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耐久混凝土施工技术

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耐久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耐久性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严健[1](2019)在《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四川和西藏两省区作为三大国家战略中“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交汇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加快川藏铁路、藏区高速公路等快速进出藏区通道的建设以及对现有进藏大通道的改扩建工作已成为迫切的战略需求。在上述工程中,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屡见不鲜,其中穿越冻土和冻岩地层的隧道修建已成为工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论文依托多座典型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并主要以国道317线(川藏公路北线)新建雀儿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文献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和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对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土和冻岩地层下隧道施工期、运营期围岩-结构冻胀特性和防冻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调研并比较分析了典型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的围岩和构成分布、地质和水文特点、寒区气候指标特征;探明了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冻害与进洞里程、围岩类型、通风及地下水等因素的相关性;就特长隧道不同地层时的冻害成因、冻害特征,冻胀机理、冻胀破坏模型进行了概括;讨论了冰碛冻土和裂隙花岗岩隧道冻胀性分级标准,并应用上述标准对典型高海拔寒区隧道进行了冻胀性分级。(2)对隧道贯通前后隧道洞内外温度场、围岩-结构温度场和风场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现场测试,揭示了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低温大风成因;利用SST湍流模型分析,探明了不同通风方式,特别是运营期平导压入通风方式下寒区特长公路隧道主洞、平导和横通道中温度场和风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3)对雀儿山隧道进出口段冰碛地层冻土热力学参数取值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冰碛地层季冻土物理特性和温度特性,同时,以冻融圈冻胀理论为依据,利用数值计算得到了冰碛地层围岩温度场随埋深和时间的冻融规律,并就隧道冻胀力、冻胀变形量进行了计算;设计了针对冰碛地层隧道的“温度+冻胀压力+冻胀应力”原位测试方案,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进一步明确了冻胀作用时冰碛地层-衬砌结构的冻胀特性。(4)通过施工检测就衬砌背后空洞、不密实等缺陷进行了统计,利用热液固耦合计算得出空洞存水冻胀时,随着未冻水体积含量、存水空间大小、存水空间位置变化所导致的冻胀力及相应的结构冻胀应力、损伤和变形发展规律;同时计算得出了裂隙花岗岩不同裂隙倾角、间距等工况下裂隙水冻胀对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最后,通过原位测试及与前人研究成果的比较验证,进一步明确了寒区隧道空洞及裂隙共存花岗岩在冻胀作用时围岩-衬砌结构的冻胀特性。(5)分别就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通风升温系统以及不同地层施工防冻措施进行了研究,并就运营期隧道洞口端保温隔热材料选型、厚度和设防范围等关键参数进行计算,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计算对其升温效果和保温层效果进行了分析。

尹志勇[2](2019)在《高原高寒条件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高原高寒气候条件下,环境温度对于土方、混凝土与钢结构等项目影响极大,前述项目施工技术与正常条件施工差异较大,常规施工技术不能满足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因此需要对该区域土方、混凝土与钢结构项目技术措施开展研究,实现高原高寒条件下施工质量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土壤在低温条件下受冻机理,揭示其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高寒气候条件下土方施工常用技术,并对具体项目土方施工技术案例进行全面分析,验证高寒气候条件土方施工技术有效性。本文基于对混凝土受冻机理的分析,论证高原高寒条件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特点。并对高寒条件下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及养护温度控制等技术措施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较为全面地总结了高寒条件下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对具体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质量进行验证,总结归纳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施工技术措施。本文在分析环境温度对钢结构焊接质量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对大量工程实例的焊接技术进行分析,并在具体项目中对钢结构焊接技术措施进行分析、验证,确定高原高寒条件下钢结构焊接质量保障措施的有效性。除技术措施以外,高原高寒条件下施工质量还应当建立宏观的保障体系,通过系统性的组织保障措施、物资保障措施与技术保障措施,对高原高寒气候条件下的建设工程施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

仲新华,李化建,叶阳升,冯仲伟[3](2016)在《青藏铁路桥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了青藏铁路建设期间混凝土施工面临的环境条件及采取的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关键技术,分析了环境、工艺因素对桥梁混凝土开裂的影响,介绍了课题研发的适用于高原、低温环境的裂缝注浆和裂缝表面封闭材料,提出了青藏铁路桥梁混凝土裂缝的综合整治措施。

许兰民[4](2011)在《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文中提出冻土区铁路的安全运营主要取决于冻土区主要工程即路基、桥梁、涵洞的稳定,这些工程的稳定则由其地基冻土的热稳定性所决定。冻土区路基工程施工对冻土带来的热扰动主要是填土热量消散和基底冻土散热界面改变带来的影响,对于低温冻土区路基基底冻土热稳定性的恢复,随着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延长,这种恢复过程对施工工序衔接及路基工程稳定都有一定影响。桥梁涵洞基础施工对冻土的热扰动问题则要比路基工程复杂许多。这不仅仅是施工活动对冻土扰动问题,更主要的是工程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的特殊性对冻土产生的热扰动和热量消散是一个长期性问题,而且这些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基础稳定和施工工序的衔接等施工组织设计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施工区域冻土地质条件和冻土的热稳定性特征出发,研究分析了低温冻土区填土路基施工季节对路基基底多年冻土的热扰动,根据观测和计算结果,提出低温冻土区高路堤工程保证冻土热稳定性和路基稳定性的最佳施工季节和施工方法。根据青藏铁路建设过程对施工工期要求和五道梁地区施工对全线施工工期的控制和影响问题,作者通过现场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浇灌以后桩周地温场变化规律试验,混凝土浇灌工程中的水化热问题、混凝土入模温度问题对桩周土体回冻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解决了本地区桥梁基础灌注桩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保证了施工工序的顺利衔接和控制性工程施工工期,现场桩基试验和施工后3年的观测证明了桥梁基础的可靠性。本文针对五道梁地区气候和冻土热稳定性特征,还对涵洞基础型式提出了创新性改进。青藏铁路建设初期的暂行规范和过去经验,认为冻土区涵洞基础推广型式是预制拼装式基础,作者根据目前施工机具、施工技术、施工能力的现状和五道梁地区气候特征,提出局部地区采用现浇混凝土整体式基础的型式。通过现场施工验证,计算机数值模拟和施工工序衔接特征,作者认为,只要对开挖涵洞基础土体采用局部遮阳措施,基础底部铺设6cm厚度的保温材料,这种整体式现浇混凝土基础对基底多年冻土的热扰动在1—2各年际冻融循环过程即可消散,不会对涵洞基底多年冻土和基础本身的稳定性造成危害,而且这种基础型式涵洞基底不易渗水,中间不留缝隙,减少了运营过程涵洞基底冻胀的发生,保证了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本文紧密结合生产实践进行科学试验和理论计算,对五道梁低温冻土区高路堤工程和桥梁桩基以及涵洞基础施工工艺的研究,建立在对五道梁低温冻土区冻土热稳定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研究结果对青藏铁路冻土区工程建设具有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入模温度在融化季节无法保证原来规范规定的较低的入模温度,经过对混凝土水化热对冻土热扰动影响计算和对混凝土添加剂成分的合理配比试验,混凝土入模温度在融化季节最高可以容许到12℃。现浇整体式涵洞基础基底换填和铺设一定厚度保温材料,可以有效的控制对基底多年冻土热扰动,使其尽快恢复稳定的热状态,保证基底稳定。因此,针对不同气候特点和冻土热稳定性特征,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可以应用现浇整体式涵洞基础。桥梁灌注桩基础施工中,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桩周土体回冻是控制性施工工艺,桩周土体回冻标准应该包括两部分概念,一个是适合施工工序衔接的回冻标准,二是达到桩基设计承载力的回冻标准。通过试验确定这两种标准,既能够标准桩基设计承载力,又恰当的利用了桩周土体回冻规律,衔接后续工序,提高施工效率,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工期。根据现场试验,施工建设期间和运营初期观测数据和建立在现场实测数据基础上的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说明根据上述工艺进行的桥梁涵洞基础施工其工程效果和初期工程效果是安全可靠的。

严莉华[5](2010)在《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机理及处理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严寒多变,分布在此的多年高寒冻土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冻土地表活动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融化和冻结,地表以下为常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冻土层。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修筑公路或铁路,使原有的地表热平衡条件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至而来的即是冻胀、融沉、裂缝等桥梁构筑物常见病害的产生。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和混凝土浇筑引起的热量大量传入地基,引起地基冻土融化下沉,造成墩台基础产生沉降,桥梁上部结构发生变形;当地基多年冻土含冰量大,且多年冻土温度较高,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在运营阶段,由于车辆荷载的频繁作用,改变了桥梁区域地表的热平衡条件,使得地基的多年冻土产生冻胀、融沉等现象,甚至导致桥梁结构开裂。这些因素造成桥梁构造物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一定负载作用下,尤其是随着近些年西部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运输量日增,冻土地区道路超负荷使用,造成桥梁损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通行荷载、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基于上述问题,论文以2007年青海省危桥危涵调查报告、青藏公路桥梁状况及G214线多年冻土地区桥梁病害类型调查为切入点,总结归纳出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的常见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青海省内处于高寒区公路现状病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2)深入研究了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的成因、病害机理及危害性等;(3)系统的归纳、总结了高原冻土地区切实可行的桥梁病害预防对策和现状病害治理方法。

黄直久,谢永江,邸建玄,杨富民,张俊青[6](2008)在《高原多年冻土区耐久混凝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青藏铁路为工程背景,阐述了适用于高原多年冻土区耐久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制方法、施工操作与质量控制要点,提出耐久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特别重视其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成型后的保温保湿养护以及相关的工艺措施等各个环节。

郭法生[7](2006)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且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需要穿越550km的多年冻土地带,因此青藏铁路在设计和施工上面临了诸多难题。本论文结合青藏铁路施工实践,分析了多年冻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特性,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对高原环境的影响,以及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和桥涵基础工程所采取的设计原则及采用的断面形式和基础类型,指出了施工季节和施工工艺的正确选择是解决路基施工的技术关键,并主要对路基工程中的片石通风路堤、路堑一次爆破快速开挖和热棒等施工技术、路基变形特点,以及桥涵基础中的明挖基础施工、旋挖干钻法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另外也对多年冻土地区的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环境保护及恢复措施单独作了详细论述,最后对高原地区机械设备的工效改进进行了有益探讨。

杨利文[8](2006)在《低温早强耐久性混凝土在青藏铁路不冻泉特大桥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低温早强耐久性混凝土在高原冻土地区施工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低温早强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瀑石[9](2006)在《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2001年6月28日,被全世界所瞩目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格拉段全长1100公里,平均海拔 4600米以上,其中有550公里位于多年冻土区,在环境如此恶劣、海拔如此高的地区修建铁路是史无前例的。全线的重、难点工程一风火山隧道修建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青藏铁路能否按时铺通并达到一流高原铁路的标准。

朱长华,仲新华,贾耀东,谢永江[10](2006)在《外加剂在青藏铁路耐久混凝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环境条件恶劣,青藏铁路混凝土结构面临着冻融循环、有害离子侵蚀、大风干燥收缩、腐蚀、风蚀、钢筋锈蚀以及碱-骨料反应(AAR)等诸多耐久性难题。作者提出根据环境特点和结构类型通过掺加复合型外加剂和其它技术措施解决上述问题,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长期耐久性。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复合外加剂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耐久性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耐久性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寒区隧道温度场及多场耦合研究现状
        1.2.2 冻土和冻岩冻胀特性研究现状
        1.2.3 寒区冻土冻岩隧道冻胀损伤机理研究
        1.2.4 寒区特长隧道防冻保温技术措施
    1.3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选题依据
        1.3.2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冻害及冻胀性分级
    2.1 高海拔寒区隧道及冻害现象
        2.1.1 高海拔隧道主要冻害现象
        2.1.2 寒区隧道冻害因素分析
    2.2 寒区高海拔典型特长隧道调查分析
    2.3 冰碛地层工程特性及冻胀性分级标准
        2.3.1 冰碛地层工程特性
        2.3.2 冰碛地层冻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2.3.3 冰碛地层冻胀率及冻胀性分级标准
    2.4 冻结花岗岩石及岩体冻胀性分级标准
        2.4.1 裂隙岩石及其冻胀率计算
        2.4.2 冻结花岗岩冻胀性分级标准及依托工程冻胀性分级
        2.4.3 不同冻胀级别隧道防冻要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风场-温度场研究
    3.1 雀儿山隧道风场-温度场现场测试
        3.1.1 现场监测目的
        3.1.2 风场-温度场现场测试仪器设备
        3.1.3 测点及测试断面布置
        3.1.4 测试时间及频率
        3.1.5 风场-温度场测试结果分析
    3.2 隧道风流场-温度场理论模型
        3.2.1 隧道内风流场及气固换热的基本假定
        3.2.2 洞内风流湍流模型
        3.2.3 风流温度场控制方程
        3.2.4 气固换热及换热系数
        3.2.5 围岩-结构温度场方程
    3.3 基于SST湍流模型的洞内风流场—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3.3.1 模型主要尺寸参数
        3.3.2 计算参数的确定
        3.3.3 模型建立
    3.4 隧道风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4.1 风向
        3.4.2 气压
        3.4.3 风速
    3.5 隧道温度场分布及变化规律
        3.5.1 洞内气温场
        3.5.2 二衬表面温度场
        3.5.3 围岩温度场
    3.6 现场测试及数值分析结果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冰碛地层-结构冻胀特性分析
    4.1 寒区冰碛地层隧道冻胀特性的数值计算分析
        4.1.1 热力学参数取值方法
        4.1.2 隧道冰碛地层三维数值模型建立
        4.1.3 冰碛地层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2 冰碛地层围岩-结构冻胀力原位测试及结果分析
        4.2.1 原位测试原理和方案
        4.2.2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
    4.3 现场冻胀力测试及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质地层-结构冻胀特性分析
    5.1 雀儿山隧道岩质地层地质及缺陷检测分析
    5.2 岩质隧道热-流-固-损耦合理论模型
        5.2.1 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基本方程
        5.2.2 渗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5.2.3 渗流荷载和冻胀荷载
        5.2.4 围岩-结构损伤本构模型
        5.2.5 耦合方程的求解
    5.3 岩体冻胀力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5.3.1 衬砌背后空洞存水冻胀数值模型的建立
        5.3.2 裂隙水冻胀数值模型的建立
        5.3.3 计算参数的确定
    5.4 衬砌背后空洞存水冻胀计算结果分析
        5.4.1 不同位置空洞存水冻胀对结构内力及位移的影响
        5.4.2 未冻水体积含量对结构应力及位移影响规律分析
        5.4.3 冻胀力作用下结构损伤扩展规律
    5.5 岩体裂隙水冻胀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5.1 岩体不同倾角下裂隙水冻胀力对结构受力和变形影响
        5.5.2 冻胀力随裂隙间距变化规律分析
    5.6 富水裂隙围岩-结构冻胀力现场试验及比较分析
        5.6.1 冻胀压力测试结果分析
        5.6.2 衬砌结构内力测试结果分析
    5.7 冻胀压力原位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施工期及运营期防冻措施及效果分析
    6.1 施工期防冻措施及效果
        6.1.1 施工期通风升温系统设计
        6.1.2 施工期通风加热理论计算
        6.1.3 施工期通风升温效果的现场测试
        6.1.4 冰碛地层施工防冻措施
        6.1.5 寒区富水裂隙硬岩地层注浆措施
    6.2 运营期保温层材料选型及参数设计
        6.2.1 保温隔热层材料选型
        6.2.2 敷设保温层隧道气热耦合计算模型
        6.2.3 计算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2)高原高寒条件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线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线路
    1.4 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高原高寒地区土方施工质量管理
    2.1 有关高原高寒地区土方施工的理论分析
        2.1.1 冻土对土方施工影响的作用机理
        2.1.2 冻土土方施工原理
    2.2 高原高寒条件下土方施工技术分析
        2.2.1 高原高寒条件下土方开挖
        2.2.2 高原高寒条件下土方保温
        2.2.3 高原高寒条件下冻土融解措施
        2.2.4 青藏铁路“主动降温”技术措施
    2.3 高原高寒条件土方施工实例分析
        2.3.1 土方保温措施
        2.3.2 基础稳定性保障措施
        2.3.3 土方回填措施
    2.4 本章小结
3.高原高寒条件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3.1 有关高原高寒地区混凝土施工的理论分析
        3.1.1 混凝土受冻的类型
        3.1.2 高原高寒条件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的作用机理
        3.1.3 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
    3.2 高寒条件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3.2.1 高寒条件下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3.2.2 高寒条件下混凝土外加剂的选用
        3.2.3 高寒条件下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措施
        3.2.4 高寒条件下混凝土养护措施
    3.3 高原高寒条件混凝土施工具体案例分析
        3.3.1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3.3.2 混凝土运输保温措施
        3.3.3 混凝土浇筑温控措施
        3.3.4 混凝土保温养护措施
        3.3.5 混凝土强度评定措施
        3.3.6 拆模及保温撤除控制
        3.3.7 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测与验证
    3.4 本章小结
4.高原高寒地区钢结构施工质量管理
    4.1 有关高原高寒地区钢结构焊接施工的理论分析
        4.1.1 寒冷气候条件对钢结构焊接质量的影响分析
        4.1.2 寒冷气候条件对钢结构焊接作业的影响
    4.2 高原高寒条件下钢结构焊接技术分析
        4.2.1 焊接材料选择
        4.2.2 预热处理
        4.2.3 焊接热输入
        4.2.4 紧急后热处理
    4.3 高原高寒条件下钢结构施工实例分析
        4.3.1 焊接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4.3.2 焊接前准备工作
        4.3.3 焊接作业措施
        4.3.4 钢构件防腐
    4.4 本章小结
5.高原高寒条件下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措施
        5.1.1 组织及人员保障措施
        5.1.2 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5.2 物资保障措施
        5.2.1 保温材料准备
        5.2.2 施工机械用品
        5.2.3 生产生活物资准备
        5.2.4 职工健康物资准备
    5.3 技术保障措施
        5.3.1 完善高寒气候条件施工方案
        5.3.2 温度测量措施
    5.4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1.1 传统认识的深化和新问题的提出
        1.1.2 基础施工与冻土相互作用的深化认识
        1.1.3 冻土区高路堤施工方法
    1.2 课题涉及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与冻土区桩基承载力关系密切的介质冻土问题研究
        1.2.2 影响桩基承载力的冻土力学性质研究
        1.2.3 冻土热扰动问题认识和研究
        1.2.4 冻土地区桩基稳定性研究
        1.2.5 冻土区桩基理论和试验研究
        1.2.6 温度对桩基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冻结力的影响
        1.2.7 冻土区涵洞基础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五道梁地区环境温度和冻土工程地质条件
    2.1 冻土生存和工程热扰动恢复的有利气候条件
        2.1.1 原始气候条件
        2.1.2 气候条件的变化趋势
    2.2 区域冻土分布特征
        2.2.1 冻土平面分布特征
        2.2.2 冻土垂直剖面分布特征
        2.2.3 五道梁冻土区高含冰量冻土的分布规律
    2.3 区域冻结融化能力特征
    2.4 温度变化对冻土力学性质影响
    2.5 研究环境温度和冻土条件对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五道梁冻土区路基工程热影响研究
    3.1 五道梁冻土区路基工程热影响分析
        3.1.1 冻土路堤高度影响分析
        3.1.2 冻土区路堤施工季节影响
    3.2 路堤施工季节热影响的数值模拟
        3.2.1 路基工程热影响问题的数学描述
        3.2.2 问题的定解条件
        3.2.3 计算参数的选取
        3.2.4 计算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五道梁低温冻土区现浇型涵洞基础对冻土热影响研究
    4.1 现浇混凝土涵洞基础对冻土热影响计算模型
        4.1.1 带相变瞬态温度场问题的有限元公式
        4.1.2 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
    4.2 涵洞基底地温场计算结果分析
        4.2.1 无铺设保温材料时涵洞基底冻土温度分布特征
        4.2.2 铺设与涵洞基础等宽保温材料的涵洞基底冻土温度分布特征
        4.2.3 铺设宽于基础5cm保温材料的涵洞基底冻土温度分布特征
    4.3 现浇涵洞基础地温场试验观测研究
        4.3.1 试验场地条件
        4.3.2 现浇涵洞基础施工工艺
        4.3.3 现浇涵洞基础地温场观测结果分析
    4.4 现浇混凝土基础涵洞的长期地温场监测
    4.5 小结
第五章 五道梁冻土区桥梁灌注桩施工热影响和桩基承载力形成过程研究
    5.1 冻土区钻孔灌注桩特殊性及承载力影响因素
    5.2 低温冻土区桥梁灌注桩回冻过程的数值模拟
        5.2.1 桩基回冻过程计算模型
        5.2.2 灌注桩三维传热方程
        5.2.3 桩周冻土三维传热计算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5.2.4 计算方法
        5.2.5 计算场地基本热物理参数
        5.2.6 桩基地温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 五道梁低温冻土区桥梁灌注桩的现场试验研究
        5.3.1 低温冻土区桥梁灌注桩试验场地和测试
        5.3.2 试桩测试系统布置及试验加载规范
        5.3.3 桩周土体回冻过程地温测试结果分析
        5.3.4 试桩加载测试曲线及基桩竖向承载性能分析
        5.3.5 未回冻桩基础试验小结及施工工序衔接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机理及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冻土工程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冻土的工程特性
    2.1 冻土的概念及多年冻土的分类
        2.1.1 冻土的概念
        2.1.2 多年冻土的分类
    2.2 冻胀特性
        2.2.1 冻胀的机理
        2.2.2 影响冻胀的因素
    2.3 融沉特性
        2.3.1 融沉的机理
        2.3.2 影响融沉的因素
    2.4 冰(水)害特性
第三章 混凝土桥梁冻害的影响分析
    3.1 混凝土桥梁冻害形式
    3.2 混凝土桥梁冻害的影响
    3.3 混凝土桥梁受冻害的机理
第四章 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及机理
    4.1 主要病害特征
    4.2 上部结构主要病害
        4.2.1 主梁挠曲变形
        4.2.2 梁体开裂
        4.2.3 桥面板开裂
        4.2.4 腐蚀破坏
    4.3 上部结构主要病害机理
    4.4 下部构造与基础主要病害
        4.4.1 盖梁主要病害
        4.4.2 墩台主要病害
        4.4.3 基础主要病害
    4.5 下部结构与基础主要病害机理
        4.5.1 地基土的冻胀变形、引起桥梁基础隆起、桥梁墩台冻胀倾斜
        4.5.2 原地层的水热交换条件的改变,加速基底冻土融化,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
        4.5.3 桥梁的通风作用破坏多年冻的水热平衡条件,致使墩、台身流水方向的冻胀融沉不均程度加剧
        4.5.4 设计标准较低,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较低
        4.5.5 施工阶段
        4.5.6 气温低、温差较大
        4.5.7 桥面系(上部结构)防水系统的破坏
    4.6 附属设施主要病害及机理
        4.6.1 桥面铺装主要病害及机理
        4.6.2 伸缩缝主要病害及机理
        4.6.3 支座主要病害及机理
        4.6.4 翼墙主要病害及机理
        4.6.5 锥坡主要病害及机理
        4.6.6 桥下铺砌及截水墙主要病害及机理
        4.6.7 调治构造物主要病害及机理
        4.6.8 人行道、桥栏杆、扶手系统主要病害及机理
        4.6.9 桥梁防水、排水系统主要病害及机理
第五章 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处理方法
    5.1 设计方面的防治措施
    5.2 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
    5.3 桥梁病害处理技术
        5.3.1 混凝土梁桥表层缺陷的预防措施及处治技术
        5.3.2 桥梁上部结构加固维修技术
        5.3.3 桥梁下部结构加固维修技术
        5.3.4 桥梁墩台基础防冻及加固维修技术
        5.3.6 桥面铺装层加固维修技术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发展现状
    1.2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的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
    2.1 多年冻土的影响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1.1 多年冻土的分类及其工程特性
        2.1.2 多年冻土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2 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问题
    2.3 生存环境的影响及人身设备安全问题
第3章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3.1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基本设计原则及适用范围
        3.1.1 路基的基本设计原则
        3.1.2 路基基本设计原则的适用范围
    3.2 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形式和防护措施
    3.3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
        3.3.1 片石通风路堤的施工技术
        3.3.2 路堑爆破开挖施工技术
        3.3.3 热棒路基施工技术
        3.3.4 路基变形
第4章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桥涵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4.1 多年冻土地区桥涵地基的设计原则
    4.2 多年冻土地区桥涵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4.2.1 桥梁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4.2.2 桥梁基础的埋置深度
        4.2.3 涵洞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4.2.4 涵洞基础的埋置深度
    4.3 多年冻土地区桥涵基础的施工技术
        4.3.1 明挖基础施工
        4.3.2 桩基础施工
        4.3.3 钻孔灌注桩对桩周冻土地温影响
第5章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5.1 多年冻土地区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5.2 多年冻土地区耐久混凝土施工
        5.2.1 配合比设计
        5.2.2 拌制过程控制
        5.2.3 混凝土的运输
        5.2.4 混凝土浇注
        5.2.5 混凝土养护
        5.2.6 混凝土结构物的拆模
        5.2.7 混凝土质量的检验与控制
第6章 多年冻土区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和恢复
    6.1 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6.2 环境保护及恢复措施
第7章 高原地区机械设备工效改进探讨
    7.1 设备改进的内容
    7.2 改进方法和过程
        7.2.1 改进方法
        7.2.2 改进过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的主要业绩
研究生简历

(8)低温早强耐久性混凝土在青藏铁路不冻泉特大桥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施工特点
4 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耐久性指标要求
5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5.1 原材料选择
    5.2 配合比选用试验
    5.3 工艺流程
    5.4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养护及拆模
    5.5 质量控制及检验
6 结束语

四、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耐久性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D]. 严健.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2]高原高寒条件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 尹志勇. 西南科技大学, 2019(11)
  • [3]青藏铁路桥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技术[A]. 仲新华,李化建,叶阳升,冯仲伟. 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4]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D]. 许兰民.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5]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机理及处理方法研究[D]. 严莉华. 长安大学, 2010(03)
  • [6]高原多年冻土区耐久混凝土的应用研究[A]. 黄直久,谢永江,邸建玄,杨富民,张俊青. “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2008
  • [7]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D]. 郭法生.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4)
  • [8]低温早强耐久性混凝土在青藏铁路不冻泉特大桥工程中的应用[J]. 杨利文. 西藏科技, 2006(07)
  • [9]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施工技术[J]. 瀑石. 中国科技奖励, 2006(05)
  • [10]外加剂在青藏铁路耐久混凝土中的应用[A]. 朱长华,仲新华,贾耀东,谢永江. 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6

标签:;  ;  ;  ;  ;  

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耐久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