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配天论文-魏春艳,李尔康

以德配天论文-魏春艳,李尔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以德配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命”说,君权神授,社会规范,以德治民

以德配天论文文献综述

魏春艳,李尔康[1](2016)在《“天命”意识与“以德配天”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天命"说,即"天"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着天底下的一切,具有一种权威性、绝对性,不可抗拒。通过"天命"的规定,人世间才有了伦理秩序,尊卑等级规范。君王统治管理天的权力也为"天命"。这也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源头。"天"主持人世间的正义与奖惩,维护着古代的政治秩序。"天命"说,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就"礼法文化"而言,"天命"说涉及君权的合法性与神圣性,以及社会治理的法度法规的权威性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生的生死贵贱。所谓"天命"说,实质上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天命"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天命"意识。(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彭兆荣[2](2015)在《“以德配天”:复论我国传统文化遗续的崇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形制中,"崇高性"值得讨论和重视;它的认知逻辑为"天人合一",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所在。崇高性在诸如"帝—王—皇"、"天命"、"恒德"等"天、地、人"相"参"的关系中同构为一个叙事共同体和表述范式,形成社会结构中循环往复的礼制秩序,为文化传统价值的重要垂范,同时凸显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崇高性。今天,在中华民族文化复振之时,重塑"以德配天"、"以民至上"文化价值观,对于施政无疑极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比"以人为本"还符合中国传统范式。然而,追求政治上"德政"的大一统——特别表现在朝代更替的历史转变,时常却伤害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成为我国一笔特殊的"负遗产"。(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5年01期)

谭明冉[3](2014)在《殷周之际“以德配天”的提出及其对孔子天命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殷周之际宗教观和政治理论的分析,认为孔子对鬼神天命的模棱两可的态度肇源于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以德配天思想的实质乃是将过去人们对天命的重视转移到人为的修德,是理性对感性的替代。孔子对周初"以德配天"思想的继承旨在强调德或仁的重要性,而认为只要一个人尽心于仁德和职分,不祈求天命而天命自至。这样,天命成为人为修德的一种自然结果。故孔子强调"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强调"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后,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特色,即虽敬奉鬼神,但从不因迷信鬼神而置人为努力于不顾。(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4年06期)

霍丹[4](2011)在《论西周“以德配天”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周王朝将商朝取而代之以后,继承了商朝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并且加以改造。为解决西周政权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以周公为首的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思想。"以德配天"引入了"德"的思想,尽管仍注重天意,但其着眼点在人事已不在天命了。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仍然有值得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叶树勋[5](2011)在《传统语境下“以德配天”的法理意涵——以政治合法性救济为核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语境下,围绕"政治合法性救济"这一论题,解读"以德配天"的法理意涵。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涵容较为博杂,为明晰计,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日王权,谓君王的统治地位与统治权力;另一日治术,意即君王用以治理百姓的方式或手段。即乎此,下文将分"王权合法性依托"与"治术正当性根据"两个角度对"以德配天"予以浅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历史法学》期刊2011年00期)

朱青青,陈静[6](2010)在《从“以德配天”到“以仁释礼”——周公、孔子在儒学史上的地位考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儒学史上,周公、孔子的关系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周公"以德配天",在获得并试图保存政权、否定有常天命的前提下,以道德论证和捍卫权力;然而由于天人关系为王权阻隔,以致天人不通,道德沦为权力的附庸。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突破性地"以仁释礼",翻转道德与权力的关系,以道德评判和制约权力,并跨越王权,以仁心沟通天命,重建天人关系。周公建制、孔子立言,儒家形而上学与政治哲学之格局基本形成,两圣可谓双峰并峙、一以贯之。(本文来源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王云红[7](2009)在《论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周灭商后,西周王朝继承商朝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并加以改造。为解决西周政权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以周公为主的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思想。"以德配天"引入了"德"的思想,尽管仍注重天意,但其着眼点已不在天命,而在人事了。以周公为主的周统治者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统治并非依赖天帝的恩赐,而是要依靠个人的德行和努力,必须既"敬天",又"保民"。这两个方面又以"保民"为基础。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王世荣[8](2008)在《“以德配天”与“以人为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考的重要问题。商周之际,为了解释周代商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重要思想,开启了神权政治观向道德政治观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奴隶制的瓦解,"公室衰微",人的主体地位上升,"以德配天"思想被诸子发展为"以人为本"的政治观和系统的民本思想,从而使中国政治文化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研究先秦政治伦理,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李华,耿立卿[9](2006)在《以德配天与道法自然——孔子与老子“天人合一”观的主旨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是中国哲学的典型特征。以孔子和老子为例,孔子将“仁”作为理论基础,认为具备“仁”的君子应该恢复古代的礼仪制度,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和社会运转的价值标准。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一种人对于天道的认识与行动,对于天道的洞悉是人获得本质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人在顺应“道”并向其回归的行动中超越了生灭变幻,得到了永恒。“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赵晓耕[10](2002)在《以德配天 德主刑辅》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与西方人有许多文化上的不同,国人感叹时不免脱口而出“天哪!”,而洋人则会说:“oh,我的上帝”。殷商时期重巫文化和世界各国古代文化比较接近,对宗教事物倾心关注,有着古老的神权统(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02-04-08)

以德配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形制中,"崇高性"值得讨论和重视;它的认知逻辑为"天人合一",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所在。崇高性在诸如"帝—王—皇"、"天命"、"恒德"等"天、地、人"相"参"的关系中同构为一个叙事共同体和表述范式,形成社会结构中循环往复的礼制秩序,为文化传统价值的重要垂范,同时凸显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崇高性。今天,在中华民族文化复振之时,重塑"以德配天"、"以民至上"文化价值观,对于施政无疑极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比"以人为本"还符合中国传统范式。然而,追求政治上"德政"的大一统——特别表现在朝代更替的历史转变,时常却伤害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成为我国一笔特殊的"负遗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德配天论文参考文献

[1].魏春艳,李尔康.“天命”意识与“以德配天”说[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

[2].彭兆荣.“以德配天”:复论我国传统文化遗续的崇高性[J].思想战线.2015

[3].谭明冉.殷周之际“以德配天”的提出及其对孔子天命观的影响[J].世界宗教文化.2014

[4].霍丹.论西周“以德配天”思想[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

[5].叶树勋.传统语境下“以德配天”的法理意涵——以政治合法性救济为核心[J].历史法学.2011

[6].朱青青,陈静.从“以德配天”到“以仁释礼”——周公、孔子在儒学史上的地位考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

[7].王云红.论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8].王世荣.“以德配天”与“以人为本”[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李华,耿立卿.以德配天与道法自然——孔子与老子“天人合一”观的主旨及其现实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0].赵晓耕.以德配天德主刑辅[N].人民法院报.2002

标签:;  ;  ;  ;  

以德配天论文-魏春艳,李尔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