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思维与建筑设计--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建筑造型

视觉思维与建筑设计--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建筑造型

浙江省省直建筑设计院(同人集团)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是建筑理论的起源。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视觉思维对改善现代建筑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格式塔心理学运用了视知觉理论对建筑的造型进行了分析,以整体性为基础的视知觉符合人体知觉认识的客观规律。本文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来说明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阐述了提升建筑造型设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视觉思维建筑设计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视觉思维给我们带来的体验要比理论研究给我们的启示丰富的多。乔治科普斯在他的《视觉语言》一书中很好的定义了透明性:“当我们看到两个或更多的图形层层相叠,并且其中的每一个图形都要求属于自己的共同叠合部分,那么我们就遇到一种空间维度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设想一种新的视觉属性。这些图形被赋予透明性,即它们能够相互渗透而不在视觉上破坏任何一方。由此可见,视觉思维是一种深层结构的显示,意味着建筑以研究“形”为基础的心理学科,它引导着视知觉理论的发展。可见,格式塔心理学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美学理论,而且对我国的建筑设计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一、格式塔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

格式塔是建立在各种构成要素之上,是一个从原有建筑成分中显示出的整体构造。多种成分的组成不是等同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叠加.

人们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经验到的是非整体中各部分简单的总和。在城市建筑组群空间感知过程中,观察者往往把同一种风格的建筑或者同一形态的空间布局视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统一整体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与基础。

在城市环境中充斥着一些与环境不协调的视觉空间,只有整体的美才是局部的美,脱离了整体环境的视觉部分是没有独立的评判价值的。然而,整体性引导着我们的设计从箍体出发,把握全局结构并突破实质,不能能打破旧的关系,而且还有利于提升自身空间的品质与特色。

许多城市利用特定的建筑色彩来表达建筑风格,或者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特殊的空问形态,返种整体性强的城市建筑组群千遍一律,带有机械式的雷同。

2、邻近原则

邻近原则指的是建筑是由不同高度的同一形体组成。各部门之间的链接遵循了交差和联合的数学模型设计而成。该建筑容易被人们感知。这一原则是元素与元素之间的接近性,有助于提高建筑的造型度并带来丰富的层次感。

3、连续原则

屋顶的材质和造型都是连续排列着,形成一条连贯的曲线并从它所处的背景中独立出来。每个单体的大小,形状,材料,颜色巧妙的连贯的组合,容易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4变调性

格式塔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其多个组成部分任意变动的前提下保持原有不变的形态。韦特海默认为人类直觉是由内在有意义的格式塔组成的,并来源于审美活动与“形”之间的关系。格式塔的相似性容易组成一个整体。这种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其设计理念下的建筑趋于完美的设计效果;

5、封闭原则

封闭感会给居民营造较强的领域感,这样既增强了陌生人的控制感、安全感,也给人一种刺激,给观者留下耐人寻味的空间,从而调动起观者对于形的重新认识。完全闭合的图形不但可以保证视觉上的舒适,而且还可以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而可以设计出一些积极有意义的图形。

6、透明性原则

现代材料使建筑的透明成为了可能。我们就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建筑空间的透明性。图与底的结合真正构成一个格式塔。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图形造成空间幻觉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如形与形之间的倾斜、变形、模糊等等。图底关系可以组成一种空间的层次关系。

7、模糊原则

空白与不完整格式塔蕴含了整体性的概念,比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的空白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当不完全的形会引起视觉中对称、和谐和简洁的倾向,从而出现了一种语义双关的解读空间深度的可能。

二、实现视觉思维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1、建立起从"人--环境--建筑"综合考虑的框架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意识经验中显现的结构性和整体性。整体具有的形式和性质不是决定于其中的部分,而是决定于方案所需涵盖的信息。建筑的强迫性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品只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让人视觉可达。建筑带有强迫性,强迫使用它的人以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首先是强化几何特征。我们开始谈论设计时,必然去研读过去的设计师设计了什么,以此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著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散落的内容中勾勒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人们对经典设计的赞赏是那些想拥有这些设计的人,我们从经典设计中认识到设计的人,他们剥离了一个设计的时代性,绝大多数产品剥离掉世俗性的部分,剩下的内容脱离了功用。

那些被我们认为仍然漂亮的设计,或许它们有了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形象。对于那些陷入平庸的设计,我们需要强化某个几何特征来勾勒出它的形象。

其次是有代表性。信息时代的发展,建筑作品并没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去物质化,而我们看到一件物品,总是趋向于几何认知的探索的基础上的,格式塔心理学注重整体性的强调,阿恩海姆认为知觉是对物体一般性结构特征的把握,比如看到人头是就能认识到圆形了。

2、勾画符合人们心理感觉的背景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通过观看路过的建筑物外观来受到这样或那样的体验。在类似这些可感可视的感知与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理解建筑与空间并非只是一种孤立的视觉表象。视觉感知带来的如视线,方向,引导,阻碍等方面问题,给人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在视觉领域内,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基础的视知觉理论有着特殊的地位。

首先,建筑与空间的感知主要来自视知觉,设计师们意识到视觉效果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一直以来基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偏于感性。从视知觉的原理出发去理解城市空间的研究是一种科学而新颖的视角。传统关于视觉的研究容易造成分析的偏差,而视知觉理论认为任何“形”都是“由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的经验中的整体。

其次是要将艺术心理学与具体建筑形式结合起来。二者的结合可以影响人类心理效应的视觉条件以及产生的心理效应,且对于城市建设和建筑艺术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们对建筑的认识首先是从建筑的形态特征和空间特性等方面去知觉。知觉过程是将自我经验及欲望结合在一起的心理活动。在空间问题上,建筑师要将空间尺度的定量问题放在一个整体空间背景中考虑,才能创造出一个为人们生理和心理都乐意接受的空间环境。同时,在建筑形态方面,尖锐的形态会让人有一种回避冲击的本能,因此说要尝试用线把生活的过去和将来编织在一起的世界。

3、营造心理知觉

由于建筑空间与心理需求存在着辩证关系,建筑空间具有一定的动机或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设计时就应该,做到"形成空间,留出空间",他必须能用自己的经验来构想他们。选择者能将它们(指现有建筑空间)与自己意识到的或从自己下意识经验中产生的主张相比较,通过比较新的激发所产生的形象和以往的经验所储存的印象进行比较。

3.1实现整体性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统一

建筑组群作为隶属于同一个城市或者区域的空间群体,这种整体的特质始终把整个城市区域容纳于城市中。局部的整体性必须融合在更上一级的整体性中。整体性对于城市建筑组群空间的发展与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整体性产生了部分元素所没有的新特性。

由于建筑组群空间的组织律解析往往受到视知觉组织律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知觉容易以封闭性、类似性、相近性的原则提炼视觉信息,同时被感知的空间受到实体围合的影响。知觉这种倾向把不连贯的、断裂的部分组合成整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视觉张力的原因,这种由知觉引起的心理上空间分隔是通过实体界面发展趋势所形成的。

建筑组群空间的组织律解析体之间交错的端口衔接在心理上形成了多种闭合形式。很多情况下,某些大空间的交融仍然竞争不过绝对尺度小的空间组合。

3.2多元化的建筑形态

为避免空间布局形体单调,在设计上要综合分析建筑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确保不采用单一建筑高度,以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环境。针对人的视觉感受,在保持建筑造型、色彩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应避免同一山墙造型连续重复使用不超过三次。二是注重空间颜色的丰富多彩,在整体布局上就要有所侧重。比如在格局上要考虑到视觉的开阔性,修饰设施的选择也要以造型简练为主,否则会显得很局促,例如,沿街建筑在建筑立面设计上以加强建筑空间形态的整体性为出发点,成功地延续了城镇肌理,并与建筑群独特的节奏相和谐,使得沿街建筑景观趋于完善,体现建筑的特色。首先,在建筑外墙设计上突出建筑的体量感,以实墙和富有张力的建筑轮廓线来表现,面向内院的南立面以遮阳百页和带形窗作为立面构图要素,满足办公建筑的采光要求。形态简洁优雅,富于变化。其次,在造型装饰上,简单大方,坚固防寒。设计上采用简约风格的设计,色调以暖色调为主,把建筑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态,宽敞大方,空间明亮。

3.3把握建筑的“形体美”

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是“形”,对把握建筑的“整体美”就是瞬间人们感知到的少数的刺激。图形与背景的对比越大图形越容易被发觉。通过面积、颜色、轮廓等等把握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如:卢浮宫前的金字塔,采用了玻璃四棱锥,给人以外形简洁的古典美;国家大剧院采用了简单的椭圆形,与老北京四方城的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容易被人感知;悉尼歌剧院像帆一样屹立在海滨,新建筑像波浪一样的连续的弧形与一般的建筑相比形体奇异,让人印象深刻。

总之,格式塔心理学可以对建筑空间进行更完整的推敲和判断。因此建筑师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必须提供一种能刺激"人看"的心理需求的环境,从而促进视觉思维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视觉思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彭小娟.建筑的透明性及其空间分析.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程伟.建筑透明特征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刘立明,温全平.建筑设计与视知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83-87

标签:;  ;  ;  

视觉思维与建筑设计--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建筑造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