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级耦合热泵论文-丁伟翔,蔡小凤

双级耦合热泵论文-丁伟翔,蔡小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级耦合热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双级耦合,节能性

双级耦合热泵论文文献综述

丁伟翔,蔡小凤[1](2019)在《空气源水源双级耦合热泵系统全年节能性测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级耦合热泵系统的适用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针对运用在山东临沂某办公楼中的双级耦合热泵系统,制定了冬夏季运行策略。通过负荷模拟、系统配置及相关计算公式详细测算了该系统的冷热源能耗、动力设备能耗及系统总能耗。对比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的冷热源方案,分析其节能性。结果表明,双级耦合热泵系统的系统综合能效EER为3. 47,较传统冷热源节能率达到56. 54%。因此,该系统的节能优势显着,值得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8期)

[2](2019)在《浅析双级耦合热泵采暖系统技术与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行清洁供暖是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等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等多项政策措施,各地"煤改电"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然而,随着清洁供暖改造的不断推进,山区和严寒地区的供暖改造给暖通行业提出了新的技术(本文来源于《供热制冷》期刊2019年06期)

王驿凯,田艳龙,金磊,曹锋[3](2018)在《R410A/R134a双级耦合热泵系统最优中间水温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温工况下,双级耦合热泵系统可克服常规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时制热量下降、系统性能系数(COP)降低等系统性能恶化的问题。当系统的其他参数不变时,耦合系统性能受中间水箱水温的影响。基于双级耦合热泵系统的简单分析,以R410A和R134a的双级耦合热泵机组为实验平台,在高温级冷凝温度50~75℃、低温级蒸发温度-30~-10℃及中间水温15~35℃的各种工况下,对影响最优中间水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其他参数不变、中间水温发生变化时,系统COP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系统最大COP值对应的最优中间水温始终是存在的。结合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最优中间水温随低温级蒸发温度、高温级冷凝温度的上升而升高,其中低温级蒸发温度对最优中间水温的影响更大。在改变外部因素环境温度和供水温度的工况下,通过大量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以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为自变量的最优中间水温的函数关联式,对优化R410A/R134a双级耦合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马龙[4](2016)在《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空气源热泵自身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北方低温环境中无法高效稳定的运行,这严重限制了热泵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推广应用。本文将喷气增焓热泵系统和水源热泵系统结合起来,研究热泵系统的低温适应性,展开了以下的研究内容:(1)研究设计了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学优化分析。通过中间水箱,将具有良好低温适应性的喷气增焓热泵与水源热泵结合起来,并且加入制生活热水模块,构建了适应冬夏不同环境温度的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机组;建立了系统热力学分析模型,以系统能效比为优化目标,分析了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况,确定系统最佳中间水箱供水温度、机组单、双级运行切换条件,同时分析了系统在低温环境中运行的可靠性。(2)建立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系统稳态分析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热泵机组在各个工况下的运行性能。针对模拟结果,分析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机组在实际运行状态下的供热量、输入功、排气温度等参数,同时与实验室样机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系统性能仿真程序的准确性,以更好的指导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6-05-01)

马龙,刘泽华,张小红,张超[5](2016)在《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的设计与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一套喷气增焓技术与水源热泵技术相耦合的低温热泵供暖系统,介绍其冬夏季供暖供冷与供生活热水叁位一体的工作流程,并以系统能效比为优化目标,对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确定出在不同工况下,系统最佳中间水箱供水温度和单、双级运行切换温度,并通过对压缩机排气温度与压缩比的分析,得出系统可在低温工况下可靠运行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6年02期)

阴启明[6](2015)在《太阳能复合空气源双级耦合热泵蓄能空调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0%。目前我国供暖方式主要通过燃烧化石能源,一次能源利用率较低,严重污染环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热泵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按质利用,将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相结合是一种节能高效的供暖空调方式,其中,空气源热泵由于安装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是热泵诸多型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但是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存在低温制热性能差和结霜等问题。本文调研了国内外供暖空调系统研究现状,结合严寒地区气候特点和建筑负荷特点,提出了太阳能复合空气源双级耦合热泵蓄能空调系统(以下简称复合热源蓄能空调系统),该系统主要以低谷电驱动实现了太阳能和环境空气能的高效利用,在节能性、经济性、可靠性方面大大提高。本文针对复合热源蓄能空调系统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对复合热源蓄能空调系统进行系统构建,介绍了系统组成和主要运行模式,并以乌鲁木齐地区某1000m2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对系统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系统最佳设计参数。其次,为了对系统主要部件构建数学模型,对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蒸发器、冷凝器进行了设计参数的确定。为了研究蒸发器和冷凝器内部换热特性,分别对两器建立分区集中参数法模型。同时对集热器、季节性蓄能装置、夜间蓄能装置、压缩机、节流阀等建立集中参数法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离散求解。再次,根据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系统各部件数学模型,确定中间水环温度优化思路,构建中间水环优化数学模型,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环境温度下最优中间水环温度值。最后,在系统各部件模型基础上,确定系统全年运行控制策略,以乌鲁木齐地区某1000m2办公建筑为例,对系统全年运行特性进行模拟仿真,得到系统全年运行参数并进行分析。此外,分别对我国典型严寒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进行模拟仿真,考察系统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针对同一建筑对象,将本方案和集中供暖与分体空调方案在节能性和经济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提出的太阳能复合空气源双级耦合热泵蓄能空调系统,充分考虑了严寒地区气候特点和建筑负荷特点,实现了太阳能和空气能的综合利用,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低谷电驱动,不仅降低了系统运行费用,还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本文通过程序模拟表明,复合热源蓄能空调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和经济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韩宗伟,阴启明,阿不来提·依米提,林闽[7](2015)在《低谷电驱动双级耦合热泵蓄能空调系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寒冷地区周边无热网且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对象,提出了利用低谷电驱动的空气源双级耦合热泵蓄能空调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分析确定了系统优化目标变量,建立了系统优化数学模型,针对126m2某办公建筑,研究了热泵容量和关闭温度对经济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乌鲁木齐的气候条件下,热泵的最优关闭温度为-20℃,额定制热量为8k W,系统全年平均COP为1.71,系统全年运行费用仅较集中供热和分体空调方案高4%,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5年03期)

王洪利,唐琦龙,贾宁[8](2014)在《多目标优化的双级回热循环与跨临界CO_2热泵耦合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电厂双级回热循环效率,建立了双级回热朗肯循环(DSRRC)和跨临界CO2热泵(TCHP)耦合循环(DSRRC+TCHP)模型并进行了性能分析。研究表明:给定条件下,DSRRC+TCHP最优排气压力8.33 MPa,DSRRC+TCHP效率0.397 6,热泵性能系数4.217,系统采用DSRRC+TCHP最大效率提高0.43%。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获得了DSRRC+TCHP和DSRRC系统的评价函数。当温度达到722℃时,DSRRC+TCHP和DSRRC系统的评价函数最大值分别为0.005 3和0.004 51。(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4年02期)

金旭[9](2013)在《变容量双级压缩热泵级间匹配耦合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间喷射特征的双级压缩技术,可有效地改善蒸气压缩装置的低温适应性。然而,当此技术与空气源热泵结合时,为满足一系列低温工况,系统中两台压缩机容量配比及耦合关系将发生变化,在实际设备运行时常出现控制不稳定和压缩机烧毁等现象。为此,本文为完备双级压缩热泵技术,增强其实用性,针对变工况时双级压缩热泵系统中压缩机容量配比关系、压缩机耦合特性以及中间喷射特征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理论循环分析,综合制热性能、可控性和安全稳定性等因素,确定了R410A为本研究系统的循环工质;得出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是双级压缩热泵系统最适宜推广的循环方式。依据此理论循环分析结果,搭建了可调节喷射特征参数的变容量双级压缩热泵实验台。其特征在于系统采用了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设备,且可实现多变工况时系统宏观性能参数的测量。其次,基于转子式压缩机结构特征,提出了双级压缩系统运行模式划分方法。进而,构建了反映中间压力形成过程的变容量双级压缩系统压缩机动态耦合模型以及具有中间喷射特征的双级压缩热泵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第叁,通过对系统变工况制热性能的研究,定量分析了可调节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蒸发温度为-30~0℃,冷凝温度为35~50℃,低高压级压缩机理论输气量比ε在1.13~5.08范围时,系统制热量随着ε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其制热COPhot变化量可达到04左右。而喷射过程可促使系统制热量提高8%-15%,系统制热COPhot曾加5%~12%。第四,基于仿真模型,并结合热力学状态图,诠释了具有耦合特性的双级压缩中各个过程及其输气量比和喷射特征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揭示了双级压缩系统具有低高压级压缩机不同步性、排气过程间歇性、压缩过程不连续性以及系统级间参数具有脉动的特征。以中间换热器为耦合条件的喷射量和喷射工质比焓,对级间参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喷射工质比焓是喷射过程影响工质状态变化的定性因素,而喷射量是喷射过程影响工质状态变化的定量因素;当喷射量增大时,中间混合过程将由一种稳定的“等压混合”过程经变质量“等容混合”过程的过渡,最终稳定到新的压力升高的“等压混合”过程。最后,基于模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中间压力与系统制热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指出中间压力对制热量影响具有敏感性而对制热性能系数影响具有弱钝化性的特征。以制热量、制热性能系数(?)效率最大化为原则对系统调节参数进行了优选,得到本研究系统在冷凝温度40℃,蒸发温度-30~0℃的变工况范围运行时,中间压力比特征参数取值为1.1~1.3、低高压级压缩机理论输气量比取值为1.3~3.2、相对喷射量取值为0.1~0.3、高压级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取值为10℃~20℃,这些取值是最适宜的运行参数调节范围。(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朱孔阳,夏龙斌[10](2012)在《双级耦合水源热泵仿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北方地区应用双级耦合水源热泵的供热效果,建立了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的仿真数学模型,通过研究和分析,为双级耦合水源热泵的普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分别采用效率法、集总参数法进行计算,把制冷剂的流程划分为几个区段,忽略各段内复杂的相变过程,从宏观的角度计算换热量。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编程运算,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仿真误差均控制在10%以内,可见此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通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技术》期刊2012年08期)

双级耦合热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行清洁供暖是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等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等多项政策措施,各地"煤改电"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然而,随着清洁供暖改造的不断推进,山区和严寒地区的供暖改造给暖通行业提出了新的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级耦合热泵论文参考文献

[1].丁伟翔,蔡小凤.空气源水源双级耦合热泵系统全年节能性测算与分析[J].建筑节能.2019

[2]..浅析双级耦合热泵采暖系统技术与工程应用[J].供热制冷.2019

[3].王驿凯,田艳龙,金磊,曹锋.R410A/R134a双级耦合热泵系统最优中间水温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

[4].马龙.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D].南华大学.2016

[5].马龙,刘泽华,张小红,张超.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的设计与热力学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

[6].阴启明.太阳能复合空气源双级耦合热泵蓄能空调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15

[7].韩宗伟,阴启明,阿不来提·依米提,林闽.低谷电驱动双级耦合热泵蓄能空调系统优化[J].流体机械.2015

[8].王洪利,唐琦龙,贾宁.多目标优化的双级回热循环与跨临界CO_2热泵耦合系统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4

[9].金旭.变容量双级压缩热泵级间匹配耦合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3

[10].朱孔阳,夏龙斌.双级耦合水源热泵仿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东北电力技术.2012

标签:;  ;  ;  ;  

双级耦合热泵论文-丁伟翔,蔡小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