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卫星课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育问题,直播课堂,Ka高通量,互联网接入
卫星课堂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1](2019)在《利用卫星实现直播课堂和网络覆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4月,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发射成功并提供商用服务,为解决偏远农村地区学校的网上教学问题,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本文主要介绍利用卫星为中小学提供单向直播教学,将优质的教学课程下放到师资薄弱的课堂,同时,为其解决偏远农村学校互联网接入问题。(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汤秀峰[2](2019)在《浅谈促进卫星班学生融入普小语文课堂的“叁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卫星班学生的语文融合教学有一定难度,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确定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划。课前的导学单、课中的学习单、课后的复习单可助力卫星班学生顺利融入普小语文课堂,实现有效融合。(本文来源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王尔申,赵珩,姜毅,李玉峰,张丽丽[3](2019)在《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课程跨校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大连海事大学合作开展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课程跨校教学为例,解析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情况。案例教学过程中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虚实结合教学方式开展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着重优化考核方式。该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加强了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两年多的跨校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打破了校级壁垒,克服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升了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课上参与度均有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辛金平[4](2017)在《从叁个理解的角度审视课堂——评文卫星老师的“直线的参数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刻领会"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也是落实核心素养之所在。高中数学课标修订组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要素,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方向,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每位数学教师的紧迫任务。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呢?章建跃博士提出的"叁个理解":理解数学,理解学生,(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28期)
[5](2014)在《农发行卫星课堂全新改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2014年9月11日下午,改版后的农发行卫星课堂播出了第一期节目。本期节目由《封闭运行管理》课件、粮油信贷业务知识竞赛花絮、为庆祝农发行成立20周年北京市分行的《光影表演-金色未来》和陕西省分行的《安塞腰鼓》组成,播出后受到基层行员工欢迎。改版后的卫星课堂,暂设为业务讲座、企业文化、基层之窗叁个栏目。业务讲座栏目重点播出总行业务讲座、课件及互联网金融等内容。企业文化栏目重点播出全行重要会议、活动、知识竞赛等内容。基层之窗栏目(本文来源于《农业发展与金融》期刊2014年10期)
亢小宁,任新成,李娜[6](2014)在《六环节分层教学 创建物理高效课堂——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六环节分层教学模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学案导学、小组交流、展示评价、引导探究、典题检测和反馈提升六环节分层教学法创建物理高效课堂.(本文来源于《物理通报》期刊2014年S1期)
上官春华[7](2014)在《谈谈教育卫星宽带网资源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全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宽带网资源得到了广泛使用,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手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教育卫星宽带网资源,应用多媒体组合的现代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极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技能。(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4年26期)
李平沙[8](2014)在《卫星教室打造“慕课”教学中国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6月12日,当王府学校语言中心主任陈鸿雁教授受王广发校长的委托,带着叁个外教老师出现在江西井冈山中学时,孩子们的欢呼声瞬间淹没了一切。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曾经只在教室屏幕上出现的老师如今竟然走到他们面前,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惊喜。 事情要追(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4-06-21)
陆亚平[9](2013)在《有效运用网络手段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教学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凭借其快捷、便宜、先进、大量的优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走入了课堂。网络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主动的信息追求,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知识探讨、辩论及总结的过程;改变了书本学习的被动、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因此,在不断发展学生探究、自学能力的今天,如何有效运用网络教学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一、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探究兴趣1、课前激发收集信息的兴趣。例如《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事实上学生对宇宙天体知识非常感兴趣:他们从小不知做过多少有关月亮的梦,听说过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对于这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充满着希(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3年07期)
王小东[10](2012)在《四“CH”,打造有品质的语文课堂——以袁卫星老师执教的《第一次约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四"CH",即"课堂中持(ch)í的运用、驰(ch)í的追求、弛(chí)的呵护以及迟(ch)í的坚守"。本文结合袁卫星老师执教《第一次约会》的课堂实录(《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0年第4期),从四"CH"的角度出发,探索有品质的语文课堂特质。一、课堂中"持"的运用,打造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持(hold),拿住,保持某种姿态。课堂中的"持"是一种策略,可引起学生的心理期待,激发学习(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2年13期)
卫星课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卫星班学生的语文融合教学有一定难度,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确定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划。课前的导学单、课中的学习单、课后的复习单可助力卫星班学生顺利融入普小语文课堂,实现有效融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星课堂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利用卫星实现直播课堂和网络覆盖[J].数字通信世界.2019
[2].汤秀峰.浅谈促进卫星班学生融入普小语文课堂的“叁单”设计[J].现代特殊教育.2019
[3].王尔申,赵珩,姜毅,李玉峰,张丽丽.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课程跨校教学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
[4].辛金平.从叁个理解的角度审视课堂——评文卫星老师的“直线的参数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
[5]..农发行卫星课堂全新改版[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
[6].亢小宁,任新成,李娜.六环节分层教学创建物理高效课堂——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例[J].物理通报.2014
[7].上官春华.谈谈教育卫星宽带网资源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8].李平沙.卫星教室打造“慕课”教学中国版[N].光明日报.2014
[9].陆亚平.有效运用网络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教学体会[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
[10].王小东.四“CH”,打造有品质的语文课堂——以袁卫星老师执教的《第一次约会》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