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源性状论文-张巫军,段秀建,姚雄,唐永群,刘强明

库源性状论文-张巫军,段秀建,姚雄,唐永群,刘强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库源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插杂交水稻,氮素后移,产量,库源关系

库源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张巫军,段秀建,姚雄,唐永群,刘强明[1](2018)在《氮素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籼稻库源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机插杂交籼稻库源关系、干物质生产对氮素后移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叁系杂交水稻渝香203和渝优7109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处理N_1、不同氮素后移处理N_2、N_3、N_4和对照处理CK,比较叶面积指数(LAI)、粒叶比、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较CK处理,施氮处理提高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增加。不同氮素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为N_4>N_3>N_1>N_2。较N_1处理,不同氮素后移降低了抽穗期LAI,渝优7109的N_4处理降幅达显着水平。较N_1处理,氮素后移处理(N_4)增加渝香203颖花叶比、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为10.2%、25.0%和29.3%,增加渝优7109分别为17.4%、18.5%和19.2%。较N_1处理,氮素后移处理(N_4)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较低,而花后干物质积累和作物生长速率明显增加,群体花后光合优势明显,生物产量显着提高。【结论】氮素后移处理(N_4)通过适度减小机插杂交籼稻花前物质生产而增加花后作物生长速率和生物产量,提高粒叶比,在一定有效穗基础上增加了每穗粒数,从而增加了产量。(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Nafisah[2](2013)在《利用双向导入系进行水旱条件下的水稻库源性状的QTL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产量潜力对于充分灌溉和水缺乏地区的水稻生产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性状。提高产量潜力也能带来水利用率的提高。在水稻和其它谷类作物中,籽粒产量取决于库源关系和光合产物的转运。对于灌溉条件下的剑叶表型已经有比较多的QTL研究;多数研究都是基于低通量的DNA分子标记。胁迫条件下的库源关系及其遗传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库源关系,检测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库源性状QTL,分析遗传背景对相关QTL检测的影响。所用的材料是来自明恢63/02428组合的3个群体,包括226个明恢63背景导入系(MH63-ILs, BC2F8)、229个(02428-ILs, BC2F8)和262个重组自交系(RIL,F2:7)。分别在海南和北京的灌溉条件下进行3个群体的连续两年(2011和2012)的表型评价;在海南胁迫条件下进行双向导入系(即MH63-ILs和02428-ILs)连续两年(2011和2012)的表型评价。共检测了24个性状,其中包括6个源性状(剑叶长(FLL)、剑叶宽(FLW)和剑叶响积(FLA)以及倒二叶长(SLL)、倒二叶宽(SLW)和倒二叶面积(SLA))、3个库性状(有效穗数(PN)、每穗粒数(GNP)和千粒重(TGW))、9个农艺性状(抽穗期(HD)、株高(PH)、穗长(PL)、实粒数(FGN)、瘪粒数(UFGN)、小穗育性(SPF)、生物学产量(BIO)、收获指数(HI)、穗重(GWP)和产量(GY))以及5个粒型性状(粒长(GL)、粒宽(GW)、粒厚(GT)、长宽比(GLWR)和籽粒体积(GV))。利用均匀分布于基因组的265个SNP标记进行基因型鉴定。检测了包括加性和两维互作在内的QTL。卞要结果如下:1.在灌溉条件下,源性状与库性状(特别是GNP)表现正相关。其中FLW、SLW、FLA、以及SLA的相关性很高(P<0.000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这样的主要表现在相关源性状与GNP之间。源性状与PN表现负相关,特别是水旱条件下的FLW和SLW。源性状与TGW的相关大都不显着。2.全部6个源性状与农艺性状(特别是GWP、FGN、PL和BIO)在灌溉条件下表现正关,而在胁迫条件下,这样的正相关只有部分表现,例如FLL和FLA与GWP和FGN、FLL、FLA、SLL和SLA与PL,以及FLW、SLW和SLA与BIO之间。源性状与灌溉条件下的HI、SPF和UFGN不相关,然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FLL与HI,FLL和FLA与SPF,以及SLA与UFGN都有显着正相关。源性状与株高的相关性表现不一,从负相关、不相关直到正相关。源性状与产量正相关,特别是2012年海南(HN12)灌溉条件下的FLA和SLA以及胁迫条件下的FLL和FLA。在02428-ILs和RILs中,源性状与GW和GV正相关,在MH63-ILs中源性状与GT在灌溉条件下负相关,在胁迫条件下则表现正相关。3.遗传背景效应对相关QTL的检测有显着的影响。MH63-ILs的平均轮回亲本基因组比例高达94.45%,其中检测到的QTL统计效应(LOD)和遗传效应都比02428-ILs(平均轮回亲本基因组比例79.62%)中相应的位点要高很多。相比之下,RILs中检测到QTL是数量最少、效应最小。对3套群体灌溉和胁迫条件下的24个性状一共检测到502个主效QTL位点,这些位点大多数(97.0%)具备2-11个独立证据的支持;只有11个灌溉条件下的QTL以及4个胁迫条件下的QTL仅有单个证据支持。源性状共检测到114个QTL(R2=1.55-49.73%),其中49个只在灌溉条件下检测到,14个只在胁迫条件下检测到,而有51个(44.7%)在两种水分条件下都检测到。库性状共检测到42个QTL(R2=1.6-42.8%),其中22个(52.3%)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检测到,11个只在灌溉条件下检测到,而9个是胁迫条件下特异的。一共检测到241个农艺性状QTL(R2=1.6-55.8%),其中139个(57.7%)是两种水分条件下共同检测到的位占.分别有59个和21个属干灌溉条件和胁迫条件特异的QTL位点。粒型的位点一共有105个(R2=1.6-66.1%),其中45.7%(48个)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检测到,灌溉和胁迫特异的位点则分别为50和7个。有148个位点是独立于遗传背景的(即在两个遗传背景下均能检测到),占全部位点的27.9%;它们具备至少4个独立证据的支持。其中有69个位点(49.2%)在所有群体中均检测到。在中等干旱胁迫下,SLL的胁迫特异QTL(6个)比其它源性状的QTL(2个FLA、2个FLL、2个SLA、2个SLW的QTL和1FLW的QTL)的检出频率更高;FLA和FL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更大,这可能跟FLA和FLL在胁迫下与库性状的相关性更高有一定的关系。4.在QTL定位的水平上,源性状的位点与库性状、农艺性状或粒型性状的位点定位在相同的染色体区域,呈现遗传重迭的特征,从一个方面也支持了它们之间的表型相关性。这种遗传重迭可能是紧密连锁,也可能是一因多效。在MH63-ILs、2428-ILs和RILs中分别在检测到502个QTL位点中的246、278和216个;包含有5个QTL以上的遗传重迭区域则分别有29、32和27个。其中,第4染色体的M110-M114(27,293,771-35,249,935bp)区域在灌溉和胁迫条件下均检测到FLL、FLW、FLA、SLL、 SLW、SLA和GNP的位点,并独立于遗传背景。这个区域包含之前本实验室报道的主效基因(SSl)。此外,本研究还在第5染色体上的M19-M30(24,694,141-36,369,760bp)和M115-M118(591,451-7,310,209bp)区域以及第10染色体的M222-M226(17,551,097-22,500,927bp)检测到了的与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源库及农艺和粒型等性状有关的遗传重迭区域。这些遗传重迭区域为增进人们对于干旱胁迫下的库源性状遗传机理的了解提供有用的信息,并可为雨养地区水稻基于MAS的遗传改良提供帮助。同时也检测到了相关性状在两种水分条件下的二维互作,这样的互作在02428-ILs和RILs中相对较多。总之,上述库源性状的QTL特别是遗传重迭区域将为基于MAS育种的灌溉和胁迫下的水稻产量潜力遗传改良提供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5-01)

李木英,石庆华,曾梅花,潘晓华,谭雪明[3](2009)在《杂交稻主季库源性状对再生稻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6个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通过常规高产栽培措施,探讨主季库源性状对再生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每穗颖花数、实粒数、和粒重与主季库因素极显着相关,再生稻穗数与主季穗数负相关。随着主季灌浆进程,再生稻活芽率下降,成熟期倒2节活芽率可达100%,倒4、5节活芽率仅33.28%~58.21%。单茎成苗数与主季穗数极显着负相关。单茎成苗数与成熟期叶干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茎鞘干重均呈正相关,与乳熟期茎鞘物质输出率呈显着负相关。主季中期源库关系协调、群体质量良好,是主季获得高产和再生芽发育的基础;后期茎鞘物质输出率低、叶片衰老速率慢、高效叶面积多、叶片生理活性高以及光合产物及时输出,是获得主季高产、确保再生芽发育良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9年23期)

库源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量潜力对于充分灌溉和水缺乏地区的水稻生产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性状。提高产量潜力也能带来水利用率的提高。在水稻和其它谷类作物中,籽粒产量取决于库源关系和光合产物的转运。对于灌溉条件下的剑叶表型已经有比较多的QTL研究;多数研究都是基于低通量的DNA分子标记。胁迫条件下的库源关系及其遗传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库源关系,检测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库源性状QTL,分析遗传背景对相关QTL检测的影响。所用的材料是来自明恢63/02428组合的3个群体,包括226个明恢63背景导入系(MH63-ILs, BC2F8)、229个(02428-ILs, BC2F8)和262个重组自交系(RIL,F2:7)。分别在海南和北京的灌溉条件下进行3个群体的连续两年(2011和2012)的表型评价;在海南胁迫条件下进行双向导入系(即MH63-ILs和02428-ILs)连续两年(2011和2012)的表型评价。共检测了24个性状,其中包括6个源性状(剑叶长(FLL)、剑叶宽(FLW)和剑叶响积(FLA)以及倒二叶长(SLL)、倒二叶宽(SLW)和倒二叶面积(SLA))、3个库性状(有效穗数(PN)、每穗粒数(GNP)和千粒重(TGW))、9个农艺性状(抽穗期(HD)、株高(PH)、穗长(PL)、实粒数(FGN)、瘪粒数(UFGN)、小穗育性(SPF)、生物学产量(BIO)、收获指数(HI)、穗重(GWP)和产量(GY))以及5个粒型性状(粒长(GL)、粒宽(GW)、粒厚(GT)、长宽比(GLWR)和籽粒体积(GV))。利用均匀分布于基因组的265个SNP标记进行基因型鉴定。检测了包括加性和两维互作在内的QTL。卞要结果如下:1.在灌溉条件下,源性状与库性状(特别是GNP)表现正相关。其中FLW、SLW、FLA、以及SLA的相关性很高(P<0.000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这样的主要表现在相关源性状与GNP之间。源性状与PN表现负相关,特别是水旱条件下的FLW和SLW。源性状与TGW的相关大都不显着。2.全部6个源性状与农艺性状(特别是GWP、FGN、PL和BIO)在灌溉条件下表现正关,而在胁迫条件下,这样的正相关只有部分表现,例如FLL和FLA与GWP和FGN、FLL、FLA、SLL和SLA与PL,以及FLW、SLW和SLA与BIO之间。源性状与灌溉条件下的HI、SPF和UFGN不相关,然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FLL与HI,FLL和FLA与SPF,以及SLA与UFGN都有显着正相关。源性状与株高的相关性表现不一,从负相关、不相关直到正相关。源性状与产量正相关,特别是2012年海南(HN12)灌溉条件下的FLA和SLA以及胁迫条件下的FLL和FLA。在02428-ILs和RILs中,源性状与GW和GV正相关,在MH63-ILs中源性状与GT在灌溉条件下负相关,在胁迫条件下则表现正相关。3.遗传背景效应对相关QTL的检测有显着的影响。MH63-ILs的平均轮回亲本基因组比例高达94.45%,其中检测到的QTL统计效应(LOD)和遗传效应都比02428-ILs(平均轮回亲本基因组比例79.62%)中相应的位点要高很多。相比之下,RILs中检测到QTL是数量最少、效应最小。对3套群体灌溉和胁迫条件下的24个性状一共检测到502个主效QTL位点,这些位点大多数(97.0%)具备2-11个独立证据的支持;只有11个灌溉条件下的QTL以及4个胁迫条件下的QTL仅有单个证据支持。源性状共检测到114个QTL(R2=1.55-49.73%),其中49个只在灌溉条件下检测到,14个只在胁迫条件下检测到,而有51个(44.7%)在两种水分条件下都检测到。库性状共检测到42个QTL(R2=1.6-42.8%),其中22个(52.3%)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检测到,11个只在灌溉条件下检测到,而9个是胁迫条件下特异的。一共检测到241个农艺性状QTL(R2=1.6-55.8%),其中139个(57.7%)是两种水分条件下共同检测到的位占.分别有59个和21个属干灌溉条件和胁迫条件特异的QTL位点。粒型的位点一共有105个(R2=1.6-66.1%),其中45.7%(48个)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检测到,灌溉和胁迫特异的位点则分别为50和7个。有148个位点是独立于遗传背景的(即在两个遗传背景下均能检测到),占全部位点的27.9%;它们具备至少4个独立证据的支持。其中有69个位点(49.2%)在所有群体中均检测到。在中等干旱胁迫下,SLL的胁迫特异QTL(6个)比其它源性状的QTL(2个FLA、2个FLL、2个SLA、2个SLW的QTL和1FLW的QTL)的检出频率更高;FLA和FL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更大,这可能跟FLA和FLL在胁迫下与库性状的相关性更高有一定的关系。4.在QTL定位的水平上,源性状的位点与库性状、农艺性状或粒型性状的位点定位在相同的染色体区域,呈现遗传重迭的特征,从一个方面也支持了它们之间的表型相关性。这种遗传重迭可能是紧密连锁,也可能是一因多效。在MH63-ILs、2428-ILs和RILs中分别在检测到502个QTL位点中的246、278和216个;包含有5个QTL以上的遗传重迭区域则分别有29、32和27个。其中,第4染色体的M110-M114(27,293,771-35,249,935bp)区域在灌溉和胁迫条件下均检测到FLL、FLW、FLA、SLL、 SLW、SLA和GNP的位点,并独立于遗传背景。这个区域包含之前本实验室报道的主效基因(SSl)。此外,本研究还在第5染色体上的M19-M30(24,694,141-36,369,760bp)和M115-M118(591,451-7,310,209bp)区域以及第10染色体的M222-M226(17,551,097-22,500,927bp)检测到了的与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源库及农艺和粒型等性状有关的遗传重迭区域。这些遗传重迭区域为增进人们对于干旱胁迫下的库源性状遗传机理的了解提供有用的信息,并可为雨养地区水稻基于MAS的遗传改良提供帮助。同时也检测到了相关性状在两种水分条件下的二维互作,这样的互作在02428-ILs和RILs中相对较多。总之,上述库源性状的QTL特别是遗传重迭区域将为基于MAS育种的灌溉和胁迫下的水稻产量潜力遗传改良提供有用的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库源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巫军,段秀建,姚雄,唐永群,刘强明.氮素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籼稻库源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2].Nafisah.利用双向导入系进行水旱条件下的水稻库源性状的QTL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3].李木英,石庆华,曾梅花,潘晓华,谭雪明.杂交稻主季库源性状对再生稻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

标签:;  ;  ;  ;  

库源性状论文-张巫军,段秀建,姚雄,唐永群,刘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