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开蒙要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敦煌写本,《开蒙要训》,字词
开蒙要训论文文献综述
高天霞[1](2017)在《敦煌写本《开蒙要训》字词补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开蒙要训》是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我国古代的一种蒙书。此书自发现以来,已有多位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写本校録方面高水平者当属张涌泉、张新朋二家。然就其中"牞剿壮健""胭脂靥黛""曹府恐窍""鞅■鞲■"诸句的校理而言,仍有进一步补充的必要。(本文来源于《汉语史研究集刊》期刊2017年02期)
邓文宽[2](2017)在《敦煌本《开蒙要训》叁农具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开蒙要训》是我国中古时代的童蒙读物,与《千字文》当属一类。但历代均无着録,原着亦久失传,唯赖敦煌石室之庋藏,方得重见天日。经学者们搜寻整理,现共发现67号,缀合后得43件,其中首尾完整者5件[1]。对于该童蒙读物的文字含义,经学者(本文来源于《敦煌吐鲁番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张新朋[3](2015)在《东亚视域下的童蒙读物比较研究——以《千字文》与《开蒙要训》之比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启蒙教育是"汉字文化圈"存在的先决条件,于是《急就篇》、《千字文》、《开蒙要训》、《太公家教》、《兔园策府》、《叁字经》等我国传统启蒙读物便走出了国门,成了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童蒙的案头书,并进一步演变、生发,形成了"童蒙读物子文化圈"。然它们最终的命运却不相同:在中土流传的有之;在域外流传的有之;中土、域外同时流传的有之;中土、域外均不传的亦有之。文本本身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结果的最重要因素。在这里我们以在属性、产生时代、编录内容、编排形式等方面均颇具可比性的《千字文》和《开蒙要训》为例,由收字用韵、内容层次、对后世的影响叁方面将二者加以比较,考察二者间的异同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张新朋[4](2014)在《大谷文书别本《开蒙要训》残片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书定名,是敦煌吐鲁番文献整理的首要工作,直接关系到整理成果质量的高低。本文以日本龙谷大学所藏大谷文书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开蒙要训》残片进行清理。认定大谷3574、3577、10313(A)、10313(C)等13号《开蒙要训》残片,并进一步确定大谷3574、3577等11号为同一抄本,可以缀合;大谷10313(A)和10313(C)号为另一抄本。这两个抄本,是与敦煌本及此前认定的吐鲁番本《开蒙要训》有别的"别本《开蒙要训》"。(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倪红[5](2013)在《《开蒙要训》用字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开蒙要训》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儿童课本之一,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开蒙要训》的用字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一步揭示出童蒙课本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3年01期)
高天霞[6](2012)在《敦煌写本《开蒙要训》字词笺释一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杈杷挑拨,扻策聚散"是《开蒙要训》中与农事有关的一句。《敦煌经部文献合集》(以下简称《合集》)校记[一六七]、[一六八]曰:"‘杈杷'是两种农具名,‘挑拨'则是使用这两种农具所做的动作。……‘扻'伯叁一○二号同,乙、丙、丁等九卷作‘锨',疑当以‘锨'字为是。《广韵·严韵》虚严切:‘锨,锹属。'‘筞'字十一卷所存同,乃‘策'之俗字。"《合集》以为"扻筞聚散"当校为"锨策聚散"。此言甚是!然细究字义,终觉"策"字仍有(本文来源于《汉语史学报》期刊2012年00期)
张新朋[7](2008)在《敦煌写本《开蒙要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文献中保存有数量不少的蒙书写卷,其中既有流传至今的《千字文》、《蒙求》,也有《开蒙要训》、《俗务要名林》、《杂集时用要字》、《太公家教》等后世不传的古逸书。前一类人们关注较多,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后一类,《俗务要名林》、《杂集时用要字》等,因具有字书之功用,人们也投入了相对多的精力;而对于《开蒙要训》,大家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实则《开蒙要训》作为民间杂字书的“先祖”,所代表的是与《千字文》等相辅而行的另一类识字教材,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以敦煌文献中的《开蒙要训》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首先,从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教育状况入手,探讨敦煌本《开蒙要训》大量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考察《开蒙要训》的作者与时代、形式与内容及研究状况,阐明敦煌本《开蒙要训》的研究价值。第叁,通过对敦煌文献的全面调查,认定敦煌文献中《开蒙要训》写卷达79件(包括前人未曾定名或未曾着录的残片30件),并把34件残片缀合为8卷。同时对这些写卷,逐一加以叙录。在此基础上,对敦煌本《开蒙要训》的抄写体系进行梳理,认为敦煌本《开蒙要训》包含五个传抄系统。第四,对敦煌本《开蒙要训》的大量异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对这些异文的类型、产生原因及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从收字用韵、内容层次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切入,把《开蒙要训》与《千字文》加以比较,试图探讨这两种童蒙读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文下编则对敦煌本《开蒙要训》进行了详细校注希望为学界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开蒙要训》定本。(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28)
张新朋[8](2008)在《敦煌写本《开蒙要训》叙录续补》一文中研究指出《开蒙要训》乃古代蒙书之一,后世不传。敦煌文献中存有写卷若干件,自其发现以来前人多有着录。笔者在调查敦煌文献的过程中陆续认定了30个前人未曾着录的《开蒙要训》卷号,本文即对这些新认定的残片及其缀合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朱凤玉[9](2003)在《敦煌写本《开蒙要训》与台湾《四言杂字》》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文献中的识字类蒙书,开民间通俗实用的"杂字类"识字教材之先河,在中国俗文化史特别是俗教育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敦煌写本《开蒙要训》和台湾现存《四字杂言》的编者与时代、形式与内容、价值与影响,特别辨析了《四言杂字》的台湾风土特色,认为这类民间通俗"杂字书"具有通俗、实用及乡土特色,是研究俗文化和俗语言的宝贵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俗文化研究》期刊2003年00期)
朱凤玉[10](2002)在《敦煌写本《开蒙要训》与台湾《四言杂字》》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杂字」作为书名,根据《隋书.经籍志》所录早在汉魏时期便已出现,如:《杂字解诂》、《杂字指》、《要用杂字》、《杂字要》、《杂字音》等。唯此类杂字书今已亡佚,仅得从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任大椿《小学钩沉》所辑佚(本文来源于《中国俗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2-09-05)
开蒙要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蒙要训》是我国中古时代的童蒙读物,与《千字文》当属一类。但历代均无着録,原着亦久失传,唯赖敦煌石室之庋藏,方得重见天日。经学者们搜寻整理,现共发现67号,缀合后得43件,其中首尾完整者5件[1]。对于该童蒙读物的文字含义,经学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蒙要训论文参考文献
[1].高天霞.敦煌写本《开蒙要训》字词补释[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7
[2].邓文宽.敦煌本《开蒙要训》叁农具解析[J].敦煌吐鲁番研究.2017
[3].张新朋.东亚视域下的童蒙读物比较研究——以《千字文》与《开蒙要训》之比较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5
[4].张新朋.大谷文书别本《开蒙要训》残片考[J].敦煌研究.2014
[5].倪红.《开蒙要训》用字初探[J].语文学刊.2013
[6].高天霞.敦煌写本《开蒙要训》字词笺释一则[J].汉语史学报.2012
[7].张新朋.敦煌写本《开蒙要训》研究[D].浙江大学.2008
[8].张新朋.敦煌写本《开蒙要训》叙录续补[J].敦煌研究.2008
[9].朱凤玉.敦煌写本《开蒙要训》与台湾《四言杂字》[J].中国俗文化研究.2003
[10].朱凤玉.敦煌写本《开蒙要训》与台湾《四言杂字》[C].中国俗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