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小间隔时间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铁路,既有铁路,通过能力,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最小间隔时间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卫东[1](2017)在《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的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网的日益完善和客货列车速度的提高,如何准确的计算铁路通过能力以及合理的利用通过能力组织生产运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促使学者和专家对已有的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一些改进的通过能力方法和理论被相继提出并逐步应用至实践当中。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得到了重视。但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在我国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且分析结果受决策者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影响较大,故需对其适用范围和分析计算结果给予必要的认定。而扣除系数法是我国一直沿用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能够反映铁路区段所能实现的最大通过能力,是我国铁路领域目前公认的相对比较实用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文将利用扣除系数法的分析结果来检验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法在高速铁路和既有铁路上的计算效果,进而验证其适用性和准确性。本文首先从原理和适用性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传统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在概括其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的原理。其次分析了涉及到的相关参数,并且结合我国具体线路条件对各个参数的限制条件做了分析,进一步提出该方法运用的基本条件。在高速铁路上,以京沪高铁"高中速共线运行"模式下的通过能力为案例分别运用扣除系数法和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对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且从两种方法应用的情况、参数的确定以及难易程度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的适用性;而在分析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在我国既有铁路上的适用性时,则以襄渝铁路"达州-覃家坝"区段的通过能力为案例,分别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基于以上计算和分析的结果,我们只能得到以下结论: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在我国高速铁路上仅仅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而现阶段在既有双线自动闭塞铁路上是不适用的。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论可以为最小列车间隔时间法在我国铁路上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抛砖引玉。(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颜月霞[2](2009)在《基于运营阶段客运专线的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2月17日石太客运专线第一列动车组从石家庄北站顺利开出,标志着客运专线通车,2009年4月1日,石太客运专线正式投入运营。一、最小列车间隔时间法的必要性1.在客运专线运营之初,基于运营的大量实际数据、基于客货兼运的非平行运行图和反映实际运营水平的列车晚点数据将会(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9年12期)
黄海鸥,张玮[3](2007)在《内河航道交通流分析中最小统计间隔时间的选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恰当的统计间隔时间是调查和有效统计船舶交通流的基础,文中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和数理统计理论,提出统计间隔时间选定方法.结合京杭运河船闸节点的详细运行资料,通过对比不同的统计间隔时间下的计数分布与间隔时间分布,发现合理的统计间隔时间应选在40~50 min之间,船闸交通流统计合理的最小间隔时间约为45 min.(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07年04期)
吴汶麒,韩立春[4](2001)在《数字轨道电路列车最小安全间隔时间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字轨道电路作为车一地信息传输设各及列车定位设备时,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距离必须以数字轨道电路的长度作为最小计量单位。本文在推导出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小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的数字轨道电路长度的推荐值。(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01年02期)
薛秀懿[5](1987)在《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能实现的最小列车追踪间隔I_(追min)是确定列车追踪间隔I_追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确定行车密度的关键。在双线自动闭塞线路上,当运量增加时,能否进一步采用小于8分的行车间隔,以提高行车密度和线路的通过能力,首先应看其最小追踪间隔是多少?例如:I_(追min)为5.5分,则I_追即可选用6分、7分……;若I_(追min)为6.5分,则I~追只能选用7分、8分……。一条线路或一个(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1987年09期)
最小间隔时间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9年2月17日石太客运专线第一列动车组从石家庄北站顺利开出,标志着客运专线通车,2009年4月1日,石太客运专线正式投入运营。一、最小列车间隔时间法的必要性1.在客运专线运营之初,基于运营的大量实际数据、基于客货兼运的非平行运行图和反映实际运营水平的列车晚点数据将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小间隔时间法论文参考文献
[1].陈卫东.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的适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颜月霞.基于运营阶段客运专线的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
[3].黄海鸥,张玮.内河航道交通流分析中最小统计间隔时间的选定[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
[4].吴汶麒,韩立春.数字轨道电路列车最小安全间隔时间计算[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
[5].薛秀懿.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