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求一术论文-甘大旺

大衍求一术论文-甘大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衍求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孙子算经》,数学家,程序框图,数学试卷

大衍求一术论文文献综述

甘大旺[1](2017)在《追溯这道“大衍求一术”模拟题的所以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叁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数学试卷的第7题是:引例中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中有一着名的问题"物不知其数",原题为:今有物,不知其数,叁叁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叁;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后来,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其着作《数书九章》中对此类问题的解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并称之为"大衍求一术".下面程序框图(图1)的算法思路源于"大衍求一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本文来源于《数学通讯》期刊2017年24期)

刘超[2](2009)在《浅析大衍求一术及其教育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衍求一术是解一次同余式组的一种方法.关于它的产生要从"孙子问题"说起."孙子问题"是指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下卷的第26题"物不知数",历代都有人研究,名称很多.例如:宋代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下的"鬼谷算"、"隔墙算",宋代(本文来源于《中学教研(数学)》期刊2009年01期)

周银霞[3](2008)在《例说大衍求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列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碰到这样一个问题:设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27n+2,等差数列{bn}的通项公式是bn=64m+3,则两个等差数列的第一个相同项分别是原数列中的第几项?(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月刊》期刊2008年05期)

丛山[4](2004)在《“大衍求一术”与“一次不定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代数中对“一次不定方程”的研究是建立在现代数论基础上的 ,而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的“大衍求一术”已用独特与完整的方法解决了“同余式”的求解问题 ;在介绍了中国古算中关于“同余”问题求解的成就的同时 ,对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做了基本阐述 ,特别对“大衍求一术”的基本思想与现代数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重点给出了大衍求一术“的现代证明 ;并用证明的结果对《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与《数书九章》中“粜米推原”两个“同余”问题做了解答(本文来源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薛志成[5](2002)在《漫谈“大衍求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叫“大衍求一术”呢?这要从我国古代的《孙子算经》谈起。《孙子算经》中记载“有物不知其数”这个数学问题。算题的原文是:“今有物不知其数,叁叁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叁,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本文来源于《红领巾》期刊2002年11期)

汪晓勤[6](1999)在《大衍求一术在西方的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秦九韶解一次同余组的大衍求一术被西方学者所理解,并不是一件顺利的事。1852年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在《北华捷报》上撰文,介绍别、子“物不知数”题的解法,但未能具体介绍求乘率的求一术;德国学者毕尔那茨基在译伟烈亚力的论文以及法国数学家特凯在转译毕氏的德译文时都误解了该解法。德国数学家马蒂生在只有毕氏译文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毕氏的错误,并证明了中国解法与高斯解法的一致性,还对模不两两互素的情形作了解释,从而为“中国剩余定理”这一数论术语在西方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然而,马蒂生仍不知中国解法中关键性的求一术。(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期刊1999年03期)

龙发山[7](1997)在《从“物不知数”到“大衍求一术”──中国剩余定理诞生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约成书于公元34世纪的《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优秀教学着作.其中卷下第26题为“物不知数”:“今有物,不知其数,叁叁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叁;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此问题用现代数论符号表示,即为求一个最小的正整数N,使得‘6同时满足一次同余(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期刊1997年Z1期)

倪青龙[8](1995)在《大衍求一术珠算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首先看下面这道例题: 一数被43除余25,被67除余33,被83除余29,问此数至少为几何? 此题,在代数中属不定方程问题,在数论中属一次同余式问题,对于不知代数和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珠算》期刊1995年02期)

孙康[9](1995)在《中国的“大衍求一术”与古代印度不定分析理论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析Bag的错误出发,将印度的“联合粉碎法”与中国的“大衍求一术”加以比校,从而阐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承接关系.(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5年01期)

王翼勋[10](1990)在《从“大衍术”到“大衍求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数书九章》(1247)“治历演纪”题原文原图,确认秦九韶的功绩在于:改进太史推演乘率蔀率的“大衍术”,使之成为完善的规格化算法,并取名为“大衍求一术”。(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1990年01期)

大衍求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衍求一术是解一次同余式组的一种方法.关于它的产生要从"孙子问题"说起."孙子问题"是指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下卷的第26题"物不知数",历代都有人研究,名称很多.例如:宋代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下的"鬼谷算"、"隔墙算",宋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衍求一术论文参考文献

[1].甘大旺.追溯这道“大衍求一术”模拟题的所以然[J].数学通讯.2017

[2].刘超.浅析大衍求一术及其教育价值[J].中学教研(数学).2009

[3].周银霞.例说大衍求一术[J].中学数学月刊.2008

[4].丛山.“大衍求一术”与“一次不定方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5].薛志成.漫谈“大衍求一术”[J].红领巾.2002

[6].汪晓勤.大衍求一术在西方的历程[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9

[7].龙发山.从“物不知数”到“大衍求一术”──中国剩余定理诞生记[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

[8].倪青龙.大衍求一术珠算叁法[J].黑龙江珠算.1995

[9].孙康.中国的“大衍求一术”与古代印度不定分析理论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10].王翼勋.从“大衍术”到“大衍求一术”[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0

标签:;  ;  ;  ;  

大衍求一术论文-甘大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