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性论文-陈伟

宜人性论文-陈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宜人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品外卖包装,宜人性设计,环保

宜人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1](2019)在《基于“宜人性”设计理念下的食品外卖包装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宜人性设计理念在食品外卖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阐述食品外卖包装融入宜人性设计理念的可行性与紧迫性,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外观入手,探讨了食品外卖包装宜人性设计的设计方法。以"亲兄弟"食品外卖包装设计为例,将宜人性设计理念运用到设计实践中进一步论证。结论宜人性设计理念使食品外卖包装具有更强的审美性、功能性和人文性。使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情感得到关怀,同时也符合绿色环保理念,提升了环境与人文生活品质。(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李新彦,李莹[2](2019)在《形状-宜人性人格内隐联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发现不同的形状可以表征不同人格特征,棱角形状更多被感知为威胁、进攻,尖锐;圆润形状更多被感知为优雅、平和,和谐。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维度代表了个体对合作及人际和谐是否看重。宜人性高的个体具有利他,合作的特点,宜人性低的个体更多关注自己的利益。因此基于多角形状及圆润形状的不同隐喻与宜人性人格之间的联系,实验假设形状与宜人性人格之间存在内隐联结,采用2(形状:长方形,圆形)×2(词汇性质:宜人性高词汇,宜人性低词汇)被试内实验设计,被试需要又快又准地对长方形边框或者圆形边框里的宜人性词汇进行分类。对被试正确反应的反应时数据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形状主效不显着,F(1,30)=0.421,p>0.05。词汇性质主效应显着,F(1,30)=48.763,p<0.01,被试对宜人性高的词汇反应时(M=681ms)显着低于被试对宜人性低词汇的反应时(M=742.28ms)。词汇性质与形状交互作用不显着,F(1,30)=0.946,p>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宜人性高的词汇反应更快,而长方形与宜人性低的词汇,圆形与宜人性高的词汇不存在内隐联结,这可能与形状选取及形状与词汇不同的加工方式有关。未来研究可丰富形状材料或者将形状拟人化进一步探讨不同形状与人格之间的内隐联结关系,丰富形状-人格隐喻研究。(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杨如姣,夏凌翔[3](2019)在《宜人性、愤怒沉浸与攻击的纵向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攻击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一直受到社会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抑制攻击产生的机制,对于减少攻击具有重要意义。宜人性是抵御攻击的因素之一,但其抵御攻击的中介机制尚不清楚。一般攻击模型提示,认知因素可能中介人格和攻击之间的关系。高宜人性的个体有积极的认知偏向,更容易宽恕他人,更不容易愤怒,有较少的对愤怒事件的体验,因此可能有较少的愤怒沉浸。同时,愤怒沉浸是引发攻击的重要认知因素之一。据此,我们假设宜人性可能通过减少愤怒沉浸来抵御攻击。本研究使用纵向研究的方法来探讨宜人性、愤怒沉浸和攻击之间的两两关系以及愤怒沉浸是否在宜人性对攻击的纵向预测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使用Buss-Perry攻击量表、愤怒沉浸量表以及简版大五人格问卷中的宜人性分量表对9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使用SPSS24.0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使用Mplus7.0进行基于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的交叉滞后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宜人性能够显着负向预测6个月后的攻击(β=-0.24, p <0.001)和愤怒沉浸(β=-0.20, p <0.001);(2)愤怒沉浸对攻击的纵向预测显着(β=0.13, p <0.01);(3)在控制了第一次的愤怒沉浸和攻击之后,第二次的愤怒沉浸能够中介第一次的宜人性对第二次的攻击的预测(β=-0.08, p <0.001,SE=0.02, 95%CI [-0.11,-0.06])。所有这些模型的拟合都良好,满足?2/df <5, RMSEA≤0.06, CFI≥0.95, TLI≥0.95,SRMR≤0.08的标准。这些结果提示,宜人性能够通过减少个体的愤怒沉浸来抵御攻击。本研究丰富了关于宜人性、愤怒沉浸和攻击关系的研究,支持和发展了一般攻击模型,对于发展攻击预防和干预的人格路径的实践工作也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浴楠,马榕梓,李忻奕,陈彦,马敬钞[4](2019)在《自主性和宜人性对人感知人工智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类生活,与人的互动与日俱增,为了使AI在不引起人类恐慌的前提下成功地融入我们的社会,服务于人类,有必要了解人类是如何知觉和看待AI的,了解AI的何种特性会增加其类人性。本研究想要探究AI的特征如何影响人类对AI的感知。已有小型图灵测试研究证明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感知差异更多基于意识的感受;也已有研究说明AI的人格化属性会影响人类对AI的感知。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人和人工智能机器人互动的叁个情境文字材料,操控AI的自主性和宜人性水平,再利用前人研究中的Godspeed问卷的中文翻译版来测量每种情境下人对AI拟人性(Cronbach's alpha=0.892、0.848、0.877)、生命度(Cronbach's alpha=0.886、0.902、0.906)、喜爱程度(Cronbach's alpha=0.935、0.938、0.955)、智能(Cronbach's alpha=0.880、0.883、0.902)、安全性(Cronbach's alpha=0.906、0.879、0.911)的评价。结果发现,在综合所有情境下,宜人性在这五个维度上的主效应均显着(F(1,288)=23.04,p<0.001;F(1,288)=25.09,p<0.001;F(1,288)=56.65,p<0.001;F(1,288)=10.42,p=0.01;F(1,288)=18.70,p<0.001);自主性的主效应均不显着;交互作用只有对人们的安全感知影响显着(F(1,288)=3.91,p=0.049),在低宜人时,高自主的个体会让人感到更加安全(F(1,288)=6.57,p=0.011),在高宜人时,高低自主的个体没有差异(F(1,288)=0.00,p=0.955);在低自主时,高宜人的个体会让人感到更加安全(F(1,288)=20.89,p<0.001),在高自主时,高低自主的个体没有差异(F(1,288)=3.19,p=0.075)。综合上述结果可知,宜人性越高,人们感知AI更加像人、更加具有生命力、更让人喜爱、具有更高的智能且让人感觉更加安全;在低宜人时,高自主的个体会让人感到更加安全,在高宜人时,高低自主的个体没有差异。(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肖兴学,张文,阮明成,黄云,程刚[5](2019)在《高一新生入学过渡期宜人性对其焦虑变化轨迹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高一新生入学过渡期宜人性在其焦虑变化轨迹上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成都市某中学的306名高一新生(Mage=15.55,SD=0.47),使用焦虑量表对其进行了历时一个学期,共计5次的问卷追踪测试,并在第一次测试时对其宜人性进行了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建模,考察了新生入学过渡期内焦虑情绪的变化轨迹,并就宜人性对其焦虑情绪变化轨迹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入学后四个月内:(1)其焦虑情绪呈线性增长(截距=18.01,p <0.01,斜率=0.29,p <0.05);(2)其其焦虑情绪,在入学第一周时测得的初始水平上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γ_α=0.21, p=0.57),但是在随后四次的测试中女生的增长速度显着高于男生;(3)宜人性能显着地预测新生焦虑情绪的初始水平(β_(截距)=-0.33,p <0.01)及其增长速度(β_(斜率)=-0.09,p <0.01),具体来说:在宜人性上得分较高的新生,其焦虑情绪的初始水平越低且后期的增长速度也越慢。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高一新生在入学过渡期其焦虑情绪的变化轨迹呈显着的线性增长,并且还会受到个体宜人性人格的影响。该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推进学界对于高一新生宜人性与其焦虑变化轨迹间的认识,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深化了人们对于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高中生形成焦虑性情绪障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吴静薇[6](2019)在《明式家具的宜人性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家具发展到明代开始形成独特格式,因而被后人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讲究使用功能、造型优美、结构科学、讲究材质、装饰美观,更不可忽略的是,早在明式家具上就具有了现代人机工程学的影子,标题所说的宜人性正是通过这一现代学科所体现的。本文主要从造型和材质方面来研究明式家具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以及文化传承。通过对明朝和现代家具在座椅领域造型、尺寸、材质方面的对比,在比较中把握各自特色,揭示其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以此把握文化在某一脉络上的继承、发展、创新。(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期刊2019年09期)

关可人,赵恩笛,李加腾,夏天泽[7](2019)在《城市街道洒水车防喷溅宜人性方法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参赛项目"城市街道洒水车防喷溅宜人性设计方法",以城市生活宜人性为研究目的,以行人检测与双目识别为技术基础,基于单片机对洒水车的喷水系统进行控制,设计了一种宜人性的洒水车防喷溅系统,来保障路边行人的出行安全。(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09期)

王超,袁蒙蒙,姜媛,方平[8](2019)在《宜人性对企业家成就的影响:来自元分析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五人格理论中的宜人性特质是否影响企业家成就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宜人性人格特质与企业家成就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索影响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元分析结果显示(1)宜人性与企业家成就之间呈显着正相关;(2)文化差异的调节因素显着,相较于西方文化,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宜人性高的企业家更容易取得高成就;(3)经济环境的调节因素显着,经济环境恶劣时,高宜人性的企业家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经济环境良好时,企业家宜人性对企业家成就的影响更小。(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范竞宇[9](2019)在《性格宜人性对领导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全国范围内以山东省为主的409位被试,匿名填写问卷。研究目的是了解宜人性对所选取领导力的五个维度(以身作则(Model the Way)、共启愿景(Inspire a Shared Vision)、挑战现状(Challenge the Process)、使众人行(Enable Others to Act)、激励人心(Encourage the Heart))的影响。经spss数据分析表明:宜人性与以身作则成正相关,宜人性与共启愿景成正相关,宜人性与挑战现状成正相关,宜人性与使众人行成正相关,宜人性与激励人心成正相关,且均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李召敏,赵曙明[10](2018)在《“老好人”能当好团队领导吗?——团队领导宜人性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自古有"不得罪人""以和为贵"等方面的文化沉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团队管理实践中不免出现团队领导的"老好人"式管理。团队领导当"老好人"是会促进还是会阻碍团队创造力的提升,这在理论探讨和管理实践上是个有趣的议题。在倡导企业创新驱动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针对团队领导"老好人"现象,从信息加工视角,运用自我分类理论观点,建立团队领导宜人性、团队信息深度加工与团队创造力之间传导作用机制研究模型。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企业166个团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132份有效团队样本数据,并采取调节路径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团队领导宜人性会通过团队信息深度加工影响团队创造力,过高或过低的宜人性都不利于团队创新。有"老好人"倾向的团队领导应展现中等水平的宜人性特征,防止陷入过低或过高宜人性的怪圈,并应重视推动团队信息的深度加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团队创造力的提升。本研究拓展了团队领导个性特征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对于中国企业领导干部提高团队创造力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外国经济与管理》期刊2018年12期)

宜人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已有研究发现不同的形状可以表征不同人格特征,棱角形状更多被感知为威胁、进攻,尖锐;圆润形状更多被感知为优雅、平和,和谐。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维度代表了个体对合作及人际和谐是否看重。宜人性高的个体具有利他,合作的特点,宜人性低的个体更多关注自己的利益。因此基于多角形状及圆润形状的不同隐喻与宜人性人格之间的联系,实验假设形状与宜人性人格之间存在内隐联结,采用2(形状:长方形,圆形)×2(词汇性质:宜人性高词汇,宜人性低词汇)被试内实验设计,被试需要又快又准地对长方形边框或者圆形边框里的宜人性词汇进行分类。对被试正确反应的反应时数据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形状主效不显着,F(1,30)=0.421,p>0.05。词汇性质主效应显着,F(1,30)=48.763,p<0.01,被试对宜人性高的词汇反应时(M=681ms)显着低于被试对宜人性低词汇的反应时(M=742.28ms)。词汇性质与形状交互作用不显着,F(1,30)=0.946,p>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宜人性高的词汇反应更快,而长方形与宜人性低的词汇,圆形与宜人性高的词汇不存在内隐联结,这可能与形状选取及形状与词汇不同的加工方式有关。未来研究可丰富形状材料或者将形状拟人化进一步探讨不同形状与人格之间的内隐联结关系,丰富形状-人格隐喻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宜人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伟.基于“宜人性”设计理念下的食品外卖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19

[2].李新彦,李莹.形状-宜人性人格内隐联结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杨如姣,夏凌翔.宜人性、愤怒沉浸与攻击的纵向关系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王浴楠,马榕梓,李忻奕,陈彦,马敬钞.自主性和宜人性对人感知人工智能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5].肖兴学,张文,阮明成,黄云,程刚.高一新生入学过渡期宜人性对其焦虑变化轨迹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6].吴静薇.明式家具的宜人性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传承[J].鸭绿江(下半月).2019

[7].关可人,赵恩笛,李加腾,夏天泽.城市街道洒水车防喷溅宜人性方法的设计[J].时代汽车.2019

[8].王超,袁蒙蒙,姜媛,方平.宜人性对企业家成就的影响: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

[9].范竞宇.性格宜人性对领导力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10].李召敏,赵曙明.“老好人”能当好团队领导吗?——团队领导宜人性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

标签:;  ;  ;  

宜人性论文-陈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