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阻抗论文-闫启方,余萍,陈晴晴

摩擦阻抗论文-闫启方,余萍,陈晴晴

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阻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部分埋入桩,分数导数,黏弹性,水平动力阻抗

摩擦阻抗论文文献综述

闫启方,余萍,陈晴晴[1](2014)在《基于FDV模型的土体中部分埋入端承摩擦桩的水平动力阻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inkler弹簧-阻尼器来描述桩土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得到了分数导数黏弹性(FDV)模型描述的土体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利用传递矩阵法并考虑埋入部分和外露部分桩基的连续性条件,求解了基于FDV模型的土体中部分埋入端承摩擦桩的水平振动,得到了桩顶的水平动力阻抗.研究了分数导数的阶数、外露部分桩长和土体本构模型参数对桩水平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分数导数的阶数和本构模型参数对部分埋入桩的水平动刚度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其等效阻尼的影响很小;外露部分桩长对水平动力阻抗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齐朝晖,黄志浩,孔宪超[2](2011)在《摩擦式缓冲器阻抗特性在列车纵向动力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缓冲器的动力学特性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传统缓冲器的阻抗特性曲线未能完整描述阻抗力与缓冲器行程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并且存在间断点。在列车纵向动力学应用中,引起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文以摩擦式缓冲器为研究对象,利用接触力学方法,给出阻抗力与缓冲器行程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根据处理静摩擦开关效应的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处理阻抗力曲线间断点的实用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胡志华,邢丽,杨成刚[3](2011)在《搅拌摩擦焊未焊透缺陷的涡流阻抗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涡流探伤仪对LY1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未焊透缺陷进行检测,建立缺陷深度与阻抗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不同深度的未焊透缺陷的涡流阻抗特征。结果表明:当未焊透缺陷深度小于1.02mm时,阻抗信号不产生突变,无法辨认缺陷的存在;当未焊透缺陷深度大于1.02mm时,阻抗信号产生突变,并随着未焊透缺陷深度的增加,电阻分量、电抗分量也随之增大,且未焊透缺陷的深度与电阻分量、电抗分量大小存在线性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1年11期)

张选利,路洪丽,王永岩[4](2010)在《柔性注压锚杆锚固段阻抗摩擦应力分布规律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柔性注压锚杆解析及实验比较困难,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研究其锚固段阻抗摩擦应力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显示:沿锚杆环向呈近似正弦或余弦函数的循环分布形态;沿锚杆轴向应力分布可划分成波浪段、平台段以及突降段3个阶段。柔性注压锚杆锚固段最大阻抗摩擦应力沿轴向分布近似是均匀的,可实现真正的全长锚固。(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0年03期)

刘业超,金明河,刘宏[5](2008)在《摩擦补偿下基于关节力矩的笛卡尔阻抗控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基于关节力矩信息的笛卡尔阻抗控制策略及摩擦补偿的影响,利用关节本身具有的传感器,进行了辨识谐波驱动摩擦参数、摩擦补偿和笛卡尔阻抗控制的实验研究.与传统的基于机器人末端力/力矩信息的笛卡尔阻抗控制方案不同,考虑了5种基于关节力矩的笛卡尔阻抗控制方案,包括笛卡尔空间/关节空间基于力的、笛卡尔空间/关节空间基于位置的方案和刚度控制.其中,前4种方案分别在有/无摩擦补偿的条件下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基于关节力矩信息来实现笛卡尔阻抗控制的机器人,基于力的阻抗控制策略比基于位置的策略更适合,并且摩擦对这类笛卡尔阻抗控制的稳定性有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08年04期)

王海东,费模杰,尚守平,卢华喜[6](2006)在《考虑径向非匀质性的层状地基中摩擦桩动力阻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考虑了桩周土的非匀质性的Novak薄层法计算桩土相互作用的方法,对考虑径向非匀质性的层状地基中摩擦桩竖向动力阻抗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桩周土非匀质性、泊松比、频率等因素对单桩竖向动力阻抗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匀质区刚度与匀质区刚度比对单桩竖向动力阻抗基本无影响,泊松比、非匀质区大小则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左红伟[7](2000)在《岩石块体滑动的界面摩擦阻抗时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岩石块体摩擦滑动试验反映的特征规律 ,本文分析了岩块随时间滑动的界面阻抗机理 ,并建立粘滑位移弱化时反映滑动界面阻抗时间效应的模型公式阻抗松弛模型。(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H.J.Spies,田欣利[8](1998)在《复合表面技术提高合金材料的摩擦阻抗》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复合表面技术制备的特殊表层可改善普通钢的抗磨能力。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使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目前经实验证实的有效复合表面技术包括: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氮化物涂层,电子束辅助沉积氮化物硬化层等。(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1998年02期)

摩擦阻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缓冲器的动力学特性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传统缓冲器的阻抗特性曲线未能完整描述阻抗力与缓冲器行程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并且存在间断点。在列车纵向动力学应用中,引起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文以摩擦式缓冲器为研究对象,利用接触力学方法,给出阻抗力与缓冲器行程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根据处理静摩擦开关效应的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处理阻抗力曲线间断点的实用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阻抗论文参考文献

[1].闫启方,余萍,陈晴晴.基于FDV模型的土体中部分埋入端承摩擦桩的水平动力阻抗[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齐朝晖,黄志浩,孔宪超.摩擦式缓冲器阻抗特性在列车纵向动力学中的应用[J].铁道学报.2011

[3].胡志华,邢丽,杨成刚.搅拌摩擦焊未焊透缺陷的涡流阻抗特征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1

[4].张选利,路洪丽,王永岩.柔性注压锚杆锚固段阻抗摩擦应力分布规律模拟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

[5].刘业超,金明河,刘宏.摩擦补偿下基于关节力矩的笛卡尔阻抗控制(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08

[6].王海东,费模杰,尚守平,卢华喜.考虑径向非匀质性的层状地基中摩擦桩动力阻抗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左红伟.岩石块体滑动的界面摩擦阻抗时效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

[8].H.J.Spies,田欣利.复合表面技术提高合金材料的摩擦阻抗[J].中国表面工程.1998

标签:;  ;  ;  ;  

摩擦阻抗论文-闫启方,余萍,陈晴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