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生能力论文-贺坚峰,许多,喻止玲

企业自生能力论文-贺坚峰,许多,喻止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企业自生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部支持,自生能力,拉萨市,餐饮业

企业自生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贺坚峰,许多,喻止玲[1](2019)在《外部支持与自生能力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研究——以拉萨市餐饮业小微企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拉萨市是以服务业为发展重心的地区,所以选取拉萨市餐饮业为研究对象,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拉萨市经济的发展水平。针对拉萨市餐饮业小微企业,我们从自生能力与外部支持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新结构经济学为研究的基本理论模型,对企业竞争力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10期)

谭琳[2](2018)在《企业家精神配置与僵尸企业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僵尸企业”是指那些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恢复无望但又没有正常退出市场的企业。中国经济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获得飞跃发展,展现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及经济活力。但同时,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涌现出诸多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批传统制造业和国有企业面临不良债权,陷入经营困境,沦为“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占有了大量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资源,扭曲了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会对新企业的进入产生“挤出效应”,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去产能”列为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了“清理僵尸企业”的目标,这显示出政府治理僵尸企业的决心。对于僵尸企业的形成,现有文献主要从政府补贴与银行金融机构支持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僵尸企业的形成是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政企合谋的结果,政府迫于就业稳定与税收增长的压力,通过补贴政策或财政优惠等形式不断给濒临破产的僵尸企业进行“输血”;另一方面,那些资不抵债的企业无法对银行贷款进行偿还,一旦退出市场,会造成银行当期大量坏账的出现,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银行也由于不愿在当期承担系统性的信贷金融风险,而选择为经营困难、资不抵债甚至明显无还款希望的企业追加贷款。然而,企业经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营企业的主体及自生发展能力,企业家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者,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创新行为的选择。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技术进步、以及知识溢出等方式改善企业绩效。但是,企业家精神并不总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当企业家将才能和精力投入到寻租活动中时,企业自身并没有创造社会财富,反而企业通过寻租得到参与分配社会财富的机会,这时的企业家精神是非生产性的。非生产性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给企业带来收益,但是在经济发展由速度向质量转型的条件下,无法使企业得到内生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企业长久经营,甚至导致企业成为“僵尸企业”。基于上述的逻辑推断,本文认为僵尸企业的形成除了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帮助以外,也有企业内生的因素,因此,本文研究的问题就是作为企业内生因素的企业家精神配置在僵尸企业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何种作用,并以企业的自生能力为中介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在对已有文献和政策文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一手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采用Probit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僵尸企业形成与企业家精神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僵尸企业的形成是企业家精神在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中配置的结果,生产性的企业家精神对于僵尸企业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而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则对创新活动有“挤出效应”,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具有显着的促成作用,且生产性企业家精神的抑制作用(4.064)显着强于非生产性活动的促成作用(1.006)。进一步地,本文引入企业自生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企业家精神影响僵尸企业形成的机制问题,分别将技术水平与产品能力作为企业自生能力的代理变量放入中介效应的计量模型发现,企业自生能力在企业家精神与僵尸企业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即企业家精神配置会通过影响企业自生能力的高低来影响企业的僵尸化。本文分析认为,正是由于政府及金融机构具有自利性动机,且对于市场的资源配置有干预的权力,加上企业退出机制的不合理,滋生了企业进行寻租活动的空间,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庇护及获取更多地资源,借助“政府的手”进行市场干预,最终导致自生能力的下降,形成“僵尸企业”。因此,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合理规划企业的资本结构,避免企业过度负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形成产品核心竞争优势;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弱化地方政府的经济指标考核。(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朱建民,施梦[3](2016)在《企业自生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决定着该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现有文献研究,运用综合合项思维方法,创新性提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发展能力与企业恢复力3个维度对企业自生能力进行评价及探析;采用FAHP方法和熵值法对企业自生能力指标进行权重设置,并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自生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恢复力存在着较强的关系,其中竞争力强度、技术投入强度、技术产出强度是企业自生能力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生能力函数表达式。(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6年17期)

陈惠陆[4](2016)在《需求增长后处理能力不足怎么办?》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个别地市危废处理能力不足问题,中山和广州建设了集中收集、贮存中心,分类后统一转运外地处理。当前广东省已将危废建设项目扩建、改造项目环评审批权下放到地级市,以方便企业办理手续。“以前是我们找客源,但随着环保法规和执法越来越严格,企业(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6-07-12)

申玲玲,闫伟华[5](2016)在《图书外部性、出版企业自生能力与政府行为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图书出版物同时具有正负外部性,这使得政府不管是基于管制还是鼓励之下的公共政策拥有内在合理性。随着我国出版产业改革深入,国有出版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基于鼓励的各种公共政策应该以推动国有出版企业培养在市场竞争中的自生能力为目标,同时要求政府的各种公共政策必须有合理的行为边界。(本文来源于《出版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丛挺[6](2016)在《自生能力视角下我国出版企业新媒体创新困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自生能力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理论分析与实例论证,对我国出版企业新媒体创新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其关键障碍在于企业的"双重自生能力缺失"。为此,政府应着力健全现代出版市场体系,消除市场机制运转所存在的相应障碍,同时在合理范围内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支持出版企业的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6年01期)

蔡锐[7](2015)在《竞争性国有企业自生能力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竞争性国有企业的"二维"特征,决定了其成长既受制于市场竞争因素,也受制于政府治理因素,故其自生能力的形成具有特殊性,是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的弱干预、巧支持政策以及动态创新能力、企业家能力等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成长路径,是在市场利润激励与国家租金激励下,依托企业家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和发展内生独特资源——动态创新能力,形成动态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无需政府或其他外力保护而赢得行业正常利润率的自生能力,实现企业成长。(本文来源于《中国流通经济》期刊2015年05期)

张倩[8](2015)在《国际新创企业自成能力概念架构、测度以及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创建初期就利用有利的资源和市场开始国际化过程。这些国际新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环境多变,资源短缺、财务紧张等问题,如何在夹缝中成长,企业需要有一种应对非例行活动和处理复杂的创业环境的能力,能够以灵活的方式整合资源,建立新的经营理念,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市场竞争力。但是关于这种能力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企业创业阶段的能力有创业能力和动态能力,用创业能力描述企业创建初期的行为太过笼统,把成熟企业的动态能力照搬到新创企业上往往忽略企业行为的某些特质。针对国际新创企业在创建初期的表现,鉴于当前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模糊性,我们提出了国际新创企业自成能力的观点,并提出假设认为自成能力与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有关系。首先是对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梳理文献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国际新创企业的内涵和特点,系统梳理了本文涉及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的相关文献。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支撑将自成能力、动态能力和创业能力进行阶段划分其次是研究模型和假设。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和维度已有成熟的模型。自成能力包含叁个维度资源拼凑能力、即兴能力、超验能力。这叁个维度的概念架构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这叁种能力的描述我们认为叁个维度与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正相关,根据各自的维度提出了3个主假设和9个子假设。接着我们对自成能力的叁个维度进行了测量工具的开发。在预测试和先导性测试之后,根据第一次数据收集的结果对测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重新确立了新的量表。然后根据第二次数据收集对探测性因子得到的结果的拟合能力进行分析。为了检验量表能否稳定的测量所描述的变量,我们进行了信度检验,最终确立了规范科学的量表。再次,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借助SPSS18.0和AMOSS2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了9个子假设和3个主假设,最终证明了自成能力和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正向关系。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对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文章创新点在于:第一,针对企业创建初期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我们提出了自成能力的观点,不是用动态能力或者创业能力笼统的描述企业行为。第二,我们对国际新创企业自成能力进行了维度划分,认为它包括资源拼凑能力、即兴能力、超验能力,通过整理文献、实地调研,数据论证和反复修正开发出了这叁个维度的量表。第叁,提出并论证了自成能力和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孙慧君[9](2015)在《改制企业自生能力构建分析——以胜利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生能力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胜利油田改制分流工作完成以来,一些改制企业出现了自生能力弱化的现象。要提升改制企业的自生能力,应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改制企业的竞争优势。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动改制企业合作发展,充分利用改制企业体制优势。二是强化内部管理,确保改制企业规范有序运行。加强对改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及对改制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叁是理顺内外关系,营造改制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明确改制企业发展定位,保持规范政策的连续性,完善规范支持的长效机制。(本文来源于《胜利油田党校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赵馨燕,周晓惠[10](2014)在《我国企业自生能力理论研究述评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作为企业精英代表的上市公司大量涌现;但其发展状况令人堪忧,"一年绩优,二年绩平,叁年绩差"的现象有目共睹,自生能力亟待提高。企业自生能力理论由林毅夫提出,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后续研究。文章将企业自生能力理论分为基础研究和拓展研究两大类,分别进行研究综述。通过研究发现,企业自生能力研究存在着数量整体上偏少、研究内容尚需紧随经济发展状况拓展并深化、需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衡量上市公司自生能力等问题。同时,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期望能理清我国上市公司自生能力未来尚需深入研究的领域。(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4年12期)

企业自生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僵尸企业”是指那些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恢复无望但又没有正常退出市场的企业。中国经济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获得飞跃发展,展现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及经济活力。但同时,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涌现出诸多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批传统制造业和国有企业面临不良债权,陷入经营困境,沦为“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占有了大量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资源,扭曲了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会对新企业的进入产生“挤出效应”,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去产能”列为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了“清理僵尸企业”的目标,这显示出政府治理僵尸企业的决心。对于僵尸企业的形成,现有文献主要从政府补贴与银行金融机构支持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僵尸企业的形成是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政企合谋的结果,政府迫于就业稳定与税收增长的压力,通过补贴政策或财政优惠等形式不断给濒临破产的僵尸企业进行“输血”;另一方面,那些资不抵债的企业无法对银行贷款进行偿还,一旦退出市场,会造成银行当期大量坏账的出现,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银行也由于不愿在当期承担系统性的信贷金融风险,而选择为经营困难、资不抵债甚至明显无还款希望的企业追加贷款。然而,企业经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营企业的主体及自生发展能力,企业家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者,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创新行为的选择。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技术进步、以及知识溢出等方式改善企业绩效。但是,企业家精神并不总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当企业家将才能和精力投入到寻租活动中时,企业自身并没有创造社会财富,反而企业通过寻租得到参与分配社会财富的机会,这时的企业家精神是非生产性的。非生产性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给企业带来收益,但是在经济发展由速度向质量转型的条件下,无法使企业得到内生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企业长久经营,甚至导致企业成为“僵尸企业”。基于上述的逻辑推断,本文认为僵尸企业的形成除了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帮助以外,也有企业内生的因素,因此,本文研究的问题就是作为企业内生因素的企业家精神配置在僵尸企业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何种作用,并以企业的自生能力为中介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在对已有文献和政策文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一手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采用Probit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僵尸企业形成与企业家精神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僵尸企业的形成是企业家精神在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中配置的结果,生产性的企业家精神对于僵尸企业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而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则对创新活动有“挤出效应”,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具有显着的促成作用,且生产性企业家精神的抑制作用(4.064)显着强于非生产性活动的促成作用(1.006)。进一步地,本文引入企业自生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企业家精神影响僵尸企业形成的机制问题,分别将技术水平与产品能力作为企业自生能力的代理变量放入中介效应的计量模型发现,企业自生能力在企业家精神与僵尸企业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即企业家精神配置会通过影响企业自生能力的高低来影响企业的僵尸化。本文分析认为,正是由于政府及金融机构具有自利性动机,且对于市场的资源配置有干预的权力,加上企业退出机制的不合理,滋生了企业进行寻租活动的空间,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庇护及获取更多地资源,借助“政府的手”进行市场干预,最终导致自生能力的下降,形成“僵尸企业”。因此,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合理规划企业的资本结构,避免企业过度负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形成产品核心竞争优势;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弱化地方政府的经济指标考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企业自生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贺坚峰,许多,喻止玲.外部支持与自生能力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研究——以拉萨市餐饮业小微企业为例[J].纳税.2019

[2].谭琳.企业家精神配置与僵尸企业形成[D].武汉大学.2018

[3].朱建民,施梦.企业自生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

[4].陈惠陆.需求增长后处理能力不足怎么办?[N].中国环境报.2016

[5].申玲玲,闫伟华.图书外部性、出版企业自生能力与政府行为边界[J].出版科学.2016

[6].丛挺.自生能力视角下我国出版企业新媒体创新困境分析[J].编辑之友.2016

[7].蔡锐.竞争性国有企业自生能力及其形成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5

[8].张倩.国际新创企业自成能力概念架构、测度以及对竞争优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

[9].孙慧君.改制企业自生能力构建分析——以胜利油田为例[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

[10].赵馨燕,周晓惠.我国企业自生能力理论研究述评与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

标签:;  ;  ;  ;  

企业自生能力论文-贺坚峰,许多,喻止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