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县校椅镇青桐村委小学530308
摘要:现代教育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实施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我们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造出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思想,能够互相探索,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关键词:创新数学教学
在教学方面,我们最终目标要让学生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思索,改变传统的思维方法,学会创新学习。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形成自己的思维策略。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人的内心力量驱动的。兴趣以精神需要(如科学、文化知识等)为基础,但也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当某项活动在自己的兴趣之内,我们可以为了它废寝忘食,而且基本上是处于一个愉悦、兴奋的状态。孩子不愿意学习数学,可能是因为在数学上的屡屡失误而导致他对数学信心不足,表现出来就是不想学,没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多多关注孩子可以做出来的,对孩子来说容易的题,每次做对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过要注意表扬他的努力好学等方面,而不做聪明等品质上的论断。帮助孩子重新树立对数学的信心。趣味的书籍和方法也会祈祷辅导作用,要选适合孩子的。有兴趣才会专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带孩子开阔见识和眼界,对什么感兴趣,顺其自然。适时适度介入,对有益的兴趣爱好,多鼓励,并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和相应硬件条件。小孩子自制力差,目的性、计划力和时间观念弱,保持较长期的兴趣和专注仍需要父母提醒。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可参加社会兴趣班,也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学习资源,争取快乐学习。做人大于技艺。明是非、懂体谅的孩子往往比较省心,能较快养成自我约束和学习的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需要学生主动探索,真正理解了其中道理,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教学情境中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投身到课堂学习中去,才会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变为乐学。为此,教师要能够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主动投身学习中来。
1.创设动画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限制,我们在上课时尽量多采用动画形式,实物展现等,同时配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同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实物型,动画型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挑战学生的思维极限,从内心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开拓学生的思维。
2.创设挑战性情境。
学生对动画感兴趣,我们就要采用实物型展现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采用挑战性措施,让学生对所讲知识感兴趣,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解疑,说出自己心中的所想,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由3个重要的部分组成:计算、应用、常识性认知。
1.计算:
算理(竖式计算规则、加减法交换律等)、常用数据(99口诀表);在学习计算模块时,熟练地掌握算理和运算法则是极其重要的,而熟记常用数据也是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率。
2.应用:
小学的应用有几类经典的题型,如鸡鸭同笼等,而在小学阶段,应用素材基本来源于生活,是完全可以具象化的学习阶段,所以除了帮助孩子掌握应用题解题技巧外,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
3.常识性认知:
识别闹钟、认识钱币面值等,这类就是平时家长在家时帮助孩子加强认知。
最后强调,由于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理解、自觉性都没有健全,诸多教材或家长、老师都是习惯以一种“跳跃性思维”将知识传递给孩子,这将大大加重孩子的学习成本,从而降低孩子学习的乐趣;如何将一个知识点清晰、有趣、并且将过程的演变完整地表达才是要考虑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创新,我们要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机会,让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课标下的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理论结合实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教学成为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创新能力培养渗透于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