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凹地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凹地形,植物景观设计,景观空间营造
凹地形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张建林[1](2018)在《重庆山地公园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凹地形与植物均作为营造空间的实体要素,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对重庆主城区山地城市公园的实地调查,总结归纳出凹地形的3种主要类型——两面上坡地形、叁面上坡地形和四面上坡地形,并对叁类地形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凹地形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策略和植物配置策略.以期为山地公园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对策.(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王婷[2](2018)在《山地城市公园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山地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公园,依托山地构建的城市公园具有层次性、立体性。山地地形包含五大类,其中凹地形是景观变化最丰富的一类,有利于形成各具情趣的空间。而凹空间又体现了计划性和向心的秩序性,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在这类空间中活动、停留。植物景观也依托山地地形构建,使得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成为山地城市的一大特色,它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随着风景园林的发展,植物景观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目前对山地地形的植物景观研究较多,但是针对凹地形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因此,凹地形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凹地形的角度出发,以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首先对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2)从环境心理学、园林美学、景观生态学、外部空间设计四个方面对凹地形植物景观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明确了凹地形、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同时指出植物景观在凹地形空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凹地形植物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3)对重庆主城区内的山地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查,根据样本典型性、地形类型多样性、规模大小全面性、公园修建时间连续性的原则,选取了26个公园的32个凹地形作为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对凹地形与公园整体的关系,凹地形的垂直高差,凹地形的水平宽度,植物布置情况进行调查。将凹地形分为洼地、U型谷地、线型谷地、复合型凹地形四类,分别从平面布局、立面层次、与其他景观要素的关联性几个方面对以上四类凹地形植物景观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4)基于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成果,从植物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平面布局、立面层次、以及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四个方面,提出山地城市公园凹地形植物景观的现存问题,并提出设计原则与策略。提出了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自然生态、整体设计、注重特色、以及艺术性的基本原则;并分别从融合周边环境、强化空间序列、丰富立面层次、整合各类要素共四个层面提出总体的设计策略;再分别对洼地、U型谷地、线型谷地、复合型凹地形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以期能为今后的凹地形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0)
陈佳袁,闫杰,陈辉,张鸿清[3](2015)在《河底深凹地形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σ坐标,以曲线正交网格建立了河底深坑水流运动的叁维数值模型,研究了河底深凹地形内的水流运动特性及污染物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凹坑内存在特殊的环流流场,环流中心位于凹坑内上游侧,环流强弱与凹坑深度及凹坑边坡坡度相关,凹坑内易聚集污染物,污染物最大浓度位于环流中心附近。(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李俊平,周创兵,李向阳[4](2005)在《下凹地形下采空区处理方案的相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架山露天开采结束后,形成了下凹地形。非法开采在井下形成了3.75×105 m2的采空区。为了避免冲击地压隐患,防止非法采矿,提出用矿柱崩落法处理木架山143#剖面附近的采空区。由于有限元适用于弹塑性介质,不能确定垮落角和移动角。借助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顶板自然垮落的最小跨度、移动角和垮落角。研究表明:应用110 m的极限跨度可确保含磷白云岩及白云岩顶板自然塌落,处理之后地表岩体移动不明显。若全部崩倒上部大矿柱,顶板跨度将达到140 m,会导致78°与65°的垮落角,地表移动角达64.4°。相似模拟的极限跨度介于有限元与本文所给公式之间所得结果。(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石勇,蒋维楣[5](2000)在《小尺度深凹地形大气边界层流场演变过程的非静力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尺度深凹地形的特点 ,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的、非静力的二维边界层模式 ,采用能量 ( E- ε)闭合方案 ,考虑了太阳短波辐射及其在地表面的不均匀分布 ,地 -气系统的长波辐射、潜热和感热输送 ,以及地表面与土壤层的热传导等物理过程 .利用该模式 ,模拟了某深凹露天矿实际地形上的大气边界层流场的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00年02期)
石勇,蒋维楣[6](2000)在《一个描述小尺度深凹地形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式及数值模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针对小尺度深凹地形(深凹露天矿)的特点,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叁维非静力的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模式中采用能量(E-ε)闭合方案。利用该模式对小尺度深凹地形边界层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并且有选择地对影响边界层结构的因子进行了数值试验。(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石勇,蒋维楣[7](2000)在《小尺度深凹地形边界层影响因子的数值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个针对小尺度深凹地形的、高分辨的、叁维非静力的边界层诊断模式 ,通过求解非定常的方程组获得边界层的定常解。有选择地对影响深凹地形边界层结构的不同因子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深凹地形的深度H、坡度α以及初始地面风速u0的大小和初始风速的垂直切变 (P)等因子对边界层的结构有较大的影响 ,且模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00年01期)
刘罡,蒋维楣[8](1998)在《深凹地形边界层风场与湍流场结构及扩散规律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个模拟小尺度复杂地形边界层平均流场和湍流场结构分布特征的叁维非静力细网格高阶矩湍流闭合模式,并将此模式与一个拉格朗日粒子随机游动大气扩散数值模式相联结,以边界层气象模式的输出作为扩散模式的输入,构成了一个大气扩和模拟系统,成功地模拟了某地实际深凹露天矿区和理想凹坑地形两种情况下的平均流场、雷诺应力和湍流通量场,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并模拟了矿坑内污染物的散布规律(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1998年02期)
蒋维楣,石勇,王卫国[9](1997)在《小尺度深凹地形PBL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大建立了一个针对小尺度深凹地形(深凹露天矿)使用的叁维非静力的诊断模式。模式中采用能量(E-)闭合方案,取细网络,具有甚高的空间分辨率。利用该模式充分分析了露天矿边界层的结构特征。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初始地面风速,初始的风速垂直切变,露天矿的采深及边坡用的大小等因素对复环流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1997年02期)
朱勇[10](1997)在《流体流过下凹地形的共振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流体流过下凹地形时共振产生非线性毛细重力波.采用摄动方法,导出了一个具负强迫力的KdV方程.采用拟谱方法,对所得方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给出了在超临界,亚临界以及精确共振情形的数值结果.(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1997年05期)
凹地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山地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公园,依托山地构建的城市公园具有层次性、立体性。山地地形包含五大类,其中凹地形是景观变化最丰富的一类,有利于形成各具情趣的空间。而凹空间又体现了计划性和向心的秩序性,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在这类空间中活动、停留。植物景观也依托山地地形构建,使得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成为山地城市的一大特色,它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随着风景园林的发展,植物景观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目前对山地地形的植物景观研究较多,但是针对凹地形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因此,凹地形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凹地形的角度出发,以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首先对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2)从环境心理学、园林美学、景观生态学、外部空间设计四个方面对凹地形植物景观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明确了凹地形、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同时指出植物景观在凹地形空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凹地形植物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3)对重庆主城区内的山地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查,根据样本典型性、地形类型多样性、规模大小全面性、公园修建时间连续性的原则,选取了26个公园的32个凹地形作为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对凹地形与公园整体的关系,凹地形的垂直高差,凹地形的水平宽度,植物布置情况进行调查。将凹地形分为洼地、U型谷地、线型谷地、复合型凹地形四类,分别从平面布局、立面层次、与其他景观要素的关联性几个方面对以上四类凹地形植物景观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4)基于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成果,从植物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平面布局、立面层次、以及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四个方面,提出山地城市公园凹地形植物景观的现存问题,并提出设计原则与策略。提出了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自然生态、整体设计、注重特色、以及艺术性的基本原则;并分别从融合周边环境、强化空间序列、丰富立面层次、整合各类要素共四个层面提出总体的设计策略;再分别对洼地、U型谷地、线型谷地、复合型凹地形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以期能为今后的凹地形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凹地形论文参考文献
[1].王婷,张建林.重庆山地公园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王婷.山地城市公园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探究[D].西南大学.2018
[3].陈佳袁,闫杰,陈辉,张鸿清.河底深凹地形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模拟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5
[4].李俊平,周创兵,李向阳.下凹地形下采空区处理方案的相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
[5].石勇,蒋维楣.小尺度深凹地形大气边界层流场演变过程的非静力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
[6].石勇,蒋维楣.一个描述小尺度深凹地形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式及数值模拟试验[J].气象学报.2000
[7].石勇,蒋维楣.小尺度深凹地形边界层影响因子的数值试验研究[J].高原气象.2000
[8].刘罡,蒋维楣.深凹地形边界层风场与湍流场结构及扩散规律的数值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
[9].蒋维楣,石勇,王卫国.小尺度深凹地形PBL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科学.1997
[10].朱勇.流体流过下凹地形的共振流动[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