留医用抗生素对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及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了5种反硝化过程中的关键功能基因丰度以及编码nirS基因的细菌群落结构,探讨了抗生素残留影响反硝化潜势的微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南明河沉积物中5种目标抗生素中,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的浓度最高((537.13±212.69) ng·g~(-1)),并且对沉积物中反硝化潜势有显着抑制效果(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NFX对反硝化潜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编码nirS细菌主导的亚硝酸盐还原阶段而实现的.本研究揭示了城市河道沉积物中的残留抗生素可能会削弱河道的反硝化脱氮能力从而加重河流氮污染状况,为评估抗生素污染的微生态效应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巧茹,史旋,宋伟,张小磊,李继[9](2019)在《碳源强化下的硫自养/异养反硝化协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强化硫自养反硝化过程,通过向连续稳定运行的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内投加少量碳源以进行强化,乙酸钠投加量分别为5.99、11.98、23.96 mg·L~(-1)。分析投加前后反应器内硝氮、COD、硫酸根和耗碱量的变化;研究了碳源强化下硫自养反硝化运行效能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投加少量碳源可增强自养反硝化过程硝氮的去除效果;在3种碳源投加量条件下,COD的利用率均大于85%,但硫酸盐生成量并未减少;在5.99 mg·L~(-1)碳源投加量下,系统实际耗碱量大于以硫酸根和COD计的理论耗碱量,而在11.98 mg·L~(-1)和23.96 mg·L~(-1)投加量下,实际耗碱量均介于2种理论值之间。在投加少量碳源后,自养反硝化脱氮效果明显提高,异养反硝化趋势随着碳源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汪珊,朱瑾,何岩,黄民生,周运昌[10](2019)在《硫化物对黑臭河道底泥反硝化潜势的影响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究不同浓度硫化物对黑臭河道底泥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同时分析底泥细菌、反硝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响应变化,为强化底泥反硝化脱氮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硫化物(8 mg·L~(-1))对底泥反硝化潜势无明显影响;适宜浓度的硫化物(40和64 mg·L~(-1))对底泥反硝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当硫化物浓度升高到96 mg·L~(-1)及以上时,还原态硫对反硝化过程起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底泥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硝化培养,细菌多样性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为主;同时,底泥细菌总数明显增加,代谢菌群的nirS丰度比、dsrB丰度比分别为1.42%和0.05%,相较原始底泥(0.15%,0.19%),反硝化细菌增值明显,但硫酸盐还原菌数量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硝化反硝化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向活性污泥系统投加氢氧化铁并保持连续运行,形成铁盐强化活性污泥系统。从硝化反应过程和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角度出发,研究铁盐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化反硝化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燕平梅,魏爱丽,赵文婧,李娜,李博.氯化苦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及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9
[2].葛文杰.铁盐强化活性污泥硝化作用效果研究[J].山西建筑.2019
[3].谢华松,魏爱红,庄远杯,张超,潘增峰.不同产地莲雾果实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作用[J].食品工业.2019
[4].王敬,朱波,张金波.紫色土氮素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对长期施肥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王梦思,马红亮,高人,尹云锋,彭园珍.含硫化合物对不同土壤硝化作用和N_2O排放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6].李健,祝凉,黄魁.好氧堆肥体中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
[7].刘羽,司徒嘉泳,侯庆华,张红莲,张锐.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染水体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C].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9
[8].朱晓萌,代彬彬,严亚.城市河道沉积物中残留医用抗生素对反硝化潜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9].王巧茹,史旋,宋伟,张小磊,李继.碳源强化下的硫自养/异养反硝化协同作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9
[10].汪珊,朱瑾,何岩,黄民生,周运昌.硫化物对黑臭河道底泥反硝化潜势的影响作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